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6 16:13:20
序論:在您撰寫工業節能行業發展趨勢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能源強度分解法是按結構分解分析法(StructureDecompositionAnalysis,SDA)原理,將全部生產部門總能源強度(簡稱總能源強度)變化分解成部門增加值比重(部門結構)和部門能源強度(部門強度)兩個因素。其中總能源強度僅考慮創造GDP的生產部門,即除生活能源消費量以外的能源強度。能源消費增量分解法是將總的能源消費增加量分解成經濟增量、部門結構、部門強度3個因素。本研究采用Sun提出的能源消耗完全分解模型,解決傳統分解法中殘差的影響,并運用環比方法對1996-2011年逐年的能源消費增量進行分解。能源強度分解法:
數據來源及處理
1995-2011年42個分行業部門增加值或增速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局網站。①行業劃分口徑調整:2002年國民經濟行業劃分統計口徑變化,因此按本文42個行業部門劃分重新調整1996-2011年增加值數據;②2005年不變價折算方法見齊曄(2011);③全口徑數據調整:參照陳詩一(2011)經濟數據處理方法,按照各行業增加值比重不變的原則進行調整,匹配工業增加值與分行業增加值。1995-2010年42個分行業部門能源消費量數據來最新調整的2009-2011年《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11年總能源消費量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經濟結構變化對能源消費的影響
1經濟結構變化促進能源消費作用逐漸減弱轉向節能
根據式(1)、式(2)將1996-2011年逐年的能耗強度變化量、能源消費增量分解得到產業、行業層面經濟結構變化的影響。為便于總結規律,根據逐年分解結果統計分析“九五”、“十五”、“十一五”時期的產業、行業部門結構變化對能源強度、能源消費增量的影響(表1)。圖1顯示,1996-2011年,產業、行業部門結構變化對能源消費均呈波動影響,但促進能源消費的作用逐漸減弱,“十一五”時期42行業部門結構變化甚至起到節能作用。根據表1,4個產業部門結構變化從“九五”增加能源強度0.086tce/萬元下降到“十一五”僅增加0.019tce/萬元;42個行業則從增加能源強度0.10tce/萬元轉為降低0.01tce/萬元。從能源消費增量看,4產業部門結構變化從“九五”增加能源消費0.73億tce下降到“十一五”的僅增加0.47億tce。42行業部門結構變化實現節能0.34億tce。2011年,4個產業部門結構變化增加總能耗強度0.008tce/萬元,增加能源消費量0.12億tce,42個行業部門結構變化對能源強度和能源消費增量的影響近乎為零。盡管扭轉了2010年的上升趨勢,但結構調整進展緩慢,給“十二五”的經濟結構調整帶來巨大挑戰。能源消費增量分解結果顯示:“九五”、“十五”、“十一五”時期,分別增加5.0億tce、7.5億tce、13.2億tce,相較之下,經濟結構變化減緩能源消費的作用顯得微小。但正是重化工為主導的經濟結構現狀,導致我國總能源強度高于發達國家,使得快速經濟增長成為拉動能源消費的主要力量。因此,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是我國的首要任務。
2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減緩結構變化對能源消費的促進
工業和第三產業能源消費量占全部產業的95%以上,因此產業部門結構變化是促進能源消費還是節能,是工業和第三產業間的博弈。當工業增速遠超第三產業時,產業部門結構變化促進能源消費作用顯著:圖1中產業部門結構變化對能源強度影響曲線的三個波峰分別為1996、2003、2010年,其工業增速遠超第三產業(圖2)。反之,當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超過工業時,產業部門結構變化對能源消費的促進作用明顯降低。2005-2009年連續5年第三產業增速高于工業,第三產業比重與工業比重的差距逐漸縮小,2009年甚至反超0.1%,使當年產業部門結構變化起到節能作用??傮w來看,1996-2011年產業部門結構變化對能源消費的促進作用逐漸轉弱是由于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十一五”時期尤為明顯。
3重點耗能行業經濟增速下降驅使結構變化轉向節能
我國8個重點耗能行業能源消費量占全部產業的60%以上,而增加值僅占15%。包括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造紙及紙制品業(簡稱黑色金屬、化學原料、非金屬、電力、石油加工、煤炭、有色金屬、造紙)。根據圖3,“十五”時期,有色、造紙、化學原料、電力、石油加工5個行業增速呈現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能源消費量占比最大的黑色金屬行業增速從“九五”的9.4%增加到16.9%,煤炭行業從近乎零增長激增到12.8%,非金屬行業也快速增長。盡管與“九五”時期相比,42個行業部門結構變化導致總能源強度的增加趨勢減緩,但8個重點耗能行業結構變化使總能源強度增加0.048tce/萬元,比“九五”高出70%,黑色金屬行業貢獻居首位,重化工業化趨勢明顯。進入“十一五”,有色、造紙、電力、石油加工4個行業增加值增速持續降低,黑色金屬、煤炭行業則轉升為降,化學原料行業略有反彈,僅非金屬行業增速呈增長趨勢。8個重點耗能行業結構變化轉向節能,使總能源強度降低了0.002tce/萬元??梢?,自“十一五”以來,重點耗能行業經濟增速的下降是驅使結構變化轉向節能的關鍵。
影響經濟結構變化的宏觀驅動因素分析
1重化工業化發展態勢制約經濟結構調整
“九五”、“十五”、“十一五”時期,重工業平均增速分別是10.7%,15.6%,15.7%,高出同期輕工業0.4%,2.6%,2.6%?,F階段重化工業化發展態勢嚴重制約了經濟結構的調整,而造成重工業快速發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快速城市化進程推動重化工業化
1996年起,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城鎮化率從30.48%提高到2010年的49.95%。在高速的城市化驅動下,建筑、鐵路、公路等城市保障性基礎建設明顯加快,以鋼鐵、水泥、有色冶金為代表的重點耗能行業快速發展推動了重化工業化。1996-2010年,每年新建公路里程翻了兩番,從13.8萬km增至56.3萬km;“十一五”時期,鐵路建設快速發展,新建鐵路投產里程數為14545km,分別是“九五”、“十五”時期的2.49、2.16倍;城鎮住宅建筑面積從2000年44億m2,增至2005年108億m2,2010年達144億m2。按平均水平測算,“十五”時期,僅新建城鎮住宅消費粗鋼、水泥量占同期總產量的35.2%,29.9%。再加上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僅為滿足城市化轉移人口的基本需求,便消費了鋼鐵、水泥產量的50%以上。
