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7 08:56:00
序論:在您撰寫公共衛生安全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從一個傳染病和公共衛生工作者的角度,我想談的是公共衛生安全與健康的關系。從幾年前非典型肺炎(SARS)在全球暴發流行,到今年的手足口病在國內數省的發病,公眾媒體一直在呼吁“衛生與安全”的問題。以前大家把衛生與安全分開來看,其實,公共衛生安全是防治傳染病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你不重視衛生就會帶來安全威脅,帶來社會的動蕩。
2003年春天,從SARS全球發病情況看,歐洲、日本的發病率低,東亞地區特別是中國的發病最高。有人認為,這與日本人和歐洲人比較講究衛生習慣有關。確實,到過歐洲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受,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偏遠的小鄉村,城市的環境衛生很好,越到農村環境衛生越好。很少見到有人隨地吐痰、到處是垃圾的現象,公民的環境衛生意識也比我們國民要高得多。
人們在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認識到公共衛生的重要性,公共衛生也成為科學家們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F代微生物學創始人、法國偉大的科學家巴斯德說過,“衛生”兩個字,在希臘文字里就是跟健康有關的意思。19世紀30年代的歐洲,人口逐漸增多,人們也逐漸認識到飲水和垃圾處理很重要。當時歐洲暴發霍亂,在巴黎這個城市,霍亂導致了兩萬多人死亡,所以他們很早就知道垃圾和污水處理的重要性,世界著名的巴黎城市下水排泄處理系統就是那個時候搞出來的。
1 循證公共衛生原則
為什么需要在公共衛生安全保障體系中強調循證公共衛生理念?這是因為公共衛生安全保障事關國家安全大局,涉及社會上每個人的健康安全利益。公共衛生安全保障體系中的每個項目的確立和決策的正確與否都關系到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甚至數億人口的健康安全。希波克拉底曾經說過:“事實上有兩種東西:科學和看法?!笨茖W帶來知識,而看法只能帶來無知。盡管在現實生活中許多決策是根據政府官員或部分專家的看法決定的,但事實上用上述方法做決策是欠缺合理性的。而用科學證據來支持體系建設的決策,指導和執行有關項目,可以提高公共衛生項目和決策的質量,避免浪費有限的公共衛生資源,預防決策失誤帶來的危害。
整個循證公共衛生的決策過程可分為六個階段。第一階段,對需要解決的公共衛生安全問題作出明確的可操作性的界定,并要注意在何種社會政治背景下,以及政府、衛生部門等利益集團的情況。第二階段,通過文獻檢索了解當前的研究進展,并獲取最佳證據,即檢索當前最新的文獻,并收集有關的專題會議討論報告,同時收集定性的證據(軟證據)。此外,還要對證據進行科學性評估(有效性、可靠性)、系統綜述評價(meta分析等)、風險評估、經濟學評估或專家組討論和咨詢論證,從而得到最佳證據。第三階段,對擬解決的問題量化,如描述性研究中的健康狀態指標(如期望壽命)、疾病負擔指標(發病率、死亡率、daly)等,分析性研究中的or(優勢比)、rr(相對危險度)、par(人群歸因危險度)等,社區干預試驗中的陰轉率、有效率等。第四階段,通過比較和評價,確定擬實施的政策或項目,即比較和評價擬實施的項目或方案,包括評價研究證據的有效性(內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可靠性(或重復性),并考慮背景因素,如政治時事、法規、經濟價值、社會、人口學特征和技術水平等。第五階段,形成項目或政策的具體方案,這里要注意可操作的項目內容、適宜的時間安排、明確的實施目的和有關指標等。第六階段,項目或政策實施后的評價及反饋,結合定性和定量研究,可采用過程評估、目標評估、經濟效益評估等多種形式。
目前,公共衛生安全的形勢不容樂觀,在推行公共衛生安全戰略過程中,任何不適宜的政策都可能對公共衛生危機的產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公共衛生安全保障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是長期、龐大的系統工程,事關全民健康、國家安全大局,絕不允許公共衛生建設中出現“豆腐渣”工程。循證公共衛生決策不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錯誤,還有利于提高公共衛生體系的服務水平。然而,在目前的現實生活中,公共衛生安全的保障戰略往往缺乏效率,公共衛生政策制訂和項目執行有時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因為公共衛生決策常常圍繞危機、熱點問題和利益集團的關注點而制定,缺乏長遠的眼光。
