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5:15
序論:在您撰寫吃水不忘挖井人反思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篇傳統革命題材的文章,它離學生生活久遠,學生對是何人都不太了解,在教學中,我想方設法讓孩子接近偉人,體會沙洲壩村民對的恩情世代不忘的情懷。另外,聯想到有不少家長向我反映孩子在家里任性霸道的表現,這篇課文會是很好的感恩教育的素材。
一、憶苦,了解背景
采用多種手段讓每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是閱讀教學成功的關鍵?!冻运煌诰恕肥沁@篇傳統革命題材的文章,加上抽象的文字符號,很難引起學生是視覺的,上課伊始我以童謠導入:沙洲壩,沙洲壩,三天不下雨,無水洗手帕。讓學生想象沒有水的苦惱,聯系自己的生活談談:“沙洲壩人民沒有水……”學生帶著缺水少雨的苦悶走進文本切切實實的生活場景中。
二、思甜,豐富過程
隨著對課文的理解,我讓學生化身自己為跟隨主席挖井的小戰士,把教室又變成了另外一幅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小戰士,你拿的是什么工具?”“咦?小戰士,你的手怎么這么臟?”“小戰士,瞧你,滿頭大汗,休息一下吧?”“哎呀,小戰士,你的肩膀上都起水泡了,快停下來吧?”學生邊和老師對話,邊動作表演。我又出示了另一首民謠:紅井水,甜又清,手捧清泉想恩人。與剛才第一首民謠的鮮明對比,多側面的把村民不忘的恩情折射出來。
三、感恩,想象練說
課文最后在碑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中升華。這看似通俗直白的一句話由于立碑傳文而蘊含著深廣的意蘊。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由于受心智水平,認知經驗的限制,他的理解、體驗往往不能一步到位,只是表層化的閱讀。如何消除學生與文本間隔和距離,我努力去尋找語言材料與學生生經歷的“共通處”,設法打開學生記憶的倉庫,調動相關知識,激活學生頭腦中儲存的與語言文字相關的表象,使語言在鮮活的形象中獲得生命,使課文情感與學生的情感融為一爐。沙洲壩人民有了這口井會干哪些事?借以提供給學生幾種人物,村婦、農婦、行人,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進閱讀中來,從多角度、多層次交流中感受這口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與當初沙洲壩吃水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心中涌起感謝的情懷。“吃水不忘挖井人”真正成為學生”感于內而發于外的現實語言。
四、升華,滋養靈魂
如:我在教《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我特意編了順口溜把生字加在里面,這樣學生讀起來嚷嚷上口,便于記憶,教學的重點仍是識字,課堂的大部分時間應是指導學生自主的識字、寫字。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自始至終地將“自主”貫穿全課堂,以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為中心來進行識字教學。
一、讓學生自主識字來感受樂趣
利用語境與生活實際,初識字音,了解字義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的活動提供有效的服務,給學生一些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能依據個人的喜好和需求,在一定范圍內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
1、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用五彩繽紛的圖片吸引孩子們的眼球,教師通過出示《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中的圖片,引導學生認真看,用心想,然后提問:同學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請同學們說一說,有的同學說:“看到圖片上有一口井,井邊立著一塊石碑”。還有的同學說:“石碑上刻著兩行字,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還有很多同學紛紛舉手回答,同學們觀察的很詳細,教師一邊說一邊板書生字。如:吃、忘、井、刻、席。通過分組討論,用生字卡片認讀,隨后讓學生借助拼音自讀生字,把字音讀準,能文從字順地讀下來,使他們初步建立音、形、義的聯系,達到整體感知生字的目的。
2、互相交流識字方法。
識字教學的目的不是簡單地讓學生識字,而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這才是我們識字教學的重中之重。由于我們的每一節課都讓學生事先預習過了,因此在讓孩子們齊讀生字卡片之后,讓學生先說說自己在預習時最先記住哪些字,是采用那些方式記住的。學生肯定挑了一些比較簡單的生字進行交流,這符合小孩子的的心理發展趨勢,先易后難,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滿足了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愿望,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富有個性的學習。孩子們在交流的時候,多用腦想,用手記,教師肯定學生的學習好方法。進行表揚。學生聽到老師這真誠的鼓勵,從中獲得了成功的愉悅,增強了自主識字的信心。這樣的教學,既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又培養了學生敢于當眾表現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在自主識字中,感受成功的樂趣。
3、要與學生共同反思學習過程,歸納學習方法集體總結匯報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評價和總結?!皠偛盼覀冇性S多同學都匯報了自己的識字方法,有的是按部件來記,有的是運用加偏旁、換偏旁的方法,還有的同學能結合自己在生活中所了解的知識來記憶生字,這些方法好極了。我相信還有許多同學,也有不同于他們,但又非常適合自己的好方法,希望今后也能有機會介紹給大家。” 在教學中,教師應多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總結自己在語文學習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從中歸納,提煉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個性化的學習方法。
二、學習課文
對于一年級孩子來說,讓他體會文章內容或者說文章主旨的方式只能是朗讀,在朗讀中領悟體會,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把識字教學和朗讀教學并重。并且我們會把識字和朗讀教學穿插起來,因為只有抓住文章的“文眼”,也就是抓住文章的重點詞句,通過讀深入淺出的朗讀,才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
