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4 03:23:48
序論:在您撰寫膽結石手術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08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473-02
膽結石在臨床中較為常見,主要是由于患者膽管系統的膽汁中有一些成分由于各種因素的作用而發生了凝結的現象,因而形成結石。膽結石的類型較多,患者的膽管中出現結石,我們稱膽管結石;患者的膽囊中出現結石,我們稱膽囊結石[1]。當前,對膽結石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就是進行手術。本文通過對96例膽結石手術患者的護理方式進行回顧性分析,從而對膽結石手術患者圍術期護理的要點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進行膽結石手術的9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54例,女性患者有42例;患者年齡為33-78歲,平均年齡為57.2歲;患病的時間為1-14年,平均病程為4.1年;患者在臨床中的主要癥狀為嘔吐、惡心,同時右上腹部出現脹痛;患者都經過了B超的檢查,確診患有膽結石。所有患者在性別,年齡,患病的時間等一般資料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于對照組的患者在圍術期里采用常規性的護理模式;對于觀察組的患者在圍術期則采用全面性的護理模式,具體情況如下。
1.2.1 術前護理 協助患者進行手術前的各項常規性的檢查,對手術中的禁忌癥進行充分的排除;針對每一位患者性格的特點,對患者進行心理方面的干預和指導;對患者進行一定的知識教育和普及,包括關于膽結石的相關性知識,進行手術后能夠達到的治療效果以及在手術之后有可能會出現的狀況,患者的注意事項等等;依據患者自身身體的狀況,幫助患者制定合理科學的飲食方案,以為患者在營養的攝入方面提供保證。
1.2.2 術后護理 對患者進行常規性的術后基礎護理;患者在手術后的生命的體征以及病情的狀況進行細致的觀察;依據手術的具體情況以及在手術后患者身體的狀況對患者飲食的方案進行一定的調整;在手術后對有可能出現的各類并發癥情況進行積極地預防,而對于發現并發癥現象通過一定的措施進行有效處理;對于相關的管道進行仔細認真地管理,保證管道可以及時的拔除,清理和更換;對于患者,在出院之前進行全面細致耐心的指導,以保證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2]。
1.3 療效標準 根據患者手術后恢復的情況,將患者治療效果分為痊愈、有效、無效三個等級[3]。其中痊愈是指患者的結石癥狀在手術后的半年之內沒有發作的情況;有效是指患者的結石癥狀有了明顯的緩解,經復查發現大部分的結石已經被切除;無效是指患者出現的腹痛等結石癥狀沒有得以緩解,經復查發現仍然有大部分殘留的結石。
1.4 統計學分析 對于本文所得的試驗數據均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
2 結 果
2.1 對于膽結石進行治療的效果 觀察組中,治愈的患者有19例,有效的患者有24例,無效的患者有5例,總有效率為89.58%;對照組中,治愈的患者有12例,有效的患者有19例,無效的患者有17例,總有效率為64.58%。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
2.2 患者正常手術的時間以及手術后患者住院進行觀察的時間 觀察組患者進行手術所需要的平均時間為46.61分鐘,對照組患者進行手術所需要的平均時間為57.32分鐘;觀察組患者手術之后進行住院觀察的時間為6.24天,對照組患者手術之后進行住院觀察的時間為8.92天。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
2.3 治療之后膽結石的復發率 治療之后觀察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現了膽結石的癥狀復發的現象,復發率為2.08%;對照組患者中有11例患者出現了膽結石的癥狀復發的現象,復發率為22.92%。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經本文調查發現,對膽結石手術的患者圍手術期進行全面性的護理,對于患者手術后的康復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患者的圍術期里加強對患者的教育和知識的普及,同時增強對患者進行心理方面的護理,對于患者病情出現的變化情況加強觀察并給予恰當及時的處理,可以有效地縮短患者術后住院的時間,促進患者在日康復,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雪梅.膽結石手術的圍術期護理體會[J].臨床護理,2013,11(15):30-31.
