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3h3f5"></form>
      <noframes id="3h3f5"><listing id="3h3f5"><nobr id="3h3f5"></nobr></listing>

      <noframes id="3h3f5">
      <sub id="3h3f5"></sub><sub id="3h3f5"></sub>

      <listing id="3h3f5"><nobr id="3h3f5"><menuitem id="3h3f5"></menuitem></nobr></listing>
      <address id="3h3f5"></address>
      <address id="3h3f5"><listing id="3h3f5"><menuitem id="3h3f5"></menuitem></listing></address>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精品范文

        科研立項的成果形式范文

        時間:2023-07-04 16:00:53

        序論:在您撰寫科研立項的成果形式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科研立項的成果形式

        第1篇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職業教育改革,構建符合職業教育要求的新的課程體系,本研究以專業理論課醫學影像成像原理為基礎,不斷探索和研究適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教學模式,積極將“過程性知識架構”的模式應用到課程標準制定、教學設計和實訓平臺建設的過程中來。

        1  醫學影像成像原理課程建設目標及實踐

        以過程性知識架構的課程建設,是以職業能力為目標確定教學內容,以工作過程為載體設計學習項目,建立工作任務與知識、技能的聯系,增強學生的直觀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1 以職業崗位要求為依據的課程目標

        以職業崗位的要求為依據,醫學影像成像原理課程建設需確定課程教學的知識、技能和素質目標,結合課程確定具體的、可檢測的培養目標。課程的職業素質目標為:①掌握醫學影像設備的成像原理及圖像形成過程;②熟悉醫學圖像的組成要素及評價流程;③能夠正確評價醫學圖像質量并分析影響因素;④能夠通過影像設備控制臺處理醫學圖像。學生對醫院放射科的工作內容及要求有初步的認識,養成基本的愛崗敬業、救死扶傷的職業意識,形成嚴謹求實、勤奮鉆研的學習態度。

        1.2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必須緊緊圍繞工作實際進行搭建,取材于職業崗位活動和實際工作流程,從以陳述性知識的邏輯線索為依據,轉變為以過程性知識的工作進程為依據,制定課程標準,研發學習項目,開展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為學生學習提供最貼近的職業環境模擬。實訓平臺要以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基礎,設計探究式的學習過程,結合工作崗位任務組織開展技能訓練活動。

        1.3 以工作實踐為主的教學模式

        醫學影像成像原理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方法上,根據課程內容及行業標準,選擇、設計貫穿于學習項目的工作實踐中,作為引導學生開展學習的主要載體,實踐內容的選擇要具備實用性、典型性、綜合性和可行性,學生在積極地參與到實踐內容的學習討論中,將所學知識與崗位工作建立良好的銜接,所學即所用。

        1.4 課程建設過程

        1.4.1 分析確定職業工作標準

        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職業院校,專業課程設置及內容的制定需要對接職業工作標準。為此,組織教師深入到各級、各類醫院的放射科進行調研,根據調研結果研討確定職業工作標準,職業工作標準涉及3種工作崗位、4大類醫學影像設備、27個核心工作能力和21條崗位工作規范。

        1.4.2 制定醫學影像成像原理

        課程標準根據醫學影像技術職業工作標準,將醫學影像成像原理課程中職業崗位所需求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等相關內容按照工作任務進行開發和整合,明確課程性質,對接職業標準進一步優化課程的教學目標,設計適用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過程性知識體系,改變傳統的陳述性知識體系框架,實現課程的工作過程系統化改革,在此基礎上制定并完善醫學影像成像原理課程標準。

        1.4.3 制定教學內容及課程學習項目

        (1)組建包括醫院放射科專家、骨干教師和一線放射技師的項目開發小組,進行放射科崗位職責研究,進行職業能力分析,歸納典型工作流程及知識點,設計學習項目。教師和放射科技師要共同研究并制定工作案例,以保證學習項目和工作案例的內容與實際工作相符,提升學習項目的實用性。

        (2)醫學影像原理課程的工作體系框架按照工作內容分為普通X線成像、CT成像和磁共振成像3個項目,每個項目按工作流程分為采集、重建、評價處理和進程設計,進程下分23個教學任務。如普通X射線成像,按照采集進程設計X射線產生、投影及感光任務,重建進程設計計算機X射線攝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數字X射線攝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信息轉換任務,評價處理設計醫學圖像評價、處理任務。教學實踐貼近工作任務,在課程設計的實踐內容中,有實習案例、工作案例、醫患案例及科學研究案例等,將課程涉及的職業技能、理論知識和職業教育很好的貫穿其中。

        1.4.4 制定課程教學實施方案和評價體系

        (1)醫學影像原理課程標準是課程教學的依據,實訓教材是課程教學的參考,而課程教學實施方案和評價體系的改革是課程教學效果的有力保障。在醫學影像成像原理課程實施方案中引進了案例教學法,將課程教學過程劃分為23個教學項目,并創設了工作崗位基本一致的學習情境,組織學生開展案例分析、學習討論、總結歸納及設備操作等教學活動。同時,在課程教學評價體系方面,為保證理論考核內容與職業標準的一致性,課程考核參考全國衛生職業資格考試大綱的題型及方式進行了改革,節選資格考試題庫樣題,結合課程的實際內容,建立了課程的考試題庫,考核時隨機抽取例題進行課程考核。

        (2)為體現課程的理論性以及服務于專業課程的基礎性,課程教學效果評價通過后續專業核心課程任課教師反饋內容,評價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在醫院見習和實習中,醫院帶教老師評價學生對醫學影像成像原理的掌握程度并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

        1.4.5 開發課程實訓平臺

        根據高職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能力不足的特點,在過程性知識學習過程中,充分利用現有的數字化實訓條件,以工作過程引導學習過程,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過程性知識,達到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目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開放實訓室第二課堂,積極開展課前的實訓室案例探究,在課堂上圍繞實訓設備的操作開展教學活動,創建“做中學、學中做”的良好氛圍。

        2  醫學影像成像原理課程建設應用效果

        醫學影像成像原理課程依據職業崗位要求及職業資格考試大綱制定教學內容,對接職業標準,設計了工作體系的過程性知識結構。在不斷研討修訂和完善的基礎上,構建了以課程標準為指導性文件,以學習項目為載體,以案例法為教學方法,以數字化醫學影像設備為實訓平臺,基于過程性知識架構的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醫學影像成像原理課程的過程性知識結構包括普通X線成像系統、CT成像系統和磁共振成像系統從醫學影像數據采集流程、醫學圖像重建流程和醫學圖像評價處理3個層次設計教學的內容,過程性知識體系的教學內容具有明顯的職業導向性,為后續專業核心課程開展教學奠定有序的理論基礎。同時,過程性知識體系的內容架構充分對接工作崗位的任務,使枯燥的理論知識變為直觀和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課程實施和評價方面,對接職業崗位,開展案例教學和問題引導式教學。同時,對接全國衛生職業資格考試要求,課程的考核采用與職業考核形式、內容一致的模式,通過學校和行業兩方面進行評價課程的教學效果。

        第2篇

        關鍵詞:科技型企業 創業投資 過程管理

        1.科技型創業投資項目過程管理的動因分析

        對于盈利性的創業投資活動而言,創造收益和控制風險是創業投資過程管理的兩個關鍵目標,而非盈利性創業投資活動也具有其多樣化的公益性目標,這些都是創業投資過程管理模式建構、尤其是管理卡片設計的目標所在;在創業投資運作實踐中已存在諸多相關的措施與方法,這是由創業資本內在本質所決定的,也為管理卡片和相關建議措施的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