如:我在教《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我特意編了順口溜把生字加在里面,這樣學生讀起來嚷嚷上口,便于記憶,教學的重點仍是識字,課堂的大部分時間應是指導學生自主的識字、寫字。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自始至終地將“自主”貫穿全課堂,以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為中心來進行識字教學。
一、讓學生自主識字來感受樂趣
利用語境與生活實際,初識字音,了解字義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的活動提供有效的服務,給學生一些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能依據個人的喜好和需求,在一定范圍內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
1、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用五彩繽紛的圖片吸引孩子們的眼球,教師通過出示《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中的圖片,引導學生認真看,用心想,然后提問:同學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請同學們說一說,有的同學說:“看到圖片上有一口井,井邊立著一塊石碑”。還有的同學說:“石碑上刻著兩行字,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還有很多同學紛紛舉手回答,同學們觀察的很詳細,教師一邊說一邊板書生字。如:吃、忘、井、刻、席。通過分組討論,用生字卡片認讀,隨后讓學生借助拼音自讀生字,把字音讀準,能文從字順地讀下來,使他們初步建立音、形、義的聯系,達到整體感知生字的目的。
2、互相交流識字方法。
識字教學的目的不是簡單地讓學生識字,而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這才是我們識字教學的重中之重。由于我們的每一節課都讓學生事先預習過了,因此在讓孩子們齊讀生字卡片之后,讓學生先說說自己在預習時最先記住哪些字,是采用那些方式記住的。學生肯定挑了一些比較簡單的生字進行交流,這符合小孩子的的心理發展趨勢,先易后難,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滿足了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愿望,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富有個性的學習。孩子們在交流的時候,多用腦想,用手記,教師肯定學生的學習好方法。進行表揚。學生聽到老師這真誠的鼓勵,從中獲得了成功的愉悅,增強了自主識字的信心。這樣的教學,既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又培養了學生敢于當眾表現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在自主識字中,感受成功的樂趣。
3、要與學生共同反思學習過程,歸納學習方法集體總結匯報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評價和總結?!皠偛盼覀冇性S多同學都匯報了自己的識字方法,有的是按部件來記,有的是運用加偏旁、換偏旁的方法,還有的同學能結合自己在生活中所了解的知識來記憶生字,這些方法好極了。我相信還有許多同學,也有不同于他們,但又非常適合自己的好方法,希望今后也能有機會介紹給大家?!?在教學中,教師應多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總結自己在語文學習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從中歸納,提煉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個性化的學習方法。
二、學習課文
對于一年級孩子來說,讓他體會文章內容或者說文章主旨的方式只能是朗讀,在朗讀中領悟體會,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把識字教學和朗讀教學并重。并且我們會把識字和朗讀教學穿插起來,因為只有抓住文章的“文眼”,也就是抓住文章的重點詞句,通過讀深入淺出的朗讀,才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
【摘 要】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生活資源為跳板,合理創設生活情境,對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領悟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極為重要。
關鍵詞 精心選擇;創設情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即是死教育。”的確是這樣,生活的本身就是一個五彩斑斕的大課堂,一旦我們教師能把生活中的教學資源與書本知識兩相通融,學生就會感受到書本知識學習的無限興趣和重要價值,就會觸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因此,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生活資源為跳板,合理創設生活情境,對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領悟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極為重要。
一、精心選擇生活素材
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我們常會碰到類似的情況:表面上看起來,文本和學生的生活并無多大聯系;教學時,學生始終無法進入文本情境。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巧妙設計突破口,積極引導學生關注和反思自己的現實生活,通過比較、對比等多種方式,使學生對文本、對生活、對自己有更加深切的思考,對生活、對生命有自己的體驗。
《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文章講述了在沙洲壩為鄉親們挖井的故事?,F在即便是農村孩子,喝的也大多是自來水,水井已不多見。而且我們這水源多,孩子們沒有缺水用的經驗。而敘述挖井過程的第二自然段又十分簡單?!按遄永餂]有井,喝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在教學中如果把這句話一帶而過,學生感覺不到鄉親們喝水的不易,當然更無法體會挖的這口井對沙洲壩百姓的意義。因為激發學生情感是教學的重點??纱藭r,如果直接談缺水、談水井的重要肯定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收效甚微,那么如何讓學生感覺到當時人們喝水的困難呢?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生活中,我們做哪些事要用到水嗎?
