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3h3f5"></form>
      <noframes id="3h3f5"><listing id="3h3f5"><nobr id="3h3f5"></nobr></listing>

      <noframes id="3h3f5">
      <sub id="3h3f5"></sub><sub id="3h3f5"></sub>

      <listing id="3h3f5"><nobr id="3h3f5"><menuitem id="3h3f5"></menuitem></nobr></listing>
      <address id="3h3f5"></address>
      <address id="3h3f5"><listing id="3h3f5"><menuitem id="3h3f5"></menuitem></listing></address>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醫療保險范文

        時間:2022-09-29 04:42:34

        序論:在您撰寫醫療保險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醫療保險

        第1篇

            我國五十年代初建立的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統稱為職工醫療保險。它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保險的重要項目之一。

            醫療保險具有社會保險的強制性、互濟性、社會性等基本特征。因此,醫療保險制度通常由國家立法,強制實施,建立基金制度,費用由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醫療保險費由醫療保險機構支付,以解決勞動者因患病或受傷害帶來的醫療風險。

            醫療保險就是當人們生病或受到傷害后,由國家或社會給予的一種物質幫助,即提供醫療服務或經濟補償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

            我國的醫療保險實施四十多年來在保障職工身體健康和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國和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這種制度已難以解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障問題。

            國務院于1998年12月下發了《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8]44號),部署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進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工作,要求1999年內全國基本建立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第2篇

            16-60歲人士均可投

            保險責任:

            在本附加合同保險責任有效期內,本公司承擔下列保險責任:

            被保險人因意外傷害事故或保單生效三十日后(續保者自續保生效日后)因疾病,經醫

            院診斷必須住院治療,本公司就其實際支出的合理醫療費用按90%給付“住院醫療保險

            金”。

            被保險人不論一次或多次住院治療,本公司均在本附加合同所附加保險金額表規定限額

            內分項給付保險金,分項累計給付金額達到該項保險金額時,該項保險責任終止。

        第3篇

        12月15日至21日,醫療保險分會應澳大利亞莫納施大學的邀請,組織“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評估標準及方法”課題組有關成員赴澳大利亞考察醫療保險,重點考察了澳大利亞的醫療保障體系構建和藥品優惠計劃的實施情況。在澳期間,全體考察團成員遵守紀律,團結合作,保證了這次考察任務的順利完成?,F將考察情況匯報如下:

        一、澳大利亞醫療保障體系

        澳大利亞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其醫療保障體系主要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全民醫療保??;二是私人醫療保險。

        (一)全民醫療保?。∕edicare)

        澳大利亞全民醫療保健制度于1983年引入,是澳大利亞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支出占聯邦政府用于健康保健全部費用開支的18%。主要負責為在公立醫院住院的公共病人提供免費的食宿、醫藥、護理和其他的照顧;為住院的私立病人提供75%的醫療優惠計劃費用;為非大額費用的醫生會診提供85%的醫療優惠計劃費用。

        在全醫療保健制度下,所有澳大利亞永久居民只要選擇公立醫院看病,都有資格享受免費治療,醫生則由醫院指派。州和地區政府除了提供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還與聯邦政府和專業機構協作以保證服務質量和標準。全民醫療保健制度還負擔患者在醫院外進行治療的大部分醫療費用,如看全科醫生和專家門診。但醫療保健一般不包括牙科、理療和按摩治療等服務。聯邦政府為各種醫療服務規定了收費標準,醫療保健負責承擔這些費用的85%。許多醫生的收費超過標準,患者則必須支付超出的部分。

        居民以家庭為單位,每家都有一個保健卡,持卡可以到任何醫院看病。澳大利亞采用醫、藥分業體系,醫院只負責治療、開處方,患者憑借處方到藥店購買藥品。政府在公立醫院的門診收費標準有所不同,對于普通的居民門診就醫,病人每次最多支付門診醫療費用為23.10澳元,超過部分由政府承擔;每年最多支付700澳元,超過部分由政府承擔。對于領取救濟金的困難群體,病人每次最多支付門診醫療費用3.7澳元,超過部分由政府承擔;每年累積最多支付280澳元,超過部分由政府承擔。

