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3h3f5"></form>
      <noframes id="3h3f5"><listing id="3h3f5"><nobr id="3h3f5"></nobr></listing>

      <noframes id="3h3f5">
      <sub id="3h3f5"></sub><sub id="3h3f5"></sub>

      <listing id="3h3f5"><nobr id="3h3f5"><menuitem id="3h3f5"></menuitem></nobr></listing>
      <address id="3h3f5"></address>
      <address id="3h3f5"><listing id="3h3f5"><menuitem id="3h3f5"></menuitem></listing></address>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生物研修總結范文

        時間:2022-12-04 19:39:17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生物研修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高中生物研修總結

        第1篇

        一、有關物質或結構鑒定的顏色反應

        二、顯微觀察類實驗的材料及步驟

        (一)不需要染色的

        1.制備細胞膜(課本40頁)

        (1)材料: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

        (2)步驟:取片滴取紅細胞稀釋液蓋片觀察滴水引水觀察

        2.觀察葉綠體(課本47頁)

        (1)材料:新鮮蘚類的葉(或菠菜葉、黑藻葉等)

        (2)步驟:取片滴水放葉片蓋片觀察

        3.質壁分離及復原(課本62頁)

        (1)材料:紫色洋蔥鱗片葉的外表皮

        (2)步驟:制片觀察滴蔗糖溶液觀察滴清水觀察

        (二)需要染色的

        1.脂肪的檢測(課本19頁)

        (1)材料:花生

        (2)步驟:子葉切片制片(染色,洗色)觀察

        2.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課本26頁)

        (1)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2)步驟:制片(取片滴生理鹽水刮取細胞涂抹烘干)

        水解(水浴加熱鹽酸和涂片)

        沖洗涂片(蒸餾水緩水流沖洗涂片10 s)

        染色(用吡啰紅和甲基綠染色5 min)

        觀察

        3.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課本115頁)

        (1)材料:洋蔥根尖

        (2)步驟:解離(鹽酸和酒精混合液,解離3~5 min)

        漂洗(清水漂洗10 min)

        染色(龍膽紫或醋酸洋紅)

        制片(需壓片)

        觀察

        三、在實驗全過程中必須保持細胞活性的實驗

        1.用高倍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

        2.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復原

        3.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第2篇

        新課程 高中生物 校本教材 教材開發

        高中生物校本教材的開發是指以《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精神為指導,以學校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和資源為基礎,由學校成員自主開展旨在滿足本校所有學生學習要求的開發活動,其根本價值取向是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的持續發展,是實現高中生物教學目的、教學任務的重要環節,是完成教學目標的重要措施。

        一、高中生物校本教材開發的原則

        1.以學生為本原則

        高中生物校本教材的開發要“面向全體學生”,要“關注學生的發展”,因此應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生物學基礎、生活經驗、心理特征、認知水平、學習習慣和興趣愛好等特點。校本教材的開發不僅關注本校學生的學習當前狀態,還要研究其潛在狀態和實際發展的可能。適合學生的教材才是好教材,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多種能力,留出足夠空間給學生自主發展的余地,從強調“學校和老師想讓學生學什么”轉向強調突出“學生自己需要什么”的學生本位,構建以學生為中心,自主性、實踐性和發展性為基礎的校本教材。

        2.協調性原則

        高中生物校本教材的開發與編寫應以國家教材為基礎,將其知識內容進行補充、延伸與拓展,再根據學校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個性進行統一整合,并非是讓教師重新編寫教材。國家教材的編寫是經過專家組的反復推敲,相關機構的嚴格審核通過的,具有較強的科學性。校本教材的開發要圍繞國家教材的主導地位,為國家教材起補充、鋪墊作用,要給學生以終生受用的知識和技能,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和健康心理。需要開發的開發,不需要開發的絕不開發。

        3.科學性原則

        高中生物校本課程開發必須謹小慎微,從教材立項、資料收集、文字編排到教材的打印、校對、裝訂,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掉以輕心、草率馬虎。編寫人員要本著求真務實的態度,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嚴格以《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為標準,對所需資料進行認真篩選,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力求使教材內容準確,觀點鮮明,確保校本教材的可信度和含金量。