生:洗澡、洗臉、洗腳
生:燒飯、洗衣服……
生:我還知道,我們家在造房子,把粉調成塊的時侯(師提示:攪拌水泥的時侯)也要用到水。
師:看來,我們的生活還真離不開水。那你們用的水都是從哪來的?。?/p>
生:我們家用的水是自來水管里的。
師:水管通過你家里嗎?
生:恩,我們家樓上樓下都有水龍頭的。
師:有同學和他家一樣,是用家里的自來水的嗎?你們家用水真方便。
生:我奶奶家不光用自來水。我奶奶家附近有條小河。我奶奶經常會到那提水。
師:(追問)那條河離你們家遠嗎?
生:恩,有點遠,要走幾分鐘路的。
師:大概有多遠?你能用我們的校園來指指嗎?
生:大概從教室走到學校的校門。
師:啊,提著滿滿的一桶水走上這么長的路,應該很累,路還是有點遠。同學們,你們知道沙洲壩的人們用的水是從哪兒來的呢?
指名讀句子
師:這個很遠究竟有多遠?你們猜猜。
[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一千米、一萬米……這個問題對于這些對距離還沒有多少概念的孩子來說,此時成了一個可以讓他們脫離拘束的課堂,發揮天馬行空般想象的契機。但老師的目的并不在于此。]
師:老師為了找到答案,特地去網上查了查。想知道正確答案的同學可得坐坐正,豎起小耳朵,聽好!最近的水井離沙洲壩有2、3里路,等于要繞著咱們的操場走上二三十圈呢!
[原本還在興奮猜測的孩子們,聽到答案,個個都驚訝極了。平時他們在體育課上,老師讓他們跑三圈,他們就一個個累得直咕喃,知道沙洲壩的人們為了喝上水竟得挑著水走上這么長的路。有些孩子的臉上出現了不可思議的神情。]
師:沒有水,別說是燒飯,連種地也十分困難。當時,在瑞金還流傳著這么一句民謠:有女莫嫁沙洲壩,無食無水洗水帕。
師:現在,請大家再讀讀這句話。
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學中,我考慮到學生現有生活經驗和文本內容缺乏直接聯系,在設計時就從理解水的重要和我們用水的方便入手,在對比中突顯當時沙洲壩鄉親喝水的困難,此時文本內容和情感就與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整合起來,真正觸及了學生的內心世界。
精心選擇跳板的材質,方能使語文學習回歸生活的本真,就能引發學生真切的內心體驗,獲得與文本、與生活深層的心靈對話。
二、合理創設生活情境
(一)導入時,激發興趣
低年級的孩子有意注意比較差,在課堂中緊緊抓住他們的注意力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如果能創設出貼近生活的情境,學生必將更易融入課堂。如在教學《我想變成大大的荷葉》這一課時,教學伊始,我就利用多媒體顯示“夏天小姐姐”的形象,她可愛而清新的模樣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們注意,“小朋友們,你們好!”會說話的小姐姐成了一位有靈性的、能與小朋友交流的對象,“快和她打個招呼吧!”這樣可愛的小姐姐,誰不愿意和她說說話呢?學生個個躍躍欲試。教師運用動態畫面創設了一個鮮活的形象,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迅速對感知的事物產生積極的心理反應。語文學習不再是枯燥的上課,而是成了一次有趣的活動。而在愉悅的活動中,文本內容也悄無聲息地走入了學生的心里。
(二)拓展時,激揚心聲
