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3h3f5"></form>
      <noframes id="3h3f5"><listing id="3h3f5"><nobr id="3h3f5"></nobr></listing>

      <noframes id="3h3f5">
      <sub id="3h3f5"></sub><sub id="3h3f5"></sub>

      <listing id="3h3f5"><nobr id="3h3f5"><menuitem id="3h3f5"></menuitem></nobr></listing>
      <address id="3h3f5"></address>
      <address id="3h3f5"><listing id="3h3f5"><menuitem id="3h3f5"></menuitem></listing></address>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精品范文

        一年級教案范文

        時間:2022-08-10 03:23:44

        序論:在您撰寫一年級教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年級教案

        第1篇

        教學目標:

        1、學會i u ü 3個單韻母和y w 2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學會整體認讀音節yi wu y ü 。

        3、掌握i u ü yi wu y ü 的四聲,能直接讀出它們帶調的音。

        4、培養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i u ü y w yi wu yu的發音和帶調讀法。

        教學難點:讀準 i u ü 的第二聲和第三聲。

        教學準備:字母卡片和四聲的帽子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嘗試探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玩“戴帽子讀拼音”的游戲,復習a o e的四聲。(把四個聲調做成四頂帽子,分別戴在代表a o e的同學頭上。)

        二、學習i u ü

        1、看插圖談話引出本課。

        2、出示i u ü 三個單韻母,請學生在圖中找到它們。

        3、指名嘗試讀i u ü 的音,教師注意聽其發音觀察口形。讀得好的要特別表揚,并請他給全班同學帶讀,激發學習興趣。

        4、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開火車讀等形式鞏固。

        5、學習四聲。

        (1)出示i u ü 的四聲,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了什么?

        (2)說說為什么 i 上標凋要去點, ü 上標調不去點。

        (3)自學它們的四聲,把學會的大聲地讀給大家聽,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

        (4)通過同桌讀、做游戲、分組競賽等形式鞏固i u ü 的四聲。

        三、學習y w

        1、出示聲母y w,請小朋友在圖中找出。

        2、指名試讀,指出讀得又對又不對,想聽聽到底怎么讀嗎?聽老師范讀,發現有什么不同。

        3、通過男女分讀、師生合作讀來區分i --y u--w

        四、學習 yi wu y ü 及四聲

        1、出示yi wu y ü 三個音節,問有什么發現?

        2、教師順勢教順口溜:大y 帶小i ,大w 帶小 u ,小 ü 沒人帶,急得直掉淚,大y走過來,擦去兩顆淚,不哭不哭我來帶。想想 ü 上兩點哪兒去了?

        3、想想:y和i w 和u y和 ü 在一起回怎么念呢?提示:可以看看課文插圖。

        4、指名嘗試讀,并說說怎么學會的,正音的同時多表揚多鼓勵。同時學習插圖中的三個音節(或音節詞).

        5、 用各種形式練讀四聲。(引導發現這些音節聲調標在哪兒,初步了解標調規則)

        6、鞏固練習

        分別用yi wu y ü 這三個音節組詞、說話,看誰說得好、說得多。

        五、指導書寫:自己觀察,嘗試練寫,展示交流。

        六、布置作業:

        第2篇

        教學目的

        1.學會a o e三個單韻母,能讀準字母的音,認清字母的形。

        2.認識聲調符號,掌握a o e的四個聲調,能直接讀出帶調韻母的音。

        3.認識書寫漢語拼音的四線格,正確掌握a o e的筆順,知道三個字母 占中格。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重點

        1.學會三個單韻母的讀音,掌握字母的形,能正確書寫字母。

        2. 掌握三個單韻母的聲調。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正確讀好陽平音。

        2.能直接讀出帶調韻母的音。

        教學準備

        1.本課的教學掛圖

        2.拼音卡片和學生用漢語拼音格本

        教學過程

        教師談話:同學們,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學習漢語拼音了。拼音可有意思了,它能幫助我們識字、讀書、寫話,是我們學習的好幫手,你們愿意學好它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課aoe。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aoe,并用清晰、洪亮的聲音讀出字母的音。)

        一、學習字母a

        (一)教師出示a的掛圖,讓學生進行觀察,然后提出下面的問題請學生回答。

        問:1.圖上畫了誰?他們在做什么?

        (學生應回答出:圖上有一位醫生和一位小女孩,醫生在給小女孩檢查嗓子。)

        2.醫生給小女孩檢查嗓子,小女孩會發出什么聲音呢?

        (借啊的音,學習字母a的讀音)

        講:這個“啊”字的讀音就是字母a的音,發音時要把嘴張開張大發a的音(舌頭不動)。

        教師范讀a。

        學生學讀a。

        (教師要注意學生齊讀后,多叫幾名同學獨立讀a,以便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二)教師指導學生細致地觀察小女孩的頭形和頭后梳著的小辮子,以配合字母a的形進行教學。

        問:1.圖上小女孩的頭是什么形狀的?

        2.她頭后邊梳著什么樣的小辮子?

        3.比較一下“a”和這些圖形哪里很像呢?

        教兒歌: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aaa。

        (三)認識漢語拼音本的四線三格指導寫字母

        講:a的兩筆要連起來寫占中格,邊寫邊念下面的兒歌:

        先寫左半圓,豎彎在右邊。

        (書寫時要注意:寫左半圓時一定要在第二條線的下邊一點起筆,然后從右向左畫多半個圓,最后連寫豎右彎。)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學寫1—2個字母。

        課中休息:

        兒歌表演: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aaa。配合動作:兩手比成圓形,然后同時向右甩手成羊角辮樣,后半句用拍手動作。

        二、學習字母o

        (一)教師出示o的掛圖,學生觀察后提問。

        問:圖上畫的是什么?

        講:公雞喔喔啼,“喔”的音拖長些就是o,發音時把嘴唇收攏成圓形。

        教師范讀o。

        學生學讀o讓學生把嘴張圓,舌頭不動發“o”。(教師要注意,這個字母的音不易讀準,要多叫幾位學生讀,一定要把音讀圓。)

        (二)學寫字母o

        請同學們看一看,字母o 的形同圖上什么地方很像,借公雞叫的口形來幫助記憶o的形。

        教兒歌:太陽出來紅彤彤,公雞啼叫ooo。

        (三)指導書寫

        講:o的筆順是從上起筆一筆寫成占中格。

        學生學寫1—2個字母。

        三、學習字母e

        (一)教師出示e的掛圖,學生觀察圖中的白鵝,借鵝的音學習e

        問:圖上畫的是什么?

