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3h3f5"></form>
      <noframes id="3h3f5"><listing id="3h3f5"><nobr id="3h3f5"></nobr></listing>

      <noframes id="3h3f5">
      <sub id="3h3f5"></sub><sub id="3h3f5"></sub>

      <listing id="3h3f5"><nobr id="3h3f5"><menuitem id="3h3f5"></menuitem></nobr></listing>
      <address id="3h3f5"></address>
      <address id="3h3f5"><listing id="3h3f5"><menuitem id="3h3f5"></menuitem></listing></address>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科研課題的經濟效益范文

        時間:2023-06-29 16:41:45

        序論:在您撰寫科研課題的經濟效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科研課題的經濟效益

        第1篇

        Abstract: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college comprehens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and technology strength. At present, the college pays not enough attention to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management. We must strengthen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management in order to bring into full play the ro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resolutions.

        關鍵詞: 高校;科研經費;管理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cientific research fund;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27—0231—02

        0 引言

        高??蒲薪涃M是以貨幣形式表現出來的科研活動所消耗的物力、人力和財力等。高校綜合科技水平和科技實力的重要標志是科研項目。為了提高學校聲譽,促進高校人才培養與高校學科建設,必須在重視高??蒲许椖苛㈨椀幕A上加強科研經費的管理。目前高校對科研經費的管理重視不夠,對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益考核不到位,直接影響到科研水平的高效發揮和科研項目的完成質量。同時也影響了高等院??蒲腥藛T的學術風氣及申報科研項目的積極性。因此,必須按項目的進度及項目的完成質量進行費用控制,最大限度的發揮科研資金的使用效益。

        1 高??蒲薪涃M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1 科研經費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規范

        1.1.1 一些高等院校的領導管理層不大重視科研經費的管理,只重視教育事業費的收支管理,對科研經費甚至不實行統一管理。有的學校通常在科研經費到賬后按規定提取一定的管理費用后,剩余經費由科研項目負責人自己支配;還有的高校連一定的比例都不提取,全部由項目負責人自由支配。從而導致經費管理與項目管理相互脫節。

        1.1.2 不規范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導致科研經費執行乏力。有的高等院校也制定有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其中包括科研經費支出標準和支出范圍。但由于科研資金來源的多元化、多層次,并且經費種類繁多,特別是在基本的橫向管理方面,學校無法控制,難于進行監督。從而是以科研項目的名義取得有關方面的資金,但卻支出超范圍,甚至虛報冒領,套取國家資金,影響惡略。

        1.2 不科學的科研評價機制,導致科研工作人員輕管理、重立項

        1.2.1 因為有些高校由于把科研項目同教師的職稱評定、教師的競爭上崗緊密相連。以及申請科研項目的多少、經費多少等作為考核教師和科研管理的重要指標之一,導致科研人員想盡一切辦法去爭取科研項目。我是一名高校財務工作者,曾經為了評定高級職稱、申請科研項目、編制項目經費預算等。在這一過程中我發現一般的科研工作人員對財務知識了解的少之又少,編制出來的項目預算即不能真實地、全面的反映該項目科研所需的實際成本,而且造成結題結算與預算編制根本不相配,差距甚至又甚。預算編制只是走過程,目的僅僅是為了爭取得到科研經費。

        1.2.2 高等院??蒲泄ぷ魅藛T缺乏團隊協作精神,難于做強做大 高等院校在對科研工作人員考評時,科研論文只重視第一作者,即使有課題組,在考評時也是對該項目的第一負責人加以重視。從而導致申報項目數量多,規模??;科研人員比較孤立、松散、科技含量比較低;這不僅是學科方向雜亂紛繁,當然也不可能有大團隊甚至跨學科的聯合公關項目,而且造成我們在會計核算、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方面的諸多困難。同時也影響了科技成果的競爭優勢。

        1.3 無法控制科研項目經費的流失現象 縱向的科研經費、橫向的科研經費以及學校自籌資金三部分是組成高??蒲许椖抠Y金的主要來源。無償性的縱向科研資金及學校自籌的專項科研資金按財務制度規定已納入教育事業費管理,而橫向科研經費因為其來源的特殊性及多樣性,如有校企合作項目、科研收入、單位投資等等,這些橫向科研資金是要以科研成果或科技服務來進行投資回報的,因而在管理上學校無法控制。如:利用學校的儀器設備、實驗室等資源進行合作項目研究,而課題組的科研收入卻不入學校財務收入,甚至有的科研收入直接轉在校外設立的公司賬戶上,造成科研資金的隱性流失。

        第2篇

        關鍵詞:高?!】蒲薪涃M 管理

        高校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支重要力量。高??茖W研究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重要依托,科研經費短缺是影響科研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笆晃濉逼陂g,政府投入高校的科研經費從2006年的133.1億元增長至2010年262.2億元,呈現穩步攀升的態勢,是高??蒲薪涃M的主要來源,但高??蒲薪涃M在全國科研經費的份額比例基本維持在9%以下,遠低于企業和研究機構(見下表)。高校要增加直接和競爭性科研項目經費的份額,硬條件靠有學科支撐的科學研究能力,軟條件離不開規范高效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

        2011年以來,國家有關部委針對科研經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加大了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改革力度,《關于調整國家科技計劃和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管理辦法若干規定的通知》(財教〔2011〕434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課題)承擔單位法人責任的若干意見》(國科發計〔2012〕86號)等規范性文件陸續出臺。行政事業單位包括高校采用權責發生制的新會計制度也即將頒布實施。高校要以科研經費管理制度調整和會計制度改革為契機,改進和完善科研經費會計核算方法,創新服務方式和健全監督職能。

        1.政府主導國家科研項目改革先行,健全完善高??蒲许椖砍杀竞怂闩c補償機制

        隨著高??蒲兴胶湍芰Φ牟粩嗵岣?,科研項目的技術復雜程度和組織協調難度加大,高??蒲泄ぷ鞯慕M織方式發生了變化。依靠一個人、解決一個課題的“單干模式”下的項目負責人制已經不能適應科技創新和財政管理的發展和改革的新要求。高校努力推進學研產一體化進程,創新科研組織模式,培育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團隊,培養創新人才。高校教師承擔的主要是基礎理論研究型科研項目,限于科研成果應用轉化的技術、市場等條件,科研活動在經濟上不能給高校帶來較大收益,反而科研條件的建設和維護、科研人員工作津貼和獎勵等經費都需要占用教育經費和資源??蒲泄ぷ鞅容^活躍高校的科研條件建設和科研獎勵占用教育經費和資源的規模越來越大。這種情況既降低了教育經費的直接投入,又虛化了科研活動的真實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報虛賬、假賬現象的發生??蒲袡C構或企業中有專職科研人員,科研人員的薪酬編入了經費或成本預算,高校由財政供給的人員經費一般是按編制和標準核定,編制內專門從事科研相關工作的職員當然也有,但目前從事科研工作的主要是教師,經費預算主要保障的是教育事業支出,沒有科研經費日常預算,國家科研項目經費不能列支人員工資的制度規定不合理。一些高校已經開始嘗試建立專業化的科研隊伍,制定專門的人事考評和薪酬待遇等制度。