        4.主動性原則

        高中生物校本教材必須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在實踐中體驗,在發現問題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分析問題中培養學生查找資料、獲取信息、篩選信息、辨別真偽的科學態度與素養,并在解決問題的各項實踐活動中培養他們的實踐精神和創新能力。高中生物校本教材應有利于學生拓展思維、開闊視野,盡可能采用探究式、發現式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獨立學習與自主學習的能力。

        5.合作性原則

        高中生物校本教材的開發是一項巨大而系統的工程,學校應搭建一個平臺,讓各位老師盡量做到盡其所能,為校本教材的整體質量打下牢固的根基。同樣,學生也是校本教材的開發者,學生身上蘊藏著教育自我、影響他人的潛能,教師應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使校本教材成為師生共同開發的課程資源。

        6.實用性原則

        教師在著手編寫前要做好規劃,必須從實際出發,根據學校和學生的需要,開發出易于操作、實用性強、經得起考驗的校本教材。開發的教材必須在教學實踐中檢驗,廣泛吸收師生的意見和建議,要經過“初編教材――上課試用――查找問題――再次修改――再次上課”的循環實踐與修改,使校本教材真正有用有效。

        二、高中生物校本教材開發的策略

        1.加強領導,提供組織保障

        學校應成立校本教材開發領導小組來指導校本教材的開發,通過擬定計劃、制定制度、開展活動等,形成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良好氛圍,推動教師根據新課程目標和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開展敘事研究和行動研究,解決本校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營造寬松的環境和開放的氛圍,形成以校為本的研究中心,形成以校本教材開發為側重點的交流與對話、合作與協調的機構,形成以生物學科組為單位的編寫小組,制定詳細的編寫目標和提綱,分工合作,收集素材并負責具體開發與編寫。

        2.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業務素養和專業化水平

        開發校本教材對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師應具有一專多能的教學素質,在勝任教學任務的前提下,能夠處理好科研與管理的柔性銜接;其次,教師應具備廣博的知識背景和專業素質,樂于研究、勤于研究、善于研究、勇于實踐??赏ㄟ^通識培訓和專項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和網上研修、個人學習相結合,專家引領與外出參觀學習相結合等方式,改善教育觀念,增強問題意識,提升自主獲取、主動收集、處理和綜合信息的能力,提高教師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水平。

        3.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開發校本教材,增強內容多樣性

        高中生物校本教材的開發需要多種教育科研方法的綜合運用,如文獻資料法、實驗法、觀察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分析―綜合法、歸納―演繹法、比較法、數理統計法等。既要利用圖書館收集文本資料,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獲取相關信息,使信息獲取渠道多元化,使資料更全面更完善;既應借鑒他人的研究成果,又要充分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使校本教材能夠取其精華,推陳出新。

        4.建立健全校本教材監管制度,確保教材質量

        建立高中生物校本教材評價與評審制度,建立教材使用跟蹤調查與信息反饋制度,定期總結教材使用情況,及時修訂,使校本教材走上良性循環發展的道路。評價的主體多方參與,綜合評價,切實保障教材質量。評價方式可有多種形式,如集體商議、小組討論、問卷調查、書面報告等。定期集中評價,對校本教材進行全面評價,開始新一輪的教材修改提升,以評價促進校本教材的發展。

        5.建立校本教材開發支持系統,確??沙掷m發展

        將高中生物校本教材的開發納入學校發展的戰略,建立中長期計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逐步建立校本教材開發的支持系統。優秀校本教材的形成需要經過多次修訂與改進,不斷在實踐中接受檢驗,汲取經驗,不斷提高與完善。學校應樹立開發一本教材,成熟一本教材,出一本精品教材的理念,以高品質發展作為校本教材發展的目標,堅持長期開發校本教材,做精做好做優秀。

        參考文獻:

        第3篇

        1 目前江蘇高中生物教育現狀

        (1) 生源減少:生源減少是全國普遍的趨勢,江蘇近年來生源減少的速率相對較快,高中每年畢業的學生從4年前的50多萬人減少為2012年的約40萬人。每年平均遞減約5%。

        (2) 高考體制導致的生物選修生人數減少:由于江蘇高考采用了語文、數學和外語三門高考科目計入總分,加兩門選修科目的等級測試,其中物理是理科學生必選科目,生物和化學是理科學生的選修科目,學生普遍對生物課程不重視,2012年高考中選修生物的學生不足10萬人。

