<form id="3h3f5"></form>
      <noframes id="3h3f5"><listing id="3h3f5"><nobr id="3h3f5"></nobr></listing>

      <noframes id="3h3f5">
      <sub id="3h3f5"></sub><sub id="3h3f5"></sub>

      <listing id="3h3f5"><nobr id="3h3f5"><menuitem id="3h3f5"></menuitem></nobr></listing>
      <address id="3h3f5"></address>
      <address id="3h3f5"><listing id="3h3f5"><menuitem id="3h3f5"></menuitem></listing></address>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精品范文

        大學校園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2-08-23 05:05:43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校園調查報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第1篇

        關鍵詞:校園;環境

        中圖分類號:P901 文獻標識碼:A

        現在的我們雖然對景觀學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但是并沒有形成系統的知識,在考慮問題時無法以專業的眼光來分析。因此進行本次的大學校園環境調查時,我們更多是站在一個使用者的角度,去感悟每天生活在其中的校園,再聯系我們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分析。

        “環境”這個詞我們經常使用,比如說生活環境、工作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等,環境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工的,既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對于大學校園的環境,我們認為大學作為教師學生學習的場所,生活的家園,思想碰撞的地方,它是一種文明的縮影,其環境包括由建筑單體、園林景觀等因素構成的具體環境,以及由這些具體環境所孕育出的人文精神――即抽象環境,也就是一種氛圍。這兩者結合起來構成的校園環境應該使生活在其中的學生感到愉快。因此我們在進行調查的時候是從這兩個方面分析的。

        我們的大學校園環境調查以合肥幾所主要大學為主要對象,一般大學都將整個校園分為校園入口區域、圖書館門前廣場、教學樓廣場、宿舍樓區域及食堂前的休息廣場五個部分。

        一、校園入口區域

        高校入口處往往是代表一個學校的標志,也是人們對整個學校感官上的第一印象,因此入口處的景觀環境設計尤為重要,其主要由校門這一建筑單體及周圍景觀構成。一些老校區以前設計的校門與新建的一些校門還是有差別的,除了北大,清華那樣久負盛名的學校校門具有歷史文化特色,很多學校的校門還是比較大眾化的,而現在的校門設計更注重與學校歷史文化和特色專業的結合表現。安徽建筑大學校門具有徽派特色,表現出建筑的細節,體現出建筑類院校的特色,體量也與廣場相配合。老校區的校門卻不引人注意,很多坐車經過的人難以發現這里還有一所大學。入口處景觀環境主要有兩種設計類型,一種是進入大門后就是一條作為軸線的道路,在其盡端一般會有一個標志性的建筑物或者是一座雕塑。另一種是大門與大廣場相接,正對著主教學樓。前一種往往是在有一定歷史的學校,或是老校區,道路的兩邊種植高大的樹木,營造出一種深靜幽遠的氛圍,彌漫著濃厚的書香氣息。后一種類型一般是在高校的新校區,因為用地面積充裕,空間比較開闊,大門,廣場以及主教學樓的大尺度給人一種現代化、高科技的感覺,代表了學校是與現代社會接軌,吸收和培養現代化建設人才的場所。以安徽建筑大學為例,新校區入口是大面的鋪地,帶有噴泉的廣場,很有氣勢的校門和教學樓,視覺印象更加開闊,十分吸引人。這一種類型適用于面積比較大的地塊。安徽農業大學和醫科大學的的老校區也屬于前一種類型。安農的入口道路盡端是一座有一定歷史的建筑,并且前面還有一個小花園。安醫入口道路兩旁也是高大的行道樹,一眼望去便可以看到道路盡頭教學樓和前面樹立的白色雕像。

        經過對合肥各大院校的入口景觀的調研,我認為現在好多的新校區大門入口處建設一個大廣場的方法并不好,學校外的城市是喧囂的,學校要求的是一種安靜的環境并且要求學生有一個平靜的心情去上課!光禿禿的硬質的地面無論是從空間還視覺感很難將學校與外界的喧囂完全隔絕開來,而老式校區的景觀軸線道路加大了教學區與城市的距離,起到了隔離的作用;配有高大樹木的不太寬的路給人的視覺上是最深遠的感覺;當人走過幽靜的兩旁種著大樹的小道時,浮躁激動的心會隨著慢慢的靜下來。

        二、圖書館門前廣場

        上文已經提到了圖書館門前廣場,但是,是針對本校圖書館廣場是入口景觀的一部分的情況來分析的。我們認為把圖書館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來看,他是高校的一個文化精髓所在,他及其周圍景觀所形成的環境不僅是校園整體環境中的一個亮點,他的環境所能孕育出的文化學習的氛圍對學校的學習氣氛也起著一定的引導作用。在本次的調研活動中,我們發現當今高校的圖書館周圍環境的設計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將圖書館的環境布置得十分幽靜,綠化面積大,點綴水景,營造出一種安靜的適合讀書學習的氛圍。這種設計中圖書館通常遠離主要交通道路。以安農大的圖書館周圍環境為例,其地勢較低,遠離交通頻繁的地方,大量的綠樹和中間的噴水池讓人感到舒適,愿意在那里停留看書。學生聚集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一種人文環境也就隨之形成,而這對于一個學校整體學習氣氛的營造起著引導作用。另一種類型是圖書館的廣場布置得十分有氣勢,以硬地為主,輔以綠樹和水景,傳達出一種開放、自由、催人上進的現代氣息。清華大學的圖書館廣場位于軸線的水景和建筑圍合出的空間,讓人看到后才生一種讓人振奮,想要學習并對學術知識肅然起敬的感覺。