        此次國家科技計劃課題和公益性行業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辦法的調整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將項目預算支出分為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初步建立了間接成本補償機制。直接費用是按項目研究任務編列的設備費、材料費、測試化驗加工費、燃料動力費、差旅費、會議費、國際合作與交流費、出版/文獻/信息傳播/知識產權事務費、勞務費、專家咨詢費等直接費用,可視同企業成本核算的變動成本。間接費用主要包括承擔課題任務的單位為課題研究提供的現有儀器設備及房屋,水、電、氣、暖消耗,有關管理費用的補助支出,按直接費用扣除設備購置費后,按照分段超額累退比例核定,類似企業成本核算中的固定成本。二是相比以往核定的管理費,間接費用提取比例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新增績效支出??冃еС鍪侵赋袚n題任務的單位為提高科研工作績效安排的相關支出,不超過直接費用扣除設備購置費后的5%,具體考評和發放工作由項目單位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統籌安排。但這個支出項目的定義比較模糊,大概是套用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的概念,可以理解為科研項目組中正式在職人員的薪酬性的支出。這一規定在重視和尊重教師的智力勞動,體現按勞取酬原則,開展科研成本全額核算等方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存在間接費用按比例“一刀切”、人員支出分類不到位、實務指導作用弱等問題。政府有關部門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分析高??蒲泄ぷ鞯奶厥庑院桶l展趨勢,為高校打破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業務固定成本混算的局面制定準則和規范,在資源分配、條件建設和成本補償等方面實行分類管理和績效管理,建立配套的財政預算管理制度。

        高??蒲许椖砍杀竞怂闩c補償機制相互關聯。合理的補償機制將促進成本核算制度臻于完善,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將使成本補償依據更加充分,補償合理可以調動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和項目承擔單位管理的主動性。高校應當借國家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制度改革之勢,開展科研經費精細化管理,完善科研經費財務預算、會計核算、資產管理和財務監管等基本管理制度[2],重點開展科研項目人員支出標準測算、固定資產折舊等間接成本的細化核算等項工作,建立比較可行的固定成本補償制度,為國家科研項目進一步完善間接費用預算的編制提供實務依據,為高校爭取更加合理的科研經費撥款額提供會計數據支持,探索建立責權利相統一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校內核算中心。

        2.以完善科研項目經費預算和會計核算為重點,加強項目過程管理,落實經費管理責任

        高??蒲薪涃M管理與成本核算和科研院所、企業不同?,F在高校的財務預算和決算報告中幾乎沒有科研經費的會計信息。項目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的核算和補償缺乏統一規范的方法,需要設計一個相對獨立的、符合高??茖W研究特性和規律的科研會計核算制度。

        科學的經費預算是政府評價考核項目單位法人責任履行情況的基本依據。加強科研經費預算管理,提高經費分配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從根本上解決科研經費效益不高的使用不規范的“痼疾”??茖W研究的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因素,預算“可使我們對變化做出系統的而不是混亂的反應” [3] ,科研項目更要注重發揮預算的控制、規范和評價作用。高??蒲许椖康呢撠熑艘话闶墙處?,他對項目的理論技術路線方案比較在行,但對預測和計量完成技術方案的經濟成本比較外行,一般是憑感覺靠經驗來完成經費支出科目預算的編制。高校從企業引進專業技術人才來解決科研和生產實踐脫節的問題,但預算科學性問題沒有得到有效改善。在科研項目結題財務驗收時,經常會出現預算的支出事項沒有發生,沒有列入預算的支出項目卻實際需要,而且此類情況一般并不是由于技術方案變化造成,而是財務預算和技術方案相脫節,項目條件的研究和準備不充分所致;也有預算過于細化又不及時調整的因素,比如國際交流支出預算受出訪限制不能成行等。這里有項目承擔單位財務監管不到的原因,但根源在于經費預算的科學性不夠?!笆濉逼陂g國家科研項目的任務書和預算書進行合并,注重研究任務和經費預算的結合、技術驗收和財務驗收的對照,經費分配和績效評價更加遵循經濟管理的原則。提高經費預算科學性根本在于提高項目承擔單位科研工作的組織和管理能力?!蛾P于進一步加強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課題)承擔單位法人責任的若干意見》提出,項目承擔單位對科研項目有服務支撐與管理監督兩大責任,包括申報立項的組織和指導、預算編制的咨詢和服務、組織實施的協調和支撐、經費使用的審核和監督、結題驗收的檢驗和凝練、研究成果的應用推廣和產業化等項目全過程的管理和服務。高校法人責任能否履行到位將關系到國家項目的考評和后續項目的申報工作。高??蒲许椖抗芾聿块T要改過去粗放型管理方式為精細化管理方式,才能將法人責任落到實處。為此,高校要發揮學術委員會的咨詢和指導作用,重視學科和科研團隊的建設,凝練科研方向、發揚學科優勢,“恰當地對科學研究究竟應在什么范圍內進行、科研經費預算應在什么范圍內支出、如何規范各科目的比例等做出評價” [4]。這是科研項目管理宏觀層次的工作范疇。同時科技、財務部門要著力培養復合型科研項目管理人才??萍疾块T項目管理人員除了履行上傳下達的辦公職能,還要具有一定的科技知識和財務常識,了解科研活動的一般規律和組織程序??蒲薪涃M核算會計要了解科研項目研究的內容,分析經費預算和項目任務的內在關系,核查各項經費支出和研究工作是否相關,提供項目收支和成本會計信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及時發現預算執行偏差,幫助項目負責人完成預算調整工作,為項目財務決算和驗收做好準備。這是科研項目管理微觀層次的工作內容。高校加強科研項目的宏觀指導和微觀服務的根本目的是增強科研項目的技術可行性和經費預算的科學性,不斷提高科研工作的質量水平和經費預算的保障能力,規范有效地管理和使用科研經費。做到如此,單位法人責任的履行會自然到位。

        3.以開展科研成本核算為契機,重視和加強科研資產管理

        科研資產是開展科研工作的重要物質條件,至少應包括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兩種形態。實物資產是通過高校的教育經費購置和項目研究經費配置的符合固定資產標準的資產,主要包括科研專用儀器設備和科研機構專屬的房屋建筑物等。高校需要按照固定資產主要的服務對象和功能用途,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經濟社會大項分類配置資產,建立固定資產分類管理制度,將科研資產作為一種特殊資產,參照企業會計制度進行會計核算。整合科研固定資產來源渠道,加強科研項目結題后配置資產的管理和使用,建設國家、省部和校企三級共享的學科綜合科研實驗中心,為科研項目的申報、研究提供工作室型的平臺服務。高校資產、財務等管理部門應當預先掌握科研項目獲得批準的購置設備預算,為此類實驗設備提供適用的運行環境,計劃項目結題后設備的配置管理,切實將科研經費購置的資產納入高校資產統一管理,減少項目結束后設備流失或閑置、以后項目重復申請購置等現象的發生,把有限的科研預算額度盡量安排在科研業務支出項目上,提高科研經費的配置和使用效益。即將實行的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要求高校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高校固定資產折舊制度的意義和作用是建立固定資產退出補償機制??蒲泄潭ㄙY產折舊是加強資產管理的有效制度,使得高??蒲?、資產、財務等管理部門形成科研資產管理合力有了實在的依托。

        科研無形資產是科研活動獲得的理論和技術成果,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等。由于高??萍汲晒蟛糠诌€處于理論階段,要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還要經歷中試、開發、應用和推廣等環節。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無形資產確認條件: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和該資產的成本可以可靠計量,高??蒲谐晒麩o論直接或間接轉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都要對科技成果經濟價值的評估和確定,因此要重視和加強科研成果轉化為無形資產的工作。

        科研無形資產是高??萍汲晒茝V和轉化的主要對象,也是科研能力的重要體現和科技智慧的重要積累。目前由于科研項目成本核算不完全,無形資產的維持和繼續開發等成本支出做不到系統歸集,無形資產維持費負擔沉重,缺乏專業管理人才等原因,一般高??蒲袩o形資產的計量還基本是空白,無形資產價值失真和流失的現象非常突出,無形資產的投資行為不規范而存在市場風險。高校應當在開展科研項目全額成本核算和成本補償的工作的同時,著手加強科研無形資產的計量和管理工作,扎實推進學研產一體化進程。

        參考文獻:

        [1]孫平生.對高??蒲薪涃M管理的幾點思考《中國高??萍寂c產業化》2011年05期12頁

        [2]趙善慶 高??蒲薪涃M精細化管理《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2月第11卷第1期 33頁