        講:把“鵝”的音平讀就是e,讀時嘴是扁的,嘴角向兩邊拉,露出牙齒。

        教師范讀e。

        學生學讀e。

        (二)請同學們看一看,老師寫的e像圖上的哪一部分?講:河水中“鵝”的倒影與字母e很相像。

        教兒歌:清清池塘一只鵝,水中倒影像個e。

        (三)指導書寫

        講:e的筆順是一筆連寫先內后外,占中格。

        (學生寫字母一定要從中格的中間起筆,這樣寫出的字母上下才能均稱。)

        學生學寫1—2個字母。

        四、鞏固練習

        1.看黑板讀字母。

        2.看卡片讀字母(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練習如齊讀、抽讀、個人讀等)。

        3.看書(認識一下本節課所講內容在哪一頁,字母的規范寫法在什么地方)。

        教師談話: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三個單韻母,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拼音的四聲,先請同學們讀卡片,看誰讀的準。

        一、復習三個單韻母,要求讀準音

        a o e

        二、學習拼音的四聲

        (一)學習a的四聲

        講:a有四個聲調,這四個聲調,用音調符號來表示寫在字母的上頭。

        板書:1234

        講:按照順序把它們叫作:一聲、二聲、三聲、四聲。讀作:1234。

        (教師邊講邊用手勢來幫助學生掌握高、低、升、降的變化,手勢是用右手按照聲調符號的寫法,做夸大動作。注意:教師要面向黑板,與學生一致。)

        讀:1.按順序教師范讀,速度要慢。

        2.按順序學生學讀,音要準確。

        3.按順序指名讀,檢查學生讀準確。

        (這四個音中,二聲與三聲是難點,發現問題要給予糾正。)

        同學們為了讀準四聲,我們來學一首兒歌:

        一聲平,二聲揚,三聲一拐彎,四聲往下降1234。4.打亂順序練習讀。

        (對讀不準的小朋友,教師要耐心啟發幫助,方法可采用動作提示或口形提示。)

        (二)學習o的四個聲調(方法基本同上)

        講:o和a一樣,也有四個聲調。

        問:誰能像讀a的四聲那樣,試著讀o的四聲?

        練習讀:從有序到無序地讀,從齊讀到個人讀。注意讀準二聲與三聲。

        課中休息:(可以根據講課內容自編,如兒歌、聽音樂拍手、舞蹈等)。

        (三)學習e的四個聲調

        教師板書:1234

        學生練讀:從有序到無序,從齊讀到個人讀。

        三、鞏固練習:

        1.讀卡片:(要用大量的時間進行讀的練習,特別是帶調單韻母的二聲和三聲要反復練,每個同學都必須讀準)。

        第3篇

        教者:

        班級:

        一(X)班

        時間:

        教學內容

        彎道跑

        重點:基本掌握彎道跑技術

        難點:克服離心力,積極保持身體平衡,跑的更快。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了解彎道跑的技術特點并能理解彎道跑在生活中的價值。

        2、技能目標:使80%以上學生能基本掌握彎道跑技術,有30%的同學跑彎道時速度有明顯的提升,增強學生速度、力量的素質。

        3、情感目標:學生在練習中樂于活動,接受教師指導,善于動腦,能吃苦耐勞。

        教學

        程序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組織

        時間

        一、課堂常規

        1、指定集合地點

        2、向學生問好!

        3、宣布本課內容和目標

        4、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

        1、體委整隊,檢查人數。

        2、齊聲向老師問好!

        3、了解課的內容及安排。

        ×××××××

        ×××××××

        ×××××××

        ×××××××

        要求:集隊快、齊、靜、精神飽滿。

        2

        二、準備活動

        1、游戲:喊數抱團

        2.徒手操

        1)

        擴胸運動

        2)

        振臂運動

        3)

        體轉運動

        4)

        腹背運動

        5)

        膝關節運動

        6)

        踝腕關節運動

        1、組織學生進行游戲

        2、組織學生進行徒手操

        3、教師監督學生的練習過程

        4、游戲時當裁判

        5、評價總結學生的游戲

        1、學生進行喊數抱團的游戲

        2、學生相互監督游戲進行

        3、學生進行徒手操的練習

        4、注意力高度集中

        5、學生認真做動作

        6、聽教師指揮

        7、注意安全

        要求:

        1、游戲時沒有按數抱團的人獎勵俯臥撐2-3個

        2、要在慢跑中進行

        3、徒手操時要動作到位認真練習

        8

        三、彎道跑

        上體:身體稍向內側傾斜。

        擺臂:右臂后擺偏右后,前臂稍稍向左前,左臂擺動肘靠體側,右臂擺幅大于左臂。

        腿:右腿前擺膝稍向內,

        左腿前擺膝稍向外。

        腳:右腳前腳掌偏內側,左腳前腳掌偏外側。

        1、體驗彎道跑

        2、慢速彎道跑

        3、快速彎道跑

        4、直道進入彎道跑

        5、彎道跑進入直道

        四、力量練習:

        俯臥撐

        20-30

        1、教師讓學生做彎道跑嘗試

        2、教師請學生總結彎道跑的感受

        3、請學生體驗彎道跑

        4、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各種練習

        5、請學生示范,指導學生的動作

        6、組織學生比賽做好裁判

        7、總結評價學生的學習,指出不足的地方,提出改進的方法。

        1、指導學生練習

        1、學生體驗彎道跑

        2、學生總結自己彎道跑體驗,說出彎道跑的要領

        3、學生慢速體驗彎道跑

        4、學生快速體驗彎道跑

        5、學生示范評價

        6、彎道到直道和直道到彎道的練習

        7、聽取評價

        1、學生練習,相互幫助

        ××

        ××

        ××

        ××

        ××

        ××

        ××

        ××

        ××

        ××

        要求:遵守規則,仔細體會動作要領

        隊形整齊,認真練習

        要求:認真練習,按要求進行,跑時要盡全力

        30

        放松與總結

        1、帶領學生放松

        2、總結本課情況

        3、布置歸還器材

        4、宣布下課。

        1、積極放松。

        2、聽取總結。

        3、歸還器材

        4、與老師再見。

        ×××××××

        ×××××××

        ×××××××

        ×××××××

        5

        第4篇

        有趣的聲音世界

        教學內容:

        1、尋找生活中的聲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聽聽我創造的聲音。

        教學目標:

        1、能尋找并模仿生活中的聲音。

        2、能創造幾種聲音。

        3、學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學過程:

        (一)尋找生活中的聲音。

        1、教師用猜謎語的方式,啟發學生用耳朵仔細聽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謎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兩邊,說話聽得見,相互難見面。謎底:耳朵)。

        2、啟發學生注意“觀察”——“傾聽”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并模仿這些聲音。

        3、教師將學生所傾聽到的聲音進行簡單分類,再分別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鄉村的聲音,學生分辨、模仿并簡單說明這些聲音有什么特點?

        4、想一想,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聲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種自然現象。有大雨和小雨。下面我學唱一首關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有教師范唱或聽錄音。

        3、跟著教師學唱《大雨和小雨》。

        4、討論大雨和小雨的聲音有什么特點?

        (三)聽聽我創造的聲音

        1、我們剛才聽到的聲音都是生活中的聲音。我們能不能創造一些聲音呢?按教材提示創造出聲音。

        2、能不能自己創造一些與教材中不同的聲音呢?

        3、用幾種聲音連在一起表現一定的內容。

        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

        1、音樂活動“在音樂廳里”

        2、歌曲《布娃娃彈琴》《大鼓和小鼓》

        教學目標:

        1、能說出幾種樂器的名稱,感受人聲與樂器的不同音色。

        2、會唱《布娃娃彈琴》《大鼓和小鼓》。

        教學過程:

        (一)在音樂廳里

        1、教師播放音樂廳里合唱和管弦樂隊的錄像。提問:除了生活中的聲音還有什么聲音呢(唱歌的聲音和樂器的聲音)?

        2、請你在教材圖中找一找,你認識哪些樂器呢?學生說出一種樂器,教師就可以出示這樂器的圖片并播放聲音,如有學生會演奏,可在課上為同學們演奏,最后教師再介紹其他的樂器。

        3、有打擊樂器的可讓學生敲擊一下,感受這些樂器的音色。

        4、還知道其他的樂器嗎?