        1.1 盈利性創業投資創造收益的角度

        創業投資構造了一種特殊的風險收益機制,讓創業投資機構在承擔小企業相對較高的投資風險基礎上獲得相對較高的期望收益。創業投資的整個收益機制包涵“創造發現”、“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的全過程,在實踐中體現為“項目篩選”、“項目培育”和“項目投資退出”等具體環節。

        1.2 盈利性創業投資控制風險的角度

        創業投資的高風險主要源于投資對象的高度不確定性、資產的特殊性、創業者和創業投資機構之間的高度信息不對稱和兩者目標存在的不一致、以及投資退出方式和時機選擇的難度,相應在運作的不同階段產生了“逆向選擇”、“成長風險”、“道德風險”和“變現風險”。

        1.3 非盈利性創業投資資本的特殊性

        盈利性創業投資資本的目標即是最終的資本退出和實現高資本增值收益,資本運作過程中的創造收益或控制風險的內在動因的根本都是為這一目標;而對非盈利性創業投資資本而言,除了資本回收外,往往還有著其他多樣化的公益性目標,一些政府政策型創業投資基金的宗旨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扶植當地某行業的創新創業活動等。非盈利性創業投資機構必須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在項目運行的不同階段對其進行恰當評價、實施風險控制并向創業企業家提供約束和激勵,以保證項目運行能實現其多樣化的目標和最終資本的回收。

        2.科技型創業投資項目過程管理的模式構建

        創業投資項目過程管理模式可從三個維度考慮,即管理內容、管理階段和實施過程。在不同階段管理的內容和措施各有側重;創業投資項目過程管理的實施過程中的關鍵是管理卡片和案例庫,管理卡片的設計和實施將創業投資機構的項目管理過程系統化,當創業投資案例積累到一定程度可建立案例庫,通過案例推理的原理為現有的項目管理提供決策支持。

        2.1 科技型創業投資項目的管理內容

        創業投資項目管理是創業資本運作的實質階段。在完成投資項目的選擇,并與創業企業達成合作協議后,創業投資機構不僅要按協議提供資金的融通,還要參與被投資企業的經營管理。然而,創業投資機構也并非事無巨細地介入企業管理的每個環節,一些具體的管理內容和措施大都無法在投資協議中事先約定,因項目管理者的經驗和創業投資機構的風格而具有靈活性。由此,創業投資項目管理成為一個重要但又難以深入的領域。

        2.2 科技型創業投資項目的管理階段

        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生命周期可劃分為種子期、初創期、擴張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五個階段。鑒于創業投資參與的是創建企業,一個涉及到種子期、起步期、成長期、成熟前期的持續動態過程,創業投資項目的管理階段也可相應劃分為種子期、起步期、成長期和成熟前期四個階段。處于不同階段的創業企業具有其不同的特征,創業投資機構的管理重點和目標也相應不同。

        3.科技型創業投資項目管理的實施過程

        3.1管理卡片評價體系的設計

        管理卡片主要包含兩部分內容:基于產品或項目企業生命周期的創業投資項目評價體系,以及項目與其管理領域成熟度評價實施方法。為對創業投資項目六個管理領域及其相應指標的現狀進行監控,結合對被投資企業的實地考察,在確定關鍵成功因素的基礎上,設計相應的定性和定量評價指標。

        各評價指標在項目的不同階段或針對不同的創業環境會有不同的優先順序設計或權重,需要結合創業企業實際情況來確定。同時,根據創業企業的生命周期,將項目管理控制的實施劃分為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設立若干評價的關鍵節點,管理者通過管理卡片的成熟度檢驗功能對項目實施進行持續監控和評價,并做出價值提升或風險規避的決策。

        3.2管理卡片成熟度評價的實施

        通過關鍵節點的評價能及時了解項目及其各管理領域的成熟程度,識別出需加強培育的領域。

        3.3案例庫的建立和輔助決策

        案例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是一種借鑒經驗和重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創業投資項目管理者的經驗知識在管理過程中也常常發揮著比管理方法本身更重要的作用。面對新的項目,管理者習慣于借鑒原有經驗和成功案例,試圖找到一個與新問題相似的案例,然后把該案例中的有關信息和知識不斷修改直至滿足新的問題要求并用于解決新的問題。因而,建立一個項目案例庫將有助于充分利用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和教訓,不僅可為創業投資項目過程管理提供檢驗目標值和風險預警線的參考信息,同時也可提供提升價值和規避風險的方法選擇信息從而實現輔助決策。

        參考文獻:

        [1]章彰.創業投資:理論與實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學位論文,2000.

        第3篇

        (河海大學商學院,江蘇南京211100)

        [摘要]當前我國環保工程項目正在遭遇資金瓶頸,然而生態可持續發展已是國際趨勢。優化投融資結構、創新投融資機制因此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PPP融資模式有著不可取代的優勢,在環保工程項目中日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存在著許多風險。本文以宜興環科園環科新城生態項目為例,運用層次分析法,對PPP模式在環保工程中的應用作了介紹,進而分析了未來PPP模式可能帶來的風險及對策。

        關鍵詞 ]環保工程;PPP模式;層次分析法;風險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3.168

        1引言

        2014年11月12日的APEC中美新聞會上,主席和奧巴馬總統首次達成了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的碳排放協議:中國承諾到2030年前停止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美國承諾到2025年減排26%。中國最新涌現的一批生態項目工程,成為此次履行碳減排承諾的排頭兵,此次協議的達成同時為這些生態工程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融資模式。

        國務院于2014年11月26日《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60號),要求建立健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機制。意見指出,要積極推廣PPP模式,規范選擇項目合作伙伴,引入社會資本,增強公共產品供給能力。意見還要求創新生態環保投資運營機制、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運營基礎設施工程、推進市政基礎設施投資運營市場化和投資主體多元化。

        中國最早的低碳城市規劃機構——零碳中心,曾推出生態城規劃——融資一體化解決方案,即通過基建PPP,碳交易收益和P2P資金綜合化化解傳統生態工程投資成本高、風險大的問題,如今,該融資方案已經在宜興國家環科園等多個項目上試點。

        2當前我國環保工程項目現狀

        2.1投資總量嚴重不足

        從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中國環保工程項目的投資總量呈現穩定的上升趨勢,但占GDP的比重仍然很小。據預測,“十一五”期間,我國環保投資需求在9000億元左右,占同期GDP的1.1%~1.3%。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重視不夠,當前環保工程項目并沒有作為一個獨立的支出科目出現在政府財政預算中,因此政府的環保投資很難得到保證。二是民間環保投資的積極性沒有得到很好的調動,環保工程因其特殊的正外部效應特點,使得私人資本不愿積極主動地介入該領域。

        2.2投資結構不合理

        我國環保工程投資的重點較為集中在工業污染防治領域,而對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管理部門建設、跨區域環境綜合整治、中小企業污染防治方面等投資甚少。