        [3]【美】查爾斯?亨格倫、格里?桑頓、威廉?斯特爾頓.《管理會計教程(第十版)》127頁,華夏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4]馮彥妍,張建新.我國科研經費管理使用現狀分析與治理對策《經濟論壇》2010年2 月第02 期 182頁

        第3篇

        關鍵詞 企業科研經費 企業經濟效益 方法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在某種程度上,技術創新已經成為各個企業提高自身競爭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因此作為企業的科研部門,尤其是生產加工企業的科研部門的發展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為此,筆者對提高科研經費在此方面的作用和意義進行了分析。

        一、加大科研經費投入的必要性

        在當前各種高新技術突起,市場對于技術人才各種求賢若渴的現狀上看,技術創新已經成為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保證。因此,企業的科研部門已經成為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關鍵部門。在此基礎上,要確保企業技術創新的步伐持續有力,就必須要求企業的科研部門對市場進行深度的調查分析,聘請具備高素質的科研人才,同時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如此才能保證企業有不斷的科研成果誕生。所以說,科研成果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基礎,而要實現技術創新就必須加大科研單位的投資力度。

        根據對某市30多家工業企業的調查了解發現,這些企業2011年的科研技術研發經費投入占其銷售額的4.8%,僅為6502萬元。值得一提的是,這30幾家企業中13.8%的企業在科研專項資金的設立上尚屬空白。而相對的,在相對投入較少的科研經費上,該年度這些企業實現新產品項目70余個,新產品產值同比增長60.3%。通過技術創新,這些企業中八成以上增加了新產品,六成以上針對新產品開拓了新的市場,企業產品質量明顯提升、成本顯著降低、效率得到了明顯提高,實現了企業效益的高增長。

        二、企業科研經費投入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增強企業科研經費投入的重要性已經顯而易見,創新技術及科研成果取得的巨大價值也更加突出。但是,當前我國各企業在科研經費的投入上仍顯“吝嗇”,其收入和支出明顯不對等,投入明顯不足,造成這種情況主要是受以下幾方面的因素影響。

        1.政府及企業認識不夠

        就目前來看,導致企業在科研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的情況,根據銷售比例與科研經費投入數額上的對比,除了源于企業自身的經濟因素外,主要是企業及政府對科研成果、技術創新的巨大價值認識程度不夠,這就導致了企業對科研部門的任務重,獎勵輕,而政府雖然制定了一些對研發投入的優惠的政策,但是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扶植措施上顯得生硬、死板,與企業無法達成一定的默契。

        因此,企業應提高技術創新對企業重要性的認識,研究開發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是也是企業獲得核心競爭力的主要途徑,而政府的相關部門也應極力宣傳科技創新的重要性,進一步放寬享受研發投入優惠的條件,并從各方面給予技術創新成果顯著的企業一定的優惠政策。

        2.創新技術人才缺乏

        創新技術人才的缺失是導致企業科研部門經費得不到補充或者擴充的又一重要因素。有些企業雖然認識到了科研部門的重要性,認識到其關乎企業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的重要使命,因此不惜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是,科研技術人才的缺失,導致收效甚微。這種狀況往往叫企業對科研部門心灰意冷,不愿意或是不敢再將巨額資金進行投入,而對于充分認識到技術創新及科研部門重要性的企業則是萬分焦急,采取各種手段網絡人才,力圖打開這種尷尬的局面,但是對于一些特殊的制造企業這種情況顯然一時間難以改變。

        所以,各企業應抓住這個關鍵點,在招聘專業的技術科研人才上下足功夫。比如通過制定成功引進科技人才的獎勵制度、對科研人員形成的科技成果以股份或現金等多種形式予以激勵。

        3.企業技術創新模式單一

        企業技術創新模式的單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科研部門企業經費的投入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一方面,企業過分地傾向于國際上同行業的創新技術,尤其是對于中外合資企業,更多的依賴或者相信于外國的創新技術,進而忽視了對自身相關部門的技術研發,這直接導致企業的科研部門名存實亡。以盛大網絡公司為例,作為以網游為主要營業模式高新技術產業公司,其最初是以國外網游公司的產品而出名,結果卻遭遇了技術的桎梏,蒙受了巨大損失,一段時期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事實證明了擁有自己的研發團隊和技術部門的重要性,因此他們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下成了了自我研發團隊,結果收獲頗豐。這正是技術改變命運的真實案例。由此可見,技術創新就是槍,只有槍桿子才可以出政權。

        體現企業技術創新模式單一的另一方面即固步自封。企業沒有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尤其是對社會上的可利用資源不屑一顧。比如,企業對于自身相關的科研問題沒有和當地的高校和社會組織,或是同行業的大公司建立良好的關系,讓本就薄弱的科研隊伍更加孱弱,這種技術交流的缺失注定了企業技術創新的局限性,這就造成企業科研部門在短時間很難得到矚目的成績。

        所以,各企業應建立科研經費的專項資金,有計劃有目標的將技術創新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將科研部門的經費列入企業的頭等撥款項目,如此才能讓企業科研部門厚積薄發,不斷創新,進而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總結: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是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步伐,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是關乎企業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利于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也是現代企業體現自身價值,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及基業長青的必要投入,因此各企業應給予足夠的認識,積極地投入。

        參考文獻:

        [1]張曉紅,陳昌意.高??蒲薪涃M的內部控制探討.工業審計與會計.2010(2).

        第4篇

        論文摘要:根據高校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教學目的,在教學實踐中引入了情境體驗教學法,探討了情景體驗教學法在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課程教學中的實施方法。提出了人文情境與科學情境的結合,教育與美的結合等理念,豐富和發展了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課堂教學方法。

        引言

        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傳承知識,但如果將知識的傳承絕對化和簡單化,并漠視了人的情感和體驗,那么知識的傳承過程就是冰冷和僵化的。盡管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已提出了“寓教于樂”的情感式教育,但在教育功利化的驅使下,形成了崇尚“知識至上”的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人為地斷裂了認知與情感的關系,使學生成為對知識缺乏情感的容器,喪失了對知識主動學習、內化與應用的能力。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必須在反思中前進,當時代的發展不斷繼承和超越著傳統的時候,我們的課堂教學也要尋求新的方法和思路。高校學生對于課堂教學有著更高層次的情感需求,本文將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1、情境體驗教學法的意蘊

        心理學認為,“情境”是指對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學意義和社會學意義的具體環境。這里的“情境”指具有情感色彩的教學場景。情境的功能是喚醒和激發學生的情感,也是課堂教學的前提?!绑w驗”,是指人對情緒或情感狀態的自我感受,這種心理活動是由感受、理解、聯想、情感、領陪等諸多心理因素構成的。用心的學習就是體驗學習,它是實現學生生命感悟的過程,也是實現生命審美的過程,是對學習對象的一種情感的賦予和心靈的呼應?!扒榫丑w驗教學法”和以往的“情境教學法”是有區別的?!扒榫丑w驗教學法”對情境的理解更為寬泛,它將情境界定為人文情境與科學情境的結合;并且,“情境體驗教學法”更加關注學生的體驗式學習活動,即更加關注學生生命感悟和生命審美的過程。

        2、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教學目的

        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能夠使用計算機這一工具對圖形或圖像進行潤飾、美化、創作,使圖像具有更強的藝術感染力、生命力和價值。筆者始終認為,汁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既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這門課程進一步挖掘和提升了高校學生的生命感悟和生命審美能力,并為高校學生提供了一個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的平臺,學生可以借助這個平臺來展示自己獨特的審美追求,表達獨特的審美個性,實現并體驗獨特的審美價值。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課堂為情境體驗教學法提供了很好的實施場所,情境體驗教學法也為汁算機圖形圖像處理的教學點亮了一盞明燈。