1.2出口依賴型經濟拉動重化工業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始實施出口替代的經濟發展戰略,即采取各種措施擴大出口,發展出口工業,逐步用輕工業產品出口替代初級產品出口,用重化工業產品出口替代輕工業產品出口,以帶動經濟發展,實現工業化。出口規模的逐漸擴大,出口結構的重化工業化,極大的促進了能源消費的增長。1996-2010年,貨物出口總額增長了近8倍,2010年高達10.77萬億元,占當年GDP的26.5%。出口產品結構逐漸轉向重化工業產品替代輕工業產品的趨勢,重化工產品出口額占比(化學品及有關產品、機械及運輸設備)從1996年的29.3%增加到2010年的55.0%。出口產品結構的這種趨勢性變化既是工業結構變化的結果,也將進一步增強工業結構的重化工業化趨勢,極大的拉動了國內的能源消費。國內學者根據投入產出表核算了1997-2007年出口帶來的能源消費量,從(2.56±0.32)億tce增加到(7.35±1.51)億tce,占除生活外能源消費量的比重從(21%±2.6%)增加到(29%±6.0%)。
1.3地方政府追求經濟利益促進重化工業化
長期以來GDP為主的政績考核制度和經濟利益的追求,導致地方政府熱衷于投資重化工業。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研究顯示,“十一五”各省規劃目標GDP年均增長率為10.1%,遠高于全國7.5%的目標,地市級平均達13.1%,縣級平均達14.2%,越低層級地方政府目標越高。2001-2009年,省級層面除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外,其余各省重工業工業總產值占比平均提高10.6%,海南增幅高達34.2%,云南23.1%,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均在15%左右。
2結構調整政策剎車作用明顯
在經濟結構調整進程中,政府采取了“加快發展服務業”和“淘汰落后產能”兩大主要政策調整產業部門結構和行業部門結構?!熬盼濉睍r期,政策導向依然是大力發展基礎工業,但提出“積極發展第三產業”;進入“十五”時期,提出“大力發展服務業”,提高增加值占比和從業人員占比;“十一五”規劃提出“加快發展服務業”,并提出了增加值占比提高3%,從業人員占比提高4%的量化目標?!笆晃濉逼陂g,“淘汰落后產能”政策提出了重點耗能行業的節能目標,以強有力的行政干預,配合嚴控市場準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貸款、取消重點耗能產品出口退稅、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等一系列政策,給重點耗能行業一記急剎車?!笆晃濉逼陂g累計淘汰的煉鐵、煉鋼、電石、焦炭、小火電、水泥、電解鋁落后產能,分別占同期新增產能的74.3%、54.9%、42.0%、37.7%、24.4%、21.9%、20.3%。淘汰落后產能很大程度上減緩了重點耗能行業的發展,使得行業結構變化轉向節能。
3應對經濟周期性波動政策阻礙經濟結構調整
我國應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采取的積極財政政策,拉動了重點耗能行業的增長,使經濟結構變化對能源消費的促進作用在1999年、2009年出現兩次較大的反彈(圖1)。1998-2004年采取積極財政政策,到2003年帶動配套資金3.28萬億元,全部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中,依靠鋼鐵、水泥等高耗能行業每年拉動經濟增長1.5-2個百分點。2009-2010年,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81%的投資流向了住房建設、汶川災后重建、鐵路、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設備制造業、鋼鐵、有色金屬和水泥行業的發展。世界自然基金會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估算4萬億投資增加能源消費1.13億tce,占2009-2010年新增能源消費量的37%。政策影響使市場對高能耗產品需求激增,企業在生存本能和市場需求變化下,繼續擴大生產規模。這種短期內因政策變化引發的市場需求爆發性增長而并非市場真實需求,使高耗能行業在產能已經過剩的基礎上繼續膨脹。一面是大量的資本涌入高耗能行業,新增產能持續增加,一面是淘汰落后產能的大力推進,形成大量社會資本的永久性沉淀,造成資源浪費。
結論與建議
1996-2011年,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得4個產業部門結構變化促進能源消費的作用逐漸減緩;重點耗能行業經濟增速下降使得42個行業部門結構變化由促進能源消費轉向節能?!笆晃濉睍r期,行業部門結構變化使總能源強度降低0.01tce/萬元,實現節能0.34億tce。盡管如此,我國現階段重化工業化發展態勢嚴重制約了經濟結構的調整??焖俚某鞘谢M程,出口規模逐年擴大的同時,出口產品結構逐漸轉向重化工業產品替代輕工業產品,GDP為主的政績考核制度和經濟利益的追求,都帶動了以鋼鐵、水泥、有色冶金為代表的重點耗能行業快速發展。在此趨勢下,政府采取加快發展服務業和淘汰落后產能給了高速上行的重點耗能行業一記急剎車。然而政府應對金融危機選擇了依靠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經濟的積極財政政策,極大的拉動了重點耗能行業發展,同時也造成了產能過剩和資源浪費。
關于工業能源利用率的研究
與工業能源的需求相類似,不同行業部門、不同區域間的能源利用效率也存在著顯著差異,現有的研究大都在研究我國工業能源利用效率現狀的前提下,分析了我國工業的節能潛力,為其轉型提供理論以及實證依托。余曉泓、張超(2012)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通過引入方向性距離函數和數據包絡分析,測算了中國工業部門2000—2009年的能源效率和CO2減排潛力。實證結果表明,以既定最優生產前沿為參考,中國工業部門的總體能源效率偏低,減排潛力較大;各行業能源效率與減排潛力存在較大差異;不同行業能源效率與減排潛力呈現差異性動態變化,認為政府可以通過實施差異性碳稅政策、靈活利用碳市場機制、強化節能技術研發和促進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加強企業環境執法監管等舉措來推動中國工業部門提高能源效率。唐玲、楊正林(2009)首先對能源經濟效率的幾種常用衡量方法進行了歸納,然后利用DEA方法測算了1998—2007年中國工業行業能源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探索工業經濟轉型對能源效率提升的影響機制。