        2.3投資渠道單一

        當前我國環保工程項目投融資主要依靠政府的財政撥款。雖然存在銀行貸款、外資、國債等輔助融資渠道,但由于受到各種制約,大多已名存實亡。

        2.4結論

        因此,要解決環保工程投資的諸多問題,應當順應當今世界環保投資市場化的潮流,創新投資機制,發展多元化投資主體。

        3PPP融資模式簡介

        PPP融資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即公私合營模式,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以特許權協議作為基礎的一種伙伴式合作關系,通過簽署合同來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合作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或提供某種公共物品和服務。通常表現為建立社會競爭機制,在公用事業領域引入社會資本,將項目所有權和經營權交給社會投資者,政府發揮引導和監督作用,實現風險共擔、收益共享。從而提高公共事業的服務質量和效率,最終使合作各方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為有利的結果。

        聯合國培訓研究院和美國PPP國家委員會對PPP的定義中指出:PPP涵蓋了不同社會系統倡導者之間的合作方式,它介于外包和私有化之間,并結合了兩者的特點。它能夠充分利用私人資源進行設計、建設、投資、經營和維護公共基礎設施,并提供相關服務以滿足公共需求。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能夠解決當地或區域的一些復雜問題,與其他融資模式相比有著不可替代的優越性。

        4PPP融資模式在宜興環科園環科新城生態項目上的應用

        4.1項目簡介

        宜興環科園環科新城生態項目是由被譽為“中國園林第一股”的北京東方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在宜興西郊建設的環科新城生態項目,環科新城規劃和建設面積達15平方公里,與其相連的西氿南岸的10平方公里濕地,也將建成宜興重要的生態景觀。項目內容包括上述區域內道路、景觀、園林、綠地、給水、雨水、污水管網、河道截污、水利疏浚、濕地的投資、規劃、勘察、設計、建造、設備采購安裝和移交等工作,項目總投資額約為20億~50億元,建設工期約5年。

        4.2宜興環科園環科新城生態項目PPP融資基本運作模式

        該項目采用PPP模式之中的BLT模式(Build-Lease-Transfer,即建設—租賃—移交),即北京東方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引入的第三方公司與中國宜興環??萍脊I園管委會下屬國有投資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由北京東方園林股份有限公司相對控股。項目資金構成如表1所示。

        上述合資公司為項目的實施主體。北京東方園林股份有限公司作為項目的承攬方,具體承擔項目的規劃、勘察、設計、建造和設備采購安裝、移交等工作。合資公司按單項工程分批建設、分批租賃給中國宜興環??萍脊I園管委會使用,租賃期內資產由合資公司持有,由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管委會負責進行管理、運營并支付租賃費。租賃期滿后,北京東方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將項目移交給中國宜興環??萍脊I園管委會。

        4.3優勢評價

        4.3.1擁有國家政策支持

        依前所述,作為生態項目工程,宜興環科園環科新城生態項目不僅順應當前國際趨勢,該項目采用PPP模式,更是對國務院“建立健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機制”號召的積極響應。無疑將得到國家的支持與關注,也將因此受益。

        4.3.2經濟效益好

        該項目在建設資金來源方面,采用金融合作的方式,通過引入第三方金融機構為合資公司融資;并將所得全部款項定向用于支付本項目的實施,“專款專用”的方式進一步保障了公司在資金回收上的安全性,并且能夠有效地改善現金流狀況。

        4.3.3商業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

        PPP近年來已成為公共產品市場的新方向,該模式在完全推廣后能夠有效地緩解地方債務對公共產品需求的約束,并將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從事政府項目的企業的項目需求,提高投資收益率和工程回款的效率,從而使得從事政府工程項目的企業得以擁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4.4宜興環科園環科新城生態項目引入PPP模式的建議

        事實已經證明PPP模式在環保工程項目中的應用的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值得推廣。然而,任何一種投融資模式都存在一些風險與問題。為了保障PPP模式在宜興環科園環科新城生態項目上得以順利進行,應當注意合理預測并應對潛在風險。

        環保工程在建設中不確定因素較多,其中最大的風險來自投資總額大、回報周期長。北京東方園林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宜興環??萍脊I園管委會簽署的 《宜興環科園環科新城生態項目合作框架協議書》中明確指出,項目建設工期為預估數,受征地拆遷進度等因素的影響,實際的開竣工時間具有不確定性。因此,合作雙方對潛在風險應盡可能地約定并預先制定好應對機制及措施,并使其貫徹整個項目的建設過程,如建立科學的建設管理模式等。

        此外,由于環保工程所具有的公共性、地域性和對社會經濟有重要影響的性質,政府部門必然會對項目加以監管,因此采取的監管措施有可能對項目的運行產生一定影響。項目有關人員在此方面也應積極應對。

        5層次分析研究方法與融資方式的選擇

        5.1層次分析法簡介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將與決策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該方法是美國運籌學家薩蒂教授提出的一種應用于多目標綜合評價的層次權重決策分析方法。

        5.2相關指標與評價模型的建立

        首先建立環保工程項目融資模式評價指標體系表(見表2)。通過對評價指標進行專家打分,并計算權重,在此基礎上計算綜合得分,最終得出最佳融資模式。

        對準則層及其指標層進行專家打分(見表3~表6),標度按重要程度從1~9遞增,得到權重之后,對三種融資模式,即完全財政投資、完全市場投資、政府主導市場投資進行打分(評價指標為1~6分)。指標打分結果與對應權重值之積為該項指標的得分值,得出單項評價得分(見表7~表9)。進而計算出各種融資方式的綜合評價得分(見表10)。

        其中λmax=3.0055,CI=0.0028,RI=0.52,CR=0.0054< 0.1。通過一致性檢驗。經濟效益、社會及環境效益、運營能力指標權重值分別為0.2974、0.5393、0.1633。同理,可分別確定各評價準則內部指標權重值,計算結果如下。

        其中λmax=3.0247,CI=0.0124,RI=0.52,CR=0.0238< 0.1。通過一致性檢驗。融資能力、投資效益、融資成本指標權重值分別為0.6806、0.2014、0.1179。

        其中λmax=3.0154,CI=0.0077,RI=0.52,CR=0.0148<0.1。通過一致性檢驗。對自然與生態環境的影響、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對社會環境的影響指標權重值分別為0.1223、0.3203、0.5573。

        其中λmax=3.0471,CI=0.0236,RI=0.52,CR=0.0452<0.1。通過一致性檢驗。人力資源運營能力、生產資料運營能力、服務水平指標權重值分別為0.2515、0.5898、0.1589。

        三種融資模式各項指標的打分情況與評分結果如下。

        匯總各項指標的打分情況及評分值得到表10。

        表10三種融資模式的比較分析

        5.3結論

        從上述評價結果可以看出,政府主導市場投資(4.0604)的綜合融資效率最高,市場化投資(3.5904)次之,完全財政投資(1.7742)最弱。該評價結果反映了PPP融資模式在環保工程項目中的優越性。

        6風險與應對措施

        PPP模式作為一種新的機制變革,影響深遠,但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也將面臨許多風險與難題,必須得到重視。

        6.1過分依賴PPP模式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壓力

        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曉表示,財政部推出PPP模式后,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很高,但一個誤區也隨之出現,即認為PPP模式是化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解決融資難題的萬靈藥,大有一哄而上的趨勢。由此伴隨而來的是一批條件不達標,卻依然使用PPP模式的項目。此外,還存在著項目因采用PPP模式而使得服務質量下降的現象。應對此問題的一個解決辦法是提高公眾參與度,同時發揮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增加PPP項目的透明度,把好項目質量關。

