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3h3f5"></form>
      <noframes id="3h3f5"><listing id="3h3f5"><nobr id="3h3f5"></nobr></listing>

      <noframes id="3h3f5">
      <sub id="3h3f5"></sub><sub id="3h3f5"></sub>

      <listing id="3h3f5"><nobr id="3h3f5"><menuitem id="3h3f5"></menuitem></nobr></listing>
      <address id="3h3f5"></address>
      <address id="3h3f5"><listing id="3h3f5"><menuitem id="3h3f5"></menuitem></listing></address>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藏族文化設計范文

        時間:2023-05-28 09:31:13

        序論:在您撰寫藏族文化設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藏族文化設計

        第1篇

        藏族作為華夏民族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在歷史和時間的沉淀里,這里的人民靠自己的智慧創造出了許多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文化。在藏族地區傳統社會中,不管是在政治還是文化中,藏傳佛教文化都是他們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深刻地影響著生活在這里的古老民族。在藏族林卡設計中的平面布局、植物栽種、建筑中也體現得尤為的充分。

        關鍵詞:

        藏傳佛教文化;悠久歷史;藏族林卡設計

        一、對建筑色彩的影響

        藏族是一個色彩情感豐富的民族,正如我們所感知的一樣,藏族人民們對那些色彩有著特殊的感情,在他們眼中那些色彩都蘊含著一種深刻的意義。而這些都和他們信奉的宗教——藏傳佛教,有著深深的聯系,因為色彩與藏傳佛教結合在這片土地形成了帶有濃厚地域文化特色的獨特的色彩語言文化。色彩作為一種宗教的符號,被賦予著不同的寓意。在他們眼中把紅色認作為護法神,故紅色常常被他們用在異常重要的靈塔或護法神像上面;黃色代表著大地,并象征著富貴與榮耀,常常被他們用在寺廟和宮殿的建筑中等;還有象征著吉祥的白色,他們把它看做天上的白云;代表著天空的藍色,代表著河流的綠色。這些顏色在一起,變成為一種符號,被藏族人們給與智慧、慈悲、守護、仁愛、救度、吉祥的意義。除了把他們用在寺廟和佛像的建造中,他們也把這些顏色賦予到服飾和生活用品之中,以示自己祈盼美好的愿景和自己的。

        二、對建筑裝飾的影響

        受藏傳佛教的深刻影響,藏族在一個超脫的思想、物質基礎上相信著宇宙自然間的象征意義。因此,藏族的許多圖案紋樣不管它的形狀有多么的世俗化、多么的普通,它也存在著關于著神的象征意義,被賦予著濃厚的宗教意義。這些也是因為藏族人民在與大自然共同生存中,對千變萬化的自然景象無法做出科學的解釋,因此感到自然界是萬分神奇、神秘的。他們在建筑上面,常常使用象征意義的圖形來裝飾建筑,這不僅可以表達他們在建筑方面對自己生活所期待的一種聯想境界,也表達著他們對自然界、對一些生物的敬畏。蓮花、獅子、大象、寶珠、金剛杵、水紋、卍等圖案都是藏族建筑在室內和室外裝飾上我們經??匆姷膱D案。如卍有瑞祥的意思,代表著“好運”、“繁榮”,在藏地的建筑外觀裝飾中被廣泛運用。讓裝飾文化具有地區性、民族性、象征性。

        三、對林卡的建造影響——以羅布林卡為例

        林卡在藏語里是園林之意。在以前,藏族只有高級官員和達賴喇嘛才可在林卡里面休憩。藏族最著名的林卡則非羅布林卡莫屬。他在藏語里是寶貝園林的意思。羅布林卡是一座充滿了藏族人民智慧的景觀園林建筑,它集合了藏族人民在造園、建筑、繪畫等多方面藝術造詣并與漢地的園林造園技法結合,讓整個設計空間上既有著濃厚的藏族風情也帶著漢地園林中的一些韻味。在這里我以羅布林卡為例,分析藏傳佛教與林卡設計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重視自然。羅布林卡的建造地址在之前是一片樹木茂盛,動物常常出沒的地方。以前的拉薩河也從中穿流而過,并因此出現了許多的水池。佛教是一個尊崇自然之法、信奉自然的宗教。從古至今寺院建筑就常與山林互相融合,且在建筑中盡量不去破壞自然自身的環境,僧人的修行也是追尋淡泊簡樸,并努力做到萬物同體共生。林卡在最初作為最高等級的僧人和顯貴放松的地方,也顯然遵循了這一點,并成為藏族地區林卡建筑所遵循的習慣。在建造羅布林卡時,就保留了此地大部分的綠化,至今綠化覆蓋率達全園建筑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三,讓建筑景觀與植物相容而存。二是裝飾。羅布林卡中,神殿建筑、僧侶住房等一直被眾人視為建筑中美妙的藝術之一,它代表藏族的宗教文化和傳統的藝術表現,并且融合了漢地的建筑特色,也體現出了藏族藝術在形成中兼容并包的一面,其中既有民族本身所有的特色文化又帶有漢地園林建筑中的精華。一方面在建筑中運用了符號的象征手法,采用傳統的藏式做法和運用宗教所賦予色彩的寓意。如格桑頗章、金色頗章和建筑外墻顏色的運用等,還有柱廊、檐口、門窗等部位采用藏式做法。另一方面,在建筑里采用漢式的吉祥窗欞、隔扇和石獅雕刻等。西龍王宮就是例子之一。三是在園林的布局藝術上。在園林布景上羅布林卡具有著濃厚的宗教文化特色。如不建筑假山,榆樹木等采取“縱橫成網格”的布局。這些都是依照佛經中佛教凈土的領域圖像“地面平如手掌”、布局呈棋盤方格模式布置的。