        (二)學唱《布娃娃彈琴》

        1、你們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狀,它發出的是怎樣的聲音嗎?教師可出示木琴的圖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如《草原小騎兵》片段)。下面我們來學習一首新歌《布娃娃彈琴》。

        2、教師范唱或放錄音。

        3、跟著老師學唱《布娃娃彈琴》。

        4、邊唱歌曲邊做律動。

        (三)學唱《大鼓和小鼓》

        1、播放少先隊鼓號隊的錄像,提問:隊伍中有什么打擊樂器呢(大鼓和小鼓等)?

        2、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強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學唱《大鼓和小鼓》。

        4、邊走步邊唱《大鼓和小鼓》

        (以上兩首歌曲也可以選擇一首學唱)。

        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

        用聲音編織的故事——小白兔蓋房子(一)。

        教學目標:

        了解《小白兔蓋房子》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現故事情節的相應的聲音。

        教學過程:

        1、教師先給學生講述《小白兔蓋房子》的故事。

        2、教師出示圖片,請學生復述故事內容。

        3、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如何用身邊的材料表現雷、閃電、大風以及故事情景要求表現的聲音。

        4、安排學生課下尋找能表現《小白兔蓋房子》內容的聲音材料。

        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

        用聲音編織的故事——小白兔蓋房子(二)。

        教學目標:

        能用聲音表現《小白兔蓋房子》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擔任一個角色。

        教學過程:

        1、學生復述《小白兔蓋房子》的故事。

        2、將學生分成2—4組,討論如何用聲音來表現。

        3、分組到前面表演。由一位同學講故事,其他同學用聲音來表現。

        4、師生共同評價。

        5、如有時間還可創編其他內容。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我愛家鄉,我愛祖國

        教學內容:

        《國旗國旗真美麗》

        1、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學唱。

        2、綜合訓練:音的強弱

        3、音樂游戲:有趣的繩子

        4、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管樂曲)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自然、圓潤、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通過學唱《國旗國旗真美麗》和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教育學生熱愛祖國。

        2、指導學生初步感受與分辨音的強弱。通過音樂游戲訓練學生對強弱音的分辨能力和反應能力。

        教學重點: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學唱。

        教學難點:感受與分辨音的強弱。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

        二、綜合訓練:音的強弱

        1、同學們,剛才我們練唱了火車,那你們說一說,火車汽笛發出的聲音音量有沒有變化?(有,有大?。?/p>

        對,我們管這叫聲音的強弱。聲音較大的叫做強,小叫做弱。

        請同學用WU按照教師要求來表示火車汽笛發出的聲音的強弱。

        (教師作如下要求:強、弱、強、弱、強……)

        2、師用響鼓敲擊,請生說一說哪次強,哪次弱。

        3、你在生活中,都聽到了什么樣的聲音?它們都有強弱嗎?

        能舉出各例子嗎?(學生舉例)

        4、教師有強有弱地拍擊節奏,請同學們來模仿。

        三、音樂游戲:有趣的繩子

        1、同學們做的都非常的好,下面我們來玩一個和聲音強弱有關的游戲。

        2、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條長線,在線上畫上大小不同、距離不等的圖形。

        請同學隨著教師的手勢依次讀出“wu”、“di”、“da”的強弱音。

        (見到線按照線讀wu,遇到大圓大聲讀da,遇到小圓小聲發出di)

        做游戲

        3、用長繩子來玩,方法同上。

        (一組一組的做,另一組給他數著,錯的次數少的組獲勝)

        四、學唱《國旗國旗真美麗》

        1、導入:同學們,我們每周一都要參加升旗儀式,誰能說說在升旗儀式上,都有哪些活動?

        對,最后美麗的五星紅旗會升上旗桿,在天空飄揚。我們今天就來學一首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

        2、教師范唱,請同學說說這首歌曲有什么特點?聽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3、教師帶領學生有節奏有感情的讀詞。

        4、教唱法學唱歌曲。注意咬字要清楚。

        5、歌曲處理:

        前兩句要以贊美的情感來演唱,音量不要太強,音與音之間要唱的連貫。后兩句要唱的親切。

        “親親你”要唱的輕而有彈性。

        教師指導學生練唱。

        6、用樂器、舞蹈等方式來詮釋歌曲,全班一起來表演。

        五、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國旗在升起時會播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教師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作詞,聶耳作曲,寫于1935年。這首歌曲在中國人民爭取自由解放的斗爭中起過巨大的鼓舞作用,今天仍然不斷激勵著我們為實現四

        化,振興中華而奮勇前進。

        2、初聽樂曲。請同學說一說有什么感受?你聽到國歌時都想到了什么?

        完成聽聽想想

        3、復聽樂曲,

        全體起立齊唱國歌。

        六、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明白了什么?(請學生自由發言)。

        板書設計:

        音的強弱

        聲音大—強

        聲音小—弱

        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

        我愛家鄉,我愛祖國

        1、學唱歌曲《我愛家鄉,我愛祖國》。

        2、聽賞歌曲《吹蘆笙》。

        教學目標:

        1、能有興趣地聽喜樂,并知道《吹蘆笙》是表現哪個民族的兒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愛家鄉,我愛祖國》。

        教學過程:

        (一)學唱《我愛家鄉,我愛祖國》

        1、教師掛出中國地圖和長江、黃河風景圖,介紹長江、黃河,并請學生指出長江和黃河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

        2、教師將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聲獨唱錄音。使學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詞、節奏和情感。

        3、跟著教師有表情地分句輕聲學唱。

        4、請幾級學生集體演唱,并評出有表情且音色較美的小組進行表揚。

        (二)聽賞《吹蘆笙》

        1、教師播放歌曲《吹蘆笙》,引導學生欣賞,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

        2、教師簡單介紹侗族及其吹奏樂器蘆笠的主要特點。

        3、引導學生在聽賞時接唱歌曲中的襯詞。

        4、在聽賞幾遍以后,可讓學生跟隨錄音輕聲哼唱。

        (三)認識打擊樂器:碰鈴、響板

        1、教師向學生展示樂器實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讓學生識別兩種打擊樂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師將樂器發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正確的敲擊方法。如樂器數量不夠,可輪換進行。

        3、教師出示卡片

        碰鈴

        dang

        dang

        dang

        dang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響板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統習演奏??煞纸M交換練習,每兩人為一組作樂器交換。

        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

        《彝家娃娃真美麗》

        教學目標:

        1、能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2、能主動、大方地參加歌表演。

        教學過程:

        (一)用碰鈴和響板為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伴奏

        1、在教師指導下將歌曲集體演唱一遍,使學生感受節奏、速度和情緒。

        2、教師給出節奏卡片。

        學生分組按節奏拍手練習。

        3、每兩人一組發給碰鈴和響板,按卡片上的節奏練習。

        4、教師彈奏歌曲旋律,學生分組為歌曲伴奏。

        (二)歌表演《舞家娃娃真幸?!?/p>

        1、在教師的指導下聽歌曲的錄音。

        2、學生四人為一組學習彝族集體舞的走步與拍手。

        3、教師引導每組學生隨歌曲跳簡單的彝族集體舞。

        4、教師請出跳得較好的學生作示范,并和自己一起跳,以鼓勵其他學生。

        5、要求學生回家后將所學的彝族集體舞的基本動作大方地跳給爸爸和媽媽看,并能在家里尋找一件能敲擊出清脆聲音的物件,制作打擊樂器。

        教學反思:

        第三單元

        我們都是好朋友

        教學內容:

        1、歌曲《好朋友》。

        2、三角鐵、雙響筒、鈴鼓。

        教學目標:

        1、學會唱歌曲《好朋友》。

        2、能說出三角鐵、雙響筒、鈴鼓的名稱并初步學會演奏方法。

        3、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相互協作的精神和創造精神。

        教學過程:

        (一)歌曲《好朋友》

        1、小朋友,你們在小學里是否找到新的好朋友了?