關鍵詞:膽結石;細節護理;恢復情況;并發癥
膽結石是臨床上是常見的膽系統疾病,多由膽汁分泌紊亂、膽汁成分改變,導致膽囊的結晶、鈣化,形成膽道結石[1]。臨床上常采用手術進行取石治療,療效顯著,但圍術期患者易出現焦慮、擔憂不良情緒,出現手術應激,不利于患者術后身體功能恢復,因此在患者圍術期積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尤為重要[2]。細節護理可通過強化術前、術中和術后的一系列細節護理,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以更好輔助手術治療的進行,利于患者術后身體恢復[3]。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細節干預護理對膽結石手術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以及并發癥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9年3月—2019年9月期間于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開展常規護理的41例膽結石手術患者納入對照組,將2019年10月—2020年4月期間開展細節護理干預的42例膽結石手術患者納入研究組。研究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39~62歲,平均年齡(51.34±3.41)歲;病程1個月~3年,平均病程(1.02±0.12)年。對照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38~63歲,平均年齡(51.37±3.44)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病程(1.04±0.11)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①診斷為膽結石患者且行手術治療[4];②首次就診者;③患者及家屬知悉研究內容并于知情同意書上簽字。(2)排除標準:①凝血障礙者;②代謝性疾病者;③有神經系統疾病者。
1.3方法
1.3.1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對膽結石相關知識宣導,與患者的手術事宜進行確認,告知患者手術流程及目的,指導患者積極配合手術,并做好術前的準備,緩解患者焦慮緊張感,在術后提供用藥指導,給予一定的情感安慰,并合理安排患者飲食等。
1.3.2研究組:行細節護理干預,具體包括:(1)術前:與患者以及家屬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溝通,并對手術流程和優勢以及方法進行明確且詳細的介紹,引用成功案例的經驗,消除患者對手術治療的疑慮,增加對手術治療的信心。(2)術中:提前調節好手術室溫度和濕度,保持環境舒適度,提前將藥液加溫、保溫,當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向患者介紹對手術室環境,并充分講解手術的流程和細節,優化手術器械的擺放順序,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并注意術中暴露部位的覆蓋等。(3)術后:在運送過程中,注意擋風,防止患者受寒,并充分加蓋薄被,待患者清醒后,耐心、溫和的鼓勵患者,告知患者手術順利,對患者的積極配合予以肯定和表揚,并仔細監測各項生命體征,詢問患者不適感,并針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鼓勵其簡單的運動,且對其用藥和飲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兩組患者均干預7d。
1.4觀察指標
(1)術后恢復情況:觀察和記錄兩組首次排氣時間、進食時間和留院觀察時間。(2)并發癥:觀察兩組患者術后腹脹、感染、膽源性胰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術后恢復
干預7d后,研究組患者的首次排氣時間、進食時間和留院觀察時間均比對照組短(P<0.05),見表1。
2.2并發癥
對照組術后(腹脹4例,感染2例,膽源性胰腺炎3例),共9例(21.95%),研究組術后(感染1例,腹脹1例),共2例(4.76%),對照組術后并發癥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32,P=0.021)。
3討論
膽結石手術為侵襲性操作,會給膽結石手術患者心理以及生理上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影響患者術后身體功能的恢復[5]。常規護理方式缺少對手術的細節性管理,不能及時發現患者負面情緒,且缺乏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措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術后的盡快恢復[6]。而細節護理通過加強對術前的心理調節,減少術中的應激反應程度,增加術后的預防措施,以此提高細節護理的優勢,區別于常規護理,從而利于患者的恢復[7-8]。研究表明,干預7d后,研究組首次排氣時間、進食時間和留院觀察時間均比對照組短,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細節護理干預利于促進膽結石手術患者術后恢復,縮短首次排氣時間、進食時間。分析其原因在于術前積極的與患者進行溝通,消除患者心中心率及擔憂,利于降低膽結石手術患者的焦慮和恐慌感,有效降低手術的應激反應。且通過成功案例的經驗分享,讓患者提高治療的自信息,提高膽結石手術患者手術的配合度。手術室合理的濕度和溫度以及對藥液的保溫等措施,幫助提高患者術中的舒適度,減少因溫差造成的機體應激損傷。還可降低術中低體溫發生風險,保持手術的正常進行,利于后期的恢復。并通過對手術室環境的介紹,增加患者對環境的熟悉度,緩解陌生環境帶來的恐懼感,利于減少機體的應激反應,縮短住院觀察時間。此外,通過優化醫療器械的擺放順序,加強醫護人員之間的配合,加快膽結石手術的進度,降低術后的不良風險。術后運送過程中注意防風和保暖,降低機體的不適癥狀,并通過飲食、用藥和運動的指導,幫助膽結石手術患者盡快恢復體力,幫助患者快速恢復。綜上所述,細節干預護理對膽結石手術患者可提高術后恢復情況,降低患者的術后并發癥風險,臨床護理方式可參考使用。
參考文獻
[1]靳亞仙,趙亞莉.膽結石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細節護理應用及對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16):2055-2057.