        但對于一些大學的圖書館廣場,很多同學提到它時的反應是停車場。由于所處位置和客觀設施的缺乏,圖書館廣場的性質已經發生了錯位。僅管它滿足了交通的要求,但在塑造具體景觀環境和營造校園文化氛圍方面并未能很好地為學生服務。沒有同學會考慮在圖書館門前看書或活動,在精神上,大家對圖書館門前廣場的環境沒有響應。我們認為由于圖書館所處位置和功能需要的限制,其廣場應以硬質地面為主,滿足停車的需要。因為在主干道旁,不適宜將圖書館廣場布置得郁郁蔥蔥,擺上桌椅等園林小品,這樣的景觀環境無法起到實際的作用,沒有同學愿意坐在人來人往的路邊看書。應該以硬質地面為主,輔以綠化,再點綴體量較小的雕塑或噴泉等具有一定藝術性的景觀以營造一定的文化氣氛。站在功能角度考慮圖書館廣場的問題,我們得出了與上文中把圖書館廣場作為入口景觀一部分時的不同的結論。

        三、教學樓廣場

        主教學樓作為大學校園中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其周圍環境是人群流動最頻繁的地方,也應該是大學校園環境中的一個亮點。如今的教學樓前的廣場多采用大面積的鋪地配合著一定的綠色植物來布置,動靜相照,軟硬結合,加之樓的大體量和豐富的立面造型,烘托出了一種校園的文化氛圍。樓廣場的大面積硬地滿足了交通和停車的需要,且適當的綠化點綴突出了教學樓這一中心,在這里可以經常以樓為背景舉辦一些學生活動。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了這樣的問題,經常有一些學生在廣場上溜旱冰,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賦予了教學樓廣場環境以活力。但是在夏天夜晚時有人在廣場上納涼、聊天、跳健身操,我們認為這不僅影響了上自習的學生,更嚴重的破壞了教學樓廣場的環境。一個大學校園的主教學樓廣場應該具有一種開放、現代同時又很嚴謹的環境氛圍。所以教學樓廣場盡可能避免距教工生活區太近,防止在使用功能上有時會產生一定的偏差,影響教學區的環境氛圍。

        四、食堂前的休息廣場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吃飯對我們的重要性,而食堂對一個學校亦是如此。對于食堂前的休息廣場,我覺得其存在是很必要的。茶余飯后是人們精神最放松的時刻,有個舒適的地方休息是人們的一種習慣性的心理趨向。這種環境應該簡單且給人以親切感,簡單的座椅,軟軟的草坪,綠樹,陽光,周圍來往的人也是一種景觀。在本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各大院校的食堂前廣場是學校中使用率最高的地方。開敞的空間和座椅完全滿足了人們休息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在秋冬季節和夏季的夜晚,當天氣很好時,飯前飯后的時間食堂前的休息廣場中坐滿了休息聊天的學生。而且,作為來去食堂和宿舍的必經之路,這時的學生有悠閑的也有匆忙的,學生時代時的我們自己也有一種體會,在這個休息廣場中,來來往往的人亦是一種景觀。有些學校因客觀環境沒有提供供人停留休息聊天的綠地,外校的同學來校參觀時,食堂前的休息廣場恰恰滿足了這一環境空白。但是,也存在著另一個問題,在除了吃飯以外的時間中,這個半開敞的休息空間比較空蕩,許多同學反映兩三個人坐在那里聊天時心理上會感覺很別扭。

        五、宿舍樓區域

        宿舍作為一個特殊的居住區,大學校園中重要的一部分,其環境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一個學校的形象,更關乎學生的身心是否愉悅。試想一個高校如果宿舍區很糟糕,會給人留下何種映像,而成天生活在一種臟亂差的環境下,學生又怎么能安心學習。我走訪幾所大學進行了對比。有的剛走進校園時感覺綠化多環境美,可當來到宿舍區的時候,美感頓然消逝,自行車一輛一排胡亂的停著,衛生環境也不好。有的院校給我第一映象是嚴謹和潔凈,而當來到宿舍區的時候,缺少綠化,這讓人感覺整個的環境很生硬。僅觀察和體驗,我認為宿舍區與應該具有安靜、衛生、綠化多的很柔軟的環境。結合整潔的寢室樓高綠化會讓人更很舒適。

        第2篇

        調查對象:南通大學主校區和鐘秀校區共5個專業 (軟件工程、應用物理、統計、國貿、歷史師范)共50名同學,其中男25人女25人。

        調查方式:通過問卷調查和打分的形式得出數據 調查結果:在通過抽樣和剔除無效數據后得到附表 調查項目:共三點,分別為 校區環境 宿舍環境 教室環境

        本次調查主要是針對南通大學的校園環境進行的,目的是調查同學們對于校園環境的態度,從而更加理性的分析通大在百年之后需要更加進步和努力的地方,為學校建設出一份力。

        一、校區環境

        校園綠化是校園環境優化的重要舉措之一。因此, 校園綠化不僅要與學生的審美教育相協調, 與校園建筑的園林化、藝術化相協調, 還要與校園文化建設相協調, 使校園環境真正成為塑造人、影響人的特殊課堂。然而通大在老校區的建設方面還是差強人意。通過在南通大學兩個校區的調查和自己的親身體會發現,同學們對于南通大學主校區的校園環境和鐘秀校區的環境評價差距很大,南通大學主校區也叫做新校區各個方面相對于鐘秀來說要好很多,同學們自然對其校園環境的評價較高。相反,在鐘秀的同學來看自己的校區綠化、河流情況方面就不是很好,所以可以看出校區差異還是很明顯的。