因此,要將循證公共衛生原則作為公共衛生安全戰略所應遵循的第一原則,在循證公共衛生原則的指導下,開展公共衛生安全保障的策略制定、項目安排與實施以及效果評估等。
2 公共衛生倫理學原則
公共衛生安全保障的過程是服務公眾、服務國家安全的過程。公共服務需要規范,這些規范不僅包括法律法規,還包括公共衛生倫理。公共衛生倫理是有關在人群中促進健康、預防疾病和傷害的行動規范,對我們在人群中促進健康、預防疾病和傷害的行動起指導和規范行為的作用。公共衛生倫理和醫學倫理不同。醫學倫理往往強調病人個人利益,尤其是知情同意、自主選擇、隱私等的重要性,并不強調伙伴關系、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社區等重要的價值。公共衛生以人群為基礎的視角與醫學以病人為中心的視角有所不同,公共衛生倫理不僅要關注個體利益,更重要的是關注公眾利益,在某些條件下個人利益應服從于公眾或集體利益。
公共衛生領域中涉及許多倫理問題,如:傳染病防治、保密、對研究對象的保護,衛生保健資源的配置,遺傳學,免疫政策,兒童保健與保護,供水系統安全,食品和藥物安全,公共場所禁煙,精神衛生等多方面的問題。
其中,在傳染性疾病的處理上,公共衛生倫理尤其重要,譬如保密問題。對于一些法定要求報告的且具有強傳染性的傳染病,為了保護公眾的健康,就必須及時發現傳染源(病人)、隔離患病者。事實上,這泄露了個人患病的“隱私”信息,更限制了個人的行動自由。但從公共衛生倫理上講,這種做法是合理的。因為當一種疾病有較高的傳染性,并威脅著特定人群的生命健康安全時,報告上級衛生機構并及時處理是非常必要的,否則會為了保護個體的利益而傷害大多數人的利益。另外一個涉及公共衛生倫理的是干預個人自由的問題。sars暴發之后,中國廣大地區對sars疑似病人和接觸者采取了隔離的措施,這個策略就涉及行政干預是否妥當這么一個問題,因為在采取隔離的同時,個人的自由行動權也就受到了限制。
3 公共衛生公平性原則
無論從人類的發展理念出發,還是從人權角度來看,人的健康都是根本的。聯合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約》第十二條做出了規定:健康權是“人人享有可能達到的最高標準的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的權利”。每個國家必須保證人人享有相應的健康權:減少死胎率和嬰兒死亡率,并且使兒童得到健康的發育;改善環境衛生和工業衛生等各個方面;預防、治療和控制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以及其他疾??;創造保證人人在患病時能得到醫療照顧的條件。健康權是與每一個人密切相關的、實實在在的人權,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對于人群或者地域來說,健康是人群充滿生機和活力,一個地方蓬勃發展的標志。
1 循證公共衛生原則
為什么需要在公共衛生安全保障體系中強調循證公共衛生理念?這是因為公共衛生安全保障事關國家安全大局,涉及社會上每個人的健康安全利益。公共衛生安全保障體系中的每個項目的確立和決策的正確與否都關系到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甚至數億人口的健康安全。希波克拉底曾經說過:“事實上有兩種東西:科學和看法?!笨茖W帶來知識,而看法只能帶來無知。盡管在現實生活中許多決策是根據政府官員或部分專家的看法決定的,但事實上用上述方法做決策是欠缺合理性的。而用科學證據來支持體系建設的決策,指導和執行有關項目,可以提高公共衛生項目和決策的質量,避免浪費有限的公共衛生資源,預防決策失誤帶來的危害。
整個循證公共衛生的決策過程可分為六個階段。第一階段,對需要解決的公共衛生安全問題作出明確的可操作性的界定,并要注意在何種社會政治背景下,以及政府、衛生部門等利益集團的情況。第二階段,通過文獻檢索了解當前的研究進展,并獲取最佳證據,即檢索當前最新的文獻,并收集有關的專題會議討論報告,同時收集定性的證據(軟證據)。此外,還要對證據進行科學性評估(有效性、可靠性)、系統綜述評價(Meta分析等)、風險評估、經濟學評估或專家組討論和咨詢論證,從而得到最佳證據。第三階段,對擬解決的問題量化,如描述性研究中的健康狀態指標(如期望壽命)、疾病負擔指標(發病率、死亡率、DALY)等,分析性研究中的OR(優勢比)、RR(相對危險度)、PAR(人群歸因危險度)等,社區干預試驗中的陰轉率、有效率等。第四階段,通過比較和評價,確定擬實施的政策或項目,即比較和評價擬實施的項目或方案,包括評價研究證據的有效性(內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可靠性(或重復性),并考慮背景因素,如政治時事、法規、經濟價值、社會、人口學特征和技術水平等。第五階段,形成項目或政策的具體方案,這里要注意可操作的項目內容、適宜的時間安排、明確的實施目的和有關指標等。第六階段,項目或政策實施后的評價及反饋,結合定性和定量研究,可采用過程評估、目標評估、經濟效益評估等多種形式。