[2]郭瑪娜.常規護理與優質護理在急診膽結石護理效果的對比[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22):2843-2845.
[3]龍衛紅,耿西林,崔雅清.細節護理用于膽囊炎患者手術室目標護理的臨床體會[J].現代醫學,2017,45(8):1205-1209.
[4]中華消化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內科診療共識意見(2014年,上海)[J].中華消化雜志,2015(12):292-296.
[5]楊勇.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手術時機探討[J].肝膽外科雜志,2019,27(4):296-298.
[6]王耀.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膽囊膽結石伴急性膽囊炎患者術后恢復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5):778-780.
關鍵詞:路徑化健康教育;腹腔鏡膽結石手術;自我管理能力
膽結石是臨床常見的膽道疾病之一,會引起劇烈腹痛、黃疸、發熱等癥狀,需及時治療,以緩解癥狀,目前腹腔鏡膽結石手術是治療該病最有效的方法,可有效去除結石,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1],但由于患者缺乏對疾病及手術的認知,可能導致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再加上患者對手術的恐懼會使其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影響生活質量[2]。多數醫學專家提示,常規護理期間同時采取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可提高護理質量[3],但目前針對腹腔鏡膽結石手術的健康教育多以口頭教授為主,整體效果不佳,而路徑化健康教育是遵循臨床護理路徑“時間為橫軸,干預手段為縱軸”的特征展開的教育模式,根據手術康復需求制定一套有時限的健康教育計劃,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及患者自覺性[4-5]。故我院將路徑化健康教育用于腹腔鏡膽結石手術中,觀察其對患者術后康復效果、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腹腔鏡膽結石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16例,女24例;年齡38~68歲,平均(50.11±9.05)歲;病程1~8d,平均(4.06±0.58)d;手術時間70.80~82.50min,平均(75.51±6.47)min;受教育時間5~19年,平均(10.08±3.56)年。觀察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35~66歲,平均(49.56±9.11)歲;病程1~8d,平均(4.11±0.62)d;手術時間68.50~81.70min,平均(74.06±6.55)min;受教育時間6~16年,平均(9.18±3.38)年。兩組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內科診療共識意見(2018年)》[6]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經超聲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膽結石;初次發病治療;在本院接受腹腔鏡手術;同一組醫師操作;依從性好。排除標準:年齡>70歲;合并其他急腹癥;合并糖尿??;存在心、肝、腎等器官的實質性疾??;既往有腹部手術史;免疫、凝血功能障礙;精神疾病等導致認知、交流障礙。1.2方法兩組均做好相關手術護理。對照組實施常規健康教育。術前發送健康手冊并與患者交流,向患者普及疾病相關知識,講解術前、術后的注意事項,給予相應的康復指導等。觀察組實施路徑化健康教育。①制定健康教育路徑表。由護士長、主治醫師、護師等專業人員組成護理小組,根據患者不同階段掌握的健康知識需求編寫健康教育路徑表,對實施時間、內容、方式等做好計劃,發放給護理人員及患者。見表1。②使用方法:護理人員按健康教育路徑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對患者完成和未完成項目的情況做好記錄,護士長每天核查,并對患者未掌握的內容及時進行完善和強化。③持續改進:每天教育結束后評價患者的掌握情況,加強薄弱模塊的教育力度,同時護理小組成員及時總結計劃實施中的不足,分析出現臨床路徑變化的原因及改進方法,進一步修正和完善臨床路徑內容。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①康復效果。②健康教育和行為依從性達標率。采用院內自制健康教育調查表[內容效度指數(contentvalidityin-dex,CVI)=0.881,Cronbach'sα系數=0.854]評估兩組的健康教育達標率,該調查表包括疾病知識、治療知識、并發癥知識、生活飲食護理、康復知識等內容。采用院內自制行為依從性調查表(CVI=0.870,Cronbach'sα系數=0.862)評估兩組的行為依從性達標率,該調查表包括遵守院規、遵醫囑用藥、配合護理措施、改變不良生活、飲食習慣、調整心態、預防和處理并發癥等內容。兩份調查表均有25個條目,各100分,總分≥80分評定為達標。③自我管理能力。采用我院自制自我管理能力調查表(CVI=0.843,Cronbach'sα系數=0.826)評估,該調查表包括病情癥狀監測、遵醫囑用藥、日常生活管理、健康飲食、定期復查5個維度,各維度分值采用百分制,評分越高說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強。④情緒狀態及生活質量。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評估兩組焦慮及抑郁程度,各20項,每項1~4分,換算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7]。