        生源的減少和高考體制導致江蘇近年來科學課程教育水平和基礎教育對科學課程的重視程度降到了歷史最低點。高中生物教師隊伍相對于教育需求過于龐大,各地區生物教師招聘人數急劇下降;選修人數下降及省“五嚴”禁令導致生物課程總課時數下降,教師處于“吃不飽”的狀態,部分地區的調查顯示教師平均周課時數僅為9.6課時/周。解決師資隊伍過剩的問題是今后相當長時間內社會必須關注的話題。今年教師節,各大媒體同時報道了教師資格不能終身制的消息,這實際上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息: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隊伍現狀與課程改革的不對稱日益嚴重,精簡教師隊伍、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程度是推進新課程改革、提升教育質量的必然之選。

        2 高中生物教師普遍的專業成長需求

        (1) 在對參加2012江蘇省培的高中生物骨干教師的調查中發現,90%的教師具有本科學歷,10%為碩士研究生以上,這個比例在目前的教育體系要求下顯得略低了一些。教師本身接受的教育、從事過的科學研究工作會對教師的教學行為產生巨大影響,同時新課程提高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的理念對教師提出了更為苛刻的要求,這也是目前各地招考中普遍對參考人員提出“碩士以上學歷、或(和)本科211以上高?!边@些苛刻條件的原因之一。這些苛刻的條件雖然不盡合理,但它傳遞出了基礎教育需要更高學科素養的教師的信息,客觀上對教師的專業成長起到了推動作用。

        (2) 在教師需要哪些培訓內容的調查中發現,40%的教師選擇了教學實踐技能的培訓,對學科知識(10%)和教育理論(不足5%)的要求普遍較低(見圖1),這不能不說是目前教師隊伍中普遍存在的認識上的問題。在訪談中我們發現,作為基礎教育的主管領導(主體是校長)們其實都非常重視教師本身的學科素養和教育理論儲備,他們普遍認為學科素養是教學富有成效的基礎和關鍵,而且學科素養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育理論則對教學實踐產生指導意義,可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對于教育技能校長們常常只強調符合某個基本要求即可,這是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很快增長和發展的東西。教育主管領導們的認識固然不完全正確,但這是基于實踐經驗的認知,有相當的合理的成分。這實際上應該對培訓者和被培訓者都產生積極的影響。

        (3) 在對培訓效果的評價預期調查中,超過40%的教師選擇了“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選項,這說明教師實際上對學習有正確的預期,他們大都能意識到學習的主體參與和對解決問題過程的體驗對學習的積極意義,這些恰恰應該成為他們在教學環節中充分注意的問題(注意教學過程的組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注重過程性學習而非結論性學習等)。

        (4) 從以往的培訓和教學實踐過程來看,教師本身的素養急需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 專業技能亟待提升。例如:徒手切片、臘葉標本制作、校園植物的辨認、昆蟲標本制作這些基本技能,大部分教師反映自身的掌握是有欠缺的;復雜的基因的擴增、電泳技術、微生物發酵技術等教師掌握的程度就更差了。而這些都是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或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對學生提出的要求。2011年江蘇生物高考考了PCR技術中的引物設計原理,包括一些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在內的約90%的高中生物教師都不能正確地回答,這反映了目前高中生物教師在專業技能方面與課程的要求仍有差距,亟待提升。