目前,公共衛生安全的形勢不容樂觀,在推行公共衛生安全戰略過程中,任何不適宜的政策都可能對公共衛生危機的產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公共衛生安全保障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是長期、龐大的系統工程,事關全民健康、國家安全大局,絕不允許公共衛生建設中出現“豆腐渣”工程。循證公共衛生決策不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錯誤,還有利于提高公共衛生體系的服務水平。然而,在目前的現實生活中,公共衛生安全的保障戰略往往缺乏效率,公共衛生政策制訂和項目執行有時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因為公共衛生決策常常圍繞危機、熱點問題和利益集團的關注點而制定,缺乏長遠的眼光。
因此,要將循證公共衛生原則作為公共衛生安全戰略所應遵循的第一原則,在循證公共衛生原則的指導下,開展公共衛生安全保障的策略制定、項目安排與實施以及效果評估等。
2 公共衛生倫理學原則
公共衛生安全保障的過程是服務公眾、服務國家安全的過程。公共服務需要規范,這些規范不僅包括法律法規,還包括公共衛生倫理。公共衛生倫理是有關在人群中促進健康、預防疾病和傷害的行動規范,對我們在人群中促進健康、預防疾病和傷害的行動起指導和規范行為的作用。公共衛生倫理和醫學倫理不同。醫學倫理往往強調病人個人利益,尤其是知情同意、自主選擇、隱私等的重要性,并不強調伙伴關系、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社區等重要的價值。公共衛生以人群為基礎的視角與醫學以病人為中心的視角有所不同,公共衛生倫理不僅要關注個體利益,更重要的是關注公眾利益,在某些條件下個人利益應服從于公眾或集體利益。
公共衛生領域中涉及許多倫理問題,如:傳染病防治、保密、對研究對象的保護,衛生保健資源的配置,遺傳學,免疫政策,兒童保健與保護,供水系統安全,食品和藥物安全,公共場所禁煙,精神衛生等多方面的問題。
其中,在傳染性疾病的處理上,公共衛生倫理尤其重要,譬如保密問題。對于一些法定要求報告的且具有強傳染性的傳染病,為了保護公眾的健康,就必須及時發現傳染源(病人)、隔離患病者。事實上,這泄露了個人患病的“隱私”信息,更限制了個人的行動自由。但從公共衛生倫理上講,這種做法是合理的。因為當一種疾病有較高的傳染性,并威脅著特定人群的生命健康安全時,報告上級衛生機構并及時處理是非常必要的,否則會為了保護個體的利益而傷害大多數人的利益。另外一個涉及公共衛生倫理的是干預個人自由的問題。SARS暴發之后,中國廣大地區對SARS疑似病人和接觸者采取了隔離的措施,這個策略就涉及行政干預是否妥當這么一個問題,因為在采取隔離的同時,個人的自由行動權也就受到了限制。
3 公共衛生公平性原則
無論從人類的發展理念出發,還是從人權角度來看,人的健康都是根本的。聯合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約》第十二條做出了規定:健康權是“人人享有可能達到的最高標準的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的權利”。每個國家必須保證人人享有相應的健康權:減少死胎率和嬰兒死亡率,并且使兒童得到健康的發育;改善環境衛生和工業衛生等各個方面;預防、治療和控制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以及其他疾??;創造保證人人在患病時能得到醫療照顧的條件。健康權是與每一個人密切相關的、實實在在的人權,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對于人群或者地域來說,健康是人群充滿生機和活力,一個地方蓬勃發展的標志。
【關鍵詞】食品安全;公共衛生
【中圖分類號】TS20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31(2011)11-1868-02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這句話不但說明人類以食物賴以生存,而且也說明食物安全性對人類的重要性。食品衛生是公共衛生領域的一項重要內容,食品衛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因此,大多數食品安全問題能引起公共衛生問題,反之亦然。食品安全與公共衛生相互影響、相輔相成。
1 食品安全的含義及內容
1996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食品安全界定為“對食品按其原定用途進行制作和食用時不會使消費者健康受到損害的一種擔?!?。食品安全包括四個成分:第一,成分安全,不包含危害人體健康的成分。第二,功能安全,食用后不影響人體的正常新陳代謝。第三,免疫安全,不能帶有導致人體發病的動物、微生物和病毒。第四,遺傳安全,即不改變人類基因和人類的遺傳功能。食品安全包括食品衛生、食品質量、食品營養等相關方面的內容和食品(食物)種植、養殖、加工、包裝、貯藏、運輸、銷售、消費等環節。
