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7 16:11:24
序論:在您撰寫合同管理要求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油田 社區管理 醫療合同 法律風險
一、社區物業管理和醫療管理涉及的合同類型
(一)按收入、支出分類
收入類合同:物業收入合同:社區下屬物業公司給油田主業單位提供辦公區域內樹木、草坪的栽植、日常管護;垃圾清運等服務。
支出類合同:物業公司購買苗木、綠化設備等;醫院購買藥品、醫療設備等。
(二)按服務機構、職能分類
物業合同類型。物業管理既包括對物的管理、經營和維護,還包括對人和環境的秩序的管理,在物業服務合同中,大致分為下面四種類型。買賣合同;租賃合同;管理合同;維護合同。
醫療合同類型。在醫療管理工作上,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診療目的和診療內容把醫療合同分成下面四種類型。一般醫療合同;買賣合同;健康檢查合同。
這些合同只是在事故發生的概率可能較低或者注意義務可能較高等問題上有一些不同而已。這些也是醫療管理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合同類型在社區醫療服務上都有涉及。
二、社區物業管理、醫療管理存在的法律風險
物業管理中法律風險。管理與服務不盡職產生的矛盾。在社區各個管理與服務崗位中,不同程度的存在著不盡職、不盡責、工作失誤、運行不規范引起服務對象不滿而投訴、上訪的現象,這些都潛藏著很大的法律補償風險。物業服務收費風險。隨著物業管理行業逐步邁向專業化、規范化,物業管理服務在深度和廣度都產生了變化。物業管理已不再只是清潔工掃掃地、保安員巡巡樓、管理員收收費那么簡單,現在部分居民心目中已經走向了一個誤區。治安風險。所謂治安風險主要是指由于第三人的過錯和違法行為,給社區的居民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等侵權損害而導致的社區責任風險。車輛管理風險。車輛管理損毀風險,是指在社區管理的轄區范圍內,在收取車輛服務費的前提下,因車輛發生損壞、滅失等給社區帶來的風險。公共設施和設備風險。社區對公共設備和設施的管理不善可能造成居民的人身和財產損失,此項管理是社區的基本義務。社區管理與服務主要包括房屋本體及屬于社區管理服務范圍的房屋建筑物的附著物、墜落物和懸掛物;公共設施和設備包括安全報警系統、排水和排污系統、配套的娛樂活動設施等。
醫療管理中法律風險。醫療風險是指在整個醫療服務過程中那些可能會對患者造成損害或傷殘的不確定性因素,還有其它的一些隱患。在整個醫療服務過程中,每一個部門、每一個環節都存在很多的醫療安全隱患。有時候,院方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常常會忽略患者的一些正當要求,還有藥品出現一些不良反應,或者是患者及其家屬因為院方沒有達到他們的期許而引發一些比較危險的事情。對于醫療風險,患者、醫生以及藥品和醫療器械生產廠家都要盡量進行防范。在醫療實踐中,醫務人員要正確認知一切有可能造成醫療風險的因素,采取一切比較可行的措施管理醫療風險,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三、社區物業和醫療合同風險的防范措施
(1)嚴把合同簽訂源頭,全面細致考慮每個環節。嚴格按照油田合同管理、內控制度規定,簽訂合同過程中,不斷優化和規范合同管理內控節點。訂立合同前,對簽約方的資質進行嚴格審查,凡資質不合格,不具備行為能力及信譽較差者,一律不予進行合同立項;合同簽訂時,嚴謹措詞,規范合同文本;合同簽訂后,跟蹤檢查落實情況。將關鍵環節、風險防范作為管理的目標點、崗位的責任點,做到準備周密、簽訂嚴謹、履行扎實、嚴格把關,由點及面掌控合同全過程,確保工作有標準、操作有規范、檢查有考核。
(2)在合同中明確合同約定性和違約責任,加強合同執行力。在合同中對質量標準、質量負責的條件和期限;甲乙雙方的權力義務;違約責任等應進行明確的書面約定。以苗木采購為例,在合同文本中應對苗木存活率、苗木管理期明確進行約定,管理期應自苗木栽植之日起計算,管理期內出賣人對苗木的質量負責,管理期結束存活率不達標由出賣人負責免費補苗。違約責任方面,要求如出賣人未在指定時間內完成苗木的供貨及栽植工作,出賣人不僅要支付逾期違約金,還要承擔給買受人由此造成的損失。
醫療合同并不屬于結果約定,因此在制定醫療合同中,還需要合同的訂立者更傾向于醫療過程上的約定,在判定合同執行者是否履行約定時,并不能以治療是否達到其目的來進行判定,而應該以相關醫生在治療和服務的過程中是否盡到了該盡的義務作為判定的標準。
(3)通過保險機制分散合同責任承擔者所承擔的高風險性。使合同雙方特別是患者的利益得到保證才是設立醫療合同的目的,因此如果醫方因為怕承擔違約責任,在治療時對于一些比較有風險性的治療方法不敢實施,這明顯不符合立法的本意。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醫方就要學會通過相應的保險機制,分散醫方要承擔的一些風險,從而保證患者在受到損害以后可以得到合理的補償,同時也使醫方能夠在醫學工作上大膽的探索和創新。
1目的和適用范圍
1.1為明確顧客需求,確定并評審與產品有關的各項要求,建立與顧客溝通的渠道,以確保滿足顧客的各項要求,達到并增進顧客滿意,特制定本文件。
1.2本文件規定了確定并評審產品要求,與顧客溝通的程序和管理要求。本文件適用于本公司與顧客有關的過程的管理。
2引用標準
gb/t19000-2000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idtiso9000:2000)
gb/t1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要求(idtiso9001:2000)
q/shyg01.01z-2006質量手冊
q/shyg02.02t-2006記錄控制程序
3術語和定義
本文件采用gb/t19000-2000標準的術語和定義。
4職責
4.1銷售公司負責與顧客有關的過程的歸口管理,負責確定與產品有關的要求,負責對與產品有關的要求進行評審,負責建立與顧客的溝通渠道,接受顧客反饋信息,實施售后服務。
4.2相關部門根據需要參加確定、評審產品要求和與顧客溝通等活動。
5管理內容和方法
5.1產品要求的確定
5.1.1銷售公司應開展市場營銷活動,向顧客介紹本公司產品的供貨范圍及技術性能、并通過招標、詢價、洽談等各種渠道收集并確定顧客對本公司產品的要求,以及相關法律、法規、標準等要求。
5.1.2應確定的產品要求包括:
a)顧客書面規定的產品要求,包括有關產品規格、型號、產品性能、產品質量要求、交付期和交付方式,及交付后的技術服務、提供配件、設備維護等方面的要求;