        ② 概念不清,概念傳遞的方法不正確。前科學概念不僅存在于學生,而且存在于不少教師身上,這就導致了教師傳遞概念會采用不科學的方法。例如,某教師在生態系統結構講到食物鏈時,把食物鏈簡單地總結為“吃”和“被吃”的關系,導致學生在判斷過程中將“蘑菇”誤認為“生產者”,因為“蘑菇”是可以被吃的植物;另一位教師在講到為什么采用哺乳動物紅細胞制備細胞膜時的解釋是“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和細胞器是為了給血紅蛋白騰出更大的空間”,直接導致學生對現代進化理論的矛盾認知,這也是學生出現諸如“細胞分化導致基因選擇性表達”和“冬季植物葉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是為了抵御凍害”的因果顛倒的錯誤概念的原因。當然,現在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先看書、再答題”的閱讀式教學方式也是概念傳遞與教學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 對先進的教育理念認識不到位。對課程的一知半解是導致課堂低效的又一重要原因。在江蘇省培結束后對學員的調查中發現,學員反應收獲最大的除了教學觀摩的實踐活動,就是先進教育理念的傳遞(見圖2)。這說明教師們在參訓前對很多教育理念的理解是似是而非的,經過專家引領,互動研討,大家收獲很多,明白了對教育原理、方法、理念的誤讀是導致今天生物課堂教學流于形式,“新瓶裝舊酒”的重要原因?,F在的課堂教學,尤其是公開課、匯報課、展示課等,表面上看教學過程轟轟烈烈,實際上收效甚微,學生習得的東西很少。課堂教學象演戲,多數環節都是預先排練好的,演完散場,學生除了哈哈一笑,其實什么也留不下來。教育理念的提升,有助于廣大生物教師更好地理解生物課程理念,更好地踐行生物新課程,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

        3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措施

        (1) 各級教師培訓:以本次江蘇省高中生物教師培訓為例。2012年以前,市級以下高中生物教師培訓由各市、縣教研室組織,但去年的培訓反饋情況很不樂觀,主要的癥結是:缺少先進教育理念、理論和方法的引領;缺乏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碰撞;缺少高水平培訓師資(基本都是當地中學教師培訓當地中學教師,參訓教師反應收獲小、效果差)。所以2012年省教育廳師資處下決心開展異地培訓,委托高校進行培訓。江蘇全省有7所大學(南京師大、江蘇大學、蘇州大學、江南大學、南通大學、揚州大學和江蘇師大)參與了培訓,參訓學員基本都是異地培訓。培訓中強調實踐環節,省教育廳明確要求一定要有40%的時間為跟崗培訓,注重了培訓的實效性。目前省教育廳根據國家培訓項目的要求,參考國培課程標準,組織了相關高校分別牽頭制定江蘇省省培課程標準,希望在國培的基礎上做得更有針對性和更強調實踐性。除了省培外,還有國培示范項目、國培項目和中西部國培計劃等。

        (2) 教師資格認證考試:目前國家已經在幾個省、市、自治區開始試點教師資格認證考試??荚囉蓢医M織統一命題,參加試點的省市組織現有在職教師參加考試,認證周期為5年,這實際上是為教師隊伍專業化做準備工作,也是教師隊伍重新洗牌的信號。教師資格認證考試今后將每年組織兩次考試,逐步推進到全國。

        第4篇

        關鍵詞:教師;高中生物;自我評課

        新課改中,教學理念與教材、課標都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需要教師對它們進行深入的研究,如何更好地評價課堂教學也成了必須研究的課題。教師進行教學評價,首先就要更新教學評價理念,建立教學評價的新標準,并在實踐中掌握評價新技能。這些都離不開教師個人的自我認識、自我反思。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自我評課是一種簡單易行、比較普及的途徑。

        所謂“自我評課”,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后根據新課標與評價標準及課堂反饋信息對自身的課堂教學進行的自我評價與反思,是對教學全過程的評價,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進行更好的調節控制而進行的評價。自我評課是一種教學反思,是在教學結束之后的反思。高中生物教師自我評課是高中生物教師根據新課程標準與教學評價標準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與反思,或是教師在授課后對同行關于本人在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行為的評述。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與課題研究,總結了個人的一些做法與反思,與大家共勉。

        一、自我評課的內容

        評課的內容很廣,可以涉及教學的方方面面,也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但泛泛的、無主題的評課不易操作,也會影響專業發展的有效性。為了增強評課的有效性,我制作了問卷《關于如何進行自我評課的問卷調查》,問卷的采樣注意廣泛性與代表性。然后對50名高中生物教師進行了調查,了解廣大教師進行自我評課的現狀與認識。根據調查后的結果進行分析,數據顯示大多數教師希望從“以學評教”“以生成評預設”的角度進行自我評課。于是,我就把“以學評教”“以生成評預設”確定為自我評課的主要內容。

        本著“以學論教”與“學生為先師生并重、過程為先過程與結果并重、生成為先預設與生成并重”的原則,我認真學習了《溫州市中小學課堂教學評課表》。以它為基礎,結合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我制作了課堂教學《自我評課表》。