        2、交流大家好朋友姓名,并介紹一下各自的優點。

        3、好朋友在一起會做些什么事呢?

        4、討論交流。

        5、我們在一個大集體,一起游戲、一起上課、一起唱歌、一起勞動,一定要互相團結友愛,今天老師介紹

        一首新歌給小朋友——《好朋友》。

        6、跟著老師分句學唱歌詞。

        7、指導學生歌唱,在拍手處重點指導,與歌詞銜接好。

        8、富有表情地歌唱。

        9、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插圖,他們分別在干什么呢?

        10、分組仔細觀察,進行創編新歌詞活動。分組進行匯報。

        11、把好歌詞寫在黑板上。

        12、集體學唱新歌詞,并將老歌詞與新歌詞連起來唱。

        他們玩得非常開心,這是為什么呢?(引導學生明白,課間要文明游戲,不能追逐奔跑,做正當的游戲。)

        逐一出示實物:三角鐵、雙響筒、鈴鼓,并示范演奏。

        13、學習三角鐵、雙響筒、鈴鼓的演奏方法。

        分組表演,為歌曲伴奏。富有表情地歌唱。

        14、除了這些打擊樂器外,小朋友還能想到別的嗎?

        作業:自找、自制打擊樂器。

        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用打擊樂器為歌曲《好朋友》伴奏。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在為歌曲《好朋友》的伴奏中加入碰鈴、響板及各種自找、自制的打擊樂器,使伴奏音響更加豐富。

        教學過程:

        1、復習歌曲《好朋友》(暫不用打擊樂器)

        2、我們有很多好朋友,(引導學生拓寬好朋友的概念。)

        3、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

        4、有感情地朗讀《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歌詞——范唱歌曲兩遍。

        5、輕聲唱歌詞。

        6、指導學生演唱,唱好XX

        XX

        XX

        O的節奏型,唱出歡快、跳躍感。

        7、分句學唱歌詞,再完整地跟琴唱詞。

        8、出示打擊樂器,讓學生認并選擇。

        9、創編節奏,為歌曲伴奏,四分休止符處的配法。

        并寫出兩小節的節奏譜(碰鈴、響板)

        10、引導學生發現第3、6小節的小過門

        11、指導學生進行歌表演。

        12、有表情地進行表演(唱、奏、動)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及伴奏。

        2、歌曲《快樂的小舞曲》。

        教學目標:

        1、通過為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作即興表演和伴奏,繼續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增進學生表現音樂的欲望與能力,并繼續從中培養熱愛集體和自己合作的精神。

        2、學會《快樂的小舞曲》的歌詞及歌譜。

        教學過程:

        1、跟著老師的琴聲復習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復習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的節奏型。

        響:

        XX

        XX

        XX

        XX

        XXXX

        X

        鈴:

        X

        X

        X

        X

        X

        X

        三角鐵:

        X

        X

        X

        鼓:

        X

        X

        X

        X

        X〃

        板:

        XX

        XX

        XX

        XX

        XX

        XX│

        注意事項:①必須先學會拍對各種節奏短句。

        ②先用手模仿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

        ③在一起演奏時一定要控制力度。

        3、師生共同為歌曲3、4兩句設計伴奏,老師進行歸納、總結,并寫出伴奏譜。

        4、學生學習完整的伴奏譜,一起為歌曲伴奏。

        5、分組學習幾個少數民族的舞蹈動作,(教師指導)并討論如何表演:對形、角色難得分配等)

        6、四張圖片導入新歌《快樂的小舞曲》教學。

        7、老師帶領學生按節奏朗誦歌詞,要求咬字準確、吐字清楚。

        8、跟著琴學唱歌曲。

        9、聽唱與跟唱相結合,學會歌譜,并要求背唱歌詞與歌譜。

        10、作業:

        ①為歌曲《快樂的小舞曲》選擇幾種打擊樂器。

        ②并分組寫出伴奏譜。

        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

        1、為歌曲《快樂的

        小舞曲》伴奏。

        2、集體舞《快樂的小舞曲》。

        教學目標:

        1、在《快樂的小舞曲》的綜合性表演中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參與率。

        2、在唱、表演、伴奏一體的音樂環境中繼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3、進一步加深對四分音符“X

        —”和

        八分音符“X”的認識。

        教學過程:

        1、隨音樂律動。

        2、富有表情地歌唱《快樂的小舞曲》(歌詞及歌譜)

        3、逐一出示節奏卡片: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

        X

        X

        │X

        X

        X

        —│

        X

        X

        X

        X

        │X

        X

        要求:①用打擊樂器按節奏譜演奏。

        ②二分音符時三角鐵可用滾奏,鈴鼓可用搖奏。

        ③跟著老師做,老師先演奏,學生模仿。

        4、將節奏譜進行分配,學生自己喜歡哪一條就演奏哪一條,一起為歌曲伴奏。

        5、分組合作:一組唱歌;一組伴奏。(再進行交換)

        6、集體舞學習,動作師生共同設計。

        7、有表情地邊歌邊舞。

        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

        1、音樂游戲《音樂探寶》

        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形式全面復習前三單元的內容。

        2、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和對學習的興趣,在游戲中保持既有競爭又友好、和諧的氣氛。

        教學過程:

        1、學生觀察九幅插圖,初步了解游戲的全部內容。

        2、學生選擇游戲方式:集體還是小組競賽。

        3、如何向前走,一次最多可以走幾步,用什么方式決定,誰做評委?

        4、學生討論——師總結:

        ⑴這個游戲可以集體做,也可分組競賽。

        ⑵用抽簽的方式決定:“1”或“2”。

        ⑶集體做老師當評委;分組競賽時可由一組同學當評委。

        5、先集體做,班長抽簽。

        6、分組競賽。

        教學反思:

        第四單元

        音樂中的動物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聲音的長短。

        2、《在動物園里》。

        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并在教師的弓1導下,邊模仿叫聲,邊拍節奏,培養學生穩定的節奏感。

        教學過程:

        1、將小貓、獅子、老牛、小狗、鴨子、老鼠的圖片貼在黑板上。

        2、教師播放獅子的叫聲錄音,請學生猜一猜它是誰?