采用消化系統疾病生存質量指數量表(GastrointestinalQualityofLifeIndex,GLQI)進行綜合評估,包括疾病癥狀、生理功能、精神心理/日常生活、社會生活、職業承受力及健康的自我認識7方面,共144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8]。1.4統計學方法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計量資料用n/%、x±s表示,行χ2、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的康復效果比較觀察組的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傷口愈合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表2)。2.2兩組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行為依從性達標率比較觀察組的健康教育、行為依從性達標率分別為92.50%(37/40)、90.00%(36/40),高于對照組的72.50%(29/40)、70.00%(28/40),差異顯著(χ2=5.541、5.000,P=0.019、0.025)。2.3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較術后,兩組的病情癥狀監測、遵醫囑用藥、日常生活管理、健康飲食及定期復查評分高于術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表3)。2.4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的情緒狀態及生活質量比較術后,兩組的SAS、SDS評分低于術前,GLQI評分高于術前,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表4)。
3討論
【關鍵詞】 膽結石; 手術護理; 護理結果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34-0139-03
doi:10.14033/ki.cfmr.2015.34.064
膽結石為臨床常見病癥,由各種因素共同導致,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目前,臨床均借助腹腔鏡手術治療,雖取得一定的臨床效果,然由于患者個人、手術等因素的影響,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因此,患者臨床治療期間個性化護理措施的實施尤為重要。下面,本文將筆者所在醫院接收的膽結石患者作為研究成員,分別給予不同程度臨床護理,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選筆者所在醫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接收的膽結石患者36例作為干預組,男22例,女14例,年齡22~82歲,平均(30.6±2.6)歲;病程1個月~10年,平均(3.3±0.3)年;大學學歷及以上6例,高中學歷15例,初中學歷10例,小學學歷5例;將同期接收的30例患者作為常規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28~85歲,平均(31.7±2.7)歲;病程2個月~12年,平均(4.5±0.5)年;大學學歷及以上5例,高中學歷10例,初中學歷11例,小學學歷4例。兩組患者均符合膽結石疾病診斷,均經CT檢查確診,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組研究試驗,且簽署臨床意向書。兩組膽結石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實施臨床基礎性護理,如病情觀察、監測生命體征、健康教育等。干預組患者實施臨床圍術期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臨床資料顯示,心理護理是臨床護理過程中最為關鍵的階段,可從根本上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提高臨床治療依從性。由于患者不了解膽結石手術治療過程、注意事項等,再加上擔心預后效果不明顯,增加家庭經濟負擔等因素的存在,致使患者出現緊張、恐懼等負性情緒,不利于臨床手術治療[2]。在這種情況下,護理人員應多和患者交流,引導患者自訴內心想法,從而制定個性化措施緩解患者負性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提高臨床治療依從性;同時,護理人員還應根據患者文化程度選擇合適的語言健康教育,借助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膽結石疾病病發原因、腹腔鏡手術過程、術后極有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在患者基本了解自身疾病知識的同時,調整最佳狀態接受臨床治療,進而縮短住院時間[3]。(2)術前檢查。臨床手術前期,護理人員應帶領患者進行常規心電圖、胸透等檢查,便于了解患者真實情況,評估手術承受力,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消除臨床手術潛在風險。(3)飲食指導。確定臨床手術時間后,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術前3 d禁煙酒,從而減少呼吸道內殘留分泌物,預防肺部感染;手術前期讓患者以清淡、高蛋白等食物為主,維持身體營養;術前1天將食物更改為半流食,禁止食用豆漿類食物,以免腸胃過于膨脹,影響手術視野范圍;術前8 h禁止飲食,且術前2 h在醫生叮囑下讓患者服用營養類液體,給予營養支持。