        3、情景體驗教學法在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課程教學中的實施

        3.1 教師角色的構建

        3.1.1 適應變化,做學生引領者

        課堂總是處于一種流變的狀態,正如古希臘哲學家所講的“一個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一樣,一個教師也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個課堂。教師與學生的心態在變化,知識及操作經驗的積累狀況在變化。這一切的變化要求教師根據當前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并且要求教師是引領學生走向知識、喚醒學生的情感的導師。我校的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教學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如:新聞、事業、廣告、經貿等),教學內容、案例選擇、技巧設置、作業難度等需根據不同專業進行調整。即使是對于同一個班的學生,也不能使用一成不變的方法。善于發現變化、適應變化,才能成為—個成功的引領者。

        3.1.2 隨專業成長,做幸福的體驗者

        教師應將自我發展和教學成果結合起來。首先他要熱愛自己的專業,并且傾情投入教學過程,在“教學相長”中收獲成功和體驗幸福。對于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軟件而言,它本身就是一個表現美和創造美的工具,享受美的過程及美的結果,既是幸福的,也是充滿成就感的。

        3.2 學生角色的構建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當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活動,以生命體驗來參與教學活動時,學習的主動性便能充分調動起來。學生把學習看成認識自我、掌控自我、發展自我的途徑,且有主動學習的需求,學習便能成為一種幸福。在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教學中,要發掘學生“愛美”的主體意識,培育學生的“審美”的主體能力,刺激學生“創造美”的主動需求,并且和自身發展及專業能力培養相聯系,能夠進行主動學習。

        3.3 情境的創建

        3.3.1 教學情境的設計

        首先引入教學情境,營造有利于學生創新與發展的教學情境,構建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階段。簡單來說,就是引起學生的關注,使學生的認知或情感有所“發現”。在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教學中,我們常采用的方法有:①欣賞法。讓學生欣賞漂亮的作品,并指出它的精彩之處,使學生產生想要實現其效果的強烈渴望。②提問法。提出一個問題,如:“要表現某一效果應該怎樣處理?”引發學生思考后,用適當的方式引出新的學習內容。需要強調的是,教學情境的引入應貫穿于每一個教學環節和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中,它的充分與否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效果。

        其次,采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多媒體計算機房進行教學,對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進行多方位的刺激,這對于教學情境的創建是非常有利的。但是,這絕對不是“情境”的全部,在先進硬件技術的支持下,教師仍然需要豐富生動的教學語言、巧妙的教學環節設計、飽滿的熱情、愛心、耐心和機智,才能成為成功的“情境”設計者。

        3.3.2 人文情境與科學情境

        “情境”作為課堂教學中富有情感色彩的場景和氛圍,從生態學的視角,可以將其分為人文情境與科學情境。人文情境是感性的,強調對象與遷移、審美與思辨,具有動態和開放的特征;科學情境是理性的,強調理智與邏輯,具有嚴謹、求實的特征。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往往強調營造科學情境,崇尚統一性和整體性,課堂氣氛是嚴肅、嚴厲甚至是嚴酷的。當前,人文情境受到了普遍關注,它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提出課堂教學的個體性、變化性,倡導營造課堂和諧、溫暖的氛圍。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教學是強調學生的個性化表現和創意性設計的,所以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課堂應該重視人文情境的創建,使人文情境與科學情境協調、相融,這樣才能創建和諧、靈性的課堂。

        3.4 體驗的創建

        3.4.1 主體參與

        主體參與指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的一切活動均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出發點和歸宿,學習活動以學生的全面參與及全身心的投入為原則。主體參與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也是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技能體系、價值體系,培養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在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專業、層次、情感、興趣、特長等,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精心設計操作項目,把學生引入操作實踐活動中;學生則通過構思—聯想—創意一實現的過程,完成作業或作品設計,在主體參與的過程中進一步融會知識、提升技能、培養創新能力。

        3.4.2 體驗與感悟

        當學生從教學情境進入到學習狀態后,便開始了體驗學習的過程。體驗包括對問題的理解、對自身的期望、學習興趣的提升、學習動機的增強、知識與技巧的應用等。感悟是從大量的表象中通過親身的理解與領會得出典型的過程,這一過程既含有理性歸納的過程,也含有情感升華的過程。在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完成操作項目的過程中,理解教師的期待、明確自己的責任、應用知識與技能,完成思維抽象,同時感受成功的幸福。

        3.5 教育與美的結合

        3.5.1 審美溝通

        情境體驗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學生的感受來組織教學的。學生的感受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審美的過程,審美與感覺、想象、情感、興趣、態度是緊密聯系的。審美具有兩層含義,其一,是對美的觀察與體驗。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的對象一圖像,它的美包括形式美和意境美。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種形式因素(色彩、線條、形體、聲音等)的有規律的組合。形式美的主要法則有:單純齊一、對稱均衡、調和對比、比例、節奏韻律、多樣統一;意境美是我國美學思想中的一個重要范疇。意境是客觀(生活、景物)與主觀(思想、情感)相熔鑄的產物,是隋與境、意與境的統一,意境中的含蓄能喚起欣賞者的無限想象。把美學基本原理融入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課堂中,讓學生具有發現美的眼睛、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愿望,生成師生間對美的共鳴,是達成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課堂的審美溝通的一個條件。其二,是生命體對于外界事物的親生體驗和溝通。教育美學觀認為,“要以教育美的建立去提升教育及其對象的精神境界,使教育活動成為一種人生境界的達成過程,使教育活動的主體或對象都在人生上實現超越?!鼻榫丑w驗教學追求教育美的達成,它是一種教學智慧的美、生命的美,目的在于求得學生精神與教學環境間的溝通、學生與教育世界的心靈溝通。

        3.5.2 精神審美與升華

        所謂精神審美,是以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為主要目的,讓學生以審美的情緒關注學習內容,完成學習過程,獲得精神的滿足,并且獲得自身可持續性發展的動力和智慧。升華是指對認知的升華、對感悟的升華、對責任的升華。升華是教學向課外的延伸、向社會的延伸。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的平臺,學生可在此平臺上獲得美的體驗和滿足,從而豐富其內心世界,獲得生命美的更深

        感悟。要讓學生認識到: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美,但任何的美都必須以社會道德和法律為基礎,我們的任何行為都必須對社會負責,否則,它制造的將是丑惡。

        4、結束語

        高校課堂教學的根本目標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是對學生生命個體發展的關注。在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課堂中應用情境體驗教學法,倡導人文情境與科學情境相結合,目的是喚起學生生命個體對美的體驗、感悟和升華。教學研究是沒有止境的,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的教學要在傳統的啟迪下、時代的引領下、不斷的實踐與反思中前進。

        參考文獻:

        [1]黃甫全.課程與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鄭全洲.課改新課型[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3]李秀偉.喚醒情感——情境體驗教學研究[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7.

        [4]檀傳寶.德育美學觀[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5]馬斯洛著,林方譯.人性能達的境界[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6]鐘啟泉.現代謀程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第5篇

        關鍵詞:競技體育 學校體育 必要性 可行性 競技素養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3)02-0046-04

        前言

        隨著社會快速發展,舊的模式已經禁錮了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繼續固步自封下去必將會引發更多社會負面問題。如何把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有機結合,實現資源共享,協調發展,為我國的體育事業找尋新的發展模式,是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和體育工作者關注和研究的新課題。

        1 研究對象

        我國競技體育回歸學校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課題研究需要,收集和閱讀了大量國內外有關競技體育發展和學校體育發展方面的文獻資料,了解本領域的研究現狀和前沿動態,為本文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2.2 專家訪談法

        通過E-mail和走訪的方式與國內在該領域有較為深入研究的專家、教練員、體育教師等進行交流,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和建議。

        2.3 問卷調查法

        通過搜集、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并結合本文的研究過程以及訪談的相關意見,制定了專家調查問卷和學生調查問卷,問卷發放及回收情況(見表1)。對問卷進行了信度和效度檢驗,說明問卷能夠較為全面、準確地反映所要調查的問題,并且具備足夠的可靠性,符合問卷調查對效度和信度的要求。