語文學習,不能單純地就文本話文本,它還要包含更多的內容,比如基于文本的聽、說、讀、寫。我們不能要求低年級的孩子像中高年級的學生那樣,馬上把課文的內蘊以寫話或是長篇議論的方式表現出來,可機械、被動地背誦課文,也不可取。如何激發學生的潛力,發出自己的心聲,產生自己的思想呢?我認為轉換角色是一種可行的方法。在教學《世界多美呀》這篇課文時,大多數孩子對于母雞孵小雞是比較熟悉的,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小雞們,請你向大家講講你破殼而出的經過吧。你可以從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中說起,還可以把你平時看到的加進去。”有的學生從自己在蛋殼里受到雞媽媽的照顧說起,有的竟還說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是在暖箱里孵化出來的。低年級學生對課文內容和生活的理解常常是表面的、大而化之的,但當教師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這些帶有個人經驗和想像性的理解卻是充滿靈性、閃耀著創造光芒和智慧火花的。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轉眼間,2020---2021學年第二學期已靠近尾聲,我們道法組全體教師在學校領導的鼎力支持和指導下勤懇務實、團結合作,順利完成了本學期的各項工作。
一、講堂教授教化:講模式,重互助。
在課堂教授教化中,我們教研組全體教師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秉承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授教化理念,積極運用小組互助教授教化策略,認真實施學校提倡的模塊化教授教化模式,圓滿完成本學期學校組織的老教師示范課、新教師達標課、新互助策略研討課等各類教授教化活動。如劉媛媛老師的新教師過關課----《青山處處埋忠骨》、優秀青年教師何莎莎老師的《My Family》、骨干教師李明老師的《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教研組長焦昊馳老師的《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些示范課都為我們學科德育打開了新的思路——全方位育人,全學科育人。張鵬校長的領導干部示范課《不做小馬虎》、何衛陽校長的領導干部示范課《應對自然災害》,兩節道法示范課為我們所有道法教師樹立了榜樣,也激勵我們全組教師立足課堂專心教研,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二、集體教研:講規范,求實效。
集體教研能有效凝湊集體智慧,集思廣益,顯著進步教導教授教化后果,使教授教化效益的最大化。本期我們道德與法治中心教研組立足校本教研的需要,由教研組長焦昊馳老師為我們道法組的全體教師做了一次主題為《道法課教學設計的撰寫及認識道法課課文構成要素》的微型報告,在焦老師的講解下,我們全體道法課教師學習了道法課教學設計的撰寫,細致的學習了教學設計各要素的內容,及我們在撰寫教學設計時應注意的事項;焦老師還帶領大家回歸到教材中去,細致的研讀教材,準確的把握教材各構成要素的具體功能,對我們一線的道法教師的教學有一定的指導和幫助。我們教研組集體教研講規范,求實效,對我組教師專業程度和教授教化質量起到了提高作用。
三、特色運動:形式多,重后果。
1.弘揚主旋律,傳承赤色基因看影運動。
2.開展“學法律講法律”系列運動。
3.六一兒童節期間學唱紅歌活動。
四、積極介入培訓學習:熱情高,重反思。
除了參加校本培訓外,我組教師還積極參加市、區各種教研運動,學習之后,認真撰寫總結,消化反思,付諸教授教化。
五、認真實施“青藍工程”:傳幫帶,共發展。
為匆匆進新加入我組的年輕教師的專業發展,我們老教師以身示范,不辭費力的指導。新教師劉園園備課仔細、認真,在學校組織的備課反省中受到表揚。
“好風憑借力,正其時。”借著我校革新和成長的春風,我們道法中心教研組必然會連合一心,勤奮朝上提高,爭取在以后的工作中青云直上更進一步!