        但是兩個校區都出現了同一個問題,那就是校區內部和周邊的湖泊河流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原因可能是同學們的不自覺或是學校對于河水方面沒有足夠的重視,清潔方面沒有做到位,這點在報告中十分有突出性。河水干凈與否看似和同學的學習生活沒有很大關系,但是河流其實對于校區的美感有著功不可沒的作用。學生們可以在河邊早讀,路過湖泊的時候也能感覺到湖面如鏡的美麗,晚上的水波更是能增加校園園林般的意境。所以我建議學校應該組織專門人員和學校里有關專業的學生一起來做個暑期實踐,一方面也是讓有關專業的學生可以把所學的知識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可以改善自己的校園。另一方面這個改變大大可以提升南通大學的形象,讓學生們都知道通大對于學生的關注,傳播通大一切為了學生的宗旨。

        二、宿舍環境

        對于宿舍環境的調查,我也發現了很有意思的現象。同樣是兩級分化,主校區的同學們大多都認為自己的宿舍條件還可以,對提出的三個問題都沒有很不滿意的地方。但是身處鐘秀的同學們大多都對宿舍的條件和環境表示了不滿,尤其是住在普通公寓的大一學生,在十幾人一間的宿舍居住,他們比較期待宿舍的變動。而且和鐘秀其他的宿舍比較,似乎女生對于宿舍的滿意度較高,可能原因是男生宿舍較亂,女生宿舍比較整齊。因為我自身在鐘秀和主校區都有一定時間的居住,所以從自己的角度來看鐘秀的宿舍墻壁涂抹現象較嚴重,一樓的采光不是很好。而且垃圾筒的擺放位置,讓很多偷懶的同學們直接從窗口扔下垃圾,十分不安全。而從宿舍衛生方面來看,因為鐘秀對于學生們的要求沒有主校區嚴,所以很多同學不注意個人用品的擺放,所以看上去會很亂。不過在問卷調查的時候,大多數同學對于自己的宿舍衛生還是滿意的,估計是習慣了的原因。在此我建議學校可以在假期中對鐘秀的宿舍進行下粉刷,對于壞掉的門窗進行修補。這樣同學們住在干凈的宿舍中也會自覺地愛護宿舍,這樣雙贏的結果也是我們都希望看到的。

        三、教室環境

        第3篇

        調查對象:南通大學主校區和鐘秀校區共5個專業 (軟件工程、應用物理、統計、國貿、歷史師范)共50名同學,其中男25人女25人。

        調查方式:通過問卷調查和打分的形式得出數據 調查結果:在通過抽樣和剔除無效數據后得到附表 調查項目:共三點,分別為 校區環境 宿舍環境 教室環境

        本次調查主要是針對南通大學的校園環境進行的,目的是調查同學們對于校園環境的態度,從而更加理性的分析通大在百年之后需要更加進步和努力的地方,為學校建設出一份力。

        一、校區環境

        校園綠化是校園環境優化的重要舉措之一。因此, 校園綠化不僅要與學生的審美教育相協調, 與校園建筑的園林化、藝術化相協調, 還要與校園文化建設相協調, 使校園環境真正成為塑造人、影響人的特殊課堂。然而通大在老校區的建設方面還是差強人意。通過在南通大學兩個校區的調查和自己的親身體會發現,同學們對于南通大學主校區的校園環境和鐘秀校區的環境評價差距很大,南通大學主校區也叫做新校區各個方面相對于鐘秀來說要好很多,同學們自然對其校園環境的評價較高。相反,在鐘秀的同學來看自己的校區綠化、河流情況方面就不是很好,所以可以看出校區差異還是很明顯的。

        但是兩個校區都出現了同一個問題,那就是校區內部和周邊的湖泊河流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原因可能是同學們的不自覺或是學校對于河水方面沒有足夠的重視,清潔方面沒有做到位,這點在報告中十分有突出性。河水干凈與否看似和同學的學習生活沒有很大關系,但是河流其實對于校區的美感有著功不可沒的作用。學生們可以在河邊早讀,路過湖泊的時候也能感覺到湖面如鏡的美麗,晚上的水波更是能增加校園園林般的意境。所以我建議學校應該組織專門人員和學校里有關專業的學生一起來做個暑期實踐,一方面也是讓有關專業的學生可以把所學的知識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可以改善自己的校園。另一方面這個改變大大可以提升南通大學的形象,讓學生們都知道通大對于學生的關注,傳播通大一切為了學生的宗旨。