        2.4 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訪問所獲的有效數據,運用計算機通過Spssl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與處理。

        2.5 邏輯分析法

        對整理的資料進行歸納、演繹、綜合等方法,結合社會學、體育學等多學科理論進行分析與探討。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我國競技體育培養模式分析

        我國競技體育的體制現狀基本上是體委系統一家獨辦,形成競技體育的單軌制,在這種單軌制模式下走出了一條“舉國體制”的獨特道路即“金字塔”式的三級訓練體制(塔底是的體育運動項目傳統校、體育俱樂部、體育運動學校;中間層是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及體協代表隊;塔尖是國家隊)。在這種機制運行下,實現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金牌總數位居世界第一位和2004、2012年奧運會金牌總數位居世界第二位的優異成績,證明它是我國競技體育得以快速發展的致勝法寶。但是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和教育等諸多方面的發展,單一的舉國體制培養模式的弊端越來越明顯。資金短缺、體育后備人才減少、運動員學生文化課成績差、成年運動員就業困難、社會保障等問題的出現使得我們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才能使我國的體育事業走可持續發展之道路。

        3.1.1 資金投入

        在舉國體制下,我國競技體育事業發展所需的費用全部來自于國家的財政撥款。有調查數據證明:在培養成本上,我國一塊金牌投入是以億元為單位,也就說國家負擔了奧運冠軍從中小學校隊、各級體校直至國家優秀運動隊平均10年訓練的一切費用(即競技體育的發展完全依靠外源性的力量,自身缺乏造血功能)。隨著競技體育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政府沒有能力滿足多層次的競技體育發展需求。一方面政府財政壓力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各級競技體育組織要求財政撥款的呼聲越來越高,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有限,單純依靠政府力量辦競技體育,已不符合當今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國情,因此,有必要進行相應的調整與改革。

        3.1.2 體育人才培養效益

        現代競技體育朝著高、精、尖的方向發展,對競技體育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競技體育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體力上的較量,而是運動員體能、技能、智力、心理等全面素質的綜合競爭。同時競技體育需要儀器設備、科研團隊、組織管理等多方面力量的大力支持。據資料表明,我國目前三線隊伍向二線隊伍的人才輸送率為6.10%,二線隊伍向一線隊伍的輸送率為1.96%(見表2)。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運動訓練科技含量的不足,導致成績的提高不得不依靠大量低科技含量資源的投入,呈現出鮮明的粗放型運作方式。在經濟學收益遞減規律的作用下,保持競技水平需要的資源投入越來越多。因此,我國運動員訓練時間之長、教練、運動員比率之低、支持輔助人員之多都是世界罕見的。

        3.1.3 文化課學習

        各級體育運動學校雖然都有對運動員進行文化課教學的課程安排,但都不重視。從文化課教師師資方面看:由于工資、福利待遇以及編制的問題,很少有專業的文化課教師到體育運動學校進行教學,這使體育運動學校的教學質量普遍較差;另一方面從學生本身的文化素質來看:大多數都是小學、初中的文化水平,基礎差,再加上訓練任務重,上課時間有限,經常外出比賽等因素的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無法保障。另外,筆者對競技體校學生的文化課學習態度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見圖1)。

        根據圖1可知:喜歡學習的學生占8%,較喜歡學習的學生占11%,感覺無所謂的占54%,另有27%選擇不喜歡學習。學生在剛人體校時還能堅持學習,但是隨著時間的延續,看到大部分的同學不學習,也就放任自流了,形成惡性循環。而對教練員對體校學生的學習和訓練態度的調查中結果顯示;73%的教練員認為進行“體育訓練”更重要,24%的認為“體育訓練與文化課學習”同等重要。在這種出體育運動成績至上,拿獎牌爭榮譽的思想主導下,學生的文化課學習和綜合素質必然很難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1.4 就業保障

        國家體育總局人事司2002年《全國體育人事工作調研報告》顯示,我國退役運動員的就業安置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在河南、山東等8個省區,需安排的退役運動員占全部在隊運動員人數的29%,其中寧夏回族自治區待就業的退役運動員比例最高,占78%,是在訓運動員的3倍多。我國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運動員一旦離開運動隊,就面臨失業,特別是體育強省,積壓待分配的各級退役冠軍都是幾百人。目前,我國有許多世界冠軍、洲冠軍、全國冠軍,他們為祖國爭得了榮譽,在各自的運動項目上創造了輝煌的成績,只因不是奧運冠軍,就得不到安置,拿不到就業保險,面對已走到盡頭的分配政策和人才市場的激烈競爭,為了生存,不得不在非常底層的崗位干苦力活。競技后備人才的受教育問題、就業問題、社會保障問題,一直困擾著體育管理部門和運動員及家庭,并越來越成為新時期影響我國競技體育發展的主要因素。

        3.2 競技體育向學校轉移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

        3.2.1 競技體育回歸學校的必要性

        3.2.1.1 競技體育回歸學校的意義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家對高素質體育人才戰略的需求,競技體育人才不僅要有良好的體能和技能,更需要較高的智力水平和優良的心理品質。而當下使得競技體育回歸教育,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就顯得非常必要,而通過體教結合,小學是基礎,中學是紐帶,大學生負責出成績這種培養途徑,為具有運動天賦的后備體育競技人才建立一套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的體系,讓具有天賦的體育競技人才被充分挖掘出來進行科學培養,提高競技水平和文化素質,從而為我國的體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3.2.1.2 競技體育回歸學校的目的

        根據調查數據可知(見表3),100%的專家都認為使競技體育回歸學校的目的是提高競技人才綜合能力,位居選項的第一位;有65%的專家認為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從而減少資源浪費;另外還有30%的專家認為可以帶動校園體育鍛煉的積極性,20%專家認為可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綜合這些專家的意見,筆者認為競技體育回歸學校教育,對體育運動學校和普通學校是雙贏,可以互利互惠。

        3.2.1.3 社會政治條件

        國家體育總局頒布的《2001-2010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中指出:“業余訓練是我國競技體育發展的基礎,必須高度重視業余訓練工作,改善業余訓練條件,堅持走體教結合的道路……積極推動各地體育運動學校與各地高等院校結合,提高辦學規格,增強辦學效益?!睂嵭畜w教結合也就是青少年業余體育訓練要回歸學校教育,使教學、訓練、科研一體化。體教結合既能遵循體育訓練規律,保證運動員系統的業余訓練,又遵循學校教育規律,保證運動員系統的文化教育。這種做法一是有利于兩種文化的互補和優勢的發揮,在培養體育后備人才上,教育部門有文化教育、學校管理、生源、思想教育和普及體育的優勢;體育部門有教練、運動技術、組織訓練和競賽的優勢,通過優勢互補、發揮最大效益,實現義務共盡,成果共享。所以,實現競技體育向學校教育的轉移,將是我國在新形勢下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最優選擇。

        3.2.1.4 社會經濟條件

        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制約著競技體育的發展,社會的物質生活水平從根本上決定著競技體育運動發展的規模及速度。面對當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商業化程度也越來越高,而贊助商想到的是投入的效益和利益,在傳統的金字塔式的體育體制下,處于塔身和塔基的體系中,贊助商的投資比較少,只有在塔尖上的優秀運動員才會參與很多贊助商之類的經濟活動。如奧運冠軍林丹、孫陽、張繼科等能夠得到很多贊助商投資。也有很多贊助商認為學校校園,尤其是大學校園,是一個信息量傳播相當快的平臺,可以依托學校的名聲,校園的文化環境進行適當的商業活動來為其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正是這樣的優勢才吸引了較多商家的關注,目前國內體育商品361°、李寧、安踏以及飛利浦贊助大學生足球聯賽,CUBA大學生籃球聯賽等等,把越來越多的商業贊助投向學校,這就為學校競技體育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資金基礎。同時,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成功經驗,把體教結合引入到校園是我國體育事業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