b)顧客雖然沒有做出書面規定,但產品的規定用途/已知預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如重型機械設備制造行業要求、電氣設備安全性能要求重型機械設備的使用場所和環境對產品的特殊要求等;
c)與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的要求;
d)本公司確定的各項附加要求,如內控標準、價格水平等。
5.2產品要求的評審
5.2.1產品要求的評審應在向顧客做出承諾前進行。銷售公司應在投標、接受合同或訂單、接受合同或訂單的更改之前,對每一份標書、合同或訂單(包括口頭訂單、委托單)進行評審。
5.2.2在評審時,應將標書、合同或訂單、報價單等連同本公司確定的其他產品要求一同實施評審。
5.2.3產品要求的評審應確保:
a)產品要求得到書面規定,合同草案的各項要求應逐項詳細填寫,標書、合同內容明確、無雙關語和含義不清之處。標書、合同應字跡工整、清晰。
b)在顧客沒有以文件的形式提出要求的情況下,如顧客通過電話或口頭訂貨時,銷售人員對顧客提出的要求應予以記錄,并在接受訂單前對產品能否滿足顧客的使用要求進行確認;
c)在同顧客的溝通過程中,前后表述不一致的產品要求已經明確,存在的問題已得到解決;
d)本公司有能力滿足規定的各項產品要求
5.2.4產品要求評審的實施
5.2.4.1授權人員評審
a)對于顧客口頭訂貨的常規產品,銷售人員應予以記錄。銷售人員對產品要求進行確認后,由銷售公司經理進行評審,并在記錄上簽字。
b)對于顧客訂購價格100萬元以下的常規產品的合同或訂單,由銷售公司經理在合同上進行評審,并簽字。
5.2.4.2會簽評審
a)對于顧客訂貨數量較大、交貨期和技術難度較大的常規產品的合同或訂單,由銷售公司填寫產品要求評審單,組織相關部門實施會簽評審,并經生產副總經理批準。
b)對于非常規產品、顧客帶圖加工的產品,由銷售公司填寫產品要求評審單并將有關的文件資料一同送交相關部門實施會簽評審,并經總經理批準。
5.2.4.3會議評審
a)對于需要設計和開發的新產品、有特殊技術要求的產品,應當采用會議評審的方式。
b)銷售公司負責組織會議評審,根據需要由總經理、管理者代表、相關部門的相關人員參加會議評審。
c)會議評審后,銷售公司應填寫產品要求評審單,記錄評審內容,評審人員應簽署評審意見。評審結論應經過總經理審批。
5.2.4.4產品要求評審的協調
a)在評審中出現不一致意見時,部門經理應組織協調、解決不一致意見,提出應采取的措施,達成一致。
b)在評審中提出標書、合同或訂單中有不明確或無法接受的要求時,銷售公司應與顧客溝通意見,修訂標書、合同或訂單中的要求,或拒絕接受合同或訂單。
5.2.4.5產品要求評審的記錄
產品要求的評審、評審后的協調、評審所引起的后續措施、及與顧客的溝通等信息均應進行記錄,并按q/shyg02.02t-2006《記錄控制程序》文件規定進行控制。
5.2.5產品要求的修訂
5.2.5.1當合同/訂單等內容、適用的法律/法規/規范要求以及其他產品要求發生變更時,銷售公司應確保將變更內容通知相關部門及相關人員。
5.2.5.2因產品要求的變更需要修改合同等文件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a)符合《合同法》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b)明確修訂內容并形成文件;
c)對確定的產品要求的修訂內容重新進行評審。
5.2.5.3合同修訂后,銷售公司應將合同修訂內容填寫在合同修訂通知單上,并及時傳遞給有關管理人員。
5.2.5.4有關管理人員應掌握產品要求變更的內容,確保相關的技術、采購、檢驗等文件得到修訂。
5.3與顧客的溝通
5.3.1銷售公司應采取各種有效的手段保持與顧客的接觸,建立走訪、通訊等相互交流信息的適當的溝通渠道,并根據需要,在適當的時間,采用適當的方式實施與顧客的溝通
5.3.2銷售公司應針對以下方面實施與顧客的溝通:
a)交換有關產品要求的各類信息,準確而充分地了解顧客的要求,以便確定顧客要求并予以滿足;
b)在售前、售中和售后交流各類相互問詢,包括有關合同或訂單的處理,及對合同的修改,及時滿足顧客的需求和期望,以增進顧客滿意;
c)接受顧客反饋信息,包括顧客的抱怨和投訴,準確而充分地掌握顧客對本公司生產的產品的滿意程度有關的信息。
5.3.3銷售公司應在接受顧客反饋信息(包括顧客抱怨和投訴)后,組織有關部門/人員對顧客反饋信息進行評審,并根據評審結果安排售后服務活動,處理顧客提出的意見。
5.3.4銷售公司及售后服務人員在實施售后服務后,應填寫售后服務報告單,記錄售后服務的內容及顧客評價意見和驗證的結果。
5.3.5銷售公司應每月將顧客反饋信息和對信息評審、處理的情況進行匯總,并報給主管經理,并傳遞到相關部門。
6形成的文件和記錄
6.1標書、合同、訂單
6.2口頭合同記錄評審單
6.3產品要求評審單
6.4產品要求修訂文件
6.5合同修訂通知單
6.6產品要求評審會議記錄取
6.7與顧客溝通的記錄
6.8顧客反饋信息處理登記表
6.9顧客反饋信息月報表
1高校人事管理概況
高校組織中的人員組成主要為教學、科研、管理和工勤技能等。其中教學、科研隊伍是學校組織中的主體,管理和工勤技能隊伍圍繞著教學科研展開輔工作。隨著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高校人事管理的業務量日益增大,業務種類顯著增多,服務要求不斷提高。因此,高校人事管理除了要做好人員的“進、管、出”等工作外,更要強調以服務為中心,能夠為高校人才隊伍規劃和建設提供決策支持。
高校人事管理的基礎業務為編制管理、崗位管理、招聘管理、晉升管理、薪酬管理和其他事項等。傳統的高校人事管理,具有工作內容簡單,但重復操作工作繁多等特點。當前的高校人事管理,通過借鑒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務水平,逐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力資源管理。
2高校人事管理系統的特點和要求
建設高校人事管理系統的目標,是提高日常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為教職工提供便捷的自助式服務,為校內其他管理系統提供數據支持服務,為學校制定發展戰略計劃提供必要的決策支持。
根據高校人事管理的業務需求,高校人事管理系統應具備業務數據集中管理、業務流程規范、業務操作高度安全等功能,同時必須具有較強的可擴展性和系統升級能力,及快速的跨平臺遷移能力,并能適應移動辦公的需要。