        3、學牛模仿,總結獅子叫聲的特點:音長、低沉。

        教師隨即在獅子的圖片上出示節奏卡:

        4、一半學生拍節拍,一半學生模仿動物的叫聲;互換練習;全體學生手拍節拍,口中模仿動物的叫聲。

        5、一名學生模仿任意一種動物的叫聲,其余學生豬。

        6、教師在這種動物的圖片上出示節奏卡:

        7、依次將黑板上的動物,按叫聲分類(方法同4)。

        獅子:

        小狗:

        小雞:

        ×

        -

        ×

        ×

        ×

        ×

        ×

        ×

        小貓:

        鴨子:

        老鼠:

        可以變換方式,由個別學生選擇其中一個圖片,放在獅子、老鼠、鴨子的圖片下方,全體學生判斷正誤。

        8、學唱歌曲《在動物園里》(聽兩遍錄音)。

        9、教師帶領學生熟悉歌詞。按節奏朗讀歌詞:

        ×

        ×

        ×

        ×

        |

        ×

        ×

        ×

        |

        ×

        ×

        ×

        |

        ×

        ×

        ×

        |

        們,

        玩,

        勁,

        玩,

        哨,

        玩,

        玩,

        教師念歌詞,學生拍節奏Z學生跟著老師邁念歌詞邊拍節奏。

        10、用聽唱法學唱歌曲。

        11、教師分句彈奏旋律,學生分句唱歌詞。

        12、兩名學生為一組,選兩種叫聲不同的動物共同演唱。下節課課上匯報。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歌曲《在動物園里》。

        2、音樂活動“聲音的長短”;聽賞樂曲《獅子》。

        教學目標:

        1、在上一課學習的基礎上,繼續感受聲音的長短;

        2、練習三聲部合奏能力,培養學生穩定的節奏感。

        教學過程:

        1、復習歌曲《在動物園里》,讓學生熟練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詞。

        2、上節課課后練習匯報:兩個學生為一組進行表演。

        3、動物大合唱:教師選中一組節奏準確、節拍穩定的同學,再加上老師組成一個三個聲部的“動物大合唱”。

        4、學生聆聽,感受大合唱中三聲部的和諧美。

        5、學生練習:將全體學生分成三個大組,剛才示范的組當指揮,練習“大合唱”(全體手拍節拍)。

        6、學生自由組合,演奏形式不同的“大合唱”。

        7、教師出示各種打擊樂器(鈴鼓、碰鈴、三角鐵、響板),學生自由選擇、討論,練習剛才模擬的動物的叫聲。

        8、匯報練習結果。

        9、欣賞樂曲《獅王進行曲》。這首樂曲描述的是動物園中的哪一種動物?為什么?

        10、你怎么感受到是獅子?體會理解音樂要素在音樂作品中的作用。

        11、觀看動畫片《獅子王》片斷。

        12、教師引導學生從音色入手,理解樂曲音色中“威嚴”的感受:獸中之王——獅子。

        13、聽樂曲模仿獅子在森林中昂首漫步的神態。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聽賞樂曲《大象》。

        2、唱歌《兩只小象》。

        教學目標:

        1、學習歌曲《兩只小象》,體會三拍子的韻律感。

        2、欣賞《大象》,區分獅子與大象不同的音樂形象。

        教學過程:

        1、完整欣賞《獅王進行曲》:這首樂曲的曲名?

        2、欣賞《大象》:這也是一首描述動物的樂曲。聽一聽樂曲表現了什么動物?

        3、這兩首樂曲有什么不同:《獅王進行曲》更威嚴,這一首稍活潑。

        4、告訴學生樂曲名稱《大象》。

        5、誰來模仿大象的動作?雙手交叉,兩臂伸直于頭頂,彎腰;左手托住右臂,右臂柔軟的向上甩起,手腕下垂。

        6、聽音樂,學生自由運用肢體語言,感受體會大象快樂的舞蹈。

        7、學習歌曲《兩只小象》。

        8、教師帶領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

        9、學生用聽唱法學習歌曲。

        10、教師彈奏旋律,學生演唱歌詞。

        11、自由討論,如何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歌表演《兩只小象》。

        2、聽賞樂曲《蔭中鳥》。

        教學目標:

        1、復習歌曲《兩只小象》,體會歌曲三拍子舞蹈的韻律。

        2、欣賞《蔭中鳥》,感受樂曲帶給人們的愉受,同時培養學生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

        教學過程:

        1、復習歌曲《兩只小象》。

        2、歌表演《兩只小象》。展示上節課后學生自由創編的結果,體驗三拍子的韻律感。

        3、聽賞《蔭中鳥》,請你聽聽:音樂中什么動物在鳴叫?

        4、初聽樂曲:小鳥怎么叫?為什么叫得這么好聽?

        5、出示圖片:《鳥類的家園》請你觀察。

        6、圖片上的鳥的家怎么了?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們應該怎么做?引導學生保護環境,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7、請你為鳥設計一個美好的家。學生可以在黑板上即興創作,也可在圖畫紙上創作。

        8、復聽樂曲,體會鳥兒在綠茵下快樂歌唱的愉快心情。

        教學反思: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

        聽賞樂曲《鴨子拌嘴》。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鴨子拌嘴》,體會音的強弱、快慢對比。

        2、將樂曲編成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過程:

        1、圖片導入:圖片上畫了什么動物?它們在做什么?

        2、鴨子生活在什么地方?

        3、欣賞《鴨子拌嘴》:你聽到了什么?

        4、將全體學生分成兩組,一組聽到水擦演奏的老鴨時請舉手,一組聽到小鏡演奏的小鴨時請舉手。

        5、任意扮演老鴨或小鴨。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

        6、你能將這段音樂講述的內容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嗎?

        7、請你回家后,將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反思:

        第五單元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童謠《唐僧騎馬咚得咚》。

        2、歌曲《一個師傅仨徒弟》。

        教學目標:

        按節奏朗讀,按節奏走步,隨音樂的分句準確變換動作。

        教學過程:

        (一)念歌謠

        1、教師請學生看教材插圖,或播放動畫片《西游記》的片斷,請學生說出動畫片的片名。

        2、請學生指出插圖或動畫片中的人物名稱,教師板書或粘貼人物頭像。

        3、請學生仔細觀看插圖或動畫片,說出各個人物的外形特征,教師逐一總結。如學生說唐僧騎馬、穿袈裟等,教師可總結并念童謠:

        ×

        ×

        ×

        ×

        ×

        ×

        ×

        學生說孫悟空手拿金箍棒、抓耳撓腮、機靈活潑等,教師可總結并板書:

        ×

        ×

        ×

        ×

        ×

        ×

        學生說豬八戒肩扛釘耙、長嘴大耳、動作遲鈍等,教師總結并可板書:

        ×

        ×

        ×

        ×

        ×

        ×

        4、教師先拍手×

        ×

        ×

        ×,然后邊拍手邊按教材所給節奏念童謠。

        5、教師邊教童謠,邊指著人物頭像,提示學生。學生可兩人一組,邊念歌謠邊對拍手掌,如下例:

        節奏:×

        ×

        ×

        ×

        歌謠:唐

        拍手:合

        6、教師與學生邊拍手邊接念童謠,如下例:

        教師:×

        ×

        ×

        ×

        學生:×

        ×

        ×

        咚,

        (二)模仿

        1、看動畫片或插圖,啟發學生模仿五個角色的形態。

        2、模仿白龍馬的蹄聲。

        啟發學生發現《西游記》里的另一個角色:白龍馬,發揮想象,模仿馬蹄聲。

        3、念歌謠,請少數學生表演動作。

        請幾位學生分別扮演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妖怪、白龍馬,一邊念歌謠,一邊表演動作。

        (三)聽賞《一個師傅仨徒弟》

        1、先完整地聽賞一遍歌曲《一個師傅仨徒弟》。

        2、教師簡單介紹歌詞內容。啟發學生集中注意力聆聽,樂曲在什么地方有較大變化?例如,注意聽情緒有無變化,音區的高與低。歌曲前8個小節情緒較平和,第9小節開始情緒稍微激動一些。

        3、復聽音樂,學生隨音樂情緒的變化自編動作表演。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聽賞歌曲《我們才不怕大灰狼》。

        2、學唱歌曲《我們才不怕大灰狼》。

        教學目標:

        學唱并按故事情節表演《我們才不怕大灰狼》。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三只小豬》

        1、導入新課

        請學生講看過的動畫片,哪些是美國的迪士尼動畫片,喜歡哪幾部動畫片。

        請學生講《三只小豬》的故事,故事情節可有多種版本。

        2、聽《三只小豬》的音樂。

        教師播放《三只小豬》的音樂,請學生判斷樂曲中大灰狼的音響。

        3、復聽音樂

        教師再次播放《三只小豬》的音樂,請學生注意辨別大灰狼的音響特征。例如,聲音沉悶、粗壯、兇狠,由低到高的吼叫聲,伴隨著噼里啪啦的雜亂聲音等。

        (二)聽唱歌曲《我們才不怕大灰狼》

        1、聽教師演唱

        教師演唱《我們才不怕大灰狼》的第7段??蓪⒏柙~“老大、老二進磚房”改為“我們才不怕大灰狼”,反復演唱“我們才不怕大灰狼”,啟發學生感受歡快的情緒,指出面對兇狠的大灰狼,小豬的態度是樂觀和毫不畏懼的。

        2、跟老師學唱歌曲。

        教師教唱唱名,學生學唱唱名;學生完整地演唱唱名;教師教唱簡單的歌詞“我們才木怕大灰狼”,學生學唱;學生完整地演唱《我們才不怕大灰狼》。

        (三)朗讀。

        1、朗讀

        教師指著茅草房,介紹豬老大蓋房的經過,帶領學生有節奏地朗讀老大的念白。教師指著木房,介紹豬老二蓋房的經過,帶領學生有節奏地朗讀老二的念白。教師指著磚房,介紹豬老三蓋房的經過,帶領學生有節奏地朗讀。

        2、朗讀并做動作。

        學生在教師的提示下,有節奏地朗讀三段文字,并自由地表演。

        (四)歌唱并表演

        1、提問

        教師提問,在大灰狼粗暴的推搡下,誰的房屋倒塌了,誰的房屋最安全?

        教師繼續提問,三只小豬誰才真正不怕大灰狼?

        2、演唱

        全體學生演唱我們才不怕大灰狼人并根據故事情節表演(啟發學生創編大灰狼拍打房門的聲音)。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聽賞歌曲《勞動回家轉》

        教學目標:

        l、聽賞歌曲《勞動回家轉》;用打擊樂器演奏歌曲的前奏。

        2、練習山谷回聲(詞語卡農)。

        教學過程:

        (一)聽賞《勞動回家轉》

        1、初聽歌曲《勞動回家轉》。歌曲描寫了七個小矮人從礦井勞動完之后回家的情景。說說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想象一下,小矮人勞動一天是滿載而歸,還是空手而返?

        2、教師提問,一上課同學們就回到教室,同學們是怎么知道開始上課了。學生回答,上課鈴響了。教師繼續啟發學生,火車開了,有什么聲音?“發出‘嗚——”的汽笛聲;軍人齊步走,聽什么信號?“一二一”的口令;運動員比賽,聽裁判的鳴槍聲;門鈴響了,有人來了等等。

        生活中許多聲音就是信號,傳遞消息,給我們提示,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便利和幫助。

        七個小矮人勞動的礦井里,他們用什么聲音做信號呢?

        3、復聽《勞動回家轉》

        請學生邊聽音樂邊思考,七個小矮人勞動的礦井里,他們用什么聲音做信號提醒大家勞動結束了呢?

        學生發言,教師總結,歌曲前奏部分由慢到快的敲鐵聲:

        4、敲打擊樂器

        清學生思考,怎樣用學過的打擊樂器模仿勞動結束的節奏。例如;

        三角鐵:

        4個四分音符敲4下三角鐵,十六分音符則用小金屬棒在三角鐵的兩條對邊滾奏。

        5、第三次聽音樂,回答問題

        這首歌曲為什么是《勞動回家轉》而不是《勞動歌》?除了敲鐵聲,歌曲中還有哪些聲音告訴我們勞動結束了?

        例如,小矮人吹口哨的聲音。人們常在輕松愉快時,吹口哨。

        例如,歌曲結束時,小矮人歌聲越來越弱,表明小矮人在行走的路途中,而且越走越遠,歌聲漸漸消失。介紹了歌曲背景的移動和變化。

        再如,歌曲開始一聲聲“嗨嗬”再接一聲聲“嗨嗬”,仿佛小矮人行進在山谷中,高亢的呼喊聲在山谷回蕩,給人以開闊深遠的環境聯想。

        (二)詞組卡農

        1、山谷回聲

        聽《勞動回家轉》,說說山谷回聲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一個聲音還沒完,第二個同樣的聲音又傳來,第二個聲音還沒完,第三個聲音又傳來。

        請學生模仿歌曲,用“嗨嗬”一詞,把學生分成兩組或三組,做二聲部或三聲部卡農練習,營造山谷回聲的效果。例如:

        學生A:嗨嗬————————————————————————————

        學生B:

        嗨嗬——————————————————————

        學生C:

        嗨嗬————————————————

        2、用學過的歌謠《唐僧騎馬咚得咚》,進行二聲部卡農。

        3、請學生舉出生活中熟悉的詞語或歌謠,把學生分成兩組或三組,做簡單的二聲部或三聲部卡農。例如:

        (三)聽音樂,走步

        1、認識小矮人

        請學生介紹七個小矮人的名字:害羞鬼、萬事通、噴嚏精、瞌睡蟲、開心果、糊涂蟲、愛生氣。

        2、帶著表情做動作

        根據教材提供的插圖,請學生各做一個勞動動作。例如,有挑擔的、扛鋤頭的、推車的、抬筐的、鏟礦的等。

        跟著音樂,邊做動作邊列隊齊步走。

        (四)分組表演

        請兩組學生表演,一組用打擊樂器敲前奏,一組演小矮人,注意在音樂漸弱時,慢慢回到各自的座位。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聽賞《小機靈之歌》

        2、音樂活動“猜一猜誰在敲”

        教學目標:

        1、聽賞《小機靈之歌》,學唱歌曲引子部分。

        2、聽音樂和節奏做游戲。

        教學過程:

        (一)看頭飾,聽音樂

        1、請學生戴上自制的頭飾,說說自己是哪部動畫片的人物。同一部動畫片的學生集中在一起。

        每提到一部動畫片,教師就放這部動畫片的歌曲或音樂。如:學生提到動畫片《西游記》,教師就放《一個師傅仨徒弟》音樂;提到《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放《勞動回家轉》的音樂;提到《三只小豬》,教師放《我們才不怕大灰狼》的音樂。

        教師播放《小機靈之歌》,拿出一休的頭飾,請學生猜出動畫片的名稱:《聰明的一休》。

        2、請學生說出《聰明的一休》是哪個國家的動畫片。

        3、教師補充說明日本兒童生活、服飾等的特點:穿木屐、和服、睡榻榻米等。

        (二)學唱《小機靈之歌》第一句

        1、初聽《小機靈之歌》,說出自己最喜歡的音樂片斷。

        2、復聽歌曲,請學生說出上述幾個最喜歡的音樂片斷有哪些特點。

        如,“啊,啊,開動腦筋啊”,表現了小一休什么形象。

        再如,“格的格的”在歌曲的開始和結尾,表現了一體什么動作或形象?啟發學生注意引子的音樂特點。

        3、教師范唱歌曲引子部分,學生聽唱幾遍,然后完整地演唱。

        4、跟著教師播放的錄音帶,學唱引子和尾聲。

        (三)敲打擊樂器

        用三種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四)做游戲:猜一猜

        1、放音樂,猜一猜動畫片

        請學生戴好各自的頭飾,圍成一大圈,邊聽音樂邊拍手×

        ×

        ×

        ×。聽到相關音樂,就走到圈里,圍成一個小圈。例如:教師彈奏或播放《一個師傅仨徒弟》的音樂,戴《西游記》中人物頭飾的學生就拍手走到圈里,圍成一小圈,其他人站在外圈拍手。教師放《勞動回家轉》的音樂,戴《西游記》中人物頭飾的學生退回到外圈,戴《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頭飾的學生就拍手走到圈里,圍成一小圈。教師放《我們才不怕大灰狼》的音樂,戴《三只小豬》頭飾的學生就拍手走到圈里,圍成一小圈,其他人站在外圈拍手。