        二、宿舍環境

        對于宿舍環境的調查,我也發現了很有意思的現象。同樣是兩級分化,主校區的同學們大多都認為自己的宿舍條件還可以,對提出的三個問題都沒有很不滿意的地方。但是身處鐘秀的同學們大多都對宿舍的條件和環境表示了不滿,尤其是住在普通公寓的大一學生,在十幾人一間的宿舍居住,他們比較期待宿舍的變動。而且和鐘秀其他的宿舍比較,似乎女生對于宿舍的滿意度較高,可能原因是男生宿舍較亂,女生宿舍比較整齊。因為我自身在鐘秀和主校區都有一定時間的居住,所以從自己的角度來看鐘秀的宿舍墻壁涂抹現象較嚴重,一樓的采光不是很好。而且垃圾筒的擺放位置,讓很多偷懶的同學們直接從窗口扔下垃圾,十分不安全。而從宿舍衛生方面來看,因為鐘秀對于學生們的要求沒有主校區嚴,所以很多同學不注意個人用品的擺放,所以看上去會很亂。不過在問卷調查的時候,大多數同學對于自己的宿舍衛生還是滿意的,估計是習慣了的原因。在此我建議學??梢栽诩倨谥袑︾娦愕乃奚徇M行下粉刷,對于壞掉的門窗進行修補。這樣同學們住在干凈的宿舍中也會自覺地愛護宿舍,這樣雙贏的結果也是我們都希望看到的。

        三、教室環境

        第4篇

        【關鍵詞】校園;交通;安全狀況

        一、調查背景和目的

        衣、食、住、行,是社會人正常生存首先要得到保證的內容,大學生和學校教職工“行” 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校園內,學校交通狀況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師生出行質量及其工作學習質量。如何改善校園交通,為學校師生營造一個安全、便捷的出行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不僅是加強和改善校園安全工作的首要工作,更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題中之義,本次調查也正是基于以上幾個方面的思考而展開的。

        江蘇大學校園面積廣大,人口眾多,地形發雜,校園交通壓力很大,時日性、時段性的交通繁忙對校內師生的正常學習生活造成了較大的困擾。根據調查前的經驗分析,江蘇大學顯性的交通壓力主要體現在:中、東門及校內主要路口的時段性的車流人流集中,校內的不文明行車現象,及其交通硬件設施的不足。本次調查旨在通過科學的調查法對江蘇大學的校園交通狀況進行系統性的了解,并對師生的交通意識水準作出判斷,在此基礎上形成江蘇大學交通狀況最終結果并提出改善交通的可行性對策,以期為相關部門制定和改善交通現狀提供有益的參考。

        二、調查的總體、樣本和資料收集分析方法

        本次調查的總體為江蘇大學所有全日制在校學生, 及學校全部的教師職工。本次調查的樣本規模為150份,其中有效樣本143份,調查對象師生比為4:1,與江大師生總數比相適宜。本次調查的分析單位為個人,調查資料的收集方法為自填式問卷的個別發送法、訪談法、實地觀察法和文獻調查法等。

        三、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以“江蘇大學校園交通安全狀況”為主題,重點了解師生對學校交通環境的評價與認識和主要路口、 路段的車流量及違規狀況兩個方面的內容,得到了比較詳細的結果,以下就重點涉及的兩個方面的調查結果展開分析。

        (一)師生對學校交通環境的評價與認識

        統計問卷所得數據顯示,大部分受訪者對我校交通安全整體狀況持樂觀態度,但仍有三成表示不滿。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在校園內選擇使用交通工具,正如絕大多數受訪者反應,校園交通較為擁擠,尤其是某些時段和路段,并且存在車輛亂?,F象,進而影響交通。

        近60%的受訪者認為我校交通標識、設施有待完善。

        但是,僅以現有的完善程度來看,師生對交通標識的注意度還很低,更不用說去遵守。例如,在問卷中,近一半的受訪者沒有注意到五棵松的環形交叉標識或者不予理會,僅僅只有5%的受訪者注意到求是路汽車實驗樓路口禁止一切車輛駛入的路標。

        校園內的減速帶隨處可見,確實也對降低車速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不乏有自行車通過時為了避免顛簸,利用減速帶兩旁的小口或是缺口處通過。就此現象,絕大多數受訪者認為校園減速帶是為了使所有車輛減速,而不僅僅是機動車。但對清華大學在減速帶中間留一個供自行車通過的小口的做法,近七成的受訪者認為可行。

        此外,在軟性的制度方面。我校曾經出臺了“校園交通管理規定”,但據調查顯示,幾乎沒有受訪者清楚了解該規定,自然,近80%的受訪者也就不知道在我校校園內機動車速度不得超過20km/h,并且優先讓行人通行等一系列要求。南京財經大學仙林校區與我校地形類似,該校禁止校內騎車。有人提出,我校也可仿照類似做法以避免交通安全問題,但大多數受訪者并不認可這一建議。

        問卷的最后,56名受訪者給出了對我校交通安全狀況的意見及建議,高達有效問卷總數的39%,由此可見我校師生對校園交通安全這一話題關注甚高。

        (二)主要路口、路段的車流量及違章狀況

        所謂主要路段, 是指江蘇大學校園內車流量人流量相對集中和頻繁的地段, 主要路口指江蘇大學的中門、五棵松環形交叉路口及求是路汽車實驗樓等易違章路口。這些路口和路段都是經常性或者時段性、時日性人流量車流量相對較大的地方,選擇其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能抓住交通安全問題的主要矛盾。