2 公共衛生的含義及內容
公共衛生的具體內容包括對重大疾病尤其是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監控和醫治;對食品、藥品、公共環境衛生的監督管制,以及相關的衛生宣傳、健康教育、免疫接種等。其中,食品衛生是公共衛生領域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1996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食品衛生界定為“為確保食品安全性和適用性在食物鏈的所有階段必須采取的一切條件和措施”。食品衛生是指提供人類食用的各種食品,在其生產、運輸、儲存、加工、銷售、烹飪、食用等各個環節必須符合飲食衛生標準,保證各種食品所含營養和能量安全進入人體,參與人體的新陳代謝。食品衛生具有食品安全的基本特征,包括結果安全,即無毒無害,符合應有的營養等和過程安全,但更側重于過程安全。食品衛生通常并不包含種植、養殖環節的安全。
3 食品安全與公共衛生的相互影響
盡管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有一定的區別,但是食品衛生是食品安全的前提。而食品衛生又是公共衛生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在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形勢嚴峻,已成為公共衛生領域的重要問題1,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發展與穩定。
3.1 食品安全對公共衛生的影響
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關于問題食品的各類報道層出不窮,牛奶業普遍使用三聚氰胺出現各種問題奶粉、養殖業普遍濫用抗生素、食品工業違規濫用食品添加劑、化肥使用過多、農藥使用以及殘留嚴重超標、轉基因食品。從沈陽“毒豆芽”、湖北“毒生姜”、牛肉膏、染色饅頭、瘦肉精、地溝油到問題血旺、黑心鴨、潲水油等等。問題食品涉及面越來越廣,危害程度也越來越深。這些食品安全問題引發諸多公共衛生問題,對人民生命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3.1.1 食源性疾病
我國食品安全面臨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是食源性疾病2。也就是說我國食品安全存在的引發公衛問題的因素最主要的是食源性疾病。2006年9月7日陳君石在“中國食品安全問題論壇”上指出,食源性疾病已是目前我國頭號食品安全問題。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食源性疾病是最普遍的健康問題之一,是降低經濟生產力的重要原因。食源性疾病不但影響人類生產力,甚至危害人類生命安全。食品安全問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食源性疾病是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我國目前尚無統一的食源性疾病報告的數據。鄭州市 2008年食源性傳染病年發病率為206 /10萬3。2006-2008年廣州市食源性疾病暴發共189起,發病2678例,死亡6例4??傮w上,我國食源性疾病發生率較高。問題食品所帶來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不但給人們造成生活、工作上的痛苦,而且也給社會帶來嚴重的醫療負擔,嚴重影響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安全與穩定。
衛生部部長陳竺在2011年全國衛生系統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工作會議上表述,衛生部擬將食品安全、職業病防治、飲用水安全也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項目5。食品安全信息報告納入中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3.1.2 化學污染
我國化肥使用量平均高達400公斤/公頃以上,遠遠超出發達國家的225公斤/公頃的安全上限。農藥的使用嚴重超標,農藥殘留的情況非常嚴重。因此,農產品源頭污染嚴重。在食物種植養殖環節出現不安全因素,導致食品不衛生、環境污染等公共衛生問題的發生。在食品加工制作的過程中,企業違法生產、加工食品現象并不少見,少數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驅動下使用、亂用及濫用食品添加劑和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食品,摻假制假。在食品包裝、貯藏、運輸過程中食品防腐劑的亂用及濫用等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其中農藥的使用問題是突出問題?;瘜W污染所導致的公共衛生問題不只是人們的身體健康,還有環境污染的問題。加重國家治理環境的負擔。不但影響食用者自身的身體健康,而且還影響下一代的健康。