        (二)私人醫療保險

        聯邦政府鼓勵人們在使用醫療保健作為主要保障的同時也參加私人醫療保險,以更好地平衡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在整個衛生系統中的作用。為了鼓勵居民購買私人醫療保險,政府規定給予購買人購買金額30%的補貼。比如:個人一年購買1000元的私人醫療保險,政府將補貼給個人300元。另外,年收入在5萬澳元以上的個人,或年收入在10萬澳元以上的家庭,如果不購買私人醫療保險,政府將強制征收其1%的所得稅使其購買私人醫療保險。政府的這些措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1999年澳大利亞有33%的居民購買了私人醫療保險,到2003年該比例已達到45%。

        在澳大利亞,私人醫療保險的投保人可以選擇在公立醫院進行治療,或在私立醫院進行治療。在私立醫院,患者可選擇直接支付醫療費或使用個人醫療保險。私人醫療保險不僅償付投保人在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的醫療費,還償付投保人接受的一系列非醫療服務的費用,如進行理療、看牙科以及購買眼鏡的費用等,但不能應用于藥品方面的花費。目前,澳大利亞私立醫院床位約占所有醫院床位的1/4,而私人醫療保險支出約占全部健康保健支出的1/3。

        澳大利亞醫療保障資金來源于國家按公民個人收入的1.5%所征繳的稅收。在支出方面,聯邦政府既要通過提供醫療優惠計劃(MBS)、藥品優惠計劃(PBS)承擔患者一般治療和藥物的費用,還要即為公立醫院、居民區衛生保健設施、旅店、家庭和社區的衛生保健等提供經濟上的援助,為衛生研究機構提供主要經費,支持衛生工作者的培訓并向高等院校的學生提供資助。州政府和地區政府用于健康保健的財政支出主要包括:公立醫院及精神健康護理、家庭病房、社區病房和老齡人群救助服務。根據憲法規定,州和地區政府有首要責任為人們提供切實的醫療服務,包括大多數急性病和精神病患者的住院治療。各州和地區還向人們提供多種社區和公共衛生服務,包括學校保健、口腔保健、母嬰保健、職業保健、疾病控制和各種健康檢查等家庭衛生保健服務和預防性個人免疫服務。

        二、藥品優惠計劃

        1993年澳大利亞政府出臺藥品優惠計劃,目的是為給全部澳大利亞公民提供他們所需要的且價格可承受的藥物治療。這也使得澳大利亞成為第一個強制要求本國制藥企業提交指定的藥品數據來申請加入藥品優惠計劃的國家。向聯邦政府和家庭服務部部長直接匯報工作的法定機構——健康保險委員會,負責處理和支付《藥品優惠計劃》中所列藥品的費用。

        澳大利亞的制藥企業加入藥品優惠計劃的條件為:制藥企業必須提供政府要求的藥品數據,然后由政府成立的一個評審委員會對數據進行評估,同時政府還要從中介機構提取相關的證明,數據和證明材料全部合格后,方可準許進入藥品優惠計劃。

        藥品優惠計劃覆蓋了93%的處方藥,主要涵蓋590多種的普通藥品, 1460多種有效形式的藥品和超過2500種市場銷售的不同品牌的藥品,但主要的日常保健用藥和全部化妝品沒有涵蓋在內。

        藥品優惠計劃是政府應用藥品經濟學制定健康保健政策的重要體現,該計劃主要包括藥品經濟學理論和藥品價格參考體系兩部分內容。藥品優惠計劃的實施大大降低了處方藥的價格,從而降低了澳大利亞公民用于健康費用的支出。

        澳大利亞利用藥品經濟學理論來描述和評估藥品價格的工具,其最初目的是為了給病人提供一個能夠承受的藥品價格。同時,澳大利亞還建立了一個兼顧相對安全、相對功效、相對花費及費用效率的執行體系。但在行起來卻非常困難,而且一些弊端開始逐漸顯現,主要體現在:一是政府整體的花費逐漸變成政府和公眾關注的焦點;二是增加了政府維持現有藥品價格的政策壓力。另一方面,澳大利亞建立的復雜且獨特的執行體系要求提供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支持數據,而這些正是那些全球組織所不愿意提供的;同時由澳大利亞決定的藥品價格給全球組織帶來的風險正在增大;全球組織的風險與收益比例也受到威脅。各方都開始對該執行體系能否持續理想的提供給患者可承受的藥品價格提出質疑。為此,澳大利亞提出新的藥品價格參考體系,藥品參考價格制定主要從仿制品價格、同類產品價格、同類療效產品的價格三方面考慮。