        1、江蘇大學中門車流量

        通過觀察記錄,一個小時內校中門共通過:私家轎車146輛,電動車、摩托車130輛,自行車240輛,以及外來車輛146輛,共計468輛次。其中私家轎車占總數的26%,外來車輛占總數的9%,可見外來車輛所占比例還是很大的。

        2、求是路汽車實驗樓路口

        汽車實驗樓也許是剛建工完成,相應的交通設施還不是很完善。但此禁止駛入標志比較明顯,可在一個小時內仍有近六成的車輛違規行駛。據觀測,進入路口后的道路比較蜿蜒,有小山頭遮擋視線,稍有不注意,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但不得不說,與其他路線相比,此路非常便捷,也許這就是很多車輛寧愿違規的原因。但是安全與時間孰輕孰重?

        3、五棵松環形交叉路口

        五棵松路口是環形交叉路口,正確的行駛方式是逆時針行駛。記錄數據顯示,在短短的一個小時內,通過的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共有1074輛,其中違規行駛307輛。由此可見,五棵松路口是車流量相對較大的路段,并且也是違規行駛最嚴重的路段,存在安全隱患,無可置疑。

        四、結語

        通過對調查數據和資料的分析,對江蘇大學的交通狀況做出如下總結:

        (一)關于校園的交通安全環境,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突出問題

        1、校園車輛行駛速度過快,校外車輛(黑車)進出頻繁, 是造成校內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2、交通指示系統不完善或者不合理,交通干道上的路燈不夠明亮。

        3、凱源旅游超市附近、新一區門口、江大附屬學校路段亂停車現象嚴重。

        4、學生上下課時段是交通壓力最大的時間,江大附屬學校工作日每天早中晚接送孩子的車輛對交通造成了時段性壓力。

        5、我校師生在交通安全意識和交通安全知識方面還存在一些欠缺,不了解“江蘇大學校園交通管理規定”,以致經常性違章行駛,這也是引起交通混亂和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

        (二)針對江大交通的現狀,我們提出如下對策

        1、加強各大門進出車輛的管理,減少校外無關車輛的隨意進入(入發放管理牌、適當收費等),緩解校內交通壓力。

        2、在對進入校園大型機動車輛進行限速的基礎上,還必須明確對校園內的電動車和摩托車進行速度控制,并監督執行,超速車輛給予扣分并罰款。

        3、嘗試開通校內公交路線,主要為教師服務,這樣可以使得領導老師盡量不在校內開私家車。

        4、撤銷不合理的減速帶,部分路段需要增加減速帶,某些減速帶可以考慮中間開小口,避免自行車從路邊缺口行駛,而和行人搶道的尷尬。

        5、增設、改換校內干道上的路燈,增加照明度,在關鍵路口設置、更新交通警示牌。

        6、在江大附屬學校附近設置臨時交通管理小組,在上下課時段進行交通疏導。

        7、加強對師生交通安全知識的教育,學習“江蘇大學校園交通管理規定”培養其交通安全意識。

        第5篇

        對現化中學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來加強對校園文化活動的引導和陣地建設,是一個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問題,理論和實踐都告訴我們必須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的建設。

        一、校園環境文化是一個校園生態系統

        眾所周知,學校是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教育的機構。從生態學的觀點看,校園是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它有著自己的結構和功能。校園生態系統是開放系統,不斷地與外界交換著物質、能量和信息,從而使自己保持著一種有序狀態,并不斷地發揮著自己的能。校園環境文化,在培養學生綜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并不是課堂教學所能夠完全承擔的,它需要多種邏輯的訓練。校園環境文化,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之一,有其獨特的作用。

        二、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有影響作用

        校園的環境文化通過教育者的組織和利用可以對受教育者產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養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積極作用。這種積極性的功能需要通過教育者的設計而體現。校園以環境文化的育人功能僅僅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是不能充分發揮的,學校的老師,尤其是領導必須有意識地利用校園環境文化,甚至可以改變某些校園環境文化來為學樣教育育人服務。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生的心理平衡;學生的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學習的內容和方式。

        三、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

        近些年來,學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加強了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和設施建設,校園的環境文化建設有了很大的改觀。為適應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學校都進行以學校內部綜合改革,并把比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上來,特別是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給予了高度重視。這都是因為我們已經認識到了學校校園環境文化的創建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的發展有著其獨特的潛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響作用:

        1、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需要。

        前些年來,特別是90年代以來,校園環境文化建設中出現了令人擔憂,必須須引起高度重視的嚴竣問題。

        2、營造校園環境文化氣息是學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

        以上功能的發揮中顯出,學校校園環境文化是學校積極開展思想教育的極好陣地,必須加強重視和強化建設。

        第6篇

        關鍵詞 自動販賣機 支付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College Campus Vending Machine Usage Survey

        ――Take Yanbian University for Example

        LI Mengyao, JIN Haiyue, PEI Xiaoyu, GONG Baowei, NAN Hua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College of Science,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1330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carry out statistic analysis for the use of vending machine in Yanbian University campus,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and using available resources. We get the relevant results and put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advice on vending machine settings.