        6.2局部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難平衡

        學者賈康指出,在PPP模式中,應當統籌考慮雙方風險,實現整體風險最小化的目標,但融資者更多的是考慮個人利益最大化,矛盾難以避免。PPP模式是以社會綜合效益最大化為導向,合作雙方過分追求局部利益是不應被允許的,因為這一模式涉及更多的公眾利益。這就需要政府的靈活調控,在面對經濟回報能力相對較弱的項目時,政府可以采用適當的激勵措施,如保證最低經營收入、給予適當補貼等;但在遇到收益過高的情況時,政府也應當采取相應控制措施。

        6.3政府定位難

        PPP模式將市場機制引入公共服務領域,這必然對政府自身的定位有著較高的要求,政府既要平衡好與市場主體之間的關系,做到不“越位”也不“缺位”;同時要健全PPP模式的法規體系,保障項目順利運行。這就要求從國家層面設立管理機構,創新各部門管理機制,對PPP的全過程進行管理,包括項目總體風險控制。目前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PPP模式管理體系,這方面的問題在未來還有賴于具備專業知識的人才解決。

        7結論

        綜上所述,PPP模式以其顯著的自身優勢,成為當前中國環保工程融資方式革新的重要力量。然而,這一模式要想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維持其生命力,還需要政府的監管,體系的完善,機制的創新,以及相關人員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參考文獻:

        [1]楊文杰.基于PPP模式重慶市軌道交通投融資模式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11.

        [2]張磊磊,江帆.生態城市建設與城市投融資初探——以中新天津生態城為例[A].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規劃和科學發展——2009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09.

        第4篇

        (一)科技項目立項審查不嚴格,重復立項多

        作為項目實施的第一關,立項這一環節對科技項目來說十分重要,在我國目前的科技項目立項中,立項前的審查存在著許多問題。作為實踐性的科研項目來說,立項審查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其可行性、可靠性的論證,往往一些項目負責人為了諸多利益目的,對立項缺乏全面合理的考察,為了立項而立項,為使項目設立而夸大項目實際效益,而就審查機構來說,審查標準設置的較低,審查評估缺乏科學性。很多科研單位,利用其每年可以申請到的財政資金,僅僅是在立項上湊數,充數,在立項審查上流于形式,自審自立,難于監督,真正做到立項合理、立項創新的科技項目少之又少,且由于高校等科研主力機構的內部評級問題的格式化,使得立項不慎重,盲目立項的問題十分突出。同時,由于我國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科技計劃信息共享,許多項目“換湯不換藥”,多頭申報現象仍然存在,這也導致經費投入效益低下。

        (二)科技項目研究效率低,監管環節薄弱

        項目進行申請立項后,就進入了項目的研究開展階段,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就導致一些項目負責人研究期不安心于科研研究,研究期結束后,無法提交項目預期成果,甚至出現挪用研究資金,虛假研究,學術抄襲現象的產生。特別是利用國家財政資金進行的科研項目問題尤為突出,在項目的承擔實施者一方為國家,一方為個人、研究機構等科研組織、項目組時,國家難以采取有效的監督方法全程監督為數過廣的項目資金申請者,沒有建立合理的項目追蹤、期中評估等動態的監督手段,大部分項目有的監督往往也是形式上的過場,沒有建立有效的真正了解項目的檢查組進行項目監督,以致項目產出與投入不成正比,產出效果不高。

        (三)科技項目產學研結合不密切,成果轉化率低

        與國外大多有企業公司的研究機構進行科研項目不同,在我國實施承擔科技項目研究的大多是科研院所、高校等專門的純科研機構,這就導致了科研產出與生產實踐的脫節。我國目前的科學研究大多陷入了一種只出不用的怪圈,很多科技項目立項后,研究出成果,提交一個項目報告,發表幾篇論文就算完結了,沒有人關心項目成果是否真正實施應用。這種怪相與我國的科技項目評價機制有很大關系,現有評價缺失成果轉化評價,使得項目研究者往往不關心轉化成果,只關心評價評獎,白白的使許多能產生良好生產效益的成果不得應用,使得科研項目的意義本末倒置,造成資源浪費。

        (四)科技項目獎懲設置不明,競爭動力不足

        科技項目的承擔者往往是一個單位或是一個課題組,具體落實到研究組內的各個成員,科技項目取得研究成果后,得到的科技項目獎勵不是歸屬于實施者個人,而是歸屬于項目承擔單位,而當項目實施中出現問題時,又是對單位進行歸責,對科技項目實施的具體個人來講,其風險性與效益性都很小,這就使得一些研究者研究動力不足,缺乏盡責意識。

        二、我國科技項目管理機制的完善

        (一)加強科技項目審查,引入事前評估機制

        科技項目管理機構在審查立項時,要綜合考慮項目的研究進行價值,考察國內相關研究項目的立項情況,避免低水平重復立項現象的發生。引入事前評估機制,對項目的風險性、實施性、可行性進行評估,保證項目在立項上的新穎性和創新性。

        (二)加強項目實施監督,提高研究實效科技項目立項后,為保證取得良好的項目效果,就要對科技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特別要加強對項目進行中的審查監督,形成內部監督機制,預防捏造數據和篡改實驗結果的行為發生。監督不僅僅是短期的,形式化的,而應該是全方位的,有時效的監督。

        (三)形成產學研結合鏈條,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現代科學項目的研究應著眼于科技成果的實施與產出活動中,要采取多方面措施促進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以實現科技項目的真正意義。鼓勵企業參與到科技項目的活動中,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相結合,積極研發采用新技術,在稅收上對新技術企業予以優惠。把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一個重點。積極發展對經濟增長有突破性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產業。

        (四)建立合理項目評估機制,明確獎懲措施

        有關科技管理機構在科研立項、科技成果的評審、鑒定、驗收和獎勵等活動中,應當本著對社會負責的科學態度,遵循客觀、公正、準確的原則,如實反映其水平。對用不正當手段拔高或者貶低他人成果水平以及不認真負責、不實事求是、在評價活動及其結論中弄虛作假等行為,應當堅決制止。要按照對科技成果的創造性貢獻大小,合理確定成果完成單位和完成人,未參加研究或者僅從事輔、服務性工作的單位和人員,不得以任何方式擠入排名順序,侵占他人應得的權益。

        三、結語

        第5篇

        關鍵詞:馬列?科社學科 國家社科基金 立項數據 量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A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0-019-03

        引言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設立于1991年,是我國目前唯一的國家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項目基金。開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以來,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整體學術水平的提高。目前,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共設有社會學、馬列?科社學、政治學等23個學科類型,基本形成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一般項目、青年項目、西部項目、后期資助項目、成果文庫等七個立項資助類別。在國家社科基金的大力支持下,馬克思列寧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學科(以下簡稱“馬列?科社”)得到了蓬勃發展。本文通過對1994―2015年馬列?科社學科國家基金立項情況進行統計分析,進而了解本學科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一、統計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的全部數據來源于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站公布的1994―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對馬列?科社學科的立項數據。在數據處理中,本研究基于2008個有效樣本,首先將所有數據匯總,統計到Excel表格,然后對馬列?科社學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立項時間、立項類型、區域分布、研究機構、科研人員、項目主持人、預期成果等信息進行全面的分析,意在揭示我國馬列?科社學科發展的現狀以及發展趨勢。

        二、立項情況統計分析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公布的國家社科基金立項項目所涉及以下特征,即項目數量、項目類型、項目地域分布、項目主持人、研究機構、科研人員和項目成果類型七個立項情況,本文也將從這些方面進行統計分析。