        與其他國家相比,企業認為澳大利亞對藥品價值的評估的規定較硬性:首先是可供選擇的比較者很少,其次是比較者的價格通常很低,而且已經在專利保護期之外,再次是評估主要集中在臨床試驗數據,最后是評估時排除掉很多收益和花費。因為證據的有效性、可接受性、通譯性及在預測健康結果中固有的不確定性無法得到很好的衡量,所以評價藥品價值方法的范圍受到了很多限制。

        同時,澳大利亞的制藥企業進行技術創新、開發新產品方面還面臨著其他的問題,譬如:開發出來的新藥品總是與已有的治療方法聯系在一起,技術上的進步不被承認;而由藥品經濟學硬性規定產生的參考價格很不穩定,而且持續下跌,但是新產品必須要去與之對比,并且要去接近該價格;與此相反,對產品加工制造和研制開發等創新行為投入的費用一直在上升。為了爭取到一個合理的價格,制藥企業要不斷的提供最新的取得良好治療效果的數據,例如發病率與死亡率的比例等,但是這些數據在新藥投放市場時候尚無法得到,這就使制藥企業站在一個非常被動的位置上。

        諸多問題導致了制藥行業逐漸開始延遲或抵制應用政府制定的參考價格,而且有數據表明,最近一段時間接受率已經下降到接近50%了。制藥企業開始延緩新產品的研制開發,限制國外產品進口,或者選擇在澳大利亞暫時未被認可且無可對比的產品,同時企業開始把產品的銷售重點從澳大利亞國內轉移到國外市場。制藥企業對行業成長的未來及新產品的期望在當前價格評估系統的制約下變得越來越渺茫。同時,這些矛盾還大大限制了在澳大利亞應用藥品經濟學理論的政策和前進方向,也限制了藥品經濟學在制藥行業和政府工作領域中的發展。

        三、啟示

        澳大利亞具有較為健全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一是全民醫療保健體現了制度的普遍性和公平性;二是醫療保健作為公共產品或準公共產品,政府主體責任明確;三是在政府政策鼓勵下市場機制發揮了充分的補充作用。而且,澳大利亞還在不斷進行改革和新的嘗試,其醫療保障體系的運行正在培育著一種新的機制,主要是政府責任的分散和市場競爭機制的引入,其框架正在逐步明朗清晰,作用也逐漸明顯。這些對我國在建設全面小康社會要求下不斷完善醫療保障體系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

        同時,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最先開始在醫療保障政策中應用藥品經濟學的國家之一。藥品經濟學在澳大利亞健康保健體系制定和完善過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已經成為一個有效控制藥品費用的工具,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澳大利亞的醫療費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雖然這一方法的應用導致了澳大利亞吸引全球資源的能力受到限制,以及政府和國內藥品生產企業之間關系產生矛盾,但其“產出”卻達到了預期目的,保證了澳大利亞居民能享受價格可接受的藥品。對我國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險制度、醫療衛生體制、藥品生產流通體制三項改革,以保證實現改革的總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同時,本次考察對于我分會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評估標準及方法》課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主要體現在:

        1、澳大利亞采用嚴格的程序對藥品治療效果進行評估,對我分會評估藥品療效有較大的參考意義;

        2、澳大利亞的藥品流通受到政府的制約,而且在醫藥分家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促進了藥品流通的良性循環,有助于我分會對醫院藥品管理方面的評估設計;

        3、澳大利亞醫療保險對支付監控得較為嚴格。醫療保險只用來支付醫療方面的費用,不支付藥品費用,其監控手段可以作為我分會設計醫療保險基金支出監測評估指標的參考;