研究表明,中國工業能源效率的總體水平較低,具有較大的節能潛力和提升空間;工業能源效率變化具有明顯的工業經濟轉型特征,開放程度高、競爭性強的行業能源效率較高,而開放程度低、壟斷程度高的行業能源效率水平低;工業能源效率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屈小娥(2011)以中國省際工業為研究對象,運用DEA效率評價方法,實證測算并分析了全國30個省份的工業全要素能源效率、可節能量和節能潛力,研究了影響工業能源效率的因素。結論認為,我國各省份工業能源效率差異較大,工業能源效率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的省份工業能源利用效率較低,工業節能潛力和節能規模較大,其工業能源效率提高對于全國能源效率及節能力度有較強的拉動力。王海寧、陳媛媛(2010)從外部性的角度探討了能源效率的影響因素。提出了產業集聚也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的假說,并借助中國2001—2007年25個工業行業的數據,采用DEA的方法測度了全要素(各類)能源效率以及產業集聚程度指標。結果發現能源密集型行業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較低,而能源非密集型行業全要素能源效率較高;資源依賴性行業及出口密集型等行業集聚程度較高;煙草行業的能源效率和集聚程度均居首位。隨后文章采用實證的方法驗證了產業集聚及其所引致的外部性可以有效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和單要素能源效率的假說。
綜合性研究
事實上,關于工業能源需求以及利用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交互性,能源利用率往往被視作影響工業能源需求的主要因素,另外,行業或經濟增長等因素也通常被視作影響能源需求的另一主要因素。王少平、楊繼生(2006)的研究結果證明我國工業各主要行業的能源消費與行業增長和能源效率之間存在長期均衡,且長期均衡具有顯著的短期調整效應,屈小娥、袁曉玲(2008)基于10個高耗能行業的實證分析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蔣毅一、王皓良(2009)則研究了我國工業各主要行業的能源消費特征,以如何降低高耗能行業能耗水平從而減小經濟發展對能源的依賴程度為出發點,認為要降低工業能源消耗可以采取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結構升級兩種方法。周建(2007)利用1978—2005年的樣本數據,通過狀態空間模型研究了改革開放以來能源需求、經濟增長、效率改進等之間的動態相關性,在此基礎上使用向量自回歸模型、脈沖響應函數、方差分解模型等對能源需求及其影響因素之間的作用機理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結論表明:改革開放以來能源需求、經濟增長、產業結構調整、效率改進等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能源需求的短期波動除了受到相關因素的直接影響外,制度變遷等不可觀測變量對能源消費的模式及其變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在對我國能源需求影響的眾多變量中,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工業化進程的深入推進,尤其是重工業比例在國民經濟結構的進一步提高對能源需求的調整具有重要的決定作用。
關鍵詞 經濟結構;能源強度;能源消費增量;宏觀驅動因素
中圖分類號 F426:TK0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3)01-0049-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01.007
1996-2011年,我國取得了經濟總量增長近6倍的成就,但經濟結構不合理的深層矛盾日益突出,給能源消費帶來巨大壓力,經濟結構亟待調整。早在“九五”計劃時期,便提出未來十五年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向集約的根本轉變,“十五”、“十一五”時期更強化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方針。這一時期,經濟結構變化對能源消費究竟產生何種影響及其背后深層驅動原因是什么值得研究探討。
確定經濟結構變化對能源消費影響的兩個關鍵:一是經濟結構的劃分。已有研究主要考慮了三次產業部門結構[1],農業、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及其他行業的6行業部門結構,工業內部細分的行業部門結構[2-3];二是分析方法的確定。已有研究多集中在分析經濟結構變化的節能潛力[4-5]。由于我國GDP的快速增長,節能潛力估算方法不適用于長期分析,經濟結構調整對能源消費的影響有所夸大,但現有研究多集中在分析方法和計算結果的探討,對經濟結構變化對能源消費影響的背后原因缺乏闡述[3-6]。綜上,本文從能源強度、能源消費增量分解雙向入手,兼顧產業部門、行業部門結構變化,全面剖析1996-2011年經濟結構變化對能源消費的影響,并深度挖掘宏觀驅動原因。
1 研究方法及數據處理
1.1 經濟結構劃分
產業層次考慮4個部門:第一產業(農業)、工業、建筑業、第三產業;行業層次考慮42個部門,包括農業、工業兩位數代碼37個行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金融房地產及其他服務業。其中2002年修訂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GB/T4754-2002)將兩位數行業“木材及竹材采運業”從工業劃分至第一產業、工業新增“其他采礦業”、“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本研究將“其他采礦業”、“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合并到“其他工業”。
1.2 能源消費分解方法
能源強度分解法是按結構分解分析法(Structure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原理,將全部生產部門總能源強度(簡稱總能源強度)變化分解成部門增加值比重(部門結構)和部門能源強度(部門強度)兩個因素。其中總能源強度僅考慮創造GDP的生產部門,即除生活能源消費量以外的能源強度。能源消費增量分解法是將總的能源消費增加量分解成經濟增量、部門結構、部門強度3個因素。本研究采用Sun [7]提出的能源消耗完全分解模型,解決傳統分解法中殘差的影響,并運用環比方法對1996-2011年逐年的能源消費增量進行分解。
能源強度分解法:
式(1)最右邊第一、二項分別為部門結構、部門強度變化引起的能源強度變化;式(2)最右邊三個方括號內分別為經濟增量、部門結構、部門強度變化對能源消費增量的貢獻。
1.3 數據來源及處理