高校人事管理系統的設計和實施,需先從規范數據和規范工作流程入手,從人事管理系統網絡化建設開始,逐步建立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平臺,實現人事管理的數據共享、業務流程規范、查詢即時快捷、人性化服務等功能。
在高校人事管理系統的建設中,應強調業務流程的規范化,通過搭建符合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規則的業務平臺,規范行政人員的工作方式,跟蹤業務處理過程,減少業務操作的人為復雜性,避免管理資源的內耗。
3高校人事管理系統的技術演進
3.1基于單機平臺的人事管理系統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為代表的高等院校,設計完成了以單機操作為主的人事管理系統,實現了人事信息的分類管理、即時查詢和報表統計等功能,減輕了業務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清華大學利用微型計算機設計了基于COBOL語言設計程序包的人事管理系統。人事文件記錄存放在磁盤上,內存和磁盤能隨時交換信息,克服了微型計算機內存有限的問題,使得文件長度不受限制,能夠滿足各種規模高校的需求。該系統能夠實現人事資料存儲、查詢、刪除、修改、人員分類和各種統計分析等功能??芍苯訉崿F人機對話,在當時計算機不普及的情況下,確保人事工作人員能夠在操作手冊的指導下,順利使用系統完成日常的人事管理工作。同期,北京大學采用xenix多用戶操作系統和informix數據庫管理系統設計人事管理信息系統。還有些人事管理系統采用dBASE數據庫和BASIC程序設計語言設計。由于受到當時計算機軟硬設備的限制,人事管理系統功能不可能太強,且信息存儲能力有限,一般只在人事部門內部使用。
至九十年代,VisualFoxPro作為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工具,開始被廣泛應用于高校人事管理系統的開發?;赩isualFoxPro開發的人事管理系統,彌補了當時人事管理軟件的不足,既可以完成人事管理的日常工作,又能夠反映人事管理信息的變化過程,實現工資、職稱、職務、學歷等變動的動態跟蹤,并可保留以往歷史數據。這個時期,Office辦公軟件也開始廣泛應用于人事管理工作中。
3.2基于網絡平臺的人事管理系統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各高校的校園網絡建設日漸成熟,高校人事管理系統也向網絡化發展。北京大學開發了在校園網環境下運行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統。根據北京大學人事部各管理科的職能及信息共享的需要,系統由調配管理、職稱管理、人才出國管理、系級人事管理、工資管理、查詢等六個子系統構成,實現了全校人事信息管理。
在實施人事管理系統網絡化建設的初期,系統開發多采用C/S架構。通過客戶端軟件,工作人員能夠方便的完成日常管理工作,并能夠使用系統提供的數據處理、數據綜合分析等功能。但是C/S架構在數據共享、遠程操作等功能方面表現欠佳,特別是不能實現多人在不同地點對同一數據庫進行操作。
基于B/S架構的管理系統,能實現不同人員,從不同地點,以不同的接入方式訪問和操作共同的數據庫,并能有效地保護數據平臺和管理訪問權限。B/S架構是更加靈活的多級分布結構,非常符合分布式、實時數據操作的需求,并且在系統維護方面也很有優勢,幾乎所有的系統開發和維護工作都集中在服務器端,系統功能的升級通過更新服務器端的軟件就可以實現。B/S架構大大簡化了客戶端,客戶端可以通過桌面瀏覽器方便使用。
進入二十世紀,根據“大學資源計劃”(UniversityResourcePlanning,URP)理論與系統框架,大學信息化建設的目標是構建一個開放的校園網絡公共信息平臺。復旦大學根據校園信息化建設統一規劃,按照“硬件集群”、‘‘數據集中”和‘‘應用集成”的建設規范,利用MVC設計模式開發了基于J2EE架構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統,并逐步探索一條適合URP要求規范的高校應用系統開發建設之路。
目前高校人事管理系統開發的主流技術平臺是。NET架構和J2EE架構,而基于面向服務架構的系統正在研究和實施中。面向服務的架構是構造分布式應用程序的方法,它將業務邏輯功能作為服務提供給用戶使用,可以很好地適應高校人事管理的變化,易于完成與校園其他信息系統的集成。
4結束語
高校人事管理系統建設,不僅提高了人事管理的效率,提升了人事管理的透明度,而且為教學、科研等部門提供了信息支持,逐步實現了高校人事管理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務等功能。但目前的系統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開發周期過長,系統維護困難,決策支持能力有限。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在項目初期制定合理的建設規劃,開發人員要充分理解高校人事管理的內涵和規律,有效整合校園信息資源,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系統功能。
【關鍵詞】秋水仙堿;藏藥;聯合;痛風性關節炎
【中圖分類號】R29【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7)08-0111-02
痛風是由人體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若尿酸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則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組織、軟骨和腎臟中,引起異物炎癥反應,形成痛風[1]。藏醫學認為痛風起初是雙拇趾受外邪風寒、瘟熱穢血侵襲而發生疼痛的一種疾病,藏醫命名“直后乃”[2]。其病因主要是由于過量進食辛辣和肉脂等油膩食物、過度飲酒、過度等原因使身體黃水增加,血氣紊亂,進而堵塞了血液運行之路。痛風是導致冠心病和腦血栓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目前現代醫學尚缺乏理想治療方法及藥物[3]。治療痛風的常用藥如秋水仙堿、別嘌醇等,也多因患者不能耐受其胃腸道反應等副作用或長期服用引起肝臟損害等放棄治療,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并導致使病情進一步加重,甚者威脅生命[4]。