        教師把整個單元的歌曲打亂順序播放,可以放完整的歌曲,也可以放歌曲片斷。學生能辨別各首歌曲出自哪都動畫片,并準確地按節奏拍手。

        2、聽音樂,表演

        繼續上面的游戲,要求學生按×

        ×

        ×

        ×的節奏走步,并做與所戴頭飾相符的人物的表情或動作。例如,教師放《勞動回家轉》的音樂,戴小矮人頭飾的學生,邊一拍一步地走到圈內,邊做表情。害羞鬼、萬事通、噴嚏精、糊涂蟲、開心果、瞌睡蟲、愛生氣各自做出不同的表情。

        4、聽節奏,猜一猜

        學生圍成一個圈,請四個學生蒙著眼站在圈內,各自代表一部動畫片。大圈里的學生戴著各自的頭飾傳球。音樂一停,手里拿球的學生必須把自己所代表的動畫片的節奏,用任意一種方式,如拍手、敲打擊樂器或走步表現出來。圈內的學生如果能聽出來與自己是同一部動畫片里的人物,就勝出了。被猜中的學生與蒙眼的學生相互交換位置。游戲繼續下去。

        教學反思:

        第六單元

        第一課

        教學內容:

        唱歌《新年好》。

        教學目標:

        能背唱歌曲《新年好》,能用打擊樂器為歌曲編配伴奏。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可由教師提問:我國及世界各國在迎接新年到來時,有哪些風俗、習慣)。

        2、放錄音,讓學生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氣氛,產生學唱的興趣。

        3、教師分句教唱歌曲(由于學生已經通過各種媒介接觸過這首歌曲,所以,學唱起來不會感到困難)。

        4、在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演唱歌曲的基礎上,教師可啟發學生自編歌詞。

        ①可在歌詞“祝賀大家”處,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與想象力,試著填上新的歌詞。如:“祝賀老師”、“祝賀李曉”“祝賀王芳”等,或回家唱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祝賀爸爸”、“祝賀媽媽”、“祝賀爺爺”、“祝賀奶奶”等。

        ②、“我們唱歌,我們跳舞”這一句,可填上“一束鮮花,一片真情”、“兄弟們呀,姐妹們呀”等歌詞。總之,應充分發揮學生創造的積極性,教師不作簡單的評判,而由學生自己選擇,以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5、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為歌曲編配打擊樂器伴奏。

        6、在打擊樂器的伴奏下,背唱歌曲《新年好》。

        教學反思:

        第二課

        教學內容:

        1、唱歌《找春天》。

        2、欣賞《獅子舞繡球》。

        教學目標:

        1、通過唱歌、聽賞教學內容,感受春天的歡快氣氛。

        2、培養學生觀察世界的能力;了解與音樂有關的民俗文化。

        教學過程:

        (一)唱歌《找春天》

        1、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啟發學生尋找春天的景象。

        2、教師總結學生的發言,引入歌曲《找春天》。

        3、放錄音或聽教師演唱。

        4、教師教唱,注意切分音的節奏;啟發學生用歡快的聲音來演唱這首歌曲。

        (二)欣賞《獅子舞繡球》

        1、教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導人新課。

        2、教師出示與過春節相關的民俗活動的圖片或幻燈片(全家團圓包餃子、湯圓,人們踩高蹺、放鞭炮、舞獅子、耍龍燈、唱社戲、貼春聯等活動)。

        4、放錄音聽賞一遍;教師提出問題: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抒情、優美的,還是歡快、活潑的?

        5、聽賞幾遍以后,教師可啟發學生模仿歌曲中的打擊樂器伴奏;如條件較好,教師可指導學生用打擊樂器(鑼、鼓、镲)為歌曲伴奏。

        6、啟發學生回答本地過春節時,有哪些與音樂相關的活動。

        7、復習歌曲《新年好》??蓡l學生自編動作,感受四三拍歌曲的韻律。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唱歌《過新年》。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歌曲《過新年》,初步掌握歌曲中強弱的對比。

        2、為歌曲編配打擊樂器伴奏。

        教學過程:

        1、先聽兩遍錄音,使學生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氣氛。

        2、教師作簡單說明,歌詞中的“咚咚嗆(qiāng),是模仿鑼鼓點節奏的襯詞。

        3、教師分句教唱歌詞。

        4、教師分句彈奏旋律,學生唱歌詞。

        5、在有襯詞的地方,按教科書上的要求,拍手。注意,此處的拍手,不是與節奏同步,而是有的小節一拍一下,有的小節只拍一下。但要注意,最后一句第二小節的第二拍休止。

        6、歌曲第三樂句與第四樂句是由兩個分別重復的分句組成,教師可在此處設計力度的對比。“鞭炮聲聲鑼鼓響”力度稍強,“咚嗆咚咚嗆”力度稍弱;“唱歌跳舞多歡暢”力度稍強,而“咚嗆咚咚嗆”力度稍弱。也可與此相反,讓學生比較兩種設計有何不同。

        7、在教師幫助下,在歌曲過門處,用打擊樂器模仿鑼鼓點伴奏。

        8、在打擊樂器的伴奏下,演唱歌曲。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歌表演《柳樹姑娘》。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柳樹姑娘》。

        2、通過歌表演,用身體動作感受四三拍的韻律。

        教學過程:

        1、由于歌曲旋律比較流暢,可隨錄音學唱幾遍(不要求學生背唱,能跟錄音哼唱即可)。

        第5篇

        1.讀字母卡片:j、q、x

        2.背誦學過的聲母。

        二、游戲中學習j、q、x與ü相拼去點規則。

        1.請3個同學帶上j、q、x的頭飾到前邊來,小ü是一個非常懂禮貌的孩子,戴上小帽子也到前邊來,他只要見到j、q、x三個聲母,馬上就會把自己的帽子摘下來,站 在j、q、x的身旁就成了ju、qu、xu。

        2.教兒歌:

        小ü小ü有禮貌,見了j q x就摘帽,摘了帽子不是u,還是ü ü ü。

        “小ü碰見j、q、x,去掉兩點還讀ü?!?/p>

        “j、q、x,真淘氣,從不和u在一起,它們和ü來相拼,見了帽子就摘去?!?/p>

        板書:

        j - ü

        q - ü

        x - ü

        3.請同學想想箭頭后面應寫成什么樣的音節?教師補寫板書:

        j - ü ju

        q - ü qu

        x - ü xu

        4.自己讀音節

        5.同桌互讀音節。

        6.指名讀

        三、學習三拼音節

        1.背三拼連續的兒歌:聲輕介快韻母響,三音相連要迅速。

        2.自己練習試拼,體會和掌握拼音方法。

        3.指名拼讀jia qia xia,教師糾正。

        4.同桌同學互相拼讀、糾正。

        四、看圖拼讀音節

        1.看圖:圖上畫了什么?