        四、總結

        藏傳佛教文化深深的影響著這個民族的歷史與文化的發展,讓它屹立于燦爛的世界歷史文化之中,受著世人的學習。在林卡設計中他們通過在裝飾、色彩等的表現,展現出了他們對世界認識的智慧,也創造出了他們民族自己靜態的歷史所在。經濟的不斷發展,全球化的進程使世界文化越來越多元化,藏族傳統文化因其本身所帶有的宗教神秘感和豐富多彩的歷史,也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和推崇,激發著我們在現代文明的影響下學習他們、繼承他們,并不斷創新的欲望。

        參考文獻

        [1]木雅•曲吉建才著,《神居之所——建筑藝術》,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2]圖齊著,耿昇譯,《宗教之旅》,中國藏學出版社,2005年1月第2版

        第2篇

        1文化景觀

        1.1文化景觀—一種新型的文化遺產類型

        文化景觀就是人與土地之間無法割舍的、在生存和精神上的聯系,土地上文化和自然的要素都只是這種聯系的證據,它表達了一種人、地關系的遺產。

        1.2文化景觀再生設計的方法

        ①保護或修復。對一些文化價值極高的建筑場景給以保護,對已經有損毀的場景,在保持原狀的基礎上進行修復。保護一定要是原址保護,修復要注重于景觀風貌與景觀風格的修復,力求還原歷史的本源。②情境再生。即在可能和必要的條件下,通過建筑場景,人文活動的有效組織,建構起地方文化的再現和再生,在展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找到其再現的地標、儀式、場景、人物和工具等,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創造一個適合的“文化空間”載體。③景觀重塑。通過對歷史環境的重新整治和塑造,再現其自然和人文景觀。景觀重塑一定要依據一定的歷史背景,不能偽造。

        2德欽阿墩子古城景觀設計中的藏族元素分析

        2.1藏族傳統圖案的運用

        藏族的傳統圖案有幾何圖案,其中以圓形、方形、三角形、“卍”、長城紋、壽字等為基本形。藏族植物紋主要是以藏族化的卷葉紋和花頭紋為代表。動物紋在藏族紋飾題材中非常重要,大多是以具象形態出現。這些典型的藏族傳統圖案通過抽象、簡化之后用于特色廣場的地面鋪裝及景墻之上,作為藏文化空間的升華。

        2.2藏傳佛教文化元素的運用

        ①八寶吉祥。在藏族人生活中,藏傳佛教文化元素圖案以八寶吉祥最為常見,是由八種吉祥的圖案組成。它們分別為:金魚、勝利幢、寶傘、蓮花、白海螺、寶瓶、吉祥網及金輪。八寶吉祥與佛法息息相關,它們代表著佛陀身體的不同部位。阿墩子古城景觀設計中,將這些傳統圖案化繁為簡,取舍之間進行創新。這些圖案多用于地面鋪裝與景墻之上。通過這些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渲染了整個古城空間,讓其藏文化更為濃郁。②白塔。白塔可謂是藏區的標志性符號之一。自從印度佛教開始在我國藏區傳播,佛塔也就開始出現在雪域高原的大地上。據說白塔是根據尼泊爾帶來的佛塔樣式所建造,它的藍本是古代印度比較原始的覆缽式佛塔形式。這種覆缽式塔被藏傳佛教所慣用,被人們稱為“喇嘛塔”。由于表面一般都涂抹著白灰,顏色潔白,又稱“白塔”。阿墩子古城景觀設計中,以情景再生的手法將白塔以雕塑式的景觀小品形式置于卡瓦格博廣場中,以一種靜謐的形式向世人展示著藏傳佛教的文化底蘊。

        2.3歷史人文景觀的運用

        ①卡瓦格博神像??ㄍ吒癫┥裨诓孛裥闹杏兄浅V匾奈恢?。其塑像供奉在山下的寺廟中,他的形象是一個身騎白馬、手持長劍的英武戰將。每逢農歷三月十五日,德欽縣城及附近的藏民會在貢卡湖邊燃燒柏枝及杜松子枝,讓裊裊香煙招來巡游的卡瓦格博神。據說他會在燃燒盡的香灰里留下馬蹄印,藏民就能依此預測一年的吉兇。在阿墩子古城景觀設計中,以情景再生的手法將卡瓦格博神像還原于廣場中,讓游客了解這段歷史,感受藏區濃郁的歷史人文景觀。同時讓當地人民可以拜祭這位他們心目中的神。②藏民喜愛的體育活動。作為藏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射箭的歷史幾乎與藏文化的歷史一樣悠久。射箭的雛形是原始社會的狩獵。據史料記載,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奴隸社會初期時,就有與射箭的相關巖畫。箭既是當時的生產工具,又是戰爭武器,到后來射箭逐漸發展成為強身健體,兼具娛樂性的體育活動。為了保留及弘揚藏區的這一特色體育活動于阿墩子古城中設計射箭廣場,為喜愛這項運動的人們提供一處適合的場地。

        3德欽阿墩子古城景觀設計中的藏族文化表達

        3.1植物景觀中的藏族文化

        ①景觀植物寓意上的運用。藏族人民是熱情好客的典范,而柳樹的特性正好與其吻合。古人贈柳寓意情意綿綿,其次柳與留諧音,具有挽留之意。在阿墩子古城中水邊遍植柳樹,正是當地人熱情好客的體現。②景觀植物色彩上的運用。藏族人民最喜歡的五種顏色分別是白色、綠色、藍色、紅色和黃色。白色是純潔神圣的象征,而白、綠、紅、黃在佛教文化中還象征著“四方“和“四業”,藍色則代表“空性”。德欽屬于高寒地區,可選植物偏少,植物景觀的營造也就尤為重要。其中綠色系植物以冷杉屬植物及云杉屬植物為主,如中甸冷杉、長苞冷杉及麗江云杉等,其它還有德欽楊及柳樹。白、紅、黃色系植物以高山杜鵑及菊科植物為主。而藍色系植物則選用龍膽,少量種植。阿墩子古城景觀設計中,植物種類雖不多,但卻能形成豐富的植物景觀色彩。