本研究采用秋水仙堿聯合藏藥口服治療痛風性關節炎40例,與單用秋水仙堿治療的40例進行對照,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年在天??h藏醫院風濕科住院痛風患者80例,隨機分為2個組。對照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39~60歲,平均(482±26)歲,病程3~11年,平均(68±22)年;治療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43~65歲,平均(522±38)歲,病程5~10年,平均(62±2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依據[5]根據美國風濕病學會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分類標準具備以下3項中的任何一項即可診斷為痛風性關節炎。(1)關節液中有特征性尿酸鹽結晶。(2)化學方法或偏振光顯微鏡證實痛風石中含尿酸鹽結晶。(3)有以下12條中6條者:①急性關節炎發作1次;②炎癥反應在1天內達高峰;③單關節炎發作;④可見關節發紅;⑤第一跖趾關節疼痛或腫脹;⑥單側第一跖趾關節受累;⑦單側跗骨關節受累;⑧可疑痛風石;⑨高尿酸血癥;⑩不對稱關節內腫脹(X線證實);無骨侵蝕的骨皮質下囊腫(X線證實);關節炎發作時關節液微生物培養陰性。入選患者均確診為痛風性關節炎。
13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口服秋水仙堿(云南植物藥業有限公司,規格:05mg×20片,批號:國藥準字H53020166),先口服05mg,1h后再服用05mg,2次/d,疼痛劇者加用雙氯芬酸鈉等非甾體抗炎藥。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藏藥五味寬筋藤散10g,水煎20min后去渣取汁,早晨沖服二十五味驢血丸5粒,中午沖服十味乳香散2g,晚上沖服如意珍寶丸5粒(以上產品:天??h藏醫藥開發研究所,規格:08g×50丸,批號:甘藥制字Z07061645、甘藥制字Z02459433、甘藥制字Z04732617)。兩組均連續治療7d為1個療程,觀察3個療程。
14療效標準[6]觀察患者中因服用藥物出現不良反應而不能耐受停藥的例數和臨床體征、治療前后檢測血尿酸(BUA)、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Gr)。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局部無任何反應,活動如常,血尿酸、血尿素氮、血肌酐恢復正常范圍;有效:臨床癥狀、體征部分消失,疼痛緩解,血尿酸、血尿素氮、血肌酐均有下降;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活動受限,血尿酸、血尿素氮、血肌酐均未下降甚至升高。
15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應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優于對照組的7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不良反應比較治療組無患者停藥,且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對照組8例患者出現血小板減少,中性細胞下降、腹瀉等不適癥狀而停藥,13例患者出現少尿、血尿,2例患者出現脫發、皮疹、發熱等癥狀,上述患者經減少藥物服用頻率及劑量后癥狀好轉,但影響治療進度及效果。表明治療組在安全性方面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痛風是由人體血液內尿酸異常增高所致,秋水仙堿是治療急性期痛風的最有效藥物,其可干擾尿酸鹽的形成,減少化學因子的分泌,抑制關節發炎部位的白細胞聚集,使白細胞吞噬尿酸的作用減弱[7],減輕局部白細胞破壞引起的炎癥反應,而達到迅速消炎的目的,此藥在痛風發作24小時以內服用療效最佳,但有80%的患者在疼痛癥狀完全緩解前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毒副作用[8],部分患者依從性差。盡管在治療方面,秋水仙堿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其不良反應不容忽視,一旦停藥病情反復發作,則易導致病情加劇。藏醫經典《四部醫典》[9]中記載:“痛風起初隆血著骨,因而足恥和手臂肘部發病,開始時零星疼痛,日久陳舊,擴散到全身,引發此病”。
藏藥五味寬筋藤散、二十五味驢血丸、十味乳香散、如意珍寶丸是治療痛風關節炎的傳統驗方。組方中配伍大量解毒祛濕、清熱燥濕的藥物,可祛除關節間黃水,改善尿酸代謝,從而降低血液中尿酸鹽的含量。
臨床實踐證明,秋水仙堿聯合藏藥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效果顯著,且副作用小[10]。我科在治療痛風后期,嘗試在停用秋水仙堿,單一服用藏藥的基礎下,患者進食少量肉類及豆制品未見病情復發,實驗室檢查均為發現異常。因藏藥對胃腸道及肝腎功能副作用小,且廉價效優,患者可長期服用,患者認可度高,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參考文獻
[1]汪元,劉健.中醫治療痛風的研究進展[J].中醫臨床保健雜志,2014,17(4):445.
[2]黃福開.中國藏藥浴[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3:159-164.
[3] 程雅靜.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治療進程[J].吉林醫學,2010,31(13):1911-1912.
[4]高飛.內外合治急性痛風性關節炎30例[J].湖南中醫雜志,2011,27(5):39-40.
[5]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31.
[6]唐福林.風濕免疫科醫師效率手冊[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0:216-220.
[7]謝麗紅.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中醫外治法的臨床研究進展[J].湖南中醫雜志,2015,31(10):176-177.
[8]柳永明,雷寧波,董林.藏藥內服外浴治療痛風性關節炎40例[J].西部中醫藥,2014,27(4):57-59.