3.1.3 生物污染
微生物、寄生蟲、生物毒素等污染問題,如沙門菌污染、霉菌毒素污染和寄生蟲污染等。生物污染通過食物而傳播。不但引發嚴重的食源性疾病,而且還能引發環境污染,導致發生嚴重的傳染病等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加重醫療負擔和環境治理負擔。
3.1.4 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食品是指以轉基因生物為直接食品或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轉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還不能確定,轉基因食品中可能含有對人體毒害作用,如致癌的物質;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檢測、法規乃至食品經濟和食品與農產品貿易方面已引起世界范圍內的廣泛爭議。
自從今年春天非典型肺炎(SARS)在全球暴發流行以后,公眾媒體一直在呼吁“衛生與安全”的問題。以前大家把衛生與安全分開來看,其實公共衛生安全是防治傳染病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你不重視衛生就會帶來安全威脅,帶來社會的動蕩。SARS流行期間,北京城的大街小巷行人就少了很多,上海喧鬧的街頭也不像往日那樣擁擠了,這給我們的經濟生活、國際交往都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所以有人稱,SARS實際上是一場公共衛生體系的危機。
回過頭來看看,為什么歐洲、日本的發病率低,原因很難講清楚。有人認為,這與日本和歐洲人比較講究衛生習慣有關。確實,我們到過歐洲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受,無論是人頭攢動的城市還是偏遠的小鄉村,城市的環境衛生很好,越到農村環境衛生越好。他們的衛生環境要比我們好多了,很少見到有人隨地吐痰、到處是垃圾的現象,公民的環境衛生意識也比我們國民要高得多。
歷史的教訓
歐洲人講究衛生的習慣也經歷了一個很長的過程。歐洲幾百年歷史上有過幾次大規模的傳染病流行,如鼠疫、霍亂、天花、麻風病、結核病等等,這些在古希臘和古埃及的文獻中都有記載。中世紀歐洲流行黑死病,也就是我們講的鼠疫。1347年被黑死病感染的老鼠、跳蚤,隨著商船將這一瘟疫傳播到了意大利、埃及,到了1351年,也就是差不多5年的時間,當時2 400萬人的歐洲約有800萬人死于瘟疫,約占歐洲總人口的1/3,中東有1/4的人死于黑死病。
中世紀流行的“黑死病”對歐洲文明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可以說歐洲人后來逐漸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就是從那時開始的。就拿洗澡來說,現在我們都知道歐美人喜歡洗澡,每天一次甚至兩次,其實文藝復興時期歐洲人就有了洗澡的習慣。
到了15世紀史無前例的鼠疫流行,人們知道鼠疫是通過空氣傳播的,人很容易受到感染。歐洲老百姓認為,洗澡以后人體的毛孔變大了,空氣中的毒氣會鉆進毛孔里進入人體,熱水洗臉也會擴大臉部的皮膚毛孔,為了防止鼠疫就不洗澡不洗臉。這個理論統治了整個17世紀的歐洲,差不多有100年的時間,歐洲人避免用水來清潔身體。據說,當時代表歐洲文明最高水平的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也不洗澡不洗臉,只用葡萄酒水洗手和漱口。一直到18世紀30年代,人們開始認識到水的清潔作用很大,逐漸地恢復了洗澡。當時雖然恢復了洗澡,但還是不洗頭,頭發臟了發臭就用香水來噴,所以香水的消費量非常驚人。隨著人們衛生意識的提高,歐洲人逐漸認識到不洗澡、不洗臉、不洗頭根本預防不了什么疾病,后來大家也逐漸地恢復了洗臉、洗澡、洗頭。
應該說,公共衛生事業的形成是人們在與疾病作斗爭過程中逼出來的。在19世紀30年代的歐洲,人口逐漸增多,人們也逐漸認識到飲水和垃圾處理很重要。當時歐洲暴發霍亂,像巴黎這個城市,因霍亂死了2萬多人,所以他們很早就知道垃圾和污水處理的重要性,世界著名的巴黎城市下水排泄處理系統就是那個時候搞出來的。
人們在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認識到公共衛生的重要性,公共衛生也成為科學家們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F代微生物學創始人、法國偉大的科學家巴斯德說過,“衛生”兩個字,在希臘文字里就是跟健康有關的意思。