1.2.2 術中護理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應幫助其取合適,給予患者精神、語言上的支持,鼓勵患者保持愉悅心情;臨床手術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者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幫助臨床醫師正確傳遞手術藥物、器械等,發現異常后立即通知醫師處理。
1.2.3 術后護理 (1)護理。針對術后未及時清醒患者,護理人員應幫助其取平臥位,將頭下枕頭去除,頭部偏向一旁,給予基礎吸氧處理;術后清醒患者可取半臥位,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指導患者咳痰、翻身等,這樣可減少切口張力,加快腸胃蠕動,緩解術后疼痛度;對于老年患者而言,護理人員應按時幫助其翻身,輕柔拍打患者背部,預防褥瘡等并發癥[4]。(2)病情觀察。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針對生命體征未平穩患者,1次/h監測;生命體征平穩患者,可每2小時一次監測;觀察患者面部顏色變化、呼吸、意識等情況,尤其是患者呼吸頻率的監測,更是應該引起高度重視,以便預防術后休克等嚴重性并發癥;若患者合并糖尿病,還應觀察其血糖指標,適當補充相應液體,合理使用胰島素藥物,預防低血糖。(3)飲食護理。根據患者身體功能恢復情況制定飲食方案,一般來說,術后1 d可食用流食,1周后適當食用易產氣類食物,術后1周以易消化、高熱量類食物為主,低鉀患者可在醫生叮囑下適當補充鉀;若患者手術后營養相對缺乏,應及時補充營養和蛋白質,情況允許時輸血。(4)并發癥護理。臨床術后切口疼痛、出血等并發癥相對較多,護理人員應針對此類并發癥制定護理計劃,積極預防并發癥,加快患者康復進度[5]。(5)引流管護理。膽結石患者臨床護理期間,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引流管情況,確保引流管處于暢通狀態,對于引流管設置異?;颊?,應及時報告臨床醫師采取針對性措施處理,便于盡早康復。
1.2.4 出院指導 臨床出院前期,護理人員應再次健康教育,叮囑患者養成良好生活、飲食習慣,禁止吸煙、喝酒、暴飲暴食;時刻保持心情愉悅,適當參加社會活動;注意個人衛生,加強切口清潔,按時回院復診[6-8]。
1.3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1)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結果,臨床療效標準,治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結石徹底清除;好轉:患者臨床癥狀轉變,結石部分切除;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結石等未轉變,且病情加??;好轉率=(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2)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相應指標,包括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等。(3)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護理結果,標準借助醫院制定護理滿意調查表判定,滿意:總分在95分以上;一般:總分75~95分;不滿意:總分低于75分。滿意度=(滿意例數+一般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結果比較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后癥狀、結石總量均減少,干預組患者好轉率和常規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7.040,P
2.2 兩組患者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干預組患者臨床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等指標均少于常規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結果比較
干預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7.929,P
3 討論
膽結石為臨床常見病,由各種因素共同導致,包括:(1)少動。大多數女性長時間呆在家中,運動量少,久而久之降低膽囊收縮功能,為膽結石創造條件;再加上女性體內雌性激素相對較多,影響膽紅素形成,更是在某種程度上提高膽結石病發率。(2)肥胖。部分人喜吃高脂肪、高糖類等食物,導致身體肥胖,此類因素是誘發膽結石并發的主要原因。臨床資料顯示,體重處于正常指標者和體重過于肥胖者,膽結石病發率相差5倍左右,尤其是40歲以上肥胖者,膽結石病發率更高。(3)飲食不合理。伴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多數人為趕時間經常不吃早餐,長此以往增加膽汁濃度,為細菌繁殖提供條件,誘發膽結石。(4)多次妊娠。女性妊娠期間易出現膽道功能紊亂癥狀,降低平滑肌功能,加上妊娠過程中膽固醇含量高,加大膽結石病發率[9]。目前,臨床針對此類患者多為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然而由于術中諸多因素的影響,致使臨床效果并不明顯。因此,患者臨床手術期間針對性護理措施的實施意義重大。從本組研究結果得知:干預組患者好轉率、護理滿意度和常規組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膽結石患者臨床手術期間實施圍術期護理干預,效果明顯,可提高患者臨床好轉率,改善生活現狀,縮短住院時間,意義重大,值得使用。
參考文獻
[1]于建玲.關于對52例膽結石手術護理工作的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2013,26(2):267-268.