        二、高中生物自我評課的流程與常用方法

        1.自我評課的流程

        實踐前,我確定以行動研究法與總結法研究提煉自我評課的一般流程。通過實踐中的不斷修正、總結,形成了比較有實效、容易操作的流程,即“備課、上課、考查、評價”。

        2.高中生物自我評課的常用方法

        評課的方法有很多,反思方法也有很多種,可以寫教學反思稿、教學敘事、網絡日記、錄像錄音等。自我評課作為教學反思的一種形式,自然也可以運用這些方法進行實踐。實踐后我發現以下幾種方式最好操作。

        (1)對照《課堂教學問題錄》,逐條分析

        首先,我通過理論學習并結合實際經驗,我制訂了《課堂教學問題錄》。

        上課結束后,我會對照《課堂教學反思錄》逐個問題進行回顧,尋找出最主要的問題,然后結合相關標準進行反思與評價。

        (2)觀察錄像,統計數據

        這種方法基于所授的課已用攝像機錄制下來。首先我錄制課堂教學過程,課后觀摩錄像,記錄《課堂教學觀察和細節記錄表》。再從數據分析中找出問題,結合錄像深入地分析評價自我的教學。

        (3)專題研修,總結提升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發現自己存在某個問題,而這個問題解決起來卻很難。于是,我們就會圍繞著這個問題進行專題研修,以求找出解決辦法。主要是通過磨課的形式展開研究,以該問題的解決為目的再預設、再教學,課后針對該問題進行再自評、再剖析。它的操作流程一般如下:

        ①制定目標;

        ②收集資料分析;

        ③根據目標自我診斷、自我評價;

        ④如果目標已達到就轉入第7步;如果目標未達到就找出其中的薄弱處;

        ⑤針對不足處進行自我調控、自我改進;

        ⑥實施一次,對目標達成度自我評價;

        ⑦制訂新目標,進行新一輪改進、完善。

        實踐中,問題解決方法的相關理論依據的尋找與確定是一個難題。以下舉例說明。

        日前,在教學必修2“人類遺傳病及優生”高三一輪復習的公開課,之前曾上過兩次試講,作了反思和教學上的調整,筆者覺得還是有必要再一次進行理性上的元認知,下面筆者就以邊敘邊議的形式跟大家從引入這一主題進行一些交流。

        1.學情背景(略)

        2.引入的第一次設計與實施

        呈現資料:(1)新生兒中,1.3%有先天缺陷,其中70%~80%由遺傳因素所致;

        (2)15歲以下死亡兒童中,40%由于遺傳病或其他先天性疾病所致;

        (3)自然流產兒中,50%由于染色體異常引起;

        (4)21三體綜合癥總數100萬,以每年2萬遞增。

        師: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人類的傳染病已逐漸得到控制。而人類的遺傳性疾病卻有逐年增高的趨勢,遺傳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

        生:哦。

        師:那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復習人類遺傳病優生。

        認知:講給教師聽還是可以,但講給學生聽,這是不是還有點不夠形象?用嘴巴講道理顯得有些蒼白,于是我準備進行新的教學調整,有了第二次的引入設計。

        3.引入的第二次設計與實施

        第5篇

        關鍵詞:基因頻率;計算;數學方法

        “用數學方法討論基因頻率的變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二節《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的“思考與討論”,依據教材給出的條件設計的順序和方式,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從親代的基因型頻率,計算出子代的基因型頻率和基因頻率,概括出依據孟德爾遺傳法則,一個種群的等位基因頻率,在上下代是穩定不變的,也就是說種群是穩定不變的。在討論過程中要得出此結論,計算出子一代的基因型頻率是計算子一代基因頻率的關鍵。筆者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理解總結出以下兩種方法。

        1.假設該昆蟲種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個體間都能自由并產生后代,沒有遷入和遷出,自然選擇對翅色這一相對性狀沒有作用,基因A和a都不產生突變。依據孟德爾的分離規律,可得到:

        親本基因型頻率 AA(30%) Aa(60%) aa(10%)

        親本所產生配子比率 A(30%) A(30%)、a(30%) a(10%)

        在上述條件下該種群中A配子的比率為60%,a配子的比率為40%,在雌雄群體中也是這個比率,產生子一代受精作用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故子一代的基因型頻率應為:

        子一代中基因型及頻率AA=36%,Aa=24%+24%=48%,aa=16%,由此可以計算出子一代中的基因頻率A=36%+48%×■=60%,a=48%×■+16%=40%。

        2.在該種群中親本基因型(頻率)AA(30%),Aa(60%),aa(10%),如果沒有基因的突變,若自由,則存在以下九種方式:

        (1)AA(30%)■AA(9%);

        (2)aa(10%)■aa(1%);

        (3)Aa(60%)■AA(9%),Aa(18%),aa(9%);

        (4)AA(,30%)×aa(,10%)Aa(3%);

        (5)AA(,30%)×aa(,10%)Aa(3%);

        (6)AA(,30%)×Aa(,60%)AA(9%),Aa(9%);

        (7)AA(,30%)×Aa(,60%)AA(9%),Aa(9%);

        (8)aa(,10%)×Aa(,60%)Aa(3%),aa(3%);

        (9)aa(,10%)×Aa(,60%)Aa(3%),aa(3%);

        子一代基因型及頻率為:

        AA=9%+9%+9%+9%=36%;

        Aa=18%+3%+3%+9%+9%+3%+3%=48%;

        aa=1%+9%+3%+3%=16%;

        基因頻率的計算同一。

        在實際教學中,本應按教材設計學生在充分理解孟德爾遺傳定律及受精作用特點的前提下,用第一種方法就可作出計算,但有一部分學生在理解時把重點放在“自由”上,用了比較繁瑣的第二種方法,但比較直觀,教師也應予充分肯定。

        參考文獻:

        郝建邦.“用數學方法討論基因頻率的變化”的一點改進.生物學教學,2010(06).

        作者簡介:

        第6篇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不可逆性;問題

        一、高中生物學不可逆性問題之反應方向不可逆

        (一)物質跨膜運輸方向不可逆性問題

        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生物膜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點,其自身的選擇透過性能運輸小分子和無機鹽離子。主要的跨膜運輸分為被動運輸、主動運輸、自由擴散三種。第一,當運輸形式是被動運輸時,物質會從高濃度一端轉移向低濃度一端,借助濃度差完成運輸[1]。第二,當運輸形式是自由擴散時,不需要借助載體,也不需要借助細胞代謝產生的能量。但是在協助擴散進行中,盡管不用能量協助,也需要載體蛋白完成跨膜運輸。第三,當運輸形式是主動運輸時,分子的運輸方向是從低濃度向高濃度運輸,需要有效消耗細胞代謝能,例如鉀離子、鈣離子、鈉離子以及氨基酸等物質,這種運輸是不可逆的。特別要注意的是,動植物細胞在跨膜運輸過程中,若是外溶液低于內溶液濃度,則細胞處于吸水狀態;若是外溶液高于內溶液濃度,則細胞處于失水狀態。

        (二)神經元之間興奮傳遞不可逆性問題

        神經系統的神經細胞稱為神經元,前一個神經元和后一個神經元彼此接觸的部位稱為突觸,興奮就是借助突觸在神經元之間進行有效傳遞的,而神經遞質存儲在突觸囊泡中。在傳遞過程中,神經遞質經由突觸前膜釋放后,借助突出間隙直接作用于后一個神經元的突觸后膜,形成電位變化。在這個過程中,興奮的傳遞是單向且不可逆的,而正是基于此,反射弧上傳遞的神經信號也是單向不可逆的[2]。

        二、高中生物學不可逆性問題之反應順序不可逆

        (一)雙縮脲試劑反應順序不可逆性問題

        在研究蛋白質特性時,雙縮脲反應是非常關鍵的知識點,當蛋白質和雙縮脲試劑反應后會產生紫色絡合物。該反應在堿性環境下進行,由于硫酸銅會與2個或者是2個以上的肽鍵反應,在絡合物形成后,整個溶液呈現出紫色。在這個實驗中,最重要的操作就是硫酸銅和雙縮脲試劑的添加順序。若是首先加入硫酸銅溶液,再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基會導致堿性環境被破壞,分解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因此,要保證實驗中先添加雙縮脲試劑,再添加氫氧化鈉創設堿性環境,待兩種溶劑混合后,向混合溶液中滴加3到4滴硫酸銅溶液。