        3.2.2 競技體育回歸學校的可行性

        3.2.2.1 學校具有先進的人才培養理念

        競技體育回歸學校教育與新形勢下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符合現代社會“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學校具備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先進理念,對體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認識到位,在推進素質教育和注重全面發展的大環境下,學校領導已經認識到辦好校運動隊,可以展示自身實力,提高學校知名度和聲譽,可以培養激勵全校師生的道德情操和拼搏精神,豐富校園文化。加大對學校體育設施建設投入,給招收的學生運動員在學習、訓練、生活及畢業等方面給予較為優惠的政策,為學校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成才環境。

        3.2.2.2 學校具有先進的師資科研力量

        學校體育教師及教練員都是正規大學畢業,擁有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教學訓練經驗,特別是部分經過大學正規培養的專業隊退役運動員,擔任學校運動隊教練,具有實踐和理論的雙重優勢,訓練效果明顯,有發展潛力。同時,學校本身就是以教學和科研為主,尤其是大學,不僅有先進的科研儀器設備、先進齊全的專業試驗室,而且擁有大批的教授、研究生等科研人才,尤其是綜合大學還擁有多學科的專家。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優秀運動隊能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能在經費不足的條件下,提高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科學訓練水平。

        3.2.2.3 學校具有先進的運動場館設施

        大多數專家認為學校的體育事業發展建設要從體育場館、設備建設著手。這就為我們在新形勢下競技體育向學校轉移做好堅實的硬件基礎,而且現在無論從政府還是投資者也看到了學校建設的重要性,目前學校大幅度的投入體育場館建設就為我們競技體育走進校園搭建了可以利用的平臺。通過全國體育場地的普查可知(見表4):我國各大系統現有體育場地中,教育系統有558044個,占全國體育場地總數的65.5%;而體育系統有18481個,只占全國體育場地總數的2.2%;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有3394個,占全國體育場地總數的0.4%;系統有7174個,占全國體育場地總數的0.8%;武警系統有12850個,占全國體育場地總數的1.5%;鐵路系統有14544個,占全國體育場地總數的1.7%;其他系統有235593個,占全國體育場地總數的27.7%。從這一結果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出,目前我國現有場地大部分還是在學校教育系統中,如果能夠合理有效的利用好學校教育系統中的體育場館設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資源的浪費,而學校場地優勢無疑對學校體育的順利開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同時也為學校開展競技體育項目的訓練提供了硬件保障。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比賽場館一部分來自各大高校,說明我國的高等院校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

        第6篇

        【關鍵詞】民辦高校;環境藝術設計;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4-0206-01

        本文從課程設置的整體結構出發,主要從公共課程體系、專業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三方面入手,對如何構建新時期民辦高校環境藝術設計課程體系做了一些探討研究。

        一、公共課程體系建設

        (一)公共必修課程模塊:包括政治理論、形式與政策、大學英語、大學語文、大學體育、應用文寫作、計算機基礎及應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讀書活動。該模塊對實現大學生全面素質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對學生的個性培養、創造性的能力和專業發展也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公共選修課程模塊:包括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藝術教育、健康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該模塊培養學生要具有寬闊的視野、積極樂觀的態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健全的人格品質。

        二、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一)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包括設計素描、專業透視、建筑速寫、數字圖像、設計色彩、立體構成、專業制圖、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人體工程學、設計概論、建筑概論、室內設計原理、建筑外立面設計、CAD制圖、MAX建?;A、渲染技法、效果圖表現技法。該模塊是使學生具備基本的專業理論素養、基本的造型技能以及基本的專業設計技能,為創新設計奠定基礎。

        (二)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包括裝飾材料與施工工藝、工程預算與報價、陳設設計、家具設計、家居設計、別墅設計、辦公空間設計、餐飲空間設計、娛樂空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展示設計、景觀規劃設計。該模塊是讓學生認識行業發展特點,掌握設計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引導和發現學生的興趣點,因材施教,培養應用型的設計人才,為學生就業指引方向。

        (三)專業選修課程模塊:包括攝影基礎、裝飾畫、民間美術、廣場景觀設計、小區景觀設計、植物景觀設計、城市環境景觀雕塑、快題設計、模型制作。該模塊是培養學生具有一定欣賞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同時,拓寬專業層面,豐富更加全面的知識體系。

        三、實踐課程體系建設

        (一)課程設計模塊:計算輔助設計與核心設計課程相結合的課程設計。例如,在辦公空間設計課程中,將課程分為兩部分進行,一部分理論基礎課程;一部分設計課程,并使用設計軟件完成最終作品,題目應來源于實際工程,使學生直接或間接參與工程實踐。同時,有組織有計劃地引導并指導學生參與設計競賽活動。該模塊是使學生將所學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并像真正的設計師一樣獨立完成整套設計方案,為更早的進入工作角色,奠定堅實基礎。

        (二)社會實踐模塊:積極鼓勵學生利用假期時間,進行社會實踐學習,學有所用的同時不斷發現自身的不足,然后再學習再實踐,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自我完善。該模塊是使學生考察市場,認識社會,在此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溝通與合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三)專業考察模塊:此課程為外出考察課程,結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特殊性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考察線路,考察前要做好外出準備工作,合理安排出行計劃,并指導學生學會有效考察以及如何完成考察報告。該模塊是讓學生盡可能接觸更多的事物,使學生學會收集專業信息,加強對專業的理解,開拓眼界,并親身感受專業與設計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正確審視自己的前途。

        (四)畢業設計模塊:該模塊是對學生所學專業知識及應用的考察和全面總結,結合專業特色,其內容包含設計作品和設計說明兩部分,并強調其設計的創新性。實行開題報告、中期檢查、畢業答辯、畢業展覽制度。該模塊目的是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同時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做好公共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三大課程設置的分析與評價,是構建合理化的環境藝術設計課程體系的基礎,是培養應用型設計人才教育模式的核心。在今后的實施過程中,將不斷結合社會的發展需求和我院的教育特色,對課程體系建設作出調整并加以改進,使民辦高校環境藝術設計課程評價體系的設置更加科學、更加完整。

        參考文獻:

        第7篇

        [關鍵詞] 知識轉移;民辦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教學體系

        [基金項目] 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山東省民辦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系統改革與知識轉移研究》(2011GG379)。

        【中圖分類號】 F0-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4)01-098-6

        一、研究背景

        (一)選題意義

        民辦高校發展至今,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在中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它一方面充實了我國目前的教育市場,另一方面,民辦高校在運作機制、教育規模、辦學格局和管理教學等方面對現有的教育體制做了一定的改革,形成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可以說是對傳統教育理念的沖擊和促進。但是,民辦高校同樣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學校教學管理不規范,教學質量不夠高,教學特色不明顯等。在教學及其質量成為民辦高校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的背景下,探討民辦高校教學方面的評價指標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相關概念界定

        1.知識轉移。知識轉移概念來自于創新研究領域,美國技術和創新管理學家TeeCe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他認為通過技術的國際轉移能夠幫助企業積累有價值的知識并促進技術擴散,從而縮小地區之間的技術差距。Jensen和Meekling解釋知識轉移時認為,知識轉移包括存儲知識、處理知識的能力和知識輸入/輸出大腦的途徑。Holtham指出知識轉移是一種溝通的過程,知識不像商品可以自由傳遞,學習知識的時候,即知識轉移時,必須有重建的行為,而且要具備應有知識,才能完成轉移。

        本文中的知識轉移是指教師頭腦中的知識通過講授、演示等方式傳遞給學生,學生并能夠進行應用的過程。知識轉移包括知識的共享、知識的吸收和知識的應用等階段。

        2.民辦高校。在本文中,民辦高校是民辦普通高等學校的簡稱,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依法舉辦的學?;蚱渌逃龣C構。本文中涉及了煙臺南山學院、青島黃海學院、青島恒星職業技術學院、青島工學院、山東英才學院、山東協和學院、山東現代職業學院、山東產業文化學院、濟南大學泉城學院(蓬萊校區)9所山東省內的民辦院校。