        2.讀圖下音節

        (1)自己試拼

        (2)同桌互相拼

        (3)指名拼。

        五、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3個聲母朋友j、q、x,我們不僅掌握了它們的音形,能正確書寫,而且學會了j、q、x與ü相拼去點的規則,同學們學得不錯,老師獎勵每個學生。

        第三課時

        一、復習聲母j、q、x和j、q、x與ü相拼去點的規則

        二、認讀字詞

        1、 引導學生觀察圖上有哪些人在做什么,讀讀音節,正確回答。

        2、 在讀詞語中鞏固帶調拼讀的方法,復習整體認讀音節、輕聲。

        3、 “喂小雞”因“喂”“小”的韻母沒學過,圖中沒有出示詞語,學生可照著“洗衣服、搭積木”說出結構相同的詞語來。

        4、 單獨出卡片“雞”,讓學生到兒歌里找到這個字,認讀出來。

        5、 多次讀詞語后要指導學生認字,告訴學生“服”單獨念時,念fú。

        三、讀兒歌

        1、 讓學生帶調拼讀紅色音節,

        2、 找找還有哪幾個音節自己也會讀,如yì、tǔ、dì等,激發學生的成就感。

        3、 老師再指導讀兒歌,兒歌的內容畫面上有,不必講解,學生能正確朗讀就可。

        四、擴展活動

        1?做游戲“找朋友”。

        五名同學分別戴著j、q、x、u、ü的頭飾,讓j、q、x分別找ü做朋友,組成音節,并去掉ü上兩點,全班同學一齊拼讀。2?拼讀音節,看誰讀得又快又準。

        qì xǐ jī qù jú xū

        jiā qià xiá

        3?連一連,讀一讀。

        xǐ jī dì yī

        地 衣 洗 雞

        第6篇

        一、

        教學目標

        通過開展主題班會,讓孩子們初步了解《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初步學會用規范來指導自己的言行。

        二、

        教學重難點

        以學生學習行為規范為中心,更好地貫徹落實小學生行為規范,陶冶學生的文明品格。

        三、

        教學過程

        1、

        導入

        教師:

        同學們,今天我們這節課主要講小學生的“行為規范”。你知道什么是行為規范嗎?

        學生:當然知道,我們經常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校規章制度呢。

        教師:那么我相信你對行為規范一定有了相當了解,這節課我們就舉行一個知識競賽,

        2、

        教師介紹競賽規則

        比賽分“簡答、判斷、自由發言”三個板塊,看誰對行為規范知道得最多。請大家遵守競賽規則,勇越舉手發言。答對的話你就能為你們小組爭得分數,到結束,讓我們看看哪一組是冠軍并給予獎勵。

        3、教師組織競賽

        下面是行為規范知識競賽題:

        (一)

        簡答題

        1、上下課時同學們應如何做?

        2、說出五種文明用語

        3、升國旗,奏唱國歌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

        (二)判斷題

        1、上課時,可以和同學說話。(

        2、下課時,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3、鄰居有事,能請假做客。(

        4、玩“瞎子摸魚”時,紅領巾可以用來蒙眼睛。(

        5、我們要生活儉樸,不亂花錢。(

        6、見到老師和同學熱情問好。(

        7、能把吃零食帶到學校吃。(

        8、不把其它班的學生帶進自己的班,也不闖進其它班去玩。(

        9、集體活動時,可以說話,隨便走動。(

        10、可以隨地吐痰、隨地丟垃圾。(

        (三)自由發言

        請說說你見到的不好的行為。

        (四)評出冠軍組,給予小紅花獎勵。

        四、

        第7篇

        教學重點:

        1.學會“g k h”三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并能在四線三格中正確書寫。

        2.讀準“g k h”與單韻母相拼的音節。

        3.初步掌握三拼音連讀的拼音方法,拼讀介母是“u”的音節。

        教學難點:準確地拼讀三拼音節。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抽讀6個單韻母卡片。

        2.接順序讀讀8個聲母卡片。

        3.拼讀音節:“tù nǔ lè dù”

        二、學習“g k h”的音形及書寫

        (一)學習聲母“g”

        1.學習“g”的音

        (1)出示“g”圖,提問:圖上畫的是什么?

        (2)借助鴿子的“鴿”的音學習“g”的音,讀的時候注意讀得輕短些。

        (3)教師邊范讀邊講解發音方法:發音時,用手掌對著嘴,感覺不到氣流沖出。

        (4)學生隨讀體會發音方法,可用手掌試一試。

        (5)開火車讀,教師注意糾正不正確的讀音。

        2.學習“g”的形

        (1)仔細觀察圖怎樣記憶“g”的形?

        (2)編記憶小兒歌:9字加彎 g、g、g。

        3.書寫字母“g”

        (1)認識基本筆畫“豎左彎”。

        (2)觀察書中“g”的筆順和占格位置,請同學說一說。

        (3)教師范寫“g”:第一筆是什么?C點什么格?教師寫;第二筆是什么?占什么格?教師寫;注意豎左彎要在第四線上邊一點寫彎,一定不要挨著第四條線。

        (4)學生書寫。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糾正學生的寫姿和執筆方法,對姿勢合格的學生發合格小獎票。

        (二)學習聲母“k”

        1.學習“k”的音:

        (1)出示“k”的圖,提問:圖上畫的是什么?

        (2)這個字母怎么讀?教師糾正讀音;一邊范寫一邊講解發音方法:發音時,用手掌對著嘴,感覺有氣流沖出。

        (3)學生練習讀,體會發音方法。

        (4)同桌互讀,相互糾正。

        (5)指名讀。

        2.學習“k”的形

        (1)怎么記住“k”的形呀?

        (2)請同學試著編兒歌:蝌蚪戲水k k k。

        3.書寫字母“k”

        (1)認識基本筆畫:“” 左斜右斜

        (2)怎樣寫好聲母“k”呢?請大家認真觀察范字及筆順。

        (3)學生邊說筆順、占格位置教師邊范寫。第一筆是“丨”,第二筆寫前先在中格找到中間點一個點,然后在第二條線上點一個點,再在第三條線上與上邊點對齊位置點一個點,最后連接三個點,也就是左斜右斜。

        (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5)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學生作業,請其他同學看看哪位同學寫得好,哪筆寫得不好,說一說。

        (6)每個同學書寫的字母與范字比較進行評改。

        (7)再展示,看看書寫上否有進步。

        (三)學習聲母“h”

        1.學習“h”的音

        (1)出示圖,提問:圖上畫的是什么?

        (2)借“喝”的音學習“h”。發音時,雖然有氣流沖出,但比發“k”時的氣流弱。

        (3)學生練讀,體會發音方法。

        (4)指名讀。

        (5)開火車讀。

        2.學習“h”的形

        (1)“h”的形像什么?

        (2)編兒歌:一把椅子h h h。

        3.書寫字母“h”

        (1)學生觀察筆順及點格位置。

        (2)學生試著書寫一個,與范字比較,修改。

        (3)展示學生書寫的“h”,說說哪筆寫得好,哪筆寫得不好,怎樣改。

        (4)學生評改,注意“h”與“n”的區別。

        三、復習鞏固:指名讀“g、k、h”三個字母。

        四、小結: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3個聲母,同學們讀準了字音,認清了形。書寫比較認真,真好!

        附:板書: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