        Key words vending machine; payment pattern

        0 引言

        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普通的售貨方式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由此自動販賣機應運而生。自動販賣機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經普及,在學校、商場、車站等公共場所我們都能發現自動販賣機的身影。在我國,人們對自動販賣機的還不太了解,因此自動販賣機的市場是非??捎^的。并且,自動售貨機的推廣應用不僅可以刺激消費,帶動零售業的發展,還可改善社會環境,促進社會文明建設。①

        自動販賣機作為一種新型的售貨方式,相當于24小時營業的可移動的小型超市,不僅在極大程度上節省了人力、空間等資源,更加滿足了人們的簡單需求。國內的自動販賣機所售商品大多為水、飲料、咖啡、餅干、紙巾等,種類比較單一。由此我國使用自動販賣機還可增加其他日常用品、手機充值等功能,進步空間很大。

        在中國,自動售貨機將成為一個潛在的巨大產業,繼百貨商店、超市之后掀起第三次零售革命,其前景非常廣闊。②

        自動售貨方式在商品零售業中是創新、時尚、便利、進步的代表。③自動販賣機作為一種便利、節約、高效的新鮮事物出現在大學校園,學生都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因此對于自動販賣機的出現對于延邊大學的學生來說,從發現到使用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

        研究小組成員作為延邊大學的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大學生資源進行調查,在現有資源和人員分配的情況下,采取高效的調查方法,對延邊大學“自動販賣機”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本次結論。

        1 基本概念

        自動販賣機,又稱自動售貨機,是一種無人經營的自動販賣方式。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具體的操作,人們用金錢來購買等值的物品。自動販賣機所售商品大多為日常用品,包括紙巾、水、零食等,甚至更加先進的自動販賣機可以售賣更多的日常用品以及交水電費、手機充值等。自動販賣機的付款方式也是多樣的。在自動販賣機剛開始出現時,只能用等值的硬幣購買,漸漸地自動販賣機可以識別紙幣,并能夠找零,發展到現在自動販賣機不僅能夠用硬幣、紙幣支付,還能夠用手機的支付寶的掃碼和聲波支付、微信支付等多種支付方式。隨著自動售貨機數量的增加,商品包裝的定量化和標準化,出售的商品多樣化,自動售貨的便利性日益顯現。④

        自動販賣機除了上述功能外,還有抽獎功能。抽獎即是在學生購買商品并出貨之后,能夠自動提供一次抽獎游戲,中獎幾率不等,獎品多數為咖啡、奶茶等。不僅如此,自動販賣機還定時推出一分錢支付功能,即在每周四,學生可以通過手機支付購買每瓶一分錢的礦泉水和其他八折的飲料咖啡等。

        2 自動販賣機使用情況分析

        我們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在大一到大四中抽取500人發放調查問卷,其中發放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68份。 在調查問卷收回后,我們對問卷中的問題進行統計并概括,把最后所統計的數據進行分析。

        2.1 各年級學生使用自動販賣機的調查情況

        由數據可知,我校大四學生使用自動販賣機的人數較少為65人,所占比例為14%,大一、大二和大三學生使用自動販賣機的人數則相對較多,分別為117、155、131人,所占比例分別為25%、33%、28%。通過調查了解到原因在于大四學生上半學期都在實習,在學校的時間不長,而對于少數的大四考研學生來說,由于并不經常上課,活動范圍小,所以使用自動販賣機的人數不會太多。對于大一學生來說,自動販賣機從前并未使用過,因此對于新鮮事物會有一定的好奇心,并且大學初始來到新環境,必會先對學校先熟悉,所以學校的自動販賣機會成為首選。而對大二和大三學生來說,沒有了大一時的好奇心,對于自動販賣機的使用,更多的是因為它的安放在室內的便利和高效性,因此使用人數較多。

        就自動販賣機本身而言,它的主要消費者在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學生,這個時期的學生專業課較多,常常往來于各個教學樓之間上課并且上課時間長,因此自動販賣機的使用頻率會增加,當然消費金額也會提高。

        2.2 使用自動販賣機時付款方式的調查分析

        從468份調查問卷的結果中顯示,有198人使用紙幣來付款,所占比例為42.2%。而使用硬幣的人數僅為53人,所占比例為11.3%,從這兩個數據中表明學生大多數都是直接用紙幣付款。由于硬幣不便攜帶容易丟失,因此只有少數人才會隨身攜帶硬幣購買自動販賣機中的商品。在問卷中使用支付寶和微信的學生分別有217人,所占比例為46.5%,可以得知使用手機中的支付寶和微信的人所占比例要多于使用紙幣付款的人數。在大學中,手機等電子產品已經成為學生的必需品。對于消費者來說,刷卡消費或移動支付會使自動售貨機的使用更方便,從而大大提高其使用率。⑤

        2.3 學生在自動販賣機上的消費情況

        從調查結果中顯示,我校學生在自動販賣機上購買礦泉水的人數為292人,所占比例為62.4%,而購買飲料和零食的人數則相對較少,分別為69和107人,所占比例為14.8%和22.8%。對于學生們來說,書包里攜帶水會增加重量,因此他們大多不會隨身攜帶水,所以當課間休息的時候,就會到最近的地方去買水,那么自動販賣機就成為首選。而對于飲料和零食自動販賣機都可以提供,這樣省去了學生們的時間,因此購買飲料和零食的人數也是不少的。