        (一)項目數量統計

        經統計,1994―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對馬列?科社學科共計資助立項2008項,從表1數據可以清晰地看到,1994―2015年馬列?科社學科立項總數基本上保持增長的趨勢,但是在1995、1997、2000、2003年四個年份呈現減少的趨勢,而且個別年份差距較大,1995年僅資助13項,2012年開始大幅增加,增加幅度達到48項。

        通過深入地分析數據,說明從1994年到2015年,本學科項目數量上基本保持穩定的增長,表明學者、大眾對馬列?科社學科的學習、研究、分析人數越來越多,也就突出地體現著對馬列?科社學科的研究視角呈現出不同的特色和進行深入地探索。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馬列?科社學科立項數所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比例總體上呈現下降的趨勢,在1994―1995年、1998―1999年、2004年、2007―2009年、2012年、2014―2015年呈現增長的趨勢,從中分析立項數目在減少的過程中1999年達到最高6.46%,2003年最低達到3.27%,其余年份基本上比較穩定,變化幅度不大。

        (二)項目類型分析

        馬列?科社學科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包括重點項目、一般項目、青年項目、西部項目、重大項目、后期資助項目、成果文庫七種類型,至今為止,中華學術外譯項目只有201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蘇聯解體的二十周年祭》這一項目,另外由于一些項目未標明項目類型,所以這兩項未統計在內。

        根據表1,我國馬列?科社學科的立項項目主要為一般項目,其次為青年項目、西部項目、重點項目。馬列?科社中一般項目共立項1146項,占本學科立項總數的57.04%,是馬列?科社學科的主體立項項目。青年項目占本學科立項總數的19.86%,從1995年最少的2項增加到2014年最多的48項,增福為46,增速快于立項項目總數的增速,這也客觀的說明國家大力重視和支持青年力量的培養,這也為今后國家社科項目立項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之后的西部項目設立于2004年,立項數占到項目總數的14.09%,立項數量超過了重點項目的立項數量,表明了這與國家政策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國為了大力扶持和支援西部發展,因此從2003年開始進行西部計劃。另外重點項目和重大項目立項數所占比例相對低,其中重點項目占到項目總數的6.87%,重大項目占到項目總數的0.89%,因為國家對這兩大項目審核要求高、程序多。后期資助項目和成果文庫兩大項目均開設于2010年,所占項目總數的比重分別是0.89%、0.34%,這兩大項目最終的成果形式是專著,對專業性要求較高,因此立項數量較少。從這一統計表中也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我國馬列?科社學科的人才相對缺乏,研究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的力量相對薄弱。

        (三)立項項目地域分布分析

        表2統計的是國家社科基金馬列?科社學科項目立項地區的分布情況,此表借以考察本學科在我國不同地區的發展狀況。表2首先體現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數據研究的全面性,本表統計的是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國家社科基金馬列?社科學科的立項數目以及占總項目數的百分比。此外,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地區呈現集中性的特征,居首位的是北京,立項數目為326項,占總數的16.24%,從這一數據可以得出,北京在馬列?科社這一學科的研究上處于領先的地位,北京在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方面是全國的核心地區,同時,北京的科研院所、高校、軍隊以及中央機關的機構的數量和水平是支持本地區發展的重要力量。此外,湖北、江蘇、河南、湖南、山東、陜西的立項數在80項以上,是項目貢獻的重要地區。然而,項目數較少的幾個地區分別是、海南、青海、寧夏、內蒙古和山西,這六個地區共立項73項,占總項目數的3.64%,不難發現這些地區經濟和教育發展水平較低,因此科研能力相對薄弱。

        (四)項目主持人所屬單位系統分析

        國家社科基金立項主要隸屬于以下五大系統,分別是高校、黨校、社科院、機關、軍隊體系,通過表3統計可以發現,在馬列?科社學科的研究領域中,我國各省市的高??蒲腥瞬旁萍?,高校科研人員是研究的主要力量,研究的專業性和規范性強,是研究重要課題的主力軍;同時,在黨校系統中,馬列?科社學科的立項項目也起著重大的作用,這與馬列?科社學科的學科性質有關,我國大力倡導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思想意識層面弘揚主旋律,奠定主基調;相對來說,術業有專攻,軍隊系統的立項數目較少。

        (五)項目數較多的研究機構及科研人員分析

        表4統計的是1994―2015年馬列?科社學科立項總數在10項以上,包括10項的研究機構的信息,此表從微觀上可以系統地把握出本學科在國家基金立項上的具體系統的集中性,有助于國家在資金,政策方面給予科研院所集中支持。

        首先,從本表列出的數據中,共有36個機構立項數目超過10項,共立項674項,主要是高校、黨校和社科院。立項數目具有明顯的隸屬系統集中性,立項數目最多的是中央黨校,為74項,占到總數的11%,是本學科研究的強力軍,這與國家政策緊密相關,另外,其他黨校共立項188項,占到總數的27.89%;排名第二位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立項42項,占到總數的6.23%,中國社科院在馬列?科社學科的研究中無論是專業性還是深度性方面一直是佼佼者;從本表中看到我國的大多高校也是項目產出的主要貢獻者,共有26所高等院校立項434項,占到總數的64.39%。同時,本表反映出明顯的地域集中性,這與表2統計的信息相一致,立項研究機構主要集中在北京、湖北兩個省市,表明這兩個地區的研究實力整體較強。

        其次,高校立項分布又呈現明顯的階梯性,第一梯隊為:華中師范大學立項34項、中國人民大學立項32項、山東大學立項27項、東北師范大學立項24項、武漢大學立項22項,共立項139項;第二梯隊為:南開大學、福建師范大學、鄭州大學、湖北大學立項18項、復旦大學立項17項,南京師范大學立項16項、蘇州大學、湖南師范大學、中山大學立項15項,共立項150項;第三梯隊為:清華大學、吉林大學共立項14項、北京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湘潭大學、貴州師范大學立項13項、河南師范大學、廣西師范大學立項12項、南京大學立項11項、河海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新疆師范大學立項10項,共立項145項。高校主要體現出明顯的專業性,主要是集中在全國各省份的綜合性大學和師范類大學的學院、政治學院,表明了這些馬列?科社學科專業強校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中占有明顯優勢。

        通過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所有的高校、軍隊、黨校、黨政機關以及其他機構的項目主持人信息進行統計,發現馬列?科社學科研究人員的立項數主要在2項以下,3項的科研人員有15名,4項以上主要集中在7位研究者,這些科研人員是本學科領域的核心領軍人物,對學科建設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其中立項數目最多的是華中師范大學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的聶運麟共立項5項,其中有兩項為重點項目,客觀上反映了華中師范大學在本學科的研究成果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緊隨其后的六位學者平均立項為4項,主要以一般項目居多,不難發現,他們大多研究的時間跨度較大,周期較長,而且研究領域具有很強的專業性。以山東大學的王韻興學者為例,主要研究理論的實際運用,他所研究的四項項目中,有一項青年項目、一項重點項目,因此,也在本學科的研究深度和高度上有著突出的體現。

        (六)項目成果預期分析

        在項目申報、立項的程序中立項項目的預期成果形式是項目定性的重要影響因素,是選擇研究內容和研究方式的起點,在某些方面,預期成果的選擇是項目研究成果成敗的關鍵。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預期成果形式多樣主要以專著、研究報告、論文集為主,還有譯注、工具書、光盤等形式,但是因具體學科的性質會有一定的形式成果。在馬列?科社學科中,主要以專著、研究報告、研報、論文集單一項的形式立項,共680項,占到總數的97%,以專著+、論文集+等兩種形式立項的共21項,占到總數的3%。