        3.經濟管理類課程。經濟管理是培養掌握現代經濟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從事綜合及部門經濟管理的高級管理。本文中的經濟管理則是指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和財會,而經濟管理類課程即指這三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如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旅游學管理、酒店管理等。

        (三)調查研究

        1.量表設計及數據收集情況。民辦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的教學,不是單因素、單方面引起的,而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雙方面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我們參照目前學校教學的實施情況,分別設計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和財會三個專業的“基于知識轉移的山東省民辦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系統改革教學評價體系”的調查 問卷。此次調查主要是通過電子郵件發送問卷的方式進行,我們共發放問卷600份,收回552份,有效問卷515份,其中旅游管理專業有效問卷177份,工商管理專業有效問卷120份,財會專業有效問卷218份。樣本學校來自濟南、青島和煙臺三地,涉及山東英才學院、山東協和學院、山東現代職業學院、山東產業文化學院、青島黃海學院、青島恒星職業技術學院、青島工學院、濟南大學泉城學院(蓬萊校區)、煙臺南山學院、南山集團下屬企業等學校和企業,接受問卷調查的學校和企業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學校師生和企業員工的個人基本情況如表2所示。調研問卷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調研學校和企業及調研對象的基本信息,學校和企業信息包括學?;蚱髽I規模、所屬領域、所處發展階段等,個人信息主要由年齡、性別、工齡、最高學歷、職位等構成。第二部分是各專業教學評價問題,選項借鑒了Schuler(1989)累計型、效用型和協助型劃分方法,采用5分制記分,均為正向記分。從影響教學的九至十個層面,共計50多個問項。

        (表1)填表人所在企業(學校)基本情況統計表

        (表2)填表人個人基本情況表

        2.調查問卷的信度與效度檢驗。在本研究中,我們把問項共分為教學和學生素質兩大類,利用SPSS16.0軟件包分別對這兩大因素的數據進行效度、信度分析。對影響因素的各部分問項進行的KMO適當性檢驗結果顯示:旅游管理專業KMO值(教學)為0.661、KMO值(學生素質)為0.87,工商管理專業KMO值(教學)為0.663、KMO值(學生素質)為0.708,財會專業KMO值(教學)為0.855、KMO值(學生素質)為0.863。根據統計學家Kaiser給出的標準,本次問卷統計可以進行因子分析。Bartlett’s球度檢驗給出的相伴概率均為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絕值Bartlett球度檢驗的零假設,認為均適合于因子分析。

        采用Cronbach α系數對整份問卷以及各個子部分做信度檢驗。本研究中各維度影響因素指標Cronbach α最小值為0.659(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素質因素Cronbach α信度系數),最大值為0.89(財會專業教學因素Cronbach α信度系數),三個專業的信度Cronbach α值都超過0.5。表明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

        二、山東省民辦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教學因子分析及指標體系構建

        本研究中因子分析采用的是主成分算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和斜交旋轉法(promax),選擇荷重大于0.5且其特征值大于1(Eigen values over 1)的因子作為主要解釋因子,實現變量的歸類。同時根據因子分析的結果,我們重新對三個專業教學評價指標進行二級分類,構建出包含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以及三級指標的分層遞階的課程教學指標體系。

        (一)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和學生素質因子分析及指標體系構建

        1.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和學生素質影響因素的因子分析。本研究對影響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的37個問項和學生素質的13個問項進行了因子分析,結果分別歸為10個因素和2個因素,教學因素共解釋61.944%的變異,學生素質因素共解釋59.615%的變異。

        教學因素結果分析與命名:F1由2個項目組成,反映了專業課的主要構成情況,即本專業的應用知識所占比重情況,因此命名為專業課應用知識比例因子;F2由3個項目組成,與課程教學的內容與準備情況相關,因此命名為課程教學準備因子;F3由3個項目組成,基本反映了課程教學所用的方法、手段和課程考試改革情況,因此命名為課程教學手段與課程改革因子;F4由2個項目組成,與課程考核方式及平時作業設計相關,因此命名為課程與作業常規考核因子;F5由2個項目組成,涉及到教師工作量及其引起的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職業資格測試通過率,反映了教師工作效率與教學效果之間的關系,因此命名為教師工作量與工作應用效果因子;F6由2個項目組成,與教師的基本構成情況相關,因此命名為教師基本結構因子;F7由3個項目組成,主要涉及了課程教學內容的規劃設計,因此命名為課程教學規劃因子;F8由4個項目組成,主要反映了是否利于教學應用,因此命名為教學應用狀況因子;F9由1個項目組成,涉及課程教學中作業布置的多少情況,因此命名為課程作業布置頻率因子;F10由2個項目組成,涉及教學所使用的教材的質量,以及學生教學班級人數方面,屬于教學質量保障的條件,因此命名為教學質量基本保障條件因子。從方差最大貢獻率來看F1專業課應用知識比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最大(7.75),能解釋影響教學工作因素的比率最大,F10教學質量基本保障條件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最?。?.85),對影響教學工作因素的解釋能力最弱。

        學生素質因素結果分析與命名:F1由10個項目組成,包括學生參加各種競賽、學生參加各種演講、講座、交流會等、學生情況,是學生所學知識技能的應用,因此命名為學生知識與技能應用因子;F2由3個項目組成,基本反映了學生所掌握的技能與學生工作、就業之間關系的基本情況,因此命名為學生就業條件與就業結果因子。

        2.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和學生素質指標體系構建

        根據以上因子分析的結果,我們構建出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如表3所示。

        (表3)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二)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和學生素質因子分析及指標體系構建

        1.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和學生素質影響因素的因子分析。對影響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35個問項和學生素質的13個問項進行了因子分析,結果分別歸為9個因素和4個因素,教學因素共解釋63.524%的變異,學生素質因素共解釋59.898%的變異。

        教學因素結果分析與命名:F1由6個項目組成,與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及教學效果評價有直接關系,因此命名為課程與實踐教學效果評價因子;F2由4個項目組成,基本反映了上課之前需要準備的內容,因此命名為課程與實踐教學準備因子;F3由3個項目組成,主要涉及了課程教學所采用的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命名為課程教學手段因子;F4由2個項目組成,反映了教師隊伍流動性和知識掌握對教學質量的影響,因此命名為師資與教學質量因子;F5由3個項目組成,基本反映了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應用與考核的情況,因此命名為課程知識應用與常規考核因子;F6由3個項目組成,包括教師職稱、年齡結構、學歷等,基本反映了對教師素質的要求,因此命名為教師素質結構因子;F7由3個項目組成,反映了教學規劃方面的內容,因此命名為教學規劃因子;F8反映了期末考試課程改革的內容,因此命名為課程考試改革因子;F9反映了教學所需的教材與設備方面的內容,屬于教學質量的保障,因此命名為教學質量保障因子。從方差最大貢獻率來看F1課程與實踐教學集效果評價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最大(10.753),能解釋影響教學工作因素的比率最大,F9教學質量保障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最?。?.319),對影響教學工作因素的解釋能力最弱。

        學生素質因素結果分析與命名:F1由4個項目組成,包括學生參加各種競賽、學生情況,是所學知識的應用,因此命名為學生知識應用因子;F2由2個項目組成,包括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和考研情況,是對知識運用的提升,因此命名為學生知識提升因子;F3由2個項目組成,基本反映了學生所掌握的技能與學生工作就業結果之間關系的基本情況,因此命名為學生工作就業條件與就業結果因子;F4由2個項目組成,反映了學生工作就業與所學專業的一致性和工作中所需的計算機水平,因此命名為學生工作專業性與技能因子。

        2.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和學生素質指標體系構建。根據以上因子分析的結果,我們構建出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如表4所示。