        4、澳大利亞的藥品價格體系較為嚴密,有效的抑制了藥品虛高價格的問題,同時也控制了醫療費用的增長,為我分會評估我國醫療保險政策落實情況及藥品價格提供了借鑒。

        醫療保險分會考察團

        團長:王芳琳

        成員:李秋華

        曹可元

        第4篇

            根據資料顯示在基本社會醫療保險制度下,個人至少要負擔30%的醫療費用,某些重大疾病個人甚至需要負擔50%的治療費用。在面對如何做到“老有所養”的問題時,如果不及早為自己的將來進行規劃投資,未來肯定要面臨更大的壓力。因此,在國家的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之外通過商業醫療保險來尋求更全面的健康保障,就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目前國內保險公司推出的商業醫療保險主要分兩類,一類是一年期的純消費型商業醫療保險;一類是非消費型的終生商業醫療保險。

            一年期純消費型商業醫療保險保險期限為一年,投保者需要每年續保。這類保險的主要優點在于投保人可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選擇投保年份,有較高的財務自由度。缺點在于,隨著年齡的增大,保險公司的厘定保費會逐年上升。同時隨著社會物價水平的上升,保費支出額也會逐步增加。此外,一旦投保人發生重大疾病,在以后年度續保的難度也將加大,保險公司拒保的風險較高。因此,這類商業醫療保險由于缺乏跨年度的統一規劃,因此在控制整體保費支出方面具有較高風險,不利于長期保障。

            而對于非消費型的終生商業醫療保險,投保者一般只需要每年繳納保費,不存在中途保險公司提高保費或拒保的現象??捎行У姆婪抖唐诩兿M型險種存在的弊端,但投保人自由度較底,中途不易變更保險公司。

            從理財的角度來考慮,投保終生商業醫療保險更具有一定的儲蓄投資功能,在理財規劃中可發揮更大的作用。投保人相當于在保險公司設立了個人醫療基金,除投保當年起即可享受重大疾病保障外,投保人身故后還將保額與累計報銷金額之差返還給指定收益人。

        第5篇

        【關鍵詞】商業醫療保險;社會醫療保險;融合與銜接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制度的不斷完善,居民對于醫療服務及保障制度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因而對于各國政府來說如何解決居民醫療保障問題就成為了公共衛生政策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如何在現行的保障制度之下,逐步完成社會醫療保險與商業醫療保險的銜接與融合,也成為了未來我國醫療保障制度探索的方向。

        二、社會醫療保險與商業醫療保險各自的特點

        (一)社會醫療保險的主要特點

        (1)基本醫療保險的保障水平與我國當前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即處于“低水平”下?,F行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籌資比例已經大幅降低,因此只能提供最為基本的醫療保障。

        (2)社會醫療保險覆蓋范圍很廣,也就是要盡可能的使所有的單位及企業加入。而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覆蓋范圍就包括中央、省屬單位、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和鄉鎮企業及其職工、城鎮個體經濟組織業主及其從業人員等。

        (3)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保費籌集,是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的。

        (4)社會醫療保險具有“統賬結合”的特點,即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行將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

        (二)商業醫療保險的主要特點

        (1)通過資源整合、風險集中的方法,來達到共同分擔由意外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的目的。

        (2)通過保險人與被保險人簽訂合同、締結契約關系的方式,來達到雙方履行權利及義務的目的。

        (3)作為一種特殊商品的醫療保險,可以根據社會不同需求產生的不同險種來開展業務,市場可以調節其供求關系,其特點是靈活自由,可以適應社會的多層次需求。

        (4)醫療服務供求雙方處于并不對等的地方,供求雙方的聯系完全是被市場所調節的,經常會出現“市場失靈”的情況。

        三、社會醫療保險與商業醫療保險在實踐中的幾種混合模式

        盡管社會醫療保險與商業醫療保險各具特點,兩者目的不用、各有區別,但在實際中世界各國大多會將兩者結合,主要有三種不同的混合模式。

        (一)社會醫療保險為主、商業醫療保險為輔的模式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目前的通用做法,是將商業醫療保險作為社會醫療保險的補充及附加形式。社會醫療保險制度一般是通過社保稅進行籌資,覆蓋勞動者及其家屬;而作為公共衛生的補充形式,商業醫療保險覆蓋的主要是未加入社會醫療保險的居民,同時還會對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中并未包含的服務項目進行負擔,這一模式大多被歐美國家所采用。