        在這些成果中,專著立項占到總數的80.31%,當然這與不同的項目類型的要求有關。同時,馬列?科社學科的專業性質決定著成果的形式,本學科主要研究基礎理論及其在某些領域及角度的理論運用,適合科研人員進行高、深程度的探索。另外,由于本學科的特殊性,沒有譯注、工具書、光盤等成果形式,因此,今后可以在成果形式上進行多樣化創新,不斷推進項目的深入探究。

        三、小結

        (一)研究現狀概況

        本文主要以馬列?科社學科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和形式為研究對象,運用統計學的基本方法,對我國1994―2015年間的馬列?科社學科立項項目進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夠基本上把握本學科發展的脈絡和趨勢。在22年間本學科取得了重大的發展,立項總數為2008項,項目類型多樣主要以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為主,青年科研力量已經成為本學科研究的中堅力量,反映出國家對新力量的重視與培養,項目的地域分布以及項目負責人的所屬單位、系統分布呈現集中性,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科教文事業發展快的省市高校,項目的預期成果形式多樣,有專著、研究報告、譯著等,并且西部地區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有較快的發展,新疆、貴州等地的學科建設水平取得了提高。

        (二)研究思路大致相似亟待新角度

        馬列?科社學科國家社科基金立項的項目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主要是集中在立項項目的總數、立項類型、立項地域分布、項目主持人所屬單位系統分布、立項研究機構及其研究人員分布、項目主持人和項目預期成果這八個角度進行統計分析,整體的研究思路基本相似。在最終的研究結果中則體現出立項項目存在地域、單位,所屬系統等方面的不均衡現象、集中性現象,進一步推導出本學科研究建設的熱點地區以及薄弱地區,面對不均衡現象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如項目負責人單位集中在發達地區,因而提出要對相對薄弱地區如云南、等地進行政策傾斜,這樣的研究思路是理論的一般延伸,這也會造成對同一立項數據的重復研究,這需要科研人員以及學者進行研究思路的新創造。

        (三)加快形成學科研究的集聚效應

        馬列?科社學科具有自身發展的特色,理論性、專業性強,因此在統計分析的基礎上不難發現,本學科應發展特色研究領域,加快形成學科研究的聚集效應,帶領整個學科的向前發展。在表2、3、4信息統計的基礎上,可以得出,通過進行不同單位機構、不同地域的聯合,以高等院校、社科院為研究的主陣地,以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地區為主要的帶頭地區,進行優勢互補,拓寬本學科研究的視角和深度。另外,科研人員可以借助跨學科的理論視野,不斷深化相關理論內涵,整合本學科的領軍人才和資源,在研究視角、研究方法、研究途徑等方面進行突破,為我國國家社科基金人文社科領域提供前瞻指導。

        參考文獻:

        [1] 徐俊,風笑天.近十年來中國社會學研究進展――基于國家社科基金立項的統計分析[J].北京社會科學,2014(9)

        [2] 張永汀.國家社科基金視角下我國政治學科研究狀況分析――基于1993-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數據的量化分析[J].理論與改革,2013(3)

        [3] 黃華偉.基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科學社會主義學科發展狀況[J].科學學研究,2011(10)

        [4] 覃正愛,趙亮,余倩.國家社科基金推動馬列?科社學科蓬勃發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09.11

        [5] 鮑振東.落實“兩個鞏固”推進社科工作[N].遼寧日報,2013.11.19

        [6] 姜霖.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統計分析――以社會學為例[J].西南名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2)

        (作者單位:山西農業大學 山西太谷 030801)

        第6篇

        論文摘要: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和數理統計等方法,通過對1997年一2008年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研究項目資助立項情況進行統計分析與研究,結果表明:體育學作為新興的單列學科日益受到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青睞;國家社科基金對體育學資助項目數量與資助經費逐年遞增;每年申報數量不斷增加,申報內容遍及體育學科整個領域,申報單位遍布地域范圍逐步擴大;每年立項課題研究內容緊扣時代主題,圍繞體育發展的實際問題;體育學立項研究為加速我國體育學科發展提供了重要理論參考,為北京奧運會的圓滿勝利召開提供了科學依據與有力保障。

        一、關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是我國最高級別的社科類研究項目,代表著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方向和水平,對于推動地方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能力層次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導向和激勵作用。努力爭取承擔更多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力爭多出一流成果和優秀人才,對于加強本地區、本單位的社科隊伍建設和學科建設,更好地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19%年體育學被列為國家一級學科,科研成果日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1997年首次設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體育學科類,并資助了一批有關課題的研究項目,之后每年均有立項課題,這無疑對提高我國體育社會學科的研究水平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為了全面分析歷年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科立項的具體情況,發現社科基金體育學立項的一些規律以及存在的問題,作者對歷年來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項目進行了深人統計分析與研究,以其為繁榮體育科學研究,促進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項目發展提供參考。

        國家社科基金的設立,是為了鼓勵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潛心研究,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國家社科基金工作對鞏固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等具有十分獨特的重要作用。特別應該指出的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能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有重要參考價值的研究成果,一些優秀的專家學者,正是通過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而發揮著非常重要的思想庫和智囊團的作用。國家社科基金設立初期僅有一類項目,即年度項目(包括重點項目、一般項目、青年項目和自籌項目),現在已擴大為五類項目,增設了重大招標項目、特別委托項目、西部項目和后期資助項目。其中重大招標項目主要資助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課題;特別委托項目主要以委托的方式資助黨和政府決策部門急需研究的重要課題;西部項目則是為了配合中央西部大開發的方針,繁榮發展西部哲學社會科學,穩定西部哲學社會科學的隊伍,重點資助民族、宗教、區域經濟發展、瀕危文化搶救、邊疆穩定、對外開放等方面的課題;后期資助項目是資助已完成了80%以上的優秀成果,資助其尚未完成部分的科研及出版。包含有馬列社科、黨史黨建、哲學、經濟學、統計學、政治學、法學、國際問題研究、社會學、人口學、民族問題研究、宗教學、中國歷史、世界歷史、考古學、中國文學、外國文學、語言學、新聞學、圖書·情報與文獻、體育學21個一級學科。其中經濟學科由于范圍太大,將其分割為經濟理論和應用經濟學兩類獨立的學科,另將教育學科、藝術學科和軍事學科設為單列學科。

        二、歷年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體育學項目情況

        (一)年度立項數量分析

        1996年7月,經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體育學被正式列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的一級學科。體育學作為26個學科之一,從當年起,開始納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的范疇。自1997年開始至2008年的12年間,體育學共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2500余萬元,立項392項。作為最年輕的學科,短短的12年間立項發展速度之快,足見國家和社會對體育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從體育學被列入國家社科基金以來,體育學立項數量總體趨勢呈現增長,由1997年的20項增加到2008年的65項;在所有立項中一般項目數量最大,12年間一共立項270項,占整個立項數目的68.9%,青年項目立項69項,重點項目17項,自籌項目2項。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飛速發展,黨和國家政府日益重視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體育學有4項作為國家重大社科基金招標項目。自從2004年設立西部項目以來,體育學已經獲得30項資助,足見體育學研究在服務西部,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