由于跨江橋梁是直接影響航道等級與航道條件的重要因素,對橋梁通航標準和技術要求進行管理,是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航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技術標準,為保護航道資源、保障航運利益,在綜合考慮規劃、技術標準和安全要求的基礎上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管理內容
目前交通主管部門對長江干線橋梁通航管理是以橋梁建設前期階段確定通航標準和技術要求為重點,通過對通航論證研究的審查、審批,以及工程實施中及完成后的監督執行等管理工作,對航道及航道設施、航道資源及航道通航條件實施有效地保護,避免出現影響航道尺度、惡化通航條件、危害航行安全的情況。
通航論證內容主要包括:河勢及航道演變、水流條件、航道等級、選址、設計水平年、通航水位、代表船型、通航凈空尺度、通航孔布置、航線規劃、防撞要求、航道維護及通航安全保障措施等相關內容。
對上述工作的管理,是在滿足航運、航道、港口發展規劃及通航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進行綜合論證研究,確定合理的通航標準與技術要求。
管理現狀
1、工作歷程
橋梁通航凈空尺度和技術要求的管理工作,隨著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航運的發展而不斷加強,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逐步規范的發展歷程,為有效保護航道資源、促進航運健康發展做出了顯著的成績,凝聚了廣大航運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辛勤汗水。
第一階段:從建國初期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建設了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等少數大型橋梁,建設總體規模較少??傮w而言,這期間的通航凈空尺度和技術要求的確定基本上以工程建設要求為主導,雖然水運系統有一定參與,但話語權較少,導致這期間建設的部分橋梁對航運發展形成較大制約。
第二階段:上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增強,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跨(臨)河建筑物大規模建設拉開序幕。針對此間黃石、荊州長江大橋等建設中暴露出來的選址不當、跨度偏小等影響通航的問題,為規范管理,原交通部及時組織研究制定管理辦法,1994年頒布了《跨越國家航道的橋梁通航凈空尺度和技術要求的審批辦法》(交基發[1994]906號)(以下簡稱“審批辦法”),使跨江橋梁的通航標準和技術要求管理走上了規范化管理軌道,有效地保護了航運資源。
第三階段:2000年以后,長江干線跨江橋梁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期,10年間建成橋梁數是前50年的2倍多。通過嚴格執行“審批辦法”,橋梁通航標準和技術要求管理日益規范,逐步形成了現行的較為成熟的管理體系。但隨著加快發展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內河航運,長江黃金水道的發展和航運的安全暢通對跨江橋梁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跨江橋梁通航管理工作,統籌協調好沿江建設與航運發展的關系。
2、工作程序
按照職責,目前由交通運輸部設在長江的派出機構長江航務管理局負責長江干線橋梁等跨臨河建筑物通航標準和技術要求的審查審批;其中跨長江橋梁按照“審批辦法”及交通運輸部有關要求,由長江航務管理局受理申請進行初審,報交通運輸部審查批準后,向建設單位出具通航凈空尺度和技術要求意見;其他技術復雜和對航道影響較大的跨(臨)河建筑物,出具意見前事先征得交通運輸部同意。
其中橋梁等跨河建筑物通航標準審批工作主要分論證審查和審批兩個階段。
論證審查階段:建設單位委托有資質的咨詢、設計單位進行通航論證研究,編制通航論證研究報告,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相關海事、航道、港口管理機構及航運企業意見;報告完成后向長江航務管理局提出申請,由長江航務管理局組織進行初審,通航論證單位根據初審意見修改完善后由長江航務管理局報交通運輸部組織審查,形成專家評審意見。
審批階段:論證單位按專家評審意見修改完善報告后,由建設單位向長江航務管理局申請審批,長江航務管理局在部審專家評審意見的基礎上征求海事、航道、港口管理機構的書面意見,融合提出行業意見后報交通運輸部批復。在交通運輸部批復意見的基礎上,由長江航務管理局結合相關管理要求,向建設單位出具通航凈空尺度和技術要求意見。
工作成效
“審批辦法”實施以來,相關主管部門嚴格按照相關標準規范把好審查審批關,在選址、凈空尺度確定和橋墩布置上充分考慮到航運發展和通航安全需要,有效保護航道資源,提升了交通部門影響力,沒有再出現卡脖子橋梁。
嚴格管理,避免出現新的礙航和隱患橋梁。目前對通航有影響的幾座橋梁,如南京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萬州長江大橋等,通航凈空尺度難以滿足航運發展要求或存在通航安全隱患,均為“審批辦法”實施前所建?!皩徟k法”實施后,長江航務管理局開展了蘇通長江大橋、武漢天興洲大橋等70余座跨越長江橋梁的通航管理工作,通過強化對新建橋梁的通航標準管理,落實橋區通航保障和安全措施,均未出現新的影響通航的問題。