        3.2特色廣場中的藏族文化

        ①卡瓦格博廣場??ㄍ吒癫V場是阿墩子古城中最核心的廣場,以情景再生的手法進行設計。整個廣場呈梯形,核心處放置銅質卡瓦格博神像,兩邊為轉經筒及白塔,是藏族核心文化元素的體現。在這里游人及當地人可以祭拜和瞻仰卡瓦格博這位當地人民心目中的神,還可以轉動轉經筒為自己及家人祈福。在這里能夠感受到藏區濃郁的歷史人文景觀。②康珠卓拉廣場?!暗職J”意為“太平盛世,歌舞升平”,所以在這片土地上載歌載舞是生活中重要的一個部分??抵樽坷瓘V場是一個以休閑娛樂為主的廣場。廣場以硬質鋪裝為主,輔以遮蔭喬木的種植,鋪裝紋樣采用藏族傳統紋樣的抽象化表達。在這里,市民們聚集起來跳民族舞,男女老少手舞足蹈,其樂融融。③射箭廣場。射箭廣場是專門為市民每年的射箭比賽而設計,作為藏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射箭的歷史幾乎與藏文化的歷史一樣久遠。設計為兩層空間,下層為射箭比賽空間,以現代材質為分隔。上層為觀看空間,是架空走廊的形式,這樣市民及游客既得到了不一樣的觀賞樂趣,又保證了安全。

        4小結

        第3篇

        (昆明理工大學,昆明 650093)

        摘要: 文化景觀的再生設計已經成為當今景觀設計的主流,沒有文化性的景觀是空洞且經不起歷史推敲的。而民族文化景觀正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地域文化景觀中重要的部分。在景觀設計中作為文化傳承的一部分,地域性藏族文化景觀至關重要。在云南德欽阿墩子古城廣場設計中演繹了現代景觀的文化再生設計。

        關鍵詞 : 藏族文化;景觀設計;文化再生

        中圖分類號:TU98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03-0110-02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3Y591。

        作者簡介:蘇曉梅(1984-),女,云南昆明人,工藝美術師,講師,昆明理工大學設計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景觀設計。

        0 引言

        “藏族文化”是我國最具神秘感的民族文化之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鮮明的開放性和世界性。景觀裝飾元素作為民族文化的物化表現形式,呈現出異彩紛呈,形式多樣的特點。從卡瓦格博到轉經筒、白塔,再到吉祥八寶都是藏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深入挖掘藏族文化,并把這些文化元素運用到阿墩子古城景觀設計中,創造出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觀。

        1 文化景觀

        1.1 文化景觀——一種新型的文化遺產類型 文化景觀就是人與土地之間無法割舍的、在生存和精神上的聯系,土地上文化和自然的要素都只是這種聯系的證據,它表達了一種人、地關系的遺產。[1]

        1.2 文化景觀再生設計的方法 ①保護或修復。對一些文化價值極高的建筑場景給以保護,對已經有損毀的場景,在保持原狀的基礎上進行修復。保護一定要是原址保護,修復要注重于景觀風貌與景觀風格的修復,力求還原歷史的本源。②情境再生。即在可能和必要的條件下,通過建筑場景,人文活動的有效組織,建構起地方文化的再現和再生,在展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找到其再現的地標、儀式、場景、人物和工具等,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創造一個適合的“文化空間”載體。③景觀重塑。通過對歷史環境的重新整治和塑造,再現其自然和人文景觀。景觀重塑一定要依據一定的歷史背景,不能偽造。

        2 德欽阿墩子古城景觀設計中的藏族元素分析

        2.1 藏族傳統圖案的運用 藏族的傳統圖案有幾何圖案,其中以圓形、方形、三角形、“卍”、長城紋、壽字等為基本形。藏族植物紋主要是以藏族化的卷葉紋和花頭紋為代表。動物紋在藏族紋飾題材中非常重要,大多是以具象形態出現。這些典型的藏族傳統圖案通過抽象、簡化之后用于特色廣場的地面鋪裝及景墻之上,作為藏文化空間的升華。

        2.2 藏傳佛教文化元素的運用 ①八寶吉祥。在藏族人生活中,藏傳佛教文化元素圖案以八寶吉祥最為常見,是由八種吉祥的圖案組成。它們分別為:金魚、勝利幢、寶傘、蓮花、白海螺、寶瓶、吉祥網及金輪。八寶吉祥與佛法息息相關,它們代表著佛陀身體的不同部位。阿墩子古城景觀設計中,將這些傳統圖案化繁為簡,取舍之間進行創新。這些圖案多用于地面鋪裝與景墻之上。通過這些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渲染了整個古城空間,讓其藏文化更為濃郁。②白塔。白塔可謂是藏區的標志性符號之一。自從印度佛教開始在我國藏區傳播,佛塔也就開始出現在雪域高原的大地上。據說白塔是根據尼泊爾帶來的佛塔樣式所建造,它的藍本是古代印度比較原始的覆缽式佛塔形式。這種覆缽式塔被藏傳佛教所慣用,被人們稱為“喇嘛塔”。由于表面一般都涂抹著白灰,顏色潔白,又稱“白塔”。阿墩子古城景觀設計中,以情景再生的手法將白塔以雕塑式的景觀小品形式置于卡瓦格博廣場中,以一種靜謐的形式向世人展示著藏傳佛教的文化底蘊。