衛生好不好,有一個流行的說法是一看廚房,二看廁所。過去外國人到中國來旅游最怕的就是上廁所,一些著名的旅游景點最難找的是廁所,現在這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觀。中國有句老話“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就是說你不要只看到人家歐洲、日本的城市鄉村如何如何干凈,也不要光是羨慕人家,不如回來好好地提高自己的公共衛生水平。
吃的衛生安全
我認為,衛生安全還應該包括飲食衛生的問題。
這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有些人提出了各種各樣的飲食文化,盲目地享受、偏面地消費不恰當的“飲食文化”,帶給我們的是禍不是福。有不少人食不厭精“嗜好”野味,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鳥、蛇、穿山甲、果子貍、猴子、野豬、狗、鼠等等,有的連蝎子、蝗蟲都在吃,這其中有很多是國家明令禁止捕食的珍稀野生動物。我曾看到過一個報道,1998年,哈爾濱有10個人因吃蝗蟲、甲殼蟲引起過敏反應,差一點送了命。
記者:2012年食品安全標準建設方面完成了哪些主要工作?公眾最關注的地溝油檢驗方法研究問題,目前有哪些新進展?
陳嘯宏:2012年出臺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十二五”規劃》,部署開展822項食品安全標準制定、修訂工作:全面啟動食品標準清理整合工作:制定公布了88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繼續修訂完善食品添加劑標準,禁止餐飲服務單位使用食品添加劑亞硝酸鹽,繼續清理食品包裝材料標準,公布301種食品包裝材料用添加劑名單。此外,還嚴格食品相關行政許可。
2012年,全國已設置化學污染物和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監測點2070個,覆蓋縣區從25%擴大到47%: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醫院從465家增加到570家。伊利嬰兒配方乳粉汞含量異常等情況得以及時發現。
關于“地溝油”檢測方法研究,目前已從征集到的315種檢測方法中初步確定7種方法,推薦給監管部門作為鑒別“地溝油”的初篩方法,用于發現“地溝油”違法犯罪的線索。
記者: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執行情況如何?全國飲用水水質狀況究竟怎樣?
陳嘯宏:今年7月1日起,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全面實施,指標由原來的3 5項增加到106項,其中包括42項常規指標和64項非常規指標。地方各級衛生部門負責出廠水和末梢水的監督監測,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城鄉供水的衛生安全管理。近兩年,衛生部以推進實施新標準為重點,建立健全國家飲用水衛生監測網絡,目前已設置了2.86萬個水質監測點,覆蓋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全部地級以上城市和3.0%的縣。
我們的目標是,到2015年,各省級和省會市的疾控機構檢測能力要實現新標準全部106項指標全覆蓋,地級要具備水質常規指標和本地區重點非常規指標的檢測能力,縣級具備水質常規指標的檢測能力。
2011年對全國設市城市公共供水廠出廠水普查結果顯示,按照新標準進行評價,達標率為83%。綜合分析各方面的監測結果,目前我國飲用水狀況總體安全。
記者:新修改的《職業病防治法》今年已經正式實施。當前執行情況如何?
陳嘯宏:衛生部會同國家安監總局牽頭召開9部門參加的職業病防治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共同推進職業病防治工作;同時,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通知,從加強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與鑒定、職業病防治機構能力建設、做好重點職業病監測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在職業病防治機構能力建設方面,與2011年相比,2012年防治機構增加了63家,具有職業病診斷資質的機構增加了22家,具有職業健康檢查資質的機構增加了486家。職業衛生監督協管已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內容。
記者:面對繁重的執法任務,衛生監督隊伍現狀是否能滿足履職需要?