        (二)商業醫療保險為主,社會保險為輔的模式

        商業醫療保險在這種醫療體制架構之下處于主導的地位,并且被允許占據整個醫療保險市場。而社會醫療保險則只是作為一種補充,為不愿或無力保障的人群所建立,如低收入者和老年人等。其主要不足之處是,無法參加社會保險同時又無能力參加商業保險的人口不能得到任何形式的醫療保障。

        (三)社會醫療保險與商業醫療保險并存的模式

        商業醫療保險在此種框架下,是以替代公共醫療保險的形式存在的。居民自主選擇參加社會醫療保險或者投保商業醫療保險,因而形成的模式是兩種制度各自獨立運行。人們的付費能力決定了商業保險提供的保險服務,付出的代價與服務是對應的。而社會保險的覆蓋對象則是參加商業保險之外的人群,因而其提供的醫療服務待遇是取決于公共衛生資源的水平的,這一兩種體制并行的模式主要被一些中低收入國家所采用。

        四、社會醫療保險與商業醫療保險融合的對策及建議

        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兩者相互融合的實質,就是要充分發揮社會保險在保障體系中的基礎保障作用,與此同時要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對于社會保障體系的補充作用。因而要采取一定的對策,確保二者平衡發展,具體如下:

        (1)政府必須明確社會保障政策,給予商業醫療保險以充分的發展空間,同時加大與商業保險公司的合作,來幫助支持他們發展商業醫療保險事業。

        (2)要從整體上把握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的發展策略??梢葬槍Ξ斍吧绫sw系制定短期、中期以及長期的規劃和目標, 同時要依據所制定的發展規劃,對社保制度的整體組織結構、運營方式和業務品種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整合和統籌。

        (3)合理的劃分政府與市場的作用,明確商業醫療保險的發展空間。要從我國國情的實際情況出發,使得社會醫療保險覆蓋基本的醫療保障需求,對其制訂合理的封頂線及報銷比例,也就是承擔有限的保障責任。而針對基本醫療以外的屬于市場范疇的醫療保障需求,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由商業醫療保險自行解決。

        (4)不斷完善配套措施,同時優化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的監管機制。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企業補充醫療保險4% 稅前列支的政策,因而要在明確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化經營的前提之下,推進此項措施的落實和完善。同時,要充分發揮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在監管機制上各自的優勢,相互借鑒、相互促進,與此同時,還應當適當地放寬對于社?;疬\營方式及渠道的限制,允許其參與資本市場的運行。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各種有利措施的相互配合之下,社會醫療保險與商業醫療保險的現現狀一定會得到改善,達到二者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目的,充分發揮二者“社會減震器”的作用,在維持社會穩定、改善居民的醫療保障水平發揮更為廣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朱銘來,奎潮.論商業健康保險在新醫療保障體系中的地位[J].保險研究, 2009(01).

        第6篇

        2、客觀地講,大病醫療保險并不屬于基本醫療保險的范疇,在名義上屬于個人參保的商業保險范疇。由于長期以來基本醫保只能應對基本門診診費需要,因此"因大病返貧"問題始終是大多數消費者的心里隱患。

        3、大病醫保秉持著商業化的運作,但這并不意味著大病醫保只有市場屬性,恰恰相反,大病醫保在中國具有非常明顯的政府救濟屬性。而之所以對大病醫療保險采取商業化模式的運作,只是為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這并不會影響保險本身的公益屬性。

        4、就此而言,大病醫療保險繳稅合規但不合情。如果消費者從更高層次來對行政部門有所期待的話,這樣的解釋的確違背了大病醫療保險的初衷,因為讓政府救濟行為也納稅顯然不符合一般稅法的基本原則。

        第7篇

        1、醫療保險一般指基本醫療保險,是為了補償勞動者因疾病風險造成的經濟損失而建立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通過用人單位與個人繳費,建立醫療保險基金,參保人員患病就診發生醫療費用后,由醫療保險機構對其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

        2、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和實施集聚了單位和社會成員的經濟力量,再加上政府的資助,可以使患病的社會成員從社會獲得必要的物資幫助,減輕醫療費用負擔,防止患病的社會成員“因病致貧”。

        (來源:文章屋網 )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