1995-2011年42個分行業部門增加值或增速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局網站。①行業劃分口徑調整:2002年國民經濟行業劃分統計口徑變化,因此按本文42個行業部門劃分重新調整1996-2011年增加值數據;②2005年不變價折算方法見齊曄(2011)[8];③全口徑數據調整:參照陳詩一(2011)[9]經濟數據處理方法,按照各行業增加值比重不變的原則進行調整,匹配工業增加值與分行業增加值。
1995-2010年42個分行業部門能源消費量數據來自最新調整的2009-2011年《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11年總能源消費量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 經濟結構變化對能源消費的影響
2.1 經濟結構變化促進能源消費作用逐漸減弱轉向節能
根據式(1)、式(2)將1996-2011年逐年的能耗強度變化量、能源消費增量分解得到產業、行業層面經濟結構變化的影響。為便于總結規律,根據逐年分解結果統計分析“九五”、“十五”、“十一五”時期的產業、行業部門結構變化對能源強度、能源消費增量的影響(表1)。
圖1顯示,1996-2011年,產業、行業部門結構變化對能源消費均呈波動影響,但促進能源消費的作用逐漸減弱,“十一五”時期42行業部門結構變化甚至起到節能作用。根據表1,4個產業部門結構變化從“九五”增加能源強度0.086 tce/萬元下降到“十一五”僅增加0.019 tce/萬元;42個行業則從增加能源強度0.10 tce/萬元轉為降低0.01 tce/萬元。
圖1 1996-2011年經濟結構變化對能源消費的影響
Fig.1 The impact of economic structure change on energy consumption during 1996-2011
從能源消費增量看,4產業部門結構變化從“九五”增加能源消費0.73億tce下降到“十一五”的僅增加0.47億tce。42行業部門結構變化實現節能0.34億tce。2011年,4個產業部門結構變化增加總能耗強度0.008 tce/萬元,增加能源消費量0.12億tce,42個行業部門結構變化對能源強度和能源消費增量的影響近乎為零。盡管扭轉了2010年的上升趨勢,但結構調整進展緩慢,給“十二五”的經濟結構調整帶來巨大挑戰。能源消費增量分解結果顯示:“九五”、“十五”、“十一五”時期,分別增加5.0億
tce、7.5億tce、13.2億tce,相較之下,經濟結構變化減緩能源消費的作用顯得微小。但正是重化工為主導的經濟結構現狀,導致我國總能源強度高于發達國家,使得快速經濟增長成為拉動能源消費的主要力量。因此,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是我國的首要任務。
2.2 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減緩結構變化對能源消費的促進
工業和第三產業能源消費量占全部產業的95%以上,因此產業部門結構變化是促進能源消費還是節能,是工業和第三產業間的博弈。當工業增速遠超第三產業時,產業部門結構變化促進能源消費作用顯著:圖1中產業部門結構變化對能源強度影響曲線的三個波峰分別為1996、2003、2010年,其工業增速遠超第三產業(圖2)。反之,當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超過工業時,產業部門結構變化對能源消費的促進作用明顯降低。2005-2009年連續5年第三產業增速高于工業,第三產業比重與工業比重的差距逐漸縮小,2009年甚至反超0.1%,使當年產業部門結構變化起到節能作用??傮w來看,1996-2011年產業部門結構變化對能源消費的促進作用逐漸轉弱是由于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十一五”時期尤為明顯。
2.3 重點耗能行業經濟增速下降驅使結構變化轉向節能
我國8個重點耗能行業能源消費量占全部產業的60%以上,而增加值僅占15%。包括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
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造紙
及紙制品業(簡稱黑色金屬、化學原料、非金屬、電力、石油
加工、煤炭、有色金屬、造紙)。
根據圖3,“十五”時期,有色、造紙、化學原料、電力、石油加工5個行業增速呈現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能源消費量占比最大的黑色金屬行業增速從“九五”的9.4%增加到16.9%,煤炭行業從近乎零增長激增到12.8%,非金屬行業也快速增長。盡管與“九五”時期相比,42個行業部門結構變化導致總能源強度的增加趨勢減緩,但8個重點
耗能行業結構變化使總能源強度增加0.048 tce/萬元,比“九五”高出70%,黑色金屬行業貢獻居首位,重化工業化趨勢明顯。進入“十一五”,有色、造紙、電力、石油加工4個行業增加值增速持續降低,黑色金屬、煤炭行業則轉升為降,化學原料行業略有反彈,僅非金屬行業增速呈增長
趨勢。8個重點耗能行業結構變化轉向節能,使總能源強
度降低了0.002 tce/萬元??梢?,自“十一五”以來,重點耗能行業經濟增速的下降是驅使結構變化轉向節能的關鍵。
3 影響經濟結構變化的宏觀驅動因素分析
3.1 重化工業化發展態勢制約經濟結構調整
“九五”、“十五”、“十一五”時期,重工業平均增速分別是10.7%,15.6%,15.7%,高出同期輕工業0.4%,2.6%,2.6%?,F階段重化工業化發展態勢嚴重制約了經濟結構的調整,而造成重工業快速發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1 快速城市化進程推動重化工業化
1996年起,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城鎮化率從30.48%提高到2010年的49.95%。在高速的城市化驅動下,建筑、鐵路、公路等城市保障性基礎建設明顯加快,以鋼鐵、水泥、有色冶金為代表的重點耗能行業快速發展推動了重化工業化。
1996-2010年,每年新建公路里程翻了兩番,從13.8萬km增至56.3萬km;“十一五”時期,鐵路建設快速發展,新建鐵路投產里程數為14 545 km,分別是“九五”、“十五”時期的2.49、2.16倍;城鎮住宅建筑面積從2000年44億m2,增至2005年108億m2,2010年達144億m2。按平均水平測算,“十五”時期,僅新建城鎮住宅消費粗鋼、水泥量占同期總產量的35.2%,29.9%。再加上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僅為滿足城市化轉移人口的基本需求,便消費了鋼鐵、水泥產量的50%以上。
3.1.2 出口依賴型經濟拉動重化工業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始實施出口替代的經濟發展戰略,即采取各種措施擴大出口,發展出口工業,逐步用輕工業產品出口替代初級產品出口,用重化工業產品出口替代輕工業產品出口,以帶動經濟發展,實現工業化。出口規模的逐漸擴大,出口結構的重化工業化,極大的促進了能源消費的增長。