[2]劉玉珍.膽結石手術圍術期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4,14(31):300-301.
[3] Su prehensive care model in the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gallstone effect analysis[J].Qingdao Medical,2014,28(6):467-468.
[4]郭秀榮.膽結石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4,32(36):301-302.
[5]馬淑萍.人性化護理對膽結石手術患者術前焦慮的影響[J].中國醫學工程,2015,26(1):194.
[6]谷雪芳.全面護理模式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22(9):160-167.
[7] Wang Lei,Zhang Hai-yan.On 60 cases of gallstone surgery pati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analysis[J].Diabetes New World,2015,16(2):144.
[8]倪紅杰.膽結石手術的圍術期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3,18(36):7771.
[9]孔冠群.人性化護理對膽結石手術患者術前焦慮的影響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2(3):719-720.
方法:對我院130例實施膽結石手術的患者在圍術期給予精心護理。
結果:對膽結石患者術前術后進行護理,手術均得以順利進行,未發生并發癥及死亡病例。
結論:對膽結石手術的患者進行圍術期護理,能夠順利完成治療計劃,使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膽結石圍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4-0205-01
我院對130例膽結石患者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對患者術前心理護理和宣教指導以及術后的精心護理,患者未出現嚴重并發癥,臨床療效令人滿意?,F將膽結石圍術期的護理體會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基本資料。選擇我院收治的膽結石患者130例,其中男76例,女54例;年齡14-76歲,平均年齡(47.64±3.26)歲;手術前經彩超及CT等影像確定為膽結石;病史15天-12年。手術均順利進行,住院時間為6-10天,平均為(6.64±0.3)天。
2患者術前護理
2.1患者術前檢查?;颊咝g前應進行三大常規、胸透及心電圖檢查,對患者的全身情況及影響手術的潛在危險因素進行了解,若患者有異常狀況應及時對癥進行處理,待危險因素及由該危險因素造成的并發癥消除或是降低時可施行腹腔鏡手術。
2.2患者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入院會產生恐懼、焦慮、憤怒及抑郁等不同程度的心理反應,故護士應對患者耐心細致護理,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根據不同患者情況做好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的疑慮,保持良好心態接受治療。對于老年患者,對患者和家屬說明手術的重要性和安全性以及良好的效果,并應主動關心患者,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及家屬得到信任,便于術后繼續配合治療。
2.3對患者術前進行宣教指導。術前3d將患者集中于同一病室,護士給予患者宣教指導。手術前3d提醒患者應停止吸煙,以便術后減少呼吸道分泌物,預防肺部感染。病房應保持空氣新鮮,患者應避免著涼。對患者說明術后深呼吸技巧,同時講明術后翻身、咳痰、肢體活動以及早期活動的意義。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膽結石手術;術前焦慮
膽結石手術是一種比較常用的用于膽結石治療的手術方式,在膽結石的治療工作占據著重要的位置[1]。在目前的膽結石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中,尤其在術前的護理中,由于護理人員的疏忽,經常會出現患者因為對所患疾病相關知識的欠缺導致過度緊張和焦慮,加之一些護理人員在圍手術期護理時的方法不當和監察不仔細,經常會發生一些由于膽結石手術圍手術期護理欠妥當導致的醫療失誤。在護理中忽視了對患者正確心理的疏導以及科學的健康教育,會出現患者發生焦慮、恐懼、抑郁、不配合治療等問題[2]。人性化護理是近幾年提倡的一種以人為本的優質護理服務方式,效果頗佳[3]。因此,對于膽結石患者手術治療前的人性化護理是十分重要的,其可以有效緩解患者在手術前由于種種原因造成的心理問題。本文主要對2013年3月~2014年3月通過膽結石手術治療的100例患者進行了人性化護理服務,并以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對該種方式在患者中的滿意程度以及患者經過護理教育后對疾病的掌握程度進行調查,現將調查與分析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進行膽結石手術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這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58例,年齡20~80歲,平均年齡51.6歲。