        2.4 學生對自動販賣機商品價格是否合理的調查情況

        我校學生認為自動販賣機價格合理的人數為206人,所占比例為44%。認為自動販賣機的商品價格是合理的原因在于我校的自動販賣機中商品價格提高幅度小,自動販賣機雖然價格提高了,但是也省去了時間。認為價格不合理的人數為262,所占比例為56%。認為自動販賣機的商品價格不合理,原因在于同等的商品,若販賣機中的商品價格要比雜貨店或者超市高,會產生不平等的心理,這樣會影響自動販賣機的使用率。

        2.5 學生希望在自動販賣機上購買的其他物品調查情況

        由數據可知,我校學生希望在自動販賣機上購買的其他物品中,飲料零食類占最多,為295人,所占比例為63.1%,而學習用品和報紙雜志的人數分別為80和93人,所占比例分別為17.2%、19.7%。這說明學生們對于自動販賣機增加其他飲料零食是非常樂見的。作為學生,都喜歡在課間的時候放下書本,與其他人分享零食、閑話;而對于自動販賣機增加報紙雜志類的書籍可以作為一種減壓的方式;學習用品的增加則是必不可少的,作為學校中的零售機,售賣一些紙或者筆可以更好地給那些考試或者有其他需要的學生一些便利,從而提高自動販賣機的使用效率。

        2.6 我校學生對自動販賣機的評價

        由數據可知,我校學生認為自動販賣機實用的人數為383人,所占比例為82%,而認為自動販賣機不實用的人數為85人,所占比例僅為18%。

        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第一,自動販賣機的不限時。自動販賣機能夠24小時無間斷的售賣商品,比超市、雜貨店的白天營業晚上休息的營業時間要長。第二,自動販賣機的精準性,無論是誰都不可避免在購買商品的時候算錯賬目,對于自動販賣機而言,已經設定好了價格和找零相應的程序,無論購買多少商品,不存在多收錢或者少收錢的情況。第三,自動販賣機的支付便捷。自動販賣機可以采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這樣的軟件大大增加了學生的使用效率,從一開始自動販賣機就在支付寶上推出一分錢聲波支付和掃碼支付這樣的優惠信息,可以極大程度地吸引學生的目光。第四,自動販賣機的抽獎功能。在購買商品之后,自動販賣機提供的抽獎功能作為一種營銷手段,對大學生來說是非常適用的。而中獎幾率的適中則為學生保證了這個抽獎功能不是制造商增加使用率的噱頭。

        3 結論

        本文通過六個方面對延邊大學自動販賣機的使用情況進行了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可以歸納總結出以下幾點建設性意見: 第一,我校的自動販賣機在商品數量及種類上應做一些改動。制造商應增加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飲料零食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這樣將會大大提高自動販賣機的使用效率。第二,增加自動販賣機的數量。從我校各年級使用自動販賣機的人數來看,我校自動販賣機的數量偏少,僅為教學樓內使用,這樣為學生使用自動販賣機增加了局限性。因此,可以在圖書館、宿舍等學生經常出入的地方多開設一些自動販賣機。第三,將自動販賣機的商品價格下調或者增加中獎幾率。我校有將近一半的學生認為自動販賣機的價格不合理,因此,可以適當調低商品價格在學生所能接受的范圍內。若不調整價格,也可在抽獎功能上做一些改動,增加學生的中獎幾率,使同學們保持著對自動販賣機的需求。

        *南華為本文通訊作者

        基金項目:延邊大學科技發展項目(延大科合字[2013]第17號),延邊大學第六屆本科生科研立項目

        注釋

        ① 貨幣智能識別系統及自動售貨機等11項[J].科技成果縱橫,2002(5):26-27.

        ② Gu Hong, Qiao Shuang, Tian Jiang. A wireless vending machine system based on GSM[J].Inte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2006.

        ③ 盧振.自動售貨機的特色與運營[J].信息與電腦,2006(2):28-29.

        第7篇

        【摘要】從當前高職教育發展要求角度看,其語文教學應處于無容置疑的公共基礎課的地位。然而現實發展中很多高職院校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視語文教育的問題,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有邊緣化趨勢,不僅缺乏思想政治課的權威性,同計算機等專業課比較也不具備立竿見影的現實效果。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的處境越來越尷尬,專業課、實踐教學課均大量擠占語文教學時間,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現狀不容樂觀,本文從當前大學語文教學問題入手,對此進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5-0394-02

        1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育現狀概述

        當前,文化底蘊缺乏現象是高職院校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雖然當前素質教育理念已經逐步得到認識,對高職院校素質教育問題的相關關注程度也在不斷加強,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很多地區的高職院校也相繼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高職院校普遍開設了大學語文等課程,其宗旨就是通過對大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其個人文化素質。然而受到高職院校社會環境、政策環境、就業環境和家庭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很多高職院校在思想重視程度、師資力量分配及課程設置等方面均還不夠得力,收效也不夠明顯。部分高職院校甚至出現了技能強素質差的尷尬境遇。