我一直擔任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在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們似乎不太愿意讀書,沒有朗讀的愿望,對于這樣的狀況作為教師我們又該采取什么方法讓他們肯讀、愿讀、樂讀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出發:
一、創設情境,激發大聲朗讀的興趣
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充分體會課文的情感因素,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感覺、去體驗、去思考,去理解詞句,去培養語感,并在動情的基礎上,通過朗讀表達出自己體會到的感情,去接受潛移默化的熏陶。
在教學中我發現一年級的學生對于貼近他們生活實際、趣味性強的文章興趣較為濃厚,愿意朗讀;而對于離他們生活實際較遠、不易感知的內容則興趣較差,讀這樣的文章就會感到難度大,提不起朗讀的興趣。就比如《吃水不忘挖井人》和《奶奶的白發》這兩課相比 ,前者在教學上就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前者離孩子的生活太遠。那么我們該如何考慮學生們可能遇到的困難,恰當地為他們清除閱讀障礙呢?這時我們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二、用多種形式“讀”激發大聲朗讀的興趣
低段學生好奇好動,形象思維占優勢,教師應從知識的內在聯系和教學的要求出發,采用比賽、畫圖、唱歌、表演等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學生也是十分樂意的。
(1)想象讀。低年級的課文大部分是古詩、兒童詩、童謠。如何讓學生在誦讀中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讓學生樂讀,關鍵在于引導學生想象。
(2)仿聲讀。讀書中,老師經常讓學生或自己分角色朗讀,但有一點要注意,分角色朗讀就要模仿角色地讀。如在教讀《三個小伙伴》一課時,就可以讓學生模仿小野豬、小袋鼠、小象的口氣朗讀課文,既有趣也讀懂了課文。
(3)表演讀。表演讀是學生運用動作和聲音表現理解課文的一種表達方式。表演能促使學生把課文內容與自己的生活感受聯系起來。通過表演再現課文內容,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朗讀、想象。
(4)挑戰讀。這是進入細讀、情感朗讀階段,即在指導孩子充分感情朗讀的基礎上,指名讀,再由本人指出向誰挑戰。無論是挑戰者,還是被挑戰者,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孩子們為了能挑戰成功,就必須自己練習朗讀。許多孩子挑戰成功,信心倍增;挑戰失敗,不甘落后,這樣班級中也形成了積極進取的氛圍。這種以點帶面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早讀課上孩子們認認真真,讀書聲響亮有感情,同時還優化了孩子們能上能下的心理素質,真是一舉多得。
(5)游戲讀。兒歌雖說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但如果讓學生反復地朗讀,學生也會厭倦。如果將兒歌放到游戲中讀,學生就會邊玩邊讀,興趣倍增。
三、及時評價激發大聲朗讀的興趣
(1)教師評價,激發學生大聲朗讀的興趣。我相信所有的學生都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如果老師能在學生的朗讀上進行恰當的點評,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朗讀效果。如一位學生在讀《世界多美呀》的最后一段,不但讀得正確、流利,而且還讀出了小雞贊美世界的喜悅、自豪的心情,老師說:“你讀得太好了,老師也比不上你!誰也不能像他那樣讀?!睕]等教師把話講完,學生已經朗讀起來了。通過多次這樣訓練,學生的朗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學生都能根據課文內容,讀出不同的語氣。
(2)自我評價,激發學生大聲朗讀的興趣。自我評價是促進學生對學習進行自我反思,自我調節,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徑。在培養朗讀興趣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對自己的朗讀結果作評議。如:在教《春筍》第二自然段的朗讀時,要求讀出春筍娃娃的可愛。我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指名讀,一名學生讀后是這樣自評:“我讀得較流利,但我沒有讀出春筍娃娃的可愛的語氣。”老師說:“假如讓你抱一抱這個白白胖胖的娃娃,你會感到怎樣呢?”這時,大部分學生都能用撒嬌的語氣把課文的句子讀出來。
(3)相互評價,激發學生大聲朗讀的興趣。小學生自我評價難免會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在朗讀過程中,我還比較重視組織學生對其他學生的朗讀情況展開互評,引導學生從互評中反思自己的朗讀水平,提高朗讀興趣。
班會目的:
通過感恩主題班會讓學生時時保持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身邊的人,發現想感激的人。體會到在點點滴滴的生活中流露著的父母愛,在學習上無私奉獻的老師愛,與自己共同成長的朋友愛。促使學生在那些早已習慣的行為中理解、感悟愛。教育學生從現在開始,從小事做起,努力學習,健康成長,用實際行動來表達感恩之情。
活動重點: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
活動設想:
創設情境導入話題——通過游戲懂得感恩——師生交流感恩——教師總結加以引導
班會時間:感恩節
活動地點:本班教室
用具:電腦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話題
今天是西方的感恩節,提到感恩,大家會想起什么呢?提問學生感恩節的起源。(如果學生不清楚則由教師解答)
(教師)感恩節起源于美國,目前也是美國法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國式的節日,而且它和早期美國歷史最為密切相關。
1620年,一些朝拜者乘坐“五月花”號船去美國尋求宗教自由。他們在海上顛簸了二個月之后,終于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現在的馬莎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陸。在第一個冬天,半數以上的移民都死于饑餓和傳染病,活下來的人們在第一個春季開始播種。整個夏天他們都祈求風調雨順,熱切地盼望著秋天豐收的到來,他們深知自己的生存以及殖民地的存在與否都將取決于即將到來的收成。后來,莊稼獲得了意外的豐收,所以大家決定要選一個日子來感謝上帝的恩典。于是就取了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感恩節慶祝活動便定在這一天,直到如今。
(教師)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需要感謝上帝,而是要感謝身邊的人,在身邊尋找自己最想感謝的人。
二、互動游戲
同學們拿出白紙,寫出自己最想感謝的人(①為最想感謝的人,②次之,③再次之)。
(教師)為什么要把他放在這一個位置呢?(詢問其中一個學生)如果我們把③擦掉會發生什么樣的情況呢?(依次把③、②、①擦掉)如果這個人不存在,你的人生會發生什么改變呢?(提問一個學生)
同學們需要感激的人很多,但主要的依次為:父母,老師,朋友。
關于父母:
因為父母有養育我們的恩情,父母每天辛辛苦苦掙錢養家,很不容易,而我們還常常因為一些小事兒和他們吵架,難道我們應該嗎?父母把我們撫育成人,給予我們生命,給我們買這買那,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們拉扯大,他們不嫌我們臟,而我們卻有時嫌他們臟,或是嫌他們沒有他人家長成就打,這時,他們該是多么傷心啊?他們會躲在某個角落里哭泣,而我們卻不知道。母親的愛如春風一般溫暖,輕輕地撫摩著我們的臉;母愛如春雨,我們如小苗,滋潤在我們的心田;母愛如大樹,為我們遮風擋雨。母親在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安慰我們。她像是飄蕩在夜空的一首歌謠,使孤獨無依的我們感到心靈的慰藉!父母之愛,情比天高!同學們,在我們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爸爸媽媽為我們做了許許多多生活瑣事,這其中蘊含中多么深厚的愛啊!
關于老師:
同學們,什么叫師恩難忘?是老師帶我們走過風雨:是老師為我們解答一道道難題;在我們遇到困難時,是老師對我們說不要輕易說放棄;是老師用知識的營養將我們哺育,卻從來不求回報與索取。從此我們的生命中,少了許多煩惱, 增添了一份堅毅. 隨時充滿了歡喜。
關于朋友:
友誼是人間的春風,是沙漠中的綠洲,因為有了友誼,我們學會了寬容,學會了理解和友善,也學會了感動。生活中,我們需要別人的幫助關愛,當然也應該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別人,愛是相互的??墒俏覀兒芏嗳艘呀浟晳T接受別人的關愛,接受別人的幫助,并且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他們漸漸忘記了感動,忘記了說聲謝謝,也忘記了幸福的感覺。
三、師生互動交流
1.列舉關于感恩的詞語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銜環結草,以恩報德。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土能生白玉,地可產黃金。
吃水不忘挖井人。 以德報怨。
2.列舉關于感恩的節日
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重陽節,感恩節,端午節等等。
3.列舉關于感恩的古詩
《游子吟》孟郊,《贈汪倫》李白,《代北州老翁答》張謂等等。
4.列舉關于感恩的歌曲
《世上只有媽媽好》,《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朋友》,《感恩的心》等等。
5、請大家齊聲朗讀《游子吟》這首古詩: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6、請同學們說出幾種感恩的方法:
(1)為勞累的父母、長輩倒一杯茶,揉揉肩,洗洗腳,說說話。
(2)每天好好學習,學會尊重、關心老師,給老師一個好心情。
(3)體諒、理解父母、老師的苦楚,不頂嘴、爭吵,多為他們著想。
(4)每天分擔些力所能及的事,學會說 “謝謝”、“您辛苦了!”。
(5)尊重父母、老師的勞動成果,天天反思過失,學會說“對不起”。
(6)學會關愛身邊的人,存好心,做好人,及時給他人送上溫暖。
(7)多做善事、好事,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報效國家、社會、人民。
(8)列一張感恩表,記下感恩的故事,感恩的人,時時圖求報答等等。
四、教師寄語
心存感恩,生活中會少些怨氣和煩惱。
心存感恩,心靈上會獲得寧靜和安詳。
心存感恩,才會敬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珍愛大自然的一切惠賜。
心存感恩,才會時時感受生活中的“擁有”而不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