1996-2010年,貨物出口總額增長了近8倍,2010年高達10.77萬億元,占當年GDP的26.5%。出口產品結構逐漸轉向重化工業產品替代輕工業產品的趨勢,重化工產品出口額占比(化學品及有關產品、機械及運輸設備)從1996年的29.3%增加到2010年的55.0%。出口產品結構的這種趨勢性變化既是工業結構變化的結果,也將進一步增強工業結構的重化工業化趨勢,極大的拉動了國內的能源消費。國內學者根據投入產出表核算了1997-2007年出口帶來的能源消費量,從(2.56±0.32)億tce增加到(7.35±1.51)億tce,占除生活外能源消費量的比重從(21%±2.6%)增加到(29%±6.0%)[10-14]。
3.1.3 地方政府追求經濟利益促進重化工業化
長期以來GDP為主的政績考核制度和經濟利益的追求,導致地方政府熱衷于投資重化工業。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研究顯示,“十一五”各省規劃目標GDP年均增長率為10.1%,遠高于全國7.5%的目標,地市級平均達13.1%,縣級平均達14.2%,越低層級地方政府目標越高[15]。2001-2009年,省級層面除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外,其余各省重工業工業總產值占比平均提高10.6%,海南增幅高達34.2%,云南23.1%,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均在15%左右。
3.2 結構調整政策剎車作用明顯
在經濟結構調整進程中,政府采取了“加快發展服務業”和“淘汰落后產能”兩大主要政策調整產業部門結構和行業部門結構。
“九五”時期,政策導向依然是大力發展基礎工業,但提出“積極發展第三產業”;進入“十五”時期,提出“大力發展服務業”,提高增加值占比和從業人員占比;“十一五”規劃提出“加快發展服務業”,并提出了增加值占比提高3%,從業人員占比提高4%的量化目標?!笆晃濉逼陂g,“淘汰落后產能”政策提出了重點耗能行業的節能目標,以強有力的行政干預,配合嚴控市場準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貸款、取消重點耗能產品出口退稅、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等一系列政策,給重點耗能行業一記急剎車?!笆晃濉逼陂g累計淘汰的煉鐵、煉鋼、電石、焦炭、小火電、水泥、電解鋁落后產能,分別占同期新增產能的74.3%、54.9%、42.0%、37.7%、24.4%、21.9%、20.3%。淘汰落后產能很大程度上減緩了重點耗能行業的發展,使得行業結構變化轉向節能。
3.3 應對經濟周期性波動政策阻礙經濟結構調整
我國應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采取的積極財政政策,拉動了重點耗能行業的增長,使經濟結構變化對能源消費的促進作用在1999年、2009年出現兩次較大的反彈(圖1)。1998-2004年采取積極財政政策,到2003年帶動配套資金3.28萬億元,全部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中,依靠鋼鐵、水泥等高耗能行業每年拉動經濟增長1.5-2個百分點[16]。2009-2010年,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81%的投資流向了住房建設、汶川災后重建、鐵路、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設備制造業、鋼鐵、有色金屬和水泥行業的發展。世界自然基金會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17]估算4萬億投資增加能源消費1.13億tce,占2009-2010年新增能源消費量的37%。
政策影響使市場對高能耗產品需求激增,企業在生存本能和市場需求變化下,繼續擴大生產規模。這種短期內因政策變化引發的市場需求爆發性增長而并非市場真實需求,使高耗能行業在產能已經過剩的基礎上繼續膨脹。一面是大量的資本涌入高耗能行業,新增產能持續增加,一面是淘汰落后產能的大力推進,形成大量社會資本的永久性沉淀,造成資源浪費。
4 結論與建議
1996-2011年,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得4個產業部門結構變化促進能源消費的作用逐漸減緩;重點耗能行業經濟增速下降使得42個行業部門結構變化由促進能源消費轉向節能?!笆晃濉睍r期,行業部門結構變化使總能源強度降低0.01 tce/萬元,實現節能0.34億tce。盡管如此,我國現階段重化工業化發展態勢嚴重制約了經濟結構的調整??焖俚某鞘谢M程,出口規模逐年擴大的同時,出口產品結構逐漸轉向重化工業產品替代輕工業產品,GDP為主的政績考核制度和經濟利益的追求,都帶動了以鋼鐵、水泥、有色冶金為代表的重點耗能行業快速發展。在此趨勢下,政府采取加快發展服務業和淘汰落后產能給了高速上行的重點耗能行業一記急剎車。然而政府應對金融危機選擇了依靠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經濟的積極財政政策,極大的拉動了重點耗能行業發展,同時也造成了產能過剩和資源浪費。
我國經濟結構不合理現狀主要是由經濟發展的階段造成的,國家層面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宏觀調控。首先,控制經濟增速,促進投資合理增長。如前所述,即使經濟結構變化按“十一五”發展趨勢,其實現的節能量也遠低于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能源消費增量。國家從宏觀對各地區經濟增速進行調控,注重公平、效率,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其次,構建消費主導模式,促進消費多元化。城鎮化并不僅是修路、建房,將農村人口轉移至城鎮,解決轉移人口生計,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通過拉動內需促進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再次,加快生產業的發展。我國被稱為“世界工廠”,產品附加值低、工業結構難以調整很大程度是受研發、設計、營銷、供應鏈管理環節欠缺制約,表現為生產業發展滯后。而國際經驗表明,發達國家服務業占比上升主要依賴生產業;最后,多層次推進工業結構優化調整。一方面使高耗能行業、傳統行業向新型化、高附加值、高加工度方向發展。另一方面,以“十二五”提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馮飛, 王金照. “十一五”節能減排中期評估[J]. 綠葉, 2009, (4): 113-118. [Feng Fei, Wang Jinzhao. Midterm Assessment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J]. Green leaf, 2009, (4): 113-118.]