將這100例患者按照平均的原則,參照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及文化程度分為兩個組,即研究組和對照組,兩個組人數均為50例,男性患者均為21例,女性患者也均為29例。兩組患者在臨床資料的比較方面不存在著明顯差異。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膽結石術前的常規護理進行術前護理,同時,研究組患者還要執行我院設計的人性化術前護理方案,在術前,要讓患者熟悉病房的基本情況。在術前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調整患者的心態,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波動,給患者帶來心靈上的放松。
在術前護理時,還要進行健康教育結合術前護理干預的人性化護理原則。首先,在術前,可以組織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膽結石和膽結石手術科普知識的學習,講解內容主要以膽結石的發生原因、常見癥狀、預防措施、治療方法以及飲食注意細節等。其次,要通過科學的方法對患者進行適宜的心理調整,讓患者了解治療的安全和可靠;可以定制一些宣傳冊,記錄膽結石疾病的有關常識發放給患者,并在宣傳冊上印上一些心理調整的常用方法,讓患者進行自我心理疏導。再次,在護理中,護理人員的工作要給予患者如沐春風般的親切感。護理操作中要做到人性化的護理,在各項護理操作中能夠做到舉止穩重、動作熟練、操作輕柔、反應敏捷,給予患者詳細、專業、人性的各種術前指導。
1.3調查方法 進行對兩組患者進行SCL-90評分,SCL-90是由焦慮、恐懼、抑郁、敵對和軀體化這5個因子組成。其評分結果可以間接反映出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其對治療的配合程度如何。同時,對研究組患者進行術前人性化護理后后的滿意度調查分析,滿意度調查表由我院自行設計,為三個標準,即"好"、"一般"和"不滿意"。這三個標準有患者不記名方式選擇,我院派專門人員對調查表進行整理、統計,滿意的計算方式為"好"和"一般"的總和。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l5.0程序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
2 結果
2.1滿意度調查結果 兩組患者進行術前護理后,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分析,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的滿意度要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SCL-90評分結果比較 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SCL-90評分結果可以看出,人性化護理后的研究組患者在焦慮等術前不良因素的控制方面要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在手術之前的患者屬于敏感群體,在進行手術之前會因為過度緊張而不知所措,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恐慌[4]。并且,一些患者由于自身的性格原因會產生焦慮與抑郁心態[5]。所以在護理時,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在手術前盡量讓患者保持愉悅的情緒接受手術[6]。
在本研究中,當患者在進行手術之前,我們使用本院結合人性化護理理念設計的術前護理方案,對50例研究組患者進行人性化術前護理,經過了SCL-90評分和滿意度調查顯示,這種人性化護理服務不但降低了患者在術前出現心理問題的風險,而且也受到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肯定。在術前護理中,我們參照了人性化護理理念,對患者進行多方面,全方位的護理,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個性化護理服務等。同時,我們還對患者進行必要的身體檢查,避免了由于患者體質問題而造成的手術危險。并且,我們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與心理疏導,幫助患者對疾病有清晰的認識,在護理中,我們參照了人性化的心理護理方案,以患者為中心,設身處地的為患者著想。在緩解患者焦慮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從本研究結果中不難看出,使用人性化護理的患者焦慮改善情況良好。這些結果的獲得使得我們能夠相信人性化護理可以應用于膽結石手術的術前護理中??傊?,人性化護理理念融入到膽結石手術術前護理中是正確且符合護理工作發展潮流的,將會為膽結石手術的護理工作帶來新的方向,并對保證護患關系的和諧奠定了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曉芬.人性化護理對膽結石手術患者術前焦慮的影響分析[J].長治醫學院學報,2012,26(1):67.
[2]古麗仙.阿布拉.對35例膽結石手術合并高血壓病患者的心理干預護理研究分析[J].新疆醫學,2009,14(9):86.
[3]倪祝宏.臨床護理路徑在膽結石手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2,9(7):160.
[4]陳鐵群.淺談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的應用及體會[J].中華現代中醫雜志,2007,5(8):13-14.