橋梁的尺度普遍提高,有效保護了航道資源和通航條件,充分預留了航運發展空間。對長江干線橋梁通航凈空高度,在執行《內河通航標準》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了航運發展需求,南京以下由24米提高到50米以上,其中蘇通長江大橋凈高62米,重慶至宜賓,由10米提高到18米以上。對于橋梁通航孔跨度,“審批辦法”實施后,通過科學論證和規范管理,橋梁實際通航凈空寬度均在標準計算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橋區船舶流量需求、通航環境及枯、中、洪水期航線變化,在標準計算尺度的基礎上根據研究適度加大。南京以下新建長江大橋跨度普遍超過1000米;南京至武漢新建長江大橋跨度由“審批辦法”實施前的平均270米增大到了680米,增加152%;武漢至宜昌新建長江大橋跨度由“審批辦法”實施前的平均149米增大到了610米,增加309%;長江上游新建長江大橋跨度由“審批辦法”實施前的平均289米增大到了439米,增加52%。這一切是我國經濟實力與橋梁建設技術快速發展的結果,也是貫徹落實“審批辦法”、規范橋梁通航管理、嚴格把關、科學論證的結果,為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的作用,留有了較大余地,有效保護了航道資源和通航條件。
科學管理,有效提升了交通部門的影響力和地位。對橋梁的通航凈空尺度和技術要求管理是一項程序完善、科學嚴謹、標準嚴格的系統工程,充分體現了交通主管部門認真履行職責、依法行政、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通過研究機構科學論證、行業專家認真評審、管理部門兩級審查、充分征求相關部門行政意見等相關工作措施和程序,保證了把航運要求作為橋梁建設的前置條件。同時也從綜合利益出發,統籌協調了沿江經濟社會建設與航運發展的關系。如果沒有通航論證這樣的前置條件,就沒有現在交通主管部門在沿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如果沒有對橋梁通航管理的嚴格把關,就沒有現在交通主管部門在沿江的管理權威,也無法有效保護航運資源。
推動了橋梁建設技術的發展,也為礙航和隱患橋梁改造創造了條件。通過加強通航凈空尺度與技術要求管理,充分考慮航運發展要求所提出的通航標準,也間接推動了橋梁建設技術的發展,使得長江橋梁建設已經能夠代表當今國內外橋梁技術最高水平,新建橋梁屢創世界第一,如世界第一大跨徑斜拉橋蘇通長江大橋,世界第一大跨徑拱橋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世界第一大跨徑三塔懸索橋馬鞍山長江大橋,世界第一大跨徑公鐵兩用橋武漢天興洲大橋等。同時,橋梁建設的快速發展、橋梁密度的不斷增加,在并未影響航運發展的情況下,在通航管理中也充分考慮對礙航和隱患老橋的改造因素,在實現過江交通功能有效有序替代的同時,使得拆除、改造礙航和隱患老橋、徹底改善通航環境成為可能。
存在的主要問題
建設期和建成后通航管理有待加強。由于各種客觀原因,目前橋梁通航管理還普遍存在著重項目前期的審批管理,對建設期的執行情況監督管理以及建成后的標準和保障措施驗收管理存在缺失的問題,導致了部門橋梁在實際建設過程中未嚴格執行批復的通航凈空尺度和技術要求,造成了對通航的不利影響。據統計,每座橋梁從前期選址到開始動工階段,平均3-4年,施工期約4年,前后7-8年,時間跨度大,在前期通航凈空尺度和技術要求確定之外,建設期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實施現場協調與監管,尤其是保證經過科學論證確定的通航凈空尺度和技術要求的有效落實。
有關規范、標準不夠完善?!秲群油ê綐藴省穼群雍降赖慕ㄔO管理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由于該標準是針對全國內河的普遍情況,難以滿足長江作為航運領先地位的特殊要求。目前長江的代表船型、航道尺度、橋梁等過河建筑物通航凈空尺度等都遠遠大于標準要求,隨著長江航運的不斷發展,內河船型、船隊和運輸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原有標準已難以適應實際需要。同時,目前橋梁防撞標準、安全警示標志等也存在著規范、標準不健全的情況,在實際管理中存在困難。
對策與建議
強化建設期現場監管與建成后專項查驗。進一步加強橋梁建設期現場監管和建成后通航專項查驗是保障通航凈空尺度和技術要求得到有效落實、保障航道資源和航運發展的有效手段,在橋梁通航管理中必須強調全覆蓋、全過程管理的理念,不斷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管理,明確建設期監督管理和建成后專項驗收的有關要求。目前長江航務管理局已經出臺了相應的攔河跨河臨河建筑物通航管理工作辦法,明確了監管職責和工作機制,實行建設單位依法全面負責,海事、航道管理機構全過程參與,依法監督實施的管理制度。
盡快研究出臺長江專項通航標準。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長江干線通航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船多,橋多,通航矛盾日益顯現,需要及時提高標準。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出臺長江通航標準,統籌考慮航道、安全、橋梁通航、樞紐等管理需求,以適應新的發展要求,真正起到指導作用。針對目前比較突出的橋梁防撞標準、安全警示標志等問題,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盡快組織研究出臺相應的標準規范,指導隱患整改和今后建設工作。
產品要求和顧客溝通管理規定]
1目的和適用范圍
1.1為明確顧客需求,確定并評審與產品有關的各項要求,建立與顧客溝通的渠道,以確保滿足顧客的各項要求,達到并增進顧客滿意,特制定本文件。
1.2本文件規定了確定并評審產品要求,與顧客溝通的程序和管理要求。本文件適用于本公司與顧客有關的過程的管理。
2引用標準
GB/T19000-20__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idtISO9000:20__)
GB/T19001-20__質量管理體系要求(idtISO9001:20__)
Q/SHYG01.01Z-20__質量手冊
Q/SHYG02.02T-20__記錄控制程序
3術語和定義
本文件采用GB/T19000-20__標準的術語和定義。