[2]王俊松, 賀燦飛. 技術進步、結構變動與中國能源利用效率[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9, 19(2): 157-161. [Wang Junsong, He Chanfei.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Structural Change and Chinese Energy Consumption Efficiency[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9, 19(2): 157-161.]
[3]姚愉芳, 陳杰, 李花菊. 結構變化的節能潛力計算的方法論研究[J].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07, (4): 115-123. [Yao Yufang, Chen Jie, Li Huaju. A Study on the Calculation Methods of Energy Saving Potentiality to the Structure Change[J].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 2007, (4): 115-123.]
[4]齊寶平, 穆海林, 康旭東,等. 中國1990-2007年節能因素分解分析[J]. 能源研究與管理, 2010, (2): 1-4. [Qi Baoping, Mu Hailin, Kang Xudong, et al. Factor Analysis on 1990-2007 Energy Conservation in China[J]. Energy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2010, (2): 1-4.]
[5]熊華文. 基于單位GDP 能耗的節能潛力分析方法與實證研究[J]. 中國能源, 2011, 33(4): 21-25. [Xiong Huawen. Methods for Analyzing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and its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Energy Consumption of Per Unit GDP[J]. Energy of China, 2011, 33(4): 21-25.]
[6]李艷梅, 張雷. 中國能源消費增長原因分析與節能途徑探討[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8, 18(3): 83-87. [Li Yanmei, Zhang Lei. Reason Analysis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crease and Discussion of Energy Saving Approach[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8, 18(3): 83-87.]
[7]Sun J W. Changes i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ergy Intensity: A Complete Decomposition Model[J]. Energy Economics, 1998, 20: 85-100.
[8]齊曄.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1-2012)[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1: 93-94. [Qi Ye. Annual Review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in China (2011-2012) [M].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China), 2011: 93-94.]
[9]陳詩一. 中國工業分行業統計數據估算: 1980-2008[J]. 經濟學季刊, 2011, 10(3): 735-776. [Chen Shiyi. Reconstruction of Subindustrial Statistical Data in China:1980-2008[J].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2011, 10(3): 735-776.]
[10]顧阿倫, 何建坤, 周玲玲,等. 中國進出口貿易中的內涵能源及轉移排放分析[J]. 清華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10, 50(9): 1456-1459. [Gu Alun, He Jiankun, Zhou Lingling, et al. Analysis of Embodied Energy and Transfer Emissions of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J].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ition, 2010, 50(9): 1456-1459.]
[11]齊曄, 李惠民, 徐明. 中國進出口貿易中的隱含能估算[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8, 18(3): 69-75. [Qi Ye, Li Huimin, Xu Ming. Acounting Embodied Energy in Import and Export in China[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8, 18(3): 69-75.]
[12]王元道. 中國出口貿易結構變遷與能源消耗變化關系研究[J]. 商業時代, 2011, (8):40-41. [Wang Yuandao. Research on China’s Export Structure Chang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ergy Consumption[J]. Commercial Times, 2011,(8):40-41.]
[13]吳幼玲. 我國進出口商品中內涵能源的行業結構分析[D]. 廈門:廈門大學, 2009: 23-24. [Wu Youling.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Energy Embodied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of China [D]. Xiamen: Xiamen University, 2009: 23-24.]
[14]謝美娜. 我國出口貿易隱含能源研究[D]. 長沙:中南大學, 2010: 33. [Xie Meina. Research on Embodied Carbon in Export in China[D]. Changsha: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0: 33.]
[15]黃石日報. “十二五”規劃應確立三大方向[N]. 黃石日報, 2010-09-23(2). [Yellowstone Daily.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Should Establish Three Directions[N]. Yellowstone Daily, 2010-09-23(2). ]
經濟可持續發展亞需升級,電力消費有制約,節能減耗是關鍵,從三次產業的平均電力成本與邊際電力成本的比較可以看出在第二產業中工業的快速發展導致電力消費增長迅猛。但這種以提高能耗為代價的增長模式將導致經濟增長缺乏后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將受到挑戰。若這種以投資拉動工業快速增長的現象持續下去電力供應將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國民經濟的發展。這種經濟增長的模式將對有些增長較快行業的發展前景埋下隱患。所以.無錫目前處于升級轉型發展經濟中緊抓黑色金屬業、化學原料業、電力和熱力生產與供應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紡織業、造紙及紙制品等六個高耗電行業節能降耗工作步伐使電力消耗明顯降低高能耗企業發展趨緩。六大高耗能行業產值從2005年到2。。g年增長了104.9%,單位產值電耗從0.0607千瓦時/元降到了0.0463千瓦時/元降幅達23.7%:高耗能行業之外的行業產值從2005年到2009年增長了139.1%單位產值電耗從2005年0.0292千瓦時/元降到了2009年的0.0235千瓦時/元降幅為19.5%。在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的經濟轉型發展中,加快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高端服務業.已經成為無錫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旋律,高新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從2005年到2009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了239.1%,2009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的引.50/0比2005年提高了11.2個百分點。