方法:選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36例老年膽結石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74例;年齡為60-83歲,平均年齡為(66.2±7.2)歲。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8例患者,兩組一般資料沒有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給予對照組患者保守治療,治療組患者中有42例行擇期手術,26例行急癥手術。
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44.12%,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
結論:對老年膽結石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但是由于老年人群的特殊性,行關注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避免出現醫療事故。
關鍵詞:老年膽結石手術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2)11-0022-02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提高,臨床上老年膽結石的發病率也隨之而提升。但是因老年人群的敏感性較低、病情發展迅速、其膽結石的相關癥狀和體征都不明顯,加之老年人腹肌逐步出血萎縮、腹壁脂肪大量沉積,從而使其典型腹膜刺激癥狀受到了抑制[1]。為了對老年膽結石的治療進行分析和探討,筆者選取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36例老年膽結石患者,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F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36例老年膽結石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74例;年齡為60-83歲,平均年齡為(66.2±7.2)歲。上述患者中70例為單純膽囊結石,48例為肝內膽管結石,20例為膽囊結石合并急性膽囊炎。所有患者的上腹及劍突下部分都出現了連續性的隱痛、脹痛及陣發性痙攣性劇痛,并影響右肩背部位;患者存在惡心、噯氣、腹脹、食欲降低以及消化不良等癥狀,在食用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后癥狀加劇,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冷顫、高燒、黃疸等;部分患者的右上腹膽囊位置及劍突下有深壓痛、反跳痛及肌肉緊張等癥狀,莫菲征檢測結果顯示陽性,或出現阻塞性黃疸征。采用CT、B超等方式對上述病人進行那個診斷,存在高血壓、肺心功能障礙、呼吸及消化系統等并發疾病。隨機將上述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8例患者,比較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及并發癥等一般資料,沒有顯著差異(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保守治療,以4ml的劑量,為患者靜脈滴注頭孢西丁,并加500毫升葡萄糖溶液或生理鹽水,當患者相關癥狀出現了緩解,則以6片/次,3次/天的劑量口服消炎利膽片。
治療組患者中有42例行擇期手術,26例行急癥手術。以患者的實際情況為依據選擇全麻、硬膜外麻醉或局部浸潤麻醉。另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膽總管探查、膽囊造瘺、T管引流、膽囊切除、經肝組織切開肝內膽管取石或膽腸吻合等手術方式。
1.3療效評估。若患者的相關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除,所有結石都被排出,則視為治愈;若患者的相關臨床癥狀及體征有了顯著的緩解,結石量有所降低或結石體積不足原有的50%,則視為顯效;若患者的相關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減輕,結石減少或縮小到原有體積的1/2以內,則視為有效;若患者的相關臨床癥狀及體征沒有變化甚至惡化,亦或是癥狀有所緩解但是膽結石的數量或體積沒有變化者,則視為無效[2]??傆行?治愈率+顯效率+緩解率。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采用t檢驗法檢驗差異,當P
2結果
經治療,治療組中未見無效病例,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中,38例患者無效,總有效率為44.12%。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存在顯著差異(P
對照組患者中未見嚴重的并發癥出現,而治療組中2例患者出現T管引流不暢、4例患者出現切口感染,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上述癥狀全部消失。
3討論
相關文獻顯示,目前我國老年人的膽石形成率以超過20%,其中發病率最高的則是膽囊結石[3]。不良的飲食習慣是導致膽結石的一項重要原因,且該疾病的發病率和年齡成正相關。目前,老年膽結石患者的占比出現了顯著的提升,其發病和高膽固醇癥有著緊密的聯系。 膽結石患者最常見的癥狀是腹部脹痛,導致該情況的原因是患者進食后膽囊會收縮,從而分泌膽汁,而收縮時結石易出現位移,并相互產生摩擦,從而刺激膽囊內部,導致患者疼痛,該疼痛具體表現為上腹部的劇痛亦或是隱痛。當患者出現了劇烈的疼痛,往往會去醫院就診。然而,臨床上還是存在有大約10%的膽結石患者沒有典型無癥狀。
對于膽結石通常應以預防為主,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進行及時的治療,治療方式通常包括手術療法和常規保守療法兩種。常規治療主要以藥物為主,考慮到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齡患者的具體情況,為了避免并發癥的出現,可采取常規保守治療。但是通常常規治療的效果不如手術療法而老年膽結石患者接受外科手術的危險較高,故應完善各項保障措施,避免術后并發癥對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不利的影響。本研究中,治療組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44.12%,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對老年膽結石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但是由于老年人群的特殊性,應關注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避免出現醫療事故。
參考文獻
[1]趙勇剛.老年膽結石手術治療72 例臨床分析[J].臨床醫學,2011,11(1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