        作為我國最高級別的社科研究項目,體育學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反映了體育學研究的發展趨勢。依據圖1可知,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立項課題在過去12年間共立項392項,平均每年立項32.7項。從變化曲線走勢可以看出,十多年間立項數目呈總體上升趨勢,但并不是呈現直線狀態,表現出高低起伏的曲線形。觀察該變化曲線規律得出,1997年一2008年的12年間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立項數目規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仔細觀察發現這三個時期分別以4年為一個單位。第1個時期為起伏期,1997—2000年的4年間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立項數目63項,平均每年立項15.75項,低于整個年平均立項數,這4年里立項數出現直線下滑狀態,由1997年的20項下滑到1999年的10項,幸好在2000年上升到19項,但仍然低于1997年的20項,說明在體育學剛被設立成國家社科基金的初期體育科學研究工作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形成與其他社會科學齊頭并進的態勢。第2個時期是平穩發展期,從2001年一2004年間,這期間立項數目處于平穩狀態,由2001年的31項變為2004年的34項,這期間出現一次低谷,2003年立項數只有29項。第3個時期是直線上升期,由2005年的44項升到2008年65項,期間獲得3項重大招標項目,27項西部項目的資助,可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為體育事業的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北京奧運會的勝利召開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國家的寶貴遺產。

        (二)立項課題研究內容分析

        1992年,體育學被列為國家一級學科,成為58個一級學科之一。1997年,體育學科被單獨列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范圍,這一決定極大地激發了廣大體育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盧元鎮先生主編的《體育人文社會科學概論高級教程》一書,將體育人文社會學科分為體育人文學科和體育社會學科兩大類,每一類又包括有幾門具體的學科領域。根據每年立項項目的名稱進行具體學科領域的分類,從題目的問題反映對所資助項目進行學科分類,這也是很多學科常用的一種劃分方法。在進行分類統計時將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劃歸于體育人類學研究的范疇。依據表2可見,在1997—2008年之間,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體育學立項課題研究內容上主要集中在體育管理學與體育社會學兩個學科,其中體育管理學共立項95項,位居首位,占整個立項數的24.2 %;體育社會學共立項92項,位列次席,占整個立項數的23.5 %。這充分說明這兩個學科在體育發展過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我國體育事業的飛速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立項數位列三到五位的分別是體育經濟學、體育哲學和學校體育學,這三門共立項110項,占整個立項數的28.1 %,說明體育的經濟效益、體育哲學與體育教育問題受到高度重視,成為體育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依據體育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劃分,在整個立項課題中體育人文學科共立項103項,占整個立項數的26.3 % ;體育社會學科立項289項,占整個立項數的73.7 %,這充分說明國家社科基金更加青睞于體育社會學研究,表明我國體育發展的現實問題與社會發展環境側重所在。隨著科學研究的深人與擴大化,體育學研究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交叉研究越來越多,如體育旅游、體育傳播、體育新聞等等,交叉學科研究的逐步深人為體育學科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更加豐富了體育學研究的內容,提升了體育學科的社會影響與學科地位。

        (三)項目所屬單位與地區分布

        1.項目地區分布

        在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立項課題地區分布情況中(見表3),北京、廣東、上海位列前三位,共獲得立項課題141項,占整個立項數的36.0 %;其次是湖北、四川、遼寧和湖南。迄今為止海南還沒有獲得項目資助,西部地區獲得資助得予以西部項目的設立促進了地區之間科學研究的平衡,更大地為西部地區建設服務。從整個獲得資助的地區分布來看,每年獲得資助的省份區域平衡,逐漸擴大,在項目立項的地區分布上更加區域均等化和平衡化,促進了體育科學研究的地區均等化發展。

        2.項目所屬單位分布

        歷年來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課題立項都是以體育院校、綜合性院校、師范院校和體育機關為核心研究機構。從項目主持人所屬單位系分布來看(見表4),體育院校位居首位,共獲得立項課題163項,占整個立項數的41.6%,這與我國體育院校研究隊伍的整體素質、研究資源及水平都占較大優勢密切相關。綜合性院校位居第2,立項數是104,占整個立項數的26.5 %;師范院校獲得立項87項,體育機關獲得立項32項。從總體發展趨勢來看,體育機關的立項比例呈明顯的下降趨勢,而隨著國家社科基金資助

        力度的逐年增加,體育院校保持平穩發展,綜合性院校和師范院校的立項比例在大幅度上升。

        (四)結題成果形式分析

        國家社科基金規劃的研究成果形式有專著、譯著、論文(集)、研究報告、工具書和電腦軟件等。從1997—2008年的12年間,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立項課題的結題成果形式主要以研究報告、論文(集)和專著三種形式(見圖2)。研究報告是結題采用率最高的形式,共有282項,占整個成果形式的47.6%采用論文(集)形式的有169項,占整個成果形式的28.5%采用專著形式的有141項。可見研究報告是體育科學研究工作者廣泛采用的結題成果形式,表明研究報告能夠及時、快捷地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社會經濟效益,能夠直接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論文(集)是科研工作過程中研究成果的階段性成果形式匯集而成,這種成果形式形象而有邏輯層次,能夠準確表達科研工作所取得的各個階段成果,能夠推進科研工作的進程,為圓滿完成研究任務提供指引;而專著則在研究理論深度和研究全面性方面要求較高,一般適用于基礎理論研究領域,這對研究者科研水平和理論積蓄以及研究的深人與全面性是一個科學有力的呈現。

        (五)研究時間分析

        課題研究時間的長短直接關系到課題成果轉為社會生產力,為社會建設服務的時間。通過對12年間體育學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研究時間的統計顯示,96.5%的立項課題所計劃完成時間確定在立項年之后的1—2年。仔細觀察科研發現,研究時間的長短與研究內容、結題成果形式有直接關系,一般采用研究報告結題的課題研究時間為1年;采用研究報告和論文(集)相結合的形式研究時間為2年;以專著和研究報告結題的研究時間大于2年。然而,體育學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不能按期完成的現象卻十分嚴重,以2000年立項的19項課題為例,在對其立項3年(2003年10月)后的結項情況進行分析發現,至少有58%的課題沒有按期完成,多數延長了1.5一2年。2005年10月,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公布了體育學最新結項的10項課題,統計分析可知,這10項課題平均拖期23.3個月,足以反映出課題結項拖期的嚴重程度

        三、結語

        第7篇

        [關鍵詞]社會學科 國家社科基金 立項 發展狀況

        [中圖分類號][C9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4-0082-02

        哲學社會科學自“八五”規劃發展到“十二五”規劃,各學科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社會學在經歷了較為曲折的發展歷程后,與1979年得到恢復與重建,在老一輩社會學家及學者的共同努力下,社會學得到了蓬勃發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家社科基金代表了人文社科的發展水平及發展方向,而社會學科研究發展在其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擬對1994―2015年我國社會學學科發展狀況進行立項情況統計與分析,從而進一步了解社會學的研究現狀及研究規律,把握該學科的發展狀況。

        一、數據來源和研究方法

        我國自1991年6月起,設立了社會科學基金,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負責國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本文以1994―2015近二十二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作為研究總體,充分反映其發展狀況及最新進展。鑒于重大項目和后期資助項目社會學立項較少(重大項目13項,后期資助項目21項),中華學術外譯項目以及成果文庫基本沒有,為便于統計分析,本文研究將不考慮這四大類。在2400個有效樣本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在數據處理中,首先對各年度國家社科基金社會學立項名單進行匯總,簡單整理,然后對社會學的立項項目及其相關變量進行統計分析,從而了解社會學的研究議題及其進展情況。