濟發展的影響重大、意義深遠鑒于電力消費與地區生產總值之間存在穩定的長期均衡關系,為促進無錫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引導下,從整體上把握好兩者的關系。使得電力資源更好的為國民經濟發展服務。首先,電力消費在無錫經濟發展中發揮巨大作用且近年工業電力消費彈性系數波動下降。準確判斷理解電力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毋庸置疑,電力作為主要的能源產品.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已經滲透到經濟活動的每個角落。無錫市規模工業的生產活動中電力消費量要占到終端能源消費的近30%充足的電力供應是保障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1990一2010年無錫電力消費與經濟增長的實證表明長期趨勢中無錫經濟增長對電力消費有著較強的依賴性,從近幾年情況看,工業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呈現波動式下降趨勢。從2。。2年并始全社會工業用電增速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較發現。2年為1.28,2003年開始下降為1.21,2004年下降到1以下為0.95到2007年下降為0.85,其中2005年為最低值0.72。這說明無錫市現有經濟增長模式對電力的依賴有增強的趨勢。這一方面反映了無錫經濟的發展對電力需求的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從能源消費結構觀察,也是近年從逐步降低煤炭的直接消耗向清潔優質高效能源消耗的體現。其次,無錫電力消費通過科學轉型升級和技術進步逐步走上節能降耗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值得肯定。在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的諸多變量中電力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變量,經濟的發展還受到結構變化、技術進步、供求關系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如產業技術進步會提高耗電設備的使用效率、節電措施的實施會間接增加可用電量等等因此在評價地區經濟發展速度時不能一味地、機械地以用電量水平為依據特別是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進程中調整經濟結構、限制“兩高一資一?!靶袠I發展、逐步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不是以電量的增長為注腳.而應是以降低電量為目標要充分認識電力消費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促進和制約作用目前無錫市電力供需處于相對緩和階段但在實行大力加強節能減排、優化終端能源消費結構、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建設的進程中,保持電力工業適度超前發展還是非常必要的。再次無錫推進多元化電源結構發展,優化電力消費結構積極打造資源節約新城市。電力工業事關國計民生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促進和制約作用不言而喻。
當前,在電力供需矛盾有效緩解,節能減排工作向縱深推進的階段應積極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加快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發展并以此作為實施電力工業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不斷地優化無錫市電源結構.呈現電源結構‘’多元化‘’發展趨勢一方面.隨著全市工業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能源消費總量在不斷增加中出現結構優化并形成了以煤炭、電力、焦炭、熱力、洗精煤和天然氣等六大能源品種為主體的工業能源消費結構另一方面2012年工業用電量增長的基數相對較高.相應拉低了用電量的增長率,此外.企業能源替代成效明顯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用電消耗。從技術裝備結構調整看,呈現“節約化“趨勢節能技術水平有效提高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單位GO尸能耗分別下降428仇。、5.86%和6.51。一。呈逐年加速下降的良好勢頭,三年累計下降15伙,節約能源536萬噸標準煤.其中節約工業用電!億千瓦時.2007年以來,全市共組織實施了186個重點節能與循環經濟項目.總投資約60.94億元.可節約電量231億千瓦時在切實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產業結構提升步伐加快發展形勢下.無錫市還需要積極加強電網建設保持輸電與配電的協調同步發展,不斷優化電網質量確保發電能力和輸配電能力都能夠滿足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
作者:王泊 單位:江蘇無錫供電公司
___________________公司:
由于我方項目的需求,特邀請貴公司專業顧問人員對我方項目進行實地考察,屆時將與貴公司商議雙方合作事宜。
考察日期:
考察人數:
考察內容:
所有考察費用由我方負擔,考察人員的住宿條件將不低于三星級酒店的標準。 我方聯系人:
聯系方式:
請貴方予以確認并回復。
單位負責人簽字:___________________
單位公章: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范文:
臺灣青年創業協會北京國宣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關于組團赴臺灣商務考察的邀請函
我國政府對節能、再生能源工作高度重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節能工作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局面。我國巨大的節能潛力,龐大的節能市場,顯示出節能產業在我國具有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
自XX年以來,在鋼鐵、水泥、電解鋁、房地產開發等行業投資熱的帶動下,我國各行各業不同程度地經歷了煤電油運的緊張局面:煤炭告急,原油市場價格持續攀升,“電荒”開始蔓延,20余個省市相繼進入“拉閘限電”的行列。日趨緊迫的資源壓力與環境壓力,要求我們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遏制資源浪費,走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的經濟發展道路。在過去的20年里,我國的能源消費總量隨著經濟的發展已經翻了一番,超過了13億噸標準煤,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能源消費大國。從國內能源資源的情況看,雖然我國的煤炭資源比較豐富,但石油、天然氣資源相對則十分貧乏。由于人口基數巨大,中國人均能源資源占有量遠比世界平均值要低。在各類資源供應有限的情況下,“節能”就成為緩解能源危機的首選途徑。已實施的節能項目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四川、貴州等地,項目涉及樓宇空調系統改造、工業鍋爐改造、廢氣及余熱利用、電機拖動系統改造等。所有項目技術成熟,節能減排效果明顯,平均投資回報率約30%,具有推廣價值。
為了借鑒具有同一文化背景的我國臺灣省的發展經驗,交流行業信息,反映行業發展趨勢,綜觀市場結構變化,培養鍛煉新人,促進我國節能事業的迅速發展,由臺灣青年創業協會主辦,北京國宣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組團赴臺灣進行為期11天的交流研討活動。