        2 大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的定位比較模糊:在當前高職人才培養的相應體系中,對于高職大學語文尚缺乏比較明確的定位。各高職院校對于大學語文教學的認識也不夠統一,課程的開設的隨意性較強,一些高職院校甚至認為,高職學生的根本任務是喲啊不斷提高職業技能,而進行大學語文教學完全是可有可無的,再加上高職院校學制短,總課時數少的實際情況,在保證英語等基礎課以及專業科的情況下,語文課往往是減之又減,部分高職院校甚至直接將大學語文課砍掉,而一些高職院校雖然也開設了大學語文課,但每周也僅有是象征性的兩學時。高職院校大學語文在教學形式上,多采用選修課和講座方式進行處理,大學語文教學往往流于形式,教學效果往往很難達到。大學語文教學在高職教育中的基礎地位也在逐步喪失。這種現象不僅是高職人才培養目標中定位缺失的直接反應,也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對于人才培養認識的一些誤區。

        2.2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時量存在嚴重不足:課時量可以直接反應對一門課程的重視程度。高職院校中通常也是最能體現辦學特色、最具培養目標的課程,在課程安排中占有最多的課時。從某種方面甚至可以說,課時的多少,可以直接反應出一個學校對各學科的重視程度。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教學均是選修課,課時更是非常少。這種現象似乎可以給學生一個明顯的心理暗示,就是大學語文課程已經不再重要。加之學生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輕文思想,造成選修大學語文課的學生人數很少。壓縮大學語文教學課時從短期看,似乎節約了一些教學資源,但從培養人才和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長期角度上看,是不可取的。

        2.3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資料相對缺乏:在很多高職院校中,語文教學資料情況十分缺乏。高職院校的圖書館是的更多空間留給了科學類、技術類的書籍。與大學語文相關的文學類書籍較少,少量的文學書籍在時間上也十分陳舊,往往僅能滿足那些文學愛好者業余的消遣的需要。大學語文教材的建設也不容樂觀。很多高職院校是完全照搬大學本科的教材,有的高職院校甚至沒有固定的大學語文教材。其他多媒體教學設備更是十分缺乏。

        3 大學語文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3.1 內在原因為高職大學語文教育目標缺位:第一,大學語文教育目標還是偏重知識的積累,往往忽略自身能力的形成。第二,大學語文教育目標存在自我封閉的問題,沒有很好地和其他學科進行有效溝通。第三,大學語文教育應在對學生進行思想熏陶之外,進一步提高對學生人格和修養的培養力度。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成才,人格和修養的培養更為重要。因此在在教育目標制定中,對于如何通過大學語文教學來培養學生人格修養仍應進一步加強

        3.2 外在原因在于人才市場的目標短視:隨著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繁榮,特別是產業結構的多樣化以及產業技術水平的升級換代,社會上對于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存在很多的缺口,這些情況在客觀上促進了高職教育的迅速發展。而就業率無疑是衡量高職院校的一項關鍵性指標,學校就業率是學校的生命線。面對現實的就業壓力和當前市場的短期需求,很多高職院校為了自身需要,常常只能采取口徑更窄的專業設置的方式來進一步增強其針對性和實用性。人才培養的功利導向十分嚴重,對于大學語文類文化素質教育往往重視不足。

        4 進一步改善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的對策及思考

        4.1 語文教學和學生的實訓、實習活動充分結合:高職院校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時間均在實訓、實習活動中,而學生在實訓實習活動中必然會遇到許多語文問題。例如,撰寫寫調查報告等,此時語文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輔導。同時,語文老師也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的實踐能力,轉變角色,真正成為高職院校傳統文化的傳導者和傳播者,成為學生人文素質提高的領路人。

        4.2 全面淡化教師傳授,積極強化學生參與:在過去傳統教學中,往往十分重視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課堂設計逐句逐段深挖掘、透分析,似乎教師不傳授不講解,就不是在上課,學生只能被動的聽被動的寫,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要改變“一堂言滿堂灌”的現狀,教師就必須更新觀念,改變教法,授課過程中盡量縮短講析的時間,而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教師通過精心策劃,有意留白、重點闡述,舉一反三、引導啟發,鼓勵創新、設置情境,集體討論等形式徹底改變師生之間純粹控制與被控制,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通過師生良性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樂學善學,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3 面向就業市場,注重教學的職業性:高職的培養目標是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所以高職語文教學應面向市場,針對學生實際,大膽調整教學內容,切實把教學重點放到培養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上來,將目標瞄準學生將來的就業需要上來,使學生能學以致用。為實現這個目標,可以開設寫字課,訓練學生寫一手規范、工整、秀麗的好字;可以開設口語課,糾正發音,鍛煉膽識,培養學生能表情自然、清晰流暢地表情達意;加強應用文寫作,滿足畢業求職甚至走上工作崗位以后的需要。現在的高職學生在某種程度上是很“功利”的,一旦他覺得有用,學習興趣自然高漲,學習氣氛隨之就活躍起來了。

        5 結語

        我國職業教育迅速發展,高職院校在培養技術型人才的同時,應該通過大學語文給予學生人文素養的滋補和熏陶。但是,現在大學語文在高職院校遭冷遇是不可回避的事實,改變這一現狀刻不容緩。然而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體大學語文老師共同努力,改變自己的傳統觀念,認真研究新時代高職教育目標,對大學語文進行深度改革。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步伐,滿足市場的需求,為國家培養出既專又博的高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 蔣雪艷,付成波.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與大學語文教學[J].中國成人教育,2007(3)

        [2] 巢宗祺,雷實,陸志平.語文課程標準解讀[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3] 曹明海,張秀清.語文教育文化過程研究[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1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