        二、基本立項情況統計分析

        (一)年度立項分布情況

        統計發現,自1994―2015的22年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對社會學科資助立項共計2400,平均每年資助立項109項,但具體年份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如1995年資助立項數僅有6項,而在2014年立項數則達到264項。整體來看,1994―2015社會學科立項項目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94―2003,這十年間社會學立項項目處于不斷變化中,甚至還出現了負增長現象,如1996年社會學立項項目數為71項,其后的七年則呈現出逐年減少的趨勢;第二階段是2004―2015,2004年社會學立項數恢復到1996年的水平,而后呈逐年遞增態勢,從2004年的72項增加到2015年的256項。

        過去22年間,社會學的立項數總體呈現上升趨勢,但其所占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總數比例相對穩定,徘徊在5%左右,位列各學科立項的前幾名,其在1996年和2005年分別達到6.80%、6.76%,表明社會學在各學科立項研究中相對而言有一定的l展優勢。影響社會學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兩方面,首先與社會學研究人員的知識水平、科研能力有關;其次與社會學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密不可分。

        (二)立項類別分布情況

        根據數據,我國社會學的立項項目主要集中在四大類型中,分別為重點項目、一般項目、青年項目以及西部項目。其中一般項目占比達到51.08%,所占的比例最高,立項數1226項,其后是青年項目,立項數744,占比達到立項總數的31%,西部項目是2004年,國家為了支持、促進西部哲學、社會學的發展而單獨設立的資助項目,數據顯示自2004年起,國家對西部地區社會學的資助項目數逐年遞增,占比達到11.08%,顯示出國家對西部地區哲學發展的重視。但是,重點項目所占社會學立項總數的比例僅有6.83%,立項數164,雖然重點項目標準較高,但也可以反映出,我們社會學科科研人員對社會學重點項目的承擔能力有所欠缺。

        (三)立項地區分布情況

        22年來社會學科獲得過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省份共有31個省,包含了所有的省市自治區(港澳臺除外),在近22年國家社科基金社會學立項數中,北京、上海、江蘇、湖北、浙江居于前五,合計社會學立項數占總項目數的41.19%,說明社會學立項集中分布在全國少數的幾個科研強省。北京作為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具備及時了解前沿信息和科研動態的先天條件,立項數達到370,占比15.42%,而且北京高校眾多,人才濟濟,因此成為國家社科基金社會學研究項目申報立項的主要來源地。然而,社會學研究與立項數在各省市的發展是極不平衡的,幾乎所有的沿海發達省份立項數都位居前列,中西部地區的社會學立項則較少,如山西社會學立項數僅13項,說明社會學立項數與該省的經濟發展水平、對社科基金項目的承擔能力是密不可分的。而作為中西部省份的云南、重慶能夠躋身于前十,其科研水平值得肯定。筆者認為在今后研究發展中不平衡性的問題應該引起相關機構的重視。

        (四)立項的機構、單位分布情況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主要隸屬于高校、黨校、社會科學院、黨政機關以及軍隊等五大機構系統。統計發現,高校社會學的立項數最高,共1858項,占77.42%,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對社會學研究而言,高校研究隊伍綜合素質較高,研究資源豐富且高校人員科研水平較高。社科院對于社會學研究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表1,社科院系統立項數341項,占比14.21%,其中以中國社科院和上海社科院為代表。而黨校、黨政機關、軍隊及其他系統總共立項201項,占8.38%??梢钥闯?,在我國社會學研究領域中,高等院校以及社科院作為科研人才云集的地方,承擔了大多數社會學領域研究的課題和重點項目。

        (五)立項的單位分布情況

        經數據統計發現,1994―2015我國社會學立項有較多單位獲得資助,由于2400個樣本數據較多,在此只分析社會學科資助項目立項數達到20項以上的機構。共有23家立項總數達到20項以上(含20項)的科研機構。23家單位分別屬于社科院和高校兩大系統,共立項數740項,占總立項數的30.83%,可以看出社會學立項相對比較集中。在社科院系統中,中國社會科學院立項69項,上海社會科學院和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分別立項24項,位列前三甲,合計占社科院系統341項的34.31%,彰顯了較強的研究水平和科研生產力。在高校系統中,中國人民大學以56個立項數的成績占據榜首,北京大學立項52項、南京大學立項47項、南開大學立項40項、中山大學立項38項緊隨其后,在前23名的科研機構中普通高校共有20家,共立項623項,占高校系統總立項數的33.53%,說明在社會學項目立項單位分布方面,高校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尤其是社會學專業傳統強校在國家社科基金立項中占有明顯優勢。

        (六)項目主持人情況統計分析

        項目主持人是技術比較權威的,主持項目整個工作的人,負責協調整個項目的工作,發揮著領軍人物的作用。通過數據分析發現,主持項目數2項的研究者占大多數,3項的相對較少。而根據統計結果,這22年間,只有陸益龍、傅廣宛、劉少杰、樂國安、方文、何明升、風笑天、王耀以及胡榮等9位研究者主持社會學立項數達到4項的,而這9位主持人都為正高級職稱,他們所主持的這些項目涵w了重點項目、一般項目及青年項目三大類別,研究議題主要圍繞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現實問題、西方社會學理論的最新發展、社會階層研究以及社會網絡和社會資本研究,呈現多元化趨勢。在22年的社會學年度立項中,僅有吳忠民一位學者主持社會學項目數達到5項,在社會學研究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由此可得出,對社會學的項目主持人無論是科研能力,還是本身的學術水平,其要求都相對較高。

        (七)項目預期成果形式分析

        社科基金項目的預期成果形式可以選擇單一成果形式或兩種成果形式,預期成果形式對項目立項的成功幾率有著一定的影響,數據顯示,在所有的成果形式中,以專著作為主要結項形式的占到47.65%,以研究報告為主的占40.53%。而以論文+研究報告、專著+研究報告等為主要結項形式的總數僅為63項,占總比為7.23%,可見專著和研究報告是國家社科基金社會學科的主要成果形式。相比而言,以譯著和論文集為成果形式的項目僅有35項,占比分別為0.23%、3.79%。由此分析,社會學項目在成果形式上的多元化有待提升。

        三、結語

        綜合以上多方面分析可以發現,社會學這樣一個擁有多重范式的學科,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以及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正日益趨向成熟和規范,但是事物的發展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中國社會學的發展也同樣面臨著諸多研究困境。筆者認為在未來社會學的發展中,一方面,重視對科研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對核心主持人的培養;另一方面,現在是網絡時代,應完善網絡信息安全機制,打破 “信息壁壘”,加強各地區的科研交流,加快實現科學數據共享,從而希望以此增強科研弱省的科研水平。

        【參考文獻】

        [1]常安.從國家社科基金立項項目看法學研究狀況[J].現代法學,2006(03).

        [2]王永斌.知識社會學視域中的教育知識生產[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6).

        [3]鄭杭生.新時期以來中國社會學發展的回顧與反思[J].江西社會科學,2005(08).

        [4]周曉虹.中國社會學研究概況(2005―2006)――基于CSSCI數據的一種分析[J].社會科學研究 2009(04).

        Analysis on the Last Twenty-Two Years’ Status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 China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Project in 1994-2015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