        2.3 歷史人文景觀的運用 ①卡瓦格博神像??ㄍ吒癫┥裨诓孛裥闹杏兄浅V匾奈恢?。其塑像供奉在山下的寺廟中,他的形象是一個身騎白馬、手持長劍的英武戰將。每逢農歷三月十五日,德欽縣城及附近的藏民會在貢卡湖邊燃燒柏枝及杜松子枝,讓裊裊香煙招來巡游的卡瓦格博神。據說他會在燃燒盡的香灰里留下馬蹄印,藏民就能依此預測一年的吉兇。在阿墩子古城景觀設計中,以情景再生的手法將卡瓦格博神像還原于廣場中,讓游客了解這段歷史,感受藏區濃郁的歷史人文景觀。同時讓當地人民可以拜祭這位他們心目中的神。②藏民喜愛的體育活動。作為藏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射箭的歷史幾乎與藏文化的歷史一樣悠久。射箭的雛形是原始社會的狩獵。據史料記載,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奴隸社會初期時,西藏就有與射箭的相關巖畫。箭既是當時的生產工具,又是戰爭武器,到后來射箭逐漸發展成為強身健體,兼具娛樂性的體育活動。為了保留及弘揚藏區的這一特色體育活動于阿墩子古城中設計射箭廣場,為喜愛這項運動的人們提供一處適合的場地。

        3 德欽阿墩子古城景觀設計中的藏族文化表達

        3.1 植物景觀中的藏族文化 ①景觀植物寓意上的運用。藏族人民是熱情好客的典范,而柳樹的特性正好與其吻合。古人贈柳寓意情意綿綿,其次柳與留諧音,具有挽留之意。在阿墩子古城中水邊遍植柳樹,正是當地人熱情好客的體現。②景觀植物色彩上的運用。藏族人民最喜歡的五種顏色分別是白色、綠色、藍色、紅色和黃色。白色是純潔神圣的象征,而白、綠、紅、黃在佛教文化中還象征著“四方“和“四業”,藍色則代表“空性”。德欽屬于高寒地區,可選植物偏少,植物景觀的營造也就尤為重要。其中綠色系植物以冷杉屬植物及云杉屬植物為主,如中甸冷杉、長苞冷杉及麗江云杉等,其它還有德欽楊及柳樹。白、紅、黃色系植物以高山杜鵑及菊科植物為主。而藍色系植物則選用龍膽,少量種植。阿墩子古城景觀設計中,植物種類雖不多,但卻能形成豐富的植物景觀色彩。

        3.2 特色廣場中的藏族文化 ①卡瓦格博廣場??ㄍ吒癫V場是阿墩子古城中最核心的廣場,以情景再生的手法進行設計。整個廣場呈梯形,核心處放置銅質卡瓦格博神像,兩邊為轉經筒及白塔,是藏族核心文化元素的體現。在這里游人及當地人可以祭拜和瞻仰卡瓦格博這位當地人民心目中的神,還可以轉動轉經筒為自己及家人祈福。在這里能夠感受到藏區濃郁的歷史人文景觀。②康珠卓拉廣場?!暗職J”意為“太平盛世,歌舞升平”,所以在這片土地上載歌載舞是生活中重要的一個部分??抵樽坷瓘V場是一個以休閑娛樂為主的廣場。廣場以硬質鋪裝為主,輔以遮蔭喬木的種植,鋪裝紋樣采用藏族傳統紋樣的抽象化表達。在這里,市民們聚集起來跳民族舞,男女老少手舞足蹈,其樂融融。③射箭廣場。射箭廣場是專門為市民每年的射箭比賽而設計,作為藏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射箭的歷史幾乎與藏文化的歷史一樣久遠。設計為兩層空間,下層為射箭比賽空間,以現代材質為分隔。上層為觀看空間,是架空走廊的形式,這樣市民及游客既得到了不一樣的觀賞樂趣,又保證了安全。

        4 小結

        本次阿墩子古城景觀設計中挖掘了民族文化中的藏族文化,以其獨特的文化元素詮釋了現代景觀設計中民族文化元素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建成后阿墩子古城將重放異彩,把歷史的厚重和民族的特色展現在世人面前。

        參考文獻:

        [1]蔡晴.基于地域的文化景觀保護[D].東南大學,2006.

        第4篇

        引言

        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此基礎上,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圖書館是公共基礎服務設施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為人們提供閱讀服務、文化服務,在新時期圖書館管理和服務的創新是促進圖書館實現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圖書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在現代文化領域的發展過程中,對圖書館賦予了新的使命――文化傳承,尤其是在少數民族地區,民族文化的傳承是我國文化延續的一個重要途徑,圖書館作為一個地區的文獻資源、信息資源的聚集地,有大量的信息資源,這些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宣傳推廣,就是傳承文化的過程,是讓更多群眾知曉民族文化,對民族文化發揚光大的一個重要途徑。各地的圖書館收集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資料,在圖書館創新發展過程中,要本著以用戶為核心的理念,以發揚和傳承文化為目標,提高服務質量,實現圖書館服務的創新、均衡發展。

        一、甘南藏族自治州圖書館發展現狀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主要民族有藏族、漢族、回族、蒙族,不同民族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體系,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多民族和諧共處的局面。甘南藏族自治州圖書館始建于1956年7月,是全省建館最早的地區級公共圖書館之一,也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信息服務中心。圖書館為各族群眾提供文化、科技、信息、圖書服務,承擔了地方文獻搜集整理、古籍保護等工作,隨著甘南藏族自治州圖書館的不斷發展,館藏資源越來越豐富,開展的活動也越來越多,例如開展“全民讀書月”、“圖書服務宣傳周”等活動,通過圖書流動點為各族群眾提供服務。同時,圖書館的館員隊伍也逐漸壯大,招聘新館員,對所有館員進行定期培訓,提高館員綜合服務水平。