4職責
4.1銷售公司負責與顧客有關的過程的歸口管理,負責確定與產品有關的要求,負責對與產品有關的要求進行評審,負責建立與顧客的溝通渠道,接受顧客反饋信息,實施售后服務。
4.2相關部門根據需要參加確定、評審產品要求和與顧客溝通等活動。
5管理內容和方法
5.1產品要求的確定
5.1.1銷售公司應開展市場營銷活動,向顧客介紹本公司產品的供貨范圍及技術性能、并通過招標、詢價、洽談等各種渠道收集并確定顧客對本公司產品的要求,以及相關法律、法規、標準等要求。
5.1.2應確定的產品要求包括:
a)顧客書面規定的產品要求,包括有關產品規格、型號、產品性能、產品質量要求、交付期和交付方式,及交付后的技術服務、提供配件、設備維護等方面的要求;
b)顧客雖然沒有做出書面規定,但產品的規定用途/已知預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如重型機械設備制造行業要求、電氣設備安全性能要求、重型機械設備的使用場所和環境對產品的特殊要求等;
c)與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的要求;
d)本公司確定的各項附加要求,如內控標準、價格水平等。
5.2產品要求的評審
5.2.1產品要求的評審應在向顧客做出承諾前進行。銷售公司應在投標、接受合同或訂單、接受合同或訂單的更改之前,對每一份標書、合同或訂單(包括口頭訂單、委托單)進行評審。
5.2.2在評審時,應將標書、合同或訂單、報價單等連同本公司確定的其他產品要求一同實施評審。
5.2.3產品要求的評審應確保:
a)產品要求得到書面規定,合同草案的各項要求應逐項詳細填寫,標書、合同內容明確、無雙關語和含義不清之處。標書、合同應字跡工整、清晰。
b)在顧客沒有以文件的形式提出要求的情況下,如顧客通過電話或口頭訂貨時,銷售人員對顧客提出的要求應予以記錄,并在接受訂單前對產品能否滿足顧客的使用要求進行確認;
c)在同顧客的溝通過程中,前后表述不一致的產品要求已經明確,存在的問題已得到解決;
d)本公司有能力滿足規定的各項產品要求
5.2.4產品要求評審的實施
5.2.4.1授權人員評審
a)對于顧客口頭訂貨的常規產品,銷售人員應予以記錄。銷售人員對產品要求進行確認后,由銷售公司經理進行評審,并在記錄上簽字。
b)對于顧客訂購價格100萬元以下的常規產品的合同或訂單,由銷售公司經理在合同上進行評審,并簽字。
5.2.4.2會簽評審
a)對于顧客訂貨數量較大、交貨期和技術難度較大的常規產品的合同或訂單,由銷售公司填寫產品要求評審單,組織相關部門實施會簽評審,并經生產副總經理批準。
b)對于非常規產品、顧客帶圖加工的產品,由銷售公司填寫產品要求評審單并將有關的文件資料一同送交相關部門實施會簽評審,并經總經理批準。
5.2.4.3會議評審
a)對于需要設計和開發的新產品、有特殊技術要求的產品,應當采用會議評審的方式。
b)銷售公司負責組織會議評審,根據需要由總經理、管理者代表、相關部門的相關人員參加會議評審。
c)會議評審后,銷售公司應填寫產品要求評審單,記錄評審內容,評審人員應簽署評審意見。評審結論應經過總經理審批。
5.2.4.4產品要求評審的協調
a)在評審中出現不一致意見時,部門經理應組織協調、解決不一致意見,提出應采取的措施,達成一致。
b)在評審中提出標書、合同或訂單中有不明確或無法接受的要求時,銷售公司應與顧客溝通意見,修訂標書、合同或訂單中的要求,或拒絕接受合同或訂單。
5.2.4.5產品要求評審的記錄
產品要求的評審、評審后的協調、評審所引起的后續措施、及與顧客的溝通等信息均應進行記錄,并按Q/SHYG02.02T-20__《記錄控制程序》文件規定進行控制。
5.2.5產品要求的修訂
5.2.5.1當合同/訂單等內容、適用的法律/法規/規范要求以及其他產品要求發生變更時,銷售公司應確保將變更內容通知相關部門及相關人員。
5.2.5.2因產品要求的變更需要修改合同等文件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a)符合《合同法》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b)明確修訂內容并形成文件;
c)對確定的產品要求的修訂內容重新進行評審。
5.2.5.3合同修訂后,銷售公司應將合同修訂內容填寫在合同修訂通知單上,并及時傳遞給有關管理人員。
5.2.5.4有關管理人員應掌握產品要求變更的內容,確保相關的技術、采購、檢驗等文件得到修訂。
5.3與顧客的溝通
5.3.1銷售公司應采取各種有效的手段保持與顧客的接觸,建立走訪、通訊等相互交流信息的適當的溝通渠道,并根據需要,在適當的時間,采用適當的方式實施與顧客的溝通
5.3.2銷售公司應針對以下方面實施與顧客的溝通:
a)交換有關產品要求的各類信息,準確而充分地了解顧客的要求,以便確定顧客要求并予以滿足;
b)在售前、售中和售后交流各類相互問詢,包括有關合同或訂單的處理,及對合同的修改,及時滿足顧客的需求和期望,以增進顧客滿意;
c)接受顧客反饋信
息,包括顧客的抱怨和投訴,準確而充分地掌握顧客對本公司生產的產品的滿意程度有關的信息。5.3.3銷售公司應在接受顧客反饋信息(包括顧客抱怨和投訴)后,組織有關部門/人員對顧客反饋信息進行評審,并根據評審結果安排售后服務活動,處理顧客提出的意見。
5.3.4銷售公司及售后服務人員在實施售后服務后,應填寫售后服務報告單,記錄售后服務的內容及顧客評價意見和驗證的結果。
5.3.5銷售公司應每月將顧客反饋信息和對信息評審、處理的情況進行匯總,并報給主管經理,并傳遞到相關部門。
6形成的文件和記錄
6.1標書、合同、訂單
6.2口頭合同記錄評審單
6.3產品要求評審單
6.4產品要求修訂文件
6.5合同修訂通知單
6.6產品要求評審會議記錄取
6.7與顧客溝通的記錄
6.8顧客反饋信息處理登記表
6.9顧客反饋信息月報表
1目的和適用范圍
1.1為明確顧客需求,確定并評審與產品有關的各項要求,建立與顧客溝通的渠道,以確保滿足顧客的各項要求,達到并增進顧客滿意,特制定本文件。
1.2本文件規定了確定并評審產品要求,與顧客溝通的程序和管理要求。本文件適用于本公司與顧客有關的過程的管理。
2引用標準
gb/t19000-2000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idtiso9000:2000)