        (二)細胞分類間期和分裂期順序不可逆性問題

        細胞周期的分類期一直是高考重點,在學習分裂期細胞形態的同時,也要注意分裂期的順序。細胞完整分裂周期主要分為細胞分裂間期和細胞分裂期。細胞分裂間期是為細胞分裂期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進行脫氧核糖核酸的復制以及蛋白質合成。因此說,分裂間期對于分裂期的物質變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這個順序也是不可逆的[3]。

        三、高中生物學不可逆性問題之轉化結構不可逆

        (一)三磷酸腺苷和二磷酸腺苷轉化能量不可逆性問題

        三磷酸腺苷和二磷酸腺苷的轉化問題也是高中生物的重點,,盡管這個反應是可逆的,但是在實際轉化過程中,能量、酶以及反應場所等參數都存在很大差異,并不是單純的可逆性反應。其一,

        三磷酸腺苷水解需要的是水解酶,并且釋放的能量來源是三磷酸腺苷中的高能磷酸鍵。其二,二磷酸腺苷合成三磷酸腺苷的過程是在細胞質的線粒體等部位進行的,需要的是合成酶,并且需要的能量來源是化學能或者是太陽光能,因此,這兩種反應具有不可逆性[4]。

        (二)蛋白質變性不可逆性問題

        在學習有機物時,要對蛋白質變性進行分析,主要是指蛋白質在物理條件或者是化學因素下空間構象的改變,一般這種催化因素包括強酸、強堿、高溫或者是重金屬鹽等。特別要注意的是,這種構象破壞是永久性的失活,也就是不可逆性失活。而與其進行著重區分的就是在變性條件并不十分劇烈時,蛋白質內部結構變化較小,能實現蛋白質復性。例如,身體內的胃蛋白酶在溫度提高至80攝氏度到90攝氏度時,會喪失溶解性能,無法消化胃內蛋白質。但是若是將溫度減低回37攝氏,則其性質能得以恢復。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學習高中物理時,要對一些知識點進行反復夯實,確保認知結構的完整度,并且要及時針對模糊概念詢問老師。在高中生物中還有很多的不可逆性問題,內環境成分轉化不可逆、光學顯微鏡使用順序不可逆、細胞分化不可逆等,也需要同學們對其給予一定重視。

        參考文獻:

        [1] 許波,唐湘華,王重力等.高師"發酵工程實驗"教學改革與高中生物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J].教育探索,2014,15(12):91-92.

        [2] 何金華.潘沈元.“國培計劃”高中生物骨干教師研修項目培訓方案的設計與實踐[J].繼續教育研究,2013,22(09):70-72.

        第7篇

        摘要 本研究采用自編問卷對“國培計劃(2013)”——骨干教師高端研修項目人大附中高中數學班學員進行教師專業發展水平、

        >> “國培計劃(2013)”——骨干教師高端研修項目人大附中高中數學班培訓需求調查報告 “國培計劃(2013年)”貴州省農村中小學骨干教師脫產置換研修學習心得體會 “國培計劃(2013)” 城市優質教育資源進村校項目活動心得體會 “國培計劃”高中生物骨干教師研修項目培訓方案的設計與實踐 小學科學國培計劃(2015)縣級教師培訓團隊“送教下鄉”培訓需求調查報告 教育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3年“國培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教師廳 “國培計劃”轉崗培訓心得 “國培計劃”培訓策略研究 “國培計劃”小學數學骨干教師培訓班級的服務與管理研究 “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等培訓項目可持續發展研究 “國培計劃”農村體育骨干教師培訓解讀與策略 “國培計劃”中西部農村骨干教師培訓的課程建構 “國培計劃”初中美術骨干教師培訓問題及策略分析 "國培計劃"農村英語骨干教師培訓模式探索 體育游戲在留守兒童中的延伸"國培計劃"2013 “國培計劃”輔導教師培訓總結 “國培計劃(2011)”緊缺薄弱學科培訓項目綜述 “國培計劃”中的“影子研修”探索 結合兵團實際 創新國培計劃培訓模式 “國培計劃(2011)”緊缺薄弱學科培訓模式探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1-12-12/2013-10-24

        11 李淑文.對中學數學教師專業知識需求的分析.現代中小學教育,2006,(12):62-64

        (責任編校:齊媛)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