        二、圖書館在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圖書館不僅為讀者提供圖書閱讀服務,還對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傳承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圖書館中有十分豐富的資源信息、文化資源,通過圖書館中的信息傳播,可以對我國古代的各種文化、歷史等進行傳承。圖書館的文化傳承功能主要通過三個方面體現出來,第一,資源具有文化存儲功能,資源中存儲了豐富的文化信息,文化的傳承必須要有載體,而資源就是承載文化的載體,通過資源的積累,也可以實現文化的沉淀。第二,圖書館中的各種館藏資源可以突破時空限制實現傳遞、流動,從而使得文化得到傳播,并且在傳播過程中還可以實現文化增值。第三,文化延續功能。圖書館中的各種資源信息可以編制,并且通過對傳統文化習俗的研究,對傳統習俗進行完整系統的保存和流轉。簡而言之,借助圖書館對各種文化進行存儲、傳播和延續,達到文化傳承目的。就甘南藏族自治州圖書館而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積累了珍貴的民族歷史文化資源,不僅凝聚了當地各個民族人民的勞動結晶,還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可以通過現實轉化以及開發利用,重新創造出新的現實價值,這也是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發展的優勢。例如圖書館中收藏的與《格薩爾王傳》有關的藏族民間史詩、傳說、故事、敘事詩等,是研究藏族文化以及藏族宗教發展歷史的重要資源。圖書館中的資源涵蓋社會的方方面面,是對人們的社會文化生活的客觀描述,而且圖書館具有文化記憶功能,可以對各種有價值的文化進行傳承和再現,總體說來,圖書館中的各種資源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最好見證。

        三、基于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圖書館建設與發展

        1.豐富館藏資源

        圖書館不僅是閱讀的場所,更是文化傳承與流傳的陣地,在新時期圖書館館員必須要改變傳統的理念和認知,尤其是圖書館員應該要轉變自己對圖書館定位的認知,在工作過程中要發揮主動服務意識,為圖書館的發展建言獻策。例如對圖書館的館藏內容進行豐富的時候,應該要結合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目標,對圖書館中的民族文化資源進行豐富。要注重對一些具有較高文化載體價值的資源進行接收和征集,圖書館收集的資源信息應該要全面,要涉及到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要涉及各個地區,要突破傳統的局限意識。比如發源于徽州地區的宣紙徽墨本身已經成為文化產品,而這種產品具有歷史性與文化性,是一種文化符號,可以加強對這類物品的收集整理。例如在圖書資源收集過程中,要多收集一些普及性讀物,以介紹各個民族的文化傳統、文化發展歷程、文化活動為主。另外,由于少數民族地區的文獻比較凌亂,流失嚴重,雖然公開整理出版了一些民族文化文獻,但是仍然有大量民族文獻沒有被收藏,所以圖書館員應該要深入民間,尤其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域,進行實地采訪求證,收集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將其整理成冊,供讀者閱讀,達到民族文化傳承的目的。

        2.開展文化傳承活動

        圖書館豐富的資源為文化傳承提供了基礎,在圖書館發展過程中,為了使得各種文化資源可以真正發揮作用,在圖書館發展過程中應該要注重圖書館的文化建設,引導圖書館管理人員加強對各種文化資源的傳播,從而真正挖掘出民族文化相關資源信息的價值。一方面,在文化資源傳播過程中要注重橫向傳播與縱向傳播的結合,例如直接將資源元件、復印件作為傳播的形式,通過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大眾傳媒,在社會內廣泛傳播各類資源,達到文化傳承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借助各種文化資源開展活動,通過圖書館活動的持續開展,達到文化傳承的目的。例如圖書館可以經常開設各種展覽,如紀實類畫展,對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文化傳統等進行記錄,還可以組織講座,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人員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相關內容進行講解,通過這些活動的帶動,吸引更多讀者參與到圖書館活動中,并且也可以借助讀者對各種文化資源進行傳播,促進文化傳承與發揚。

        第5篇

        引言

        我國民族傳統圖形文化底蘊濃厚、造型別致,具有獨特的視覺文化。隨著高原的開發使得原本神秘的藏族傳統文化漸漸為世人所熟悉,以現代海報為載體來展示的獨特民族文化是更好地去傳承這一古老文化的重要途徑。要如何表達藏族傳統圖形自身的視覺元素和語言運用是現代海報設計面臨的問題。

        藏族傳統圖形是集千年文化孕育而生,凝聚了民族的智慧、文化和思想的高度結晶,所以藏族傳統圖形是具有極其特殊的存在價值和意義。在現代圖形的沖擊下,為了傳承和保護藏族傳統文化,應將藏族傳統圖形與現代元素相結合,弘揚藏族傳統文化。

        藏族的傳統圖形元素

        1.藏族傳統圖形元素的造型

        藏族傳統圖形元素的造型源于他們對藏傳佛教和生活感悟。在生活里,藏民崇拜與生產有關聯的自然力量;同時他們也有膜拜的圖騰,為此創造了不少的神獸圖形等等;還有許多英雄人物(格薩爾王)的傳奇故事也為世人所傳唱……這些全部都構成對藏族傳統圖形的造型靈感。

        藏族傳統圖形元素的造型元素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項:

        (1)動植物造型

        動植物紋樣在藏族傳統圖形中較為常見,動植物在藝術手法和宗教文化背景下

        有著許多寓意和哲理。彰顯藏族人民的智慧和豐富的想象力。

        (2)幾何形造型

        常見的幾何造型有回紋(圖一)、十字紋、渦旋紋、三角紋、萬字符等等,千年前藏族就大量運用幾何造型作為裝飾,對于生活中的事物極致地幾何抽象,顯示出藏族傳統文化和自然的藝術創造力之強。

        (3)自然和宗教元素造型

        自然中的景觀、宗教故事為原型以及宗教器物為對象(圖二)。特點多簡易抽象、裝飾性強。

        藏族傳統圖形元素造型形式通常是夸張的形式出現,有的手法簡練,只抽取外輪廓或者結構;也有的則是幾何抽象的造型,以單純的形式來表現,將原本的造型形態抽象成所想象的氣質造型;還有的就是自由的組合再造,把想要的兩種不同氣質的原物,取其中想要的部分整合成一個想要具備著兩種氣質的再生物。不論什么手法都無法掩蓋藏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情和對宗教的膜拜。