gb/t1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要求(idtiso9001:2000)
q/shyg01.01z-2006質量手冊
q/shyg02.02t-2006記錄控制程序
3術語和定義
本文件采用gb/t19000-2000標準的術語和定義。
4職責
4.1銷售公司負責與顧客有關的過程的歸口管理,負責確定與產品有關的要求,負責對與產品有關的要求進行評審,負責建立與顧客的溝通渠道,接受顧客反饋信息,實施售后服務。
4.2相關部門根據需要參加確定、評審產品要求和與顧客溝通等活動。
5管理內容和方法
5.1產品要求的確定
5.1.1銷售公司應開展市場營銷活動,向顧客介紹本公司產品的供貨范圍及技術性能、并通過招標、詢價、洽談等各種渠道收集并確定顧客對本公司產品的要求,以及相關法律、法規、標準等要求。
5.1.2應確定的產品要求包括:
a)顧客書面規定的產品要求,包括有關產品規格、型號、產品性能、產品質量要求、交付期和交付方式,及交付后的技術服務、提供配件、設備維護等方面的要求;
b)顧客雖然沒有做出書面規定,但產品的規定用途/已知預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如重型機械設備制造行業要求、電氣設備安全性能要求、重型機械設備的使用場所和環境對產品的特殊要求等;
c)與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的要求;
d)本公司確定的各項附加要求,如內控標準、價格水平等。
5.2產品要求的評審
5.2.1產品要求的評審應在向顧客做出承諾前進行。銷售公司應在投標、接受合同或訂單、接受合同或訂單的更改之前,對每一份標書、合同或訂單(包括口頭訂單、委托單)進行評審。
5.2.2在評審時,應將標書、合同或訂單、報價單等連同本公司確定的其他產品要求一同實施評審。
5.2.3產品要求的評審應確保:
a)產品要求得到書面規定,合同草案的各項要求應逐項詳細填寫,標書、合同內容明確、無雙關語和含義不清之處。標書、合同應字跡工整、清晰。
b)在顧客沒有以文件的形式提出要求的情況下,如顧客通過電話或口頭訂貨時,銷售人員對顧客提出的要求應予以記錄,并在接受訂單前對產品能否滿足顧客的使用要求進行確認;
c)在同顧客的溝通過程中,前后表述不一致的產品要求已經明確,存在的問題已得到解決;
d)本公司有能力滿足規定的各項產品要求
5.2.4產品要求評審的實施
5.2.4.1授權人員評審
a)對于顧客口頭訂貨的常規產品,銷售人員應予以記錄。銷售人員對產品要求進行確認后,由銷售公司經理進行評審,并在記錄上簽字。
b)對于顧客訂購價格100萬元以下的常規產品的合同或訂單,由銷售公司經理在合同上進行評審,并簽字。
5.2.4.2會簽評審
a)對于顧客訂貨數量較大、交貨期和技術難度較大的常規產品的合同或訂單,由銷售公司填寫產品要求評審單,組織相關部門實施會簽評審,并經生產副總經理批準。
b)對于非常規產品、顧客帶圖加工的產品,由銷售公司填寫產品要求評審單并將有關的文件資料一同送交相關部門實施會簽評審,并經總經理批準。
5.2.4.3會議評審
a)對于需要設計和開發的新產品、有特殊技術要求的產品,應當采用會議評審的方式。
b)銷售公司負責組織會議評審,根據需要由總經理、管理者代表、相關部門的相關人員參加會議評審。
c)會議評審后,銷售公司應填寫產品要求評審單,記錄評審內容,評審人員應簽署評審意見。評審結論應經過總經理審批。
5.2.4.4產品要求評審的協調
a)在評審中出現不一致意見時,部門經理應組織協調、解決不一致意見,提出應采取的措施,達成一致。
b)在評審中提出標書、合同或訂單中有不明確或無法接受的要求時,銷售公司應與顧客溝通意見,修訂標書、合同或訂單中的要求,或拒絕接受合同或訂單。
5.2.4.5產品要求評審的記錄
產品要求的評審、評審后的協調、評審所引起的后續措施、及與顧客的溝通等信息均應進行記錄,并按q/shyg02.02t-2006《記錄控制程序》文件規定進行控制。
5.2.5產品要求的修訂
5.2.5.1當合同/訂單等內容、適用的法律/法規/規范要求以及其他產品要求發生變更時,銷售公司應確保將變更內容通知相關部門及相關人員。
5.2.5.2因產品要求的變更需要修改合同等文件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a)符合《合同法》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b)明確修訂內容并形成文件;
c)對確定的產品要求的修訂內容重新進行評審。
5.2.5.3合同修訂后,銷售公司應將合同修訂內容填寫在合同修訂通知單上,并及時傳遞給有關管理人員。
5.2.5.4有關管理人員應掌握產品要求變更的內容,確保相關的技術、采購、檢驗等文件得到修訂。
5.3與顧客的溝通
5.3.1銷售公司應采取各種有效的手段保持與顧客的接觸,建立走訪、通訊等相互交流信息的適當的溝通渠道,并根據需要,在適當的時間,采用適當的方式實施與顧客的溝通
5.3.2銷售公司應針對以下方面實施與顧客的溝通:
a)交換有關產品要求的各類信息,準確而充分地了解顧客的要求,以便確定顧客要求并予以滿足;
b)在售前、售中和售后交流各類相互問詢,包括有關合同或訂單的處理,及對合同的修改,及時滿足顧客的需求和期望,以增進顧客滿意;
c)接受顧客反饋信息,包括顧客的抱怨和投訴,準確而充分地掌握顧客對本公司生產的產品的滿意程度有關的信息。
5.3.3銷售公司應在接受顧客反饋信息(包括顧客抱怨和投訴)后,組織有關部門/人員對顧客反饋信息進行評審,并根據評審結果安排售后服務活動,處理顧客提出的意見。
5.3.4銷售公司及售后服務人員在實施售后服務后,應填寫售后服務報告單,記錄售后服務的內容及顧客評價意見和驗證的結果。
5.3.5銷售公司應每月將顧客反饋信息和對信息評審、處理的情況進行匯總,并報給主管經理,并傳遞到相關部門。
6形成的文件和記錄
6.1標書、合同、訂單
6.2口頭合同記錄評審單
6.3產品要求評審單
6.4產品要求修訂文件
6.5合同修訂通知單
6.6產品要求評審會議記錄取
6.7與顧客溝通的記錄
6.8顧客反饋信息處理登記表
6.9顧客反饋信息月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