一、領隊:中心相關人員帶隊。
二、擬邀嘉賓:節能行業、再生資源協會及相關單位負責人。
三、時間地點:第一期:每月15日、第二期:每月25日出團
報到地點:深圳市
四、考察內容:
1.拜訪臺灣綠基會節能中心,并與有關人士座談。
2.拜訪臺灣大學,并參加由著名教授主講的“再生能源領域未來形勢”講座。
3.考察參觀臺中工業區、cbd及cbd以外的次中心區等。
4.參觀臺北、臺中、高雄等地再生能源企業等。
五、收費標準:
每人收取人民幣8800元,含考察費、入臺證、往返機票、機場稅、食宿費、全程安排四星級或以上酒店等。
六、要求:
1、凡被邀請單位即日起報名,本次考察團限20人,額滿為止。
2、所需手續:個人護照、身份證復印件二份、白底2寸正面免冠彩照8張、赴臺考察申請書、帶單位名稱臺頭的手寫體在職證明及單位營業執照或組織機構代碼復印件一份。
七、匯款方式:(指定帳號)
戶名:北京國宣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開戶行:中國民生銀行北京國貿支行
帳號:011XX1700××××
八、聯系辦法:
1、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八里莊5號 郵編:××××××
2、聯系電話:北京010--××××××××(傳真) 臺灣××××××××
由于我方項目的需求,特邀請貴公司專業顧問人員對我方項目進行實地考察,屆時將與貴公司商議雙方合作事宜。
考察日期:
考察人數:
考察內容:
所有考察費用由我方負擔,考察人員的住宿條件將不低于三星級酒店的標準。
我方聯系人:
聯系方式:
請貴方予以確認并回復。
單位負責人簽字:___________________
單位公章: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范文:
臺灣青年創業協會北京國宣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關于組團赴臺灣商務考察的邀請函
我國政府對節能、再生能源工作高度重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節能工作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局面。我國巨大的節能潛力,龐大的節能市場,顯示出節能產業在我國具有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
自2006年以來,在鋼鐵、水泥、電解鋁、房地產開發等行業投資熱的帶動下,我國各行各業不同程度地經歷了煤電油運的緊張局面:煤炭告急,原油市場價格持續攀升,“電荒”開始蔓延,20余個省市相繼進入“拉閘限電”的行列。日趨緊迫的資源壓力與環境壓力,要求我們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遏制資源浪費,走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的經濟發展道路。在過去的20年里,我國的能源消費總量隨著經濟的發展已經翻了一番,超過了13億噸標準煤,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能源消費大國。從國內能源資源的情況看,雖然我國的煤炭資源比較豐富,但石油、天然氣資源相對則十分貧乏。由于人口基數巨大,中國人均能源資源占有量遠比世界平均值要低。在各類資源供應有限的情況下,“節能”就成為緩解能源危機的首選途徑。已實施的節能項目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四川、貴州等地,項目涉及樓宇空調系統改造、工業鍋爐改造、廢氣及余熱利用、電機拖動系統改造等。所有項目技術成熟,節能減排效果明顯,平均投資回報率約30%,具有推廣價值。
為了借鑒具有同一文化背景的我國臺灣省的發展經驗,交流行業信息,反映行業發展趨勢,綜觀市場結構變化,培養鍛煉新人,促進我國節能事業的迅速發展,由臺灣青年創業協會主辦,北京國宣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組團赴臺灣進行為期11天的交流研討活動。
一、領隊:中心相關人員帶隊。
二、擬邀嘉賓:節能行業、再生資源協會及相關單位負責人。
報到地點:深圳市
四、考察內容:
1.拜訪臺灣綠基會節能中心,并與有關人士座談。
2.拜訪臺灣大學,并參加由著名教授主講的“再生能源領域未來形勢”講座。
3.考察參觀臺中工業區、CBD及CBD以外的次中心區等。
4.參觀臺北、臺中、高雄等地再生能源企業等。
五、收費標準:
每人收取人民幣8800元,含考察費、入臺證、往返機票、機場稅、食宿費、全程安排四星級或以上酒店等。
六、要求:
2、所需手續:個人護照、身份證復印件二份、白底2寸正面免冠彩照8張、赴臺考察申請書、帶單位名稱臺頭的手寫體在職證明及單位營業執照或組織機構代碼復印件一份。
七、匯款方式:(指定帳號)
戶名:北京國宣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開戶行:中國民生銀行北京國貿支行
八、聯系辦法:
2、聯系電話:北京010--××××××××(傳真)
政府考察邀請函經典模板【一】
我國政府對節能、再生能源工作高度重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節能工作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局面。我國巨大的節能潛力,龐大的節能市場,顯示出節能產業在我國具有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
自XXXX年以來,在鋼鐵、水泥、電解鋁、房地產開發等行業投資熱的帶動下,我國各行各業不同程度地經歷了煤電油運的緊張局面:煤炭告急,原油市場價格持續攀升,電荒開始蔓延,20余個省市相繼進入拉閘限電的行列?!菊虅湛疾煅埡段?。日趨緊迫的資源壓力與環境壓力,要求我們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遏制資源浪費,走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的經濟發展道路。
在過去的20年里,我國的能源消費總量隨著經濟的發展已經翻了一番,超過了13億噸標準煤,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能源消費大國。從國內能源資源的情況看,雖然我國的煤炭資源比較豐富,但石油、天然氣資源相對則十分貧乏。由于人口基數巨大,中國人均能源資源占有量遠比世界平均值要低。在各類資源供應有限的情況下,節能就成為緩解能源危機的首選途徑。已實施的節能項目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四川、貴州等地,項目涉及樓宇空調系統改造、工業鍋爐改造、廢氣及余熱利用、電機拖動系統改造等。所有項目技術成熟,節能減排效果明顯,平均投資回報率約30%,具有推廣價值。
為了借鑒具有同一文化背景的我國臺灣省的發展經驗,交流行業信息,反映行業發展趨勢,綜觀市場結構變化,培養鍛煉新人,促進我國節能事業的迅速發展,由臺灣青年創業協會主辦,北京國宣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組團赴臺灣進行為期11天的交流研討活動。
一、領隊:中心相關人員帶隊。
二、擬邀嘉賓:節能行業、再生資源協會及相關單位負責人。
三、時間地點:第一期:每月15日、第二期:每月25日出團
報到地點:深圳市
四、考察內容:
1.拜訪臺灣綠基會節能中心,并與有關人士座談。
2.拜訪臺灣大學,并參加由著名教授主講的再生能源領域未來形勢講座。
3.考察參觀臺中工業區、CBD及CBD以外的次中心區等。
4.參觀臺北、臺中、高雄等地再生能源企業等
五、收費標準:
每人收取人民幣8800元,含考察費、入臺證、往返機票、機場稅、食宿費、全程安排四星級或以上酒店等。
六、要求:
1、凡被邀請單位即日起報名,本次考察團限20人,額滿為止。
2、所需手續:個人護照、身份證復印件二份、白底2寸正面免冠彩照8張、赴臺考察申請書、帶單位名稱臺頭的手寫體在職證明及單位營業執照或組織機構代碼復印件一份。
七、匯款方式:(指定帳號)
戶名:________________
開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帳號: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聯系辦法:
1、地址:______________
2、聯系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聯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府考察邀請函經典模板【二】
___________________公司:
由于我方項目的需求,特邀請貴公司專業顧問人員對我方項目進行實地考察,屆時將與貴公司商議雙方合作事宜。
考察日期:
考察人數:
考察內容:
所有考察費用由我方負擔,考察人員的住宿條件將不低于三星級酒店的標準。
我方聯系人:
聯系方式:
請貴方予以確認并回復。
單位負責人簽字: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