        2.藏族傳統圖形元素的色彩

        由于藏民的生活里充滿了湛藍的天空和湖泊、白雪皚皚的雪山、土黃的地質土壤,于是太陽那般熱情的火紅,廣袤草地的碧綠……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主色調,融合在傳統圖形和繪畫里。淳樸的藏民喜歡的色彩如同他們豪爽的性格一樣,色彩艷麗響亮,對比度強烈。藏族人民對于生命和生活是那般的熱情,民族風格彰顯莊重,古樸,藏族人對色彩獨特的理解是分不開的。

        藍色通常是代表憤怒、勇敢和兇猛,一直都是來描繪勇士或者大力金剛;白色代表著純潔善良,吉祥如意的白色是藏民最喜歡的顏色,如唐卡壁畫上的白色都是用來描繪菩薩和仙人;黃色則是智慧、光明和希望,表達了溫和和恩典;紅色最廣泛的運用是來表現戰斗和權力等等。藏族人民生活環境充滿了古樸,藏民對世界的理解也如同他們對藏傳佛教那樣的單純膜拜,簡單勇敢,古樸直接;對于色彩的深刻理解使得在色彩的運用上獨具特征,具有強烈的視覺感受是藏族傳統圖形元素的特點。

        3.藏族傳統圖形元素的象征性與文化意義

        研究這些具有地域性的傳統圖形元素,如藏族唐卡壁畫和繪畫等等,幾乎都是表現生存奮斗、英雄事跡或者神佛故事,流露出藏族人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虔誠的。藏族傳統圖形具有藏民對生活、自然和宗教的畏懼和膜拜,所以都是具有象征意義。最為常見的圖形有: “生死輪回圖” 、“吉祥八征”、 “十相自在”(圖三)等等,無一例外的都是吉祥的象征,許多藏族傳統圖形都是吉祥、辟邪、多福的美好象征,一般裝飾在佛堂、建筑居多。 通過對藏族傳統圖形的色彩運用得知其中色彩所包含的意義,色彩不只是視覺表現,其中的象征意義才是藏族人民所想表現的文化內涵,即宗教膜拜及對生活的審美表現。

        藏族傳統圖形元素在海報設計中的運用

        1.民族傳統圖形元素在現代海報設計的運用

        海報是傳播媒介的形態之一,是現代化視覺傳達設計當前最流行、最具代表和號召力的手段之一。在現代海報中,運用具有典型又有深刻含義的傳統符號來表達自身海報想要的作品主題,借此也可以繼承發揚名族傳統文化,傳統符號的形態可以重新打散重組,進行提煉和再造,讓圖形更能與現代接軌,更具現代感,也能更加表達出民族文化價值。

        現代海報設計如果彰顯不出文化,只能是無力低層次的、毫無生命可言。曾經有許多設計大師都在尋找傳統文化如何與現代設計相結合,他們立足傳統文化和思想本質,推成出新和現代設計融會貫通,基于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基礎上,創造出許多既現代化又極具民族傳統文化的設計作品。一代一代設計師都在繼續挖掘和探索自己本土文化和現代社會的設計結合的道路,這是一種發展趨勢,勢不可擋。

        2.藏族傳統圖形元素在海報設計的表現方式探究

        (1)將藏族傳統圖形元素的造型方式現代化

        在現代海報設計中涵含了許多獨具特色的傳統造型元素,這些的符號具有鮮明的現代感,卻也能更好的傳達出濃厚民族的傳統文化。藏族文化具有許多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的傳統圖形,將具有代表性的圖形元素用現代的審美理念重新進行定位思考,打破固有的表達方式,提取精華然后再生創造,從而在現代設計中表達出傳統圖形所具有的文化價值。 例如祥巴藝術,祥巴是藏語中版畫的音譯,祥巴是在藏族傳統文化基礎上發展出具有強烈鮮明藏族特色的新版畫(圖四)。還有藏族符號運用最廣泛的是藏傳佛教中的“e”, “e”是吉祥的象征。由于對藏傳佛教的信仰,所以這個特殊的符號對于藏民具有強烈的安全感?!癳”如今被運用在許多的現代設計中,但是還有許多的藏族傳統圖形元素還有開發設計的空間。

        (2)將藏族傳統圖形元素的色彩與現代海報的色彩表現相結合

        現代海報設計的色彩搭配具有對于傳達作品思想精神的重要意義,作品中需要通過色彩傳遞出情感和內涵。在現代海報設計對于藏族的傳統色彩的認識和運用,有助于體現藏族本土文化的民族審美思想。的神秘是現代人都向往的,對于宣傳藏族文化最有效的載體之一就是海報。藏族人偏愛的白、黃、藍、綠、紅,這些對比強烈的色彩,是藏族傳統用色的鮮明特點。在借鑒藏族色彩特點的實踐中,配色可以運用其對比強烈的色彩特點,海報作品的視覺沖擊力則會加大,并充分體現出藏族的民族色彩。學習傳統配色要取其特點,可再創造出富有民族特點又不失現代感的獨特的色彩配置。

        (3)將藏族傳統圖形元素的具象圖形進行抽象化設計表達

        藏族有許多象征吉祥的圖形,例如“吉祥八征”、“十相自在”等,這些圖形傳達了藏民渴望平安自由的生活愿望。藏族是一個相當注重宗教意識的民族,他們對于宗教相當虔誠,借此來束縛自己的貪欲,平衡自己人生正確的道路,衡量世間的邪與正。所以藏族宗教(以藏傳佛教為主,還有苯教和密宗)有著許多具有代表性的圖形圖案,由于對此特殊的寓意,這些的造型都是具象的,以便藏族人民在自己心中有著明確清晰的形象。然而當代海報設計較注重抽象的造型元素,所以探究如何將藏族傳統具象圖形抽象化具有相當大的意義,比如藏傳佛教的神佛形象,甚至各類神佛手中的器物都可進行抽象化再現,并抓住其象征的靈魂和內涵意義,與現代造型設計相結合,以抽象出全新造型。這樣的抽象海報圖形能表達出其本質含義,又能讓藏族傳統文化在如今國際文化沖擊下脫穎而出,進而升華到全新的高度。