陳嘯宏:衛生監督隊伍承擔著8部衛生法律、29部行政法規規定的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執法職責,隊伍現狀與履職需要還有較大差距。我國每萬名服務人口僅有0.6名衛生監督人員,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衛生執法人員配置比例,尤其是基層人員嚴重短缺。我們正積極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
近年來,很多公共衛生安全問題都“潛伏”在基層,尤其是農村地區。由于執法力量不足,監管存在盲點,很多公共衛生問題只能依靠居民舉報來查處、只有在發生后才進行干預。我國探索開展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由各地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協助衛生監督機構開展食品安全、職業衛生、飲用水衛生、學校衛生、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等方面的巡查、信息收集報告并協助調查,以及時發現和報告影響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線索和隱患。全國80%以上的區縣已經正式開展此項工作,衛生監督協管人員已達到17萬余人。
記者:2013年,衛生部食品安全和衛生監督工作將推出哪些新舉措?
陳嘯宏:食品安全方面,一是加快食品中致病微生物、食品添加劑使用、食品生產經營規范等基礎標準的制修訂工作,2013年年底前完成現行食品標準清理工作;二是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體系和能力建設,組織實施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和優先評估項目,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至少覆蓋60%的縣級行政區域。根據隱患排查情況,進一步完善食品中非法添加物“黑名單”制度及相關檢驗方法。
一、目前存在的公共衛生安全隱患
1、傳染病防控安全
(1)甲流感、手足口病、不明原因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預檢分診點、發熱門診醫生防護不規范、人員不固定、初步流行病學史詢問不詳細,容易造成誤診、漏診。
(2)霍亂、O157:H7大腸桿菌感染性腹瀉、不明原因腹瀉等腸道傳染病。腸道門診醫生未經培訓上崗、登記不全、人員不固定等容易造成漏診、誤診等。
(3)預防接種門診預防接種前告之不到位,給有禁忌癥的兒童注射相關疫苗、疫苗漏種、錯種等,造成預防接種安全隱患。
(4)血防防急感工作責任制管理落實不到位,漁船民流動性較大以及三角圩與江寧區交界處船廠的流動人員導致我區的防急感安全隱患增大。另外血防發熱門診診療意識淡薄給我區血防防急感第一道關口也造成一定的漏洞。
2、食品衛生、生活飲用水安全
(1)部分餐飲單位、快餐制售、企事業單位食堂、熟食鹵菜存在衛生條件差,食品索證不規范、違法使用非食品物質或濫用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保管不當,涼菜間“五?!甭鋵嵅坏轿?、食品不燒熟煮透等現象給我區食品衛生安全容易造成食物中毒安全隱患。
(2)建筑工地食堂尤其是中小型食堂飲食加工流程不規范、設備簡陋、工程時間短、流動性強、管理不規范等因素導致食品衛生安全隱患增大。
(3)二次供水單位未規范落實生活飲用水消毒不規范,設計不合理,二次供水水箱周圍環境差,對水質進行消毒處理或處理不當導致傳染病的暴發。
3、職業衛生安全
企業業主對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意識薄弱,無專人分管,對作業場所粉塵、鉛、苯、硫酸等有機溶劑等職業危害嚴重的場所未落實具體防護措施。
二、落實相關措施,保障公共衛生安全
1、加強對甲流感、手足口病、不明原因肺炎、防急感等專業技術培訓,提高門診醫生的診療水平。
2、區疾控中心加強腹瀉病門診督導力度,緊盯幾個重點環節,特別是人員資質、登記項目完整、醫生掌握腹瀉病知識、02檢索等重點環節,每周檢查一次,定期進行全區通報。
3、對全區預防接種門診冷鏈、預防接種前告知、疫苗接種規范開展督導檢查,每周檢查一次,通報一次。
4、加強宣傳與培訓,定期組織召開飲食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會議,加強衛生法律法規培訓,提高經營單位自身管理水平。
5、加強監管力度,發揮衛生監督員、街道檢查員、社區信息員三級網絡作用,落實“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屬地化管理要求,每周檢查不少于1次,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形成高壓態勢。大中型餐飲繼續實行5桌以上宴席申報制度,開展預防性監督,落實留樣制度,對鹵菜行業加強監管,重點監控亞硝酸鹽使用和銷售場所溫度的控制(25度以下),確保不發生群體性食品安全事件。
6、加大與街道、建設部門聯動機制,完善建筑工地本底資料,加強工地食堂的監督頻次,提高建筑工地食堂的管理水平。
7、開展對供、管水人員的法律、法規和衛生知識培訓,完善崗位衛生管理制度,提高供水單位自身管理水平,確保安全供水。
8、加強工作聯動,健全二次供水基礎檔案,依靠街道、社區開展二次供水的專項整治,區衛生監督所每二個月開展一次專項檢查,強化對二次供水設施的安全防護、水管人員的健康體檢、清洗消毒及水質檢測方面的日常監管,加大行政處罰力度。按照每半年開展一次水箱清洗、消毒的要求,落實水箱的清洗消毒工作,由衛生監督所負責開具衛生監測單,區疾控中心負責落實對二次供水水箱開展水質抽檢,區疾控中心將不合格的單位和項目及時通報區衛生監督所。