        (表4)工商管理專業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三)財會專業課程教學和學生素質因子分析及指標體系構建

        1.財會專業課程教學和學生素質影響因素的因子分析。對影響財會專業教學的38個問項和學生素質的13個問項進行了因子分析,結果分別歸為9個因素和3個因素,教學因素共解釋68.434%的變異,學生素質因素共解釋66.802%的變異。

        教學因素結果分析與命名:F1由4個項目組成,基本反映了課程教學規劃情況,因此命名為課程教學規劃因子;F2由5個項目組成,主要涉及了課程教學與實驗教學的內容、方法及結果,因此命名為課程與實驗教學及結果評價因子;F3由5個項目組成,主要涉及了課程教學實施前、實施過程中和實施后的相關內容,因此命名為課程教學實施因子;F4由3個項目組成,基本反映了課程考核相關情況,因此命名為課程改革與課程常規考核因子;F5反映了教學應具備的硬件條件,因此命名為教學硬件因子;F6由3個項目組成,主要涉及課程教學內容及相關職業資格測試,因此命名為課程考核與知識應用因子;F7由2個項目組成,反映了教師隊伍流動性和知識掌握對教學質量的影響,因此命名為師資與教學質量因子;F8反映了課程實踐教學的模式,因此命名為實踐教學模式因子;F9反映了一個教學單位適當的人數構成,因此命名為教學單位人數因子。從方差最大貢獻率來看F1課程教學規劃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最大(12.547),能解釋影響教學工作因素的比率最大,F9教學單位人數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最?。?.342),對影響教學工作因素的解釋能力最弱。

        學生素質因素結果分析與命名:F1由4個項目組成,包括學生參加各種競賽、學生情況,是學生所學知識的應用,因此命名為學生知識應用因子; F2由6個項目組成,基本反映了學生所掌握的技能與學生工作就業之間關系的基本情況,因此命名為學生工作就業條件與工作效果因子;F3由2個項目組成,主要涉及學生科研、計算機操作等知識運用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高低情況,是知識的提升,因此命名為學生知識提升因子。

        2.財會專業課程教學和學生素質指標體系構建。根據以上因子分析的結果,我們構建出財會專業課程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如表5所示。

        (表5)財會專業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以上指標體系是基于樣本學校和企業教學實施的基礎所建立,包括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兩部分。定量指標部分比較容易把握,指定特定部門定期進行收集相關數據即可保證及時性和準確性。定性的指標相對棘手一點,因為具有主觀的評價尺度多、不容易把握統一標準的特點。定性指標的設置要盡量做到合理和有效,評價方法要科學、簡單、易操作,評價過程要嚴肅、認真,盡量做到公平、公正,對被測評人不能帶有任何個人的偏見和好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評價過程和結果要公開,每一項評價指標都要詳細說明,做到評價有據。要把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教師、學生和學校,在評價反饋的溝通過程中幫助教師和學生發現問題,尋找原因和解決途徑,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知識轉移的目的。

        三、山東省民辦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比較分析

        (一)山東省民辦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評價指標體系三個專業教學因子排序比較

        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因子分別為專業課應用知識比例因子、課程教學準備因子、課程教學手段與課程改革因子、課程與作業常規考核因子、教師工作量與工作應用效果因子、教師基本結構因子、課程教學規劃因子、教學應用狀況因子、課程作業布置頻率因子、教學質量基本保障條件因子。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因子分別為課程與實踐教學效果評價因子、課程與實踐教學準備因子、課程教學手段因子、師資與教學質量因子、課程知識應用與常規考核因子、教師素質結構因子、教學規劃因子、課程考試改革因子、教學質量保障因子。財會專業教學因子分別為課程教學規劃因子、課程與實驗教學及結果評價因子、課程教學實施因子、課程改革與課程常規考核因子、教學硬件因子、課程考核與知識應用因子、師資與教學質量因子、實踐教學模式因子、教學單位人數因子。

        (二)三個專業教學因子中相同或相似因子的比較

        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第一個因子專業課應用知識比例因子和教學應用狀況因子,與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第五個因子課程知識應用與常規考核因子和財會專業第六個因子課程考核與知識應用因子相近,但從整個指標體系所處位置可以清楚地認識到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最為注重課程知識的應用。旅游管理專業中課程教學準備因子和課程教學手段與課程改革因子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也存在,并且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和第八位,但財會專業沒有這一指標,僅課程教學手段與課程改革因子與財會專業課程改革與課程常規考核因子相近,這兩個因子在三個專業教學中排位較靠前。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工作量與工作應用效果因子,是教學效果的評價,與工商管理專業第一個因子課程與實踐教學效果評價因子和財會專業第二個因子課程與實驗教學及結果評價因子所表達的含義基本一致,但工商和財會還重視實踐課程的教學。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基本結構因子與工商管理教師素質結構因子相類似,同是對教師素質的重視。課程教學規劃因子也是三個專業教學的注重方面。旅游管理專業中教學質量基本保障條件因子與工商管理專業和財會專業中的教學質量保障因子、師資與教學質量因子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教學應關注的重要內容。

        (三)三個專業教學因子中不同的因子比較

        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因子中課程與作業常規考核因子、課程作業布置頻率因子和財會專業教學因子中課程教學實施因子、教學硬件因子、實踐教學模式因子、教學單位人數因子不是三個專業共同擁有的指標,這些指標的不同是與專業特色有著密切的關系,旅游管理專業和財會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而兩者對實踐的表現又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如旅游管理專業通過作業的形式練習,財會專業則通過采取不同的實踐教學模式并配合教學設施設備來進行。而工商管理專業則與其他專業的指標都較接近,無差異性較大的指標,這也間接說明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缺乏明顯的特色。

        (四)山東省民辦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評價指標體系三個專業學生素質因子排序比較

        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素質因子分別為學生知識與技能應用因子和學生就業條件與就業結果因子。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素質因子分別為學生知識應用因子、學生知識提升因子、學生工作就業條件與就業結果因子、學生工作專業性與技能因子。財會專業學生素質因子分別為學生知識應用因子、學生工作就業條件與工作效果因子、學生知識提升因子。在以上因子中,學生知識應用因子和學生就業條件與就業結果因子是三個專業一致體現的,是學生知識轉移和素質提高的重要表現。此外,工商管理專業和財會專業還十分重視學生知識的提升。這些因子是我們教師教學實施和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體現。

        參考文獻:

        [1]梁鎮,李麗.高新技術企業技術研發人員創新成長評價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7):166-171.

        [2]梁鎮. 新技術企業知識型員工成長評價機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9,(5).

        [3]梁鎮,陳立文,丁雷. 新技術企業知識型員工成長戰略研究[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4]Zhao Jing. Design of Reusable User-Oriented Onlin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C].Proceedings of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Part Ⅳ),2012,6:765-768.

        [5]Wang parative Study on Onlin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Chinese and Foreign Universities[C].Proceedings of 2009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T in Medicine & Education(ITME2009),2009,8:190-194.

        [6]Chaczko, Zenon.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based on data driven evaluation methods[C].7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Hig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ITHET,2006:931-946.

        [7]劉艷彬,周耀烈. 大學本科教師課堂教學評估指標研究[J].科研管理,2010,31(5):40-43.

        [8]錢雪亞,錢曉倩. 教學質量評估的標志設計和有效性檢驗[J].統計研究,2003,(2):51- 53.

        [9]萬海樺.國內外教學質量評估的實踐與發展[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3,(4):148- 150.

        [10]波. 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維度結構及測量[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3),69:111-115.

        [11]孟少英,孫誠,田志宏. 構建本科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理論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04,(3):9-10.

        [12]侯彥利. 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財經類課程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0,(9)3:138-141.

        [13]王忠君.旅游管理專業實習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高教論壇,2010,(3)3:33-35.

        [14]李靜,孫昌盛. 美國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特點及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1):96-98.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