        結束語

        現代海報設計中將傳統圖形造型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結合起來,是對于傳統文化深層次的思考。靈活的運用傳統圖形元素,提取表現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和韻味。藏族是一支神秘的民族,挖掘其中的文化精髓,對于宣傳藏族文化具有相當意義,使得藏族文化在新的時代下得以不斷傳承和發展下去。

        第6篇

        研究背景

        民族,代表的是一種文化,一種既是傳統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民族文化在我們現代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現代社會里,我們常??梢钥吹接写┲蛘吲宕骶哂忻褡逶氐娜?,他們的佩飾或者穿著,已經融入進現代社會,這些服飾簡單而有內涵,能很好的體現出穿戴者的個性。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文化,在這個充滿創新與進步的時代,抓住有特色的東西,加以探索改造,才能更吸引人的目光。

        藏族,是一個十分特殊的民族。具有自己獨有的特色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藏族服飾很有特點,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藏族服飾是在經歷了漫長歲月,時代變遷之后,依然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的一種服飾文化。

        藏族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越來越多被運用,為設計師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靈感。藏族服飾的深層文化內涵,這個少數民族最本質的文化風貌、民族特色對于今天的服飾創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藏族服飾

        藏族服飾所展現的是雄厚的陽剛之美和一種淳樸的自然之美。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是藏族從小就開始的原始信仰。因此藏族的服飾都與這一切有關,他們崇尚自然,因而衣服上常常帶有日月星辰,飛禽鳥獸,花草樹木等等,代表他們熱愛自然,崇敬自然。

        藏族服飾的面料不是輕薄飄逸的,是帶有厚重感的,觸感十分厚實,散發著原始的鄉野情趣和自然的肌理美感。這種面料的特征主要因為其特有的生活環境和生產方式以及物質資源的缺乏,同時也能更加體現出藏族人民的生活態度,是對于自然和生活的熱愛,是一種對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藏族服飾的色彩大都鮮艷、明亮,能瞬間抓住人的眼球。少數民族服飾的色彩對比強烈,具有很強烈的辨識度。其中,藏族服飾的色彩運用頗具特色。藏族人崇尚白色,因而白色是藏族人民常用色調。色彩通過冷暖、強弱來展現穿戴者的情緒和情感,帶給人不同的沖擊。藏族人民通過運用這種鮮明對比和高純度的色彩的運用來展現這個民族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藏族的圖紋也非常的具有研究價值,很有特點。因為受到宗教文化和其傳統文化的影響,藏族的圖紋都帶有宗教或者傳統文化的特色。藏族服飾上的紋樣不僅僅是審美對象,更包涵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象征意義,用以寄托人們的美好愿望和理想。藏族圖紋一部分來自原始的圖騰,如“十”字紋和“樂”字紋,水波紋等,帶有神秘的原始氣息。一部分則是工字紋、回字紋等這種圖紋,這類圖案就帶有中原特色,大氣又帶有氣勢。還有一部分取自藏族的宗教文化和外來文化,如雙鹿金輪紋、青蓮花、菩提葉等,這類圖紋神秘,威嚴。

        藏族最有特色的大概要算得上是其佩飾了。藏族的佩飾是藏族人民精神文明的載體,體現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理想的追求,不同于其他任何少數民族。他們不分年齡大小,都會佩戴佩飾。佩飾起源一部分來自于藏族人民對力量、勇敢的炫耀,一部分來自于對宗教鬼神的崇敬。還有一部分體現其標志種族,氏族制度和等級制度的觀念。到現代社會,佩飾仍然是藏族人民展現自己社會地位,顯示自己富有美麗的重要元素。

        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

        民族元素是一直被設計師所追求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東西永遠都有其創造的價值。民族文化內涵深遠,處處都可以運用和創作。民族元素并不是單純的把傳統元素進行拼合整理,也不是對傳統民族服飾的各種元素進行臨摹或者稍加改造。而是對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審美和風俗習俗等的探索和創新。使中國民族元素升華發展,成為更符合現代審美而且更能體現民族精神的服飾。從設計的服飾中可以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奧妙,體會民族文化帶來的神秘與魅力。

        我這里選擇的是屬于中國民族元素中的藏族元素,其特殊之處就是紋樣美輪美奐,色彩多變艷麗,處處精致,每一個細節都讓人嘆為觀止。從這一個小的特色之處,所感受到驚艷,震撼,可以想象藏族文化的繁榮復雜。藏族服飾帶給人肅穆、莊嚴的感覺,這種特色在現代的設計中都可以加以運用。

        結論

        第7篇

        【關鍵詞】 藏族服飾;區域文化;文化背景

        中國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各民族不僅保存了各自服飾特點,而且隨著文化的發展和歷史的變遷得到發展,形成各民族不同服飾的特色,尤其是藏族服飾,它在中國各民族服飾中更具特色。

        1傳統的藏族服飾

        傳統的藏族服飾特色以聚居在自治區以及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省為主。藏族服飾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長袖、大襟、右衽、長裙、長靴、編發、金銀珠玉飾品等。藏族服飾發展的縱向差異不大,藏族服飾的這種基本特征大約遠在戰國以前就已形成,至今仍保留了濃厚的高原民族特點[1]。

        2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藏族服飾設計

        服裝服飾是少數民族文化中最有特色、最具生命力的部分。而藏族服飾類型有二百多種,有些地區,縣與縣、鄉與鄉之間都有較大區別??梢苑Q為我國少數民族之首,是珍貴的民俗藝術瑰寶[2]。藏族服飾的形成與質地取決于藏族人民所處文化背景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另外,藏人特別喜愛“哈達”,也是藏族服飾的一大特點。藏族的服飾設計,經歷了漫長的文化熏陶演變。在中原西漢中期,吐蕃就開始了冶煉鐵、銅、銀等礦產,為金屬飾品的出現創造了條件。到了公元三世紀,吐蕃文化得到迅速的發展,其服飾文化日漸發達。從反映吐蕃盛時的敦煌壁畫可看出,君臣服飾的等級差異是非常明顯的,只有贊普才能使用的三瓣寶冠箍住的有凹槽裝飾的無沿帽;藏王的侍從或臣下往往戴平頂無沿帽。