9、建立轄區內存在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崗位的用人單位基礎資料,對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10、開展綜合執法,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每季度監督頻次不少于1次。圍繞職業病危害因素、職業病危害人群、職業病危害企業,檢查其職業健康監護工作情況和職業危害評價情況。
11、加強職業危害用人單位管理相對人職業衛生法律法規培訓,提高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的責任意識。
三、公共衛生安全保障工作意見。
(一)提高認識,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工作機制。
當前連續高溫天氣,正值各類傳染病、食源性疾病、職業性危害等公共衛生安全高發季節,各醫療衛生單位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牢固樹立“隱患險于事故,責任重于泰山”的意識,將公共衛生安全工作長抓不懈,提高公共衛生安全工作對保證社會和諧、經濟穩定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切實抓緊抓好各項安全管理工作。各醫療衛生單位要規范醫療衛生機構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工作機制,落實重大傳染病防控、監督執法、應急處置等各項公共衛生措施,切實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保障到位。要嚴格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對因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引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造成不良影響的,要嚴肅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區公共衛生單位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密切配合、上下協作,加強合作機制,要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共同解決公共衛生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二)突出重點,強化措施,確保無重大傳染病暴發流行。
各醫療衛生單位要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全面落實各項疾病預防控制措施,大力開展血防防急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及其他不明原因的發熱等重大傳染病的防治力度,進一步突出流動人口聚集場所、駐區大企業、建筑工地等重點單位的傳染病防治工作。要嚴格疫情報告制度,全面落實宣傳教育、疫情監測、醫療救治等綜合防治措施,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確保無重大傳染病暴發流行。
(三)堅持依法行政,切實做好公共衛生監督執法工作。
各醫療衛生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公共衛生許可標準,改善監督執法條件和技術手段,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努力消除公共衛生隱患。按照分段監管的總體要求,全面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要重點抓好快餐制售、企事業單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鹵菜(冷菜)等食品衛生綜合整治,依法打擊無照生產經營食品、濫用食品添加劑、違法使用非食用物質及其他不規范行為,消除食物中毒隱患。加強二次供水的監管力度,規范水箱清洗、消毒措施,提高監督覆蓋率。要高度重視職業病防治工作,圍繞重點行業、重點人群和重點地區,加強技術指導和培訓,加大綜合監督執法力度,督促用人單位自覺落實職業健康監護及職業衛生防護設施“三同時”等各項職業病防治措施,改善職業衛生環境。
(四)加強應急管理,科學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各醫療衛生單位要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作為公共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要認真貫徹《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對照《*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健全組織體系,細化工作方案,充實應急專業隊伍。要進一步強化技術培訓和演練,確保一旦發生情況,能夠快速、高效、果斷、穩妥處置。要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報告制度和領導帶班制度。要加強監測和預測預警,及時收集、匯總、分析突發事件征兆信息,及時發現苗頭性問題,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衛生部門要深入農村、社區、學校、建筑工地等重點部位和重點人群搜索可疑情況,發現問題妥善處理,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