        3 環境與藏族服飾的關系

        藏族服飾的產生和藏族服飾民俗的形成與藏族人生活的自然環境,特別是氣候條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藏族服飾的特點就是適應于藏族人生活的自然環境中,藏族服飾適應藏族的生存特點,方便藏族人的生活,在這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1地域寬廣決定了服飾的多樣化:藏族人口相對不多,但生活的地域寬廣,傳統藏區主要以游牧為主,他們的生活地點不固定,藏族服飾既可白天遮體,夜晚又可以充當被褥,抵御嚴寒。因此長袍就形成了藏族服飾的特點。解放以后,藏族人在游牧生活中逐漸走向固定區域的農業生產,這樣使藏族人要適應干農活的需要,藏族服飾就向著輕便,少花色的方向演變,決定了藏族服飾的多樣性。

        3.2生活環境對藏族服飾的影響:隨著季節生活在不同的區域,所以藏族人的財產隨身攜帶,比較富有的藏族牧人,就把家里的財產打造成金銀珠寶吉祥物掛在身上,既美觀,又方便保存。這些飾品的做工也隨著工藝的提高變得精細,例如,牧區男女都喜歡佩帶的腰勾、火鐮、刀等。這些飾品有很強的用途,是藏族人外出打獵、放牧活動時的必需品,后來又逐漸被看作勇敢、富裕的象征。藏族許多配飾也有就地取材的地域性,藏區盛產牛、羊,在服裝的用料上,以多用皮革、毛織品為突出,飾品中牛骨制品也較多。而藏族飾物中的十分名貴的天珠便是一種遠古海洋生物的化石。有學者認為這反映了藏族對古代先民生活在海邊的懷戀[3]。這些具有實用價值和美麗的飾品和藏族服飾搭配起來就更顯華麗和多樣化。

        3.3區域性差異與藏族服飾的發展:現代藏族服飾還存在著極大的區域性差異,尤其是表現在藏族婦女的服飾上。這與世界上許多民族一樣,女子的服飾較男子的服飾要復雜,這是任何民族,都希望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家庭的富有與驕傲體現在婦女的服飾上,才使不同民族的婦女服飾成為民族服飾特色與差異的表征之一。

        在阿里普蘭地區最獨特的是婦女的"孔雀"服飾,它與阿里孔雀河的美名緊緊聯系在一起,孔雀河源頭似孔雀,它是美麗和吉祥的象征,為了使孔雀般的美麗和吉祥永生永世地存在于這塊土地上,婦女們的裝飾便模仿孔雀而流俗于今。

        婦女的帽子叫"町瑪",是棕藍色彩線氆氌制的圓簡帽,帽的底邊截一段為留辮子處。婦女的耳墜以珊瑚及珍珠連串,長約15厘米。獨特的帽子及耳墜象征孔雀頭冠,婦女背部系"改巴",即背部圍裙,"改巴"用毛色純白光滑的山羊皮制作,正中部鑲嵌帶有圓形花紋的氆氌粗條線,顯示出孔雀的背部,周邊鑲嵌帶有圓形花紋的棕藍彩色氆氌,是婀娜多姿的孔雀翅膀,底部開的三道叉口便是孔雀的尾羽。有的"改巴"皮面夾有色彩絢麗的綢緞,具有非凡的風姿,猶如開屏孔雀美麗多姿。

        在甘肅舟曲地區因氣候較暖,婦女常著薄而寬大的黑長袍,短上衣,腰束黑色或藍色寬幅長腰帶,長袍下擺挽在腰帶里,褲子很寬,褲口束起,有些還扎裹腿布,大都頭纏折疊成二寸寬的頭帕,胸前及上腰部飾以串連的整塊珊瑚,胸前戴一個很大的圓形銀盤子,繪飾民族圖案。

        3.4文化結構對藏族服飾的影響:藏族是青藏高原的土著居民與古羌人融合而成,這是史學界的共識,古羌人中的發羌、卡若、曲貢等前人,生活在地勢高,氣候寒冷,自然條件惡劣的世界屋脊上,以牧業為生,決定了藏族服裝特征是厚重保溫,寬大暖和的肥腰、長袖長裙。為了適應逐水草而居的牧業生產的流動性,逐漸形成了大襟、束腰,在胸前留一個突出的空隙,這樣外出可存放酥油、糌粑、茶葉、飯碗,甚至可以放幼兒,天熱或勞作時,根據需要可袒露右臂或雙臂,將袖系于腰間,調節體溫,需要時再穿上,不必全部脫穿,非常便當,夜晚睡覺,解開腰帶,脫下雙袖,成了一個暖和的大睡袋。有人曾研究過西漢前后的青銅器圖像及古代壁畫,發現古羌人與今天的藏族服飾極其相近,都是肥腰、長袖、大襟、右衽、長裙、束腰、露臂、以毛皮制衣等,驚人的相似,說明藏族服飾有著很強的穩定性,這正是生態環境與生活方式決定服裝形制的最好說明。

        4.結語

        各種傳統民族民間藝術的傳承,都以生存的文化生態相關,民族民間藝術都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和民間文化的土壤中,是文化生態的整體性、和諧性維系著各種民族和民間藝術的生存與發展。尤其是藏族服飾別具特色,是藏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探究和保護,使藏族服飾永葆燦爛的異彩。

        參考文獻

        [1] 省略/

        [2]吳新星,袁恩培.文化對藏族服飾設計的影響[J].科技信息2010.1:161-162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