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7 15:44:50
序論:在您撰寫環境污染應急措施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措施
【引言】:社會生活以及生產過程中所應用的危險品,在這些危險品的生產、運送、使用以及銷毀的過程中,因人為忽視或者是因不正確操作而導致的污染源泄漏從而對環境造成污染并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事件叫做環境污染事故。像這類型的環境污染問題很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又或者是霎時排放出大量污染物,有著十分明顯的突發性,因此會給人們的生活以及生產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加強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生產以及身心健康。
1 、本地區污染源臺帳的構建
建立本地區污染源臺帳首先要對該地區各個特大環境污染源展開全方位調查,挑選出主要危害該地方環境的污染源構。一般而言,基層的縣(市)級監測站會比較了解該地方中現有的各種類型的污染源以及潛在具風險的污染物。因此,在本地區污染源及風險源臺帳的構建中一定要保證內容細致,并且是一廠一檔。同時每個單位臺帳的內容也一定要包含本單位所在的地理位置、最快捷的線路圖、原材料的名稱以及使用量、產品的名稱以及產量等最基礎的信息,除此之外,應該規整污染源臺帳檔案且保留電子版本,以便于日后查閱。有了該臺帳提供的基本信息,不管管轄范圍中哪個企業出現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監測部門都可以按照臺帳中的信息及時匯報出現場的基本情況,及時推測出可能導致事件發生的污染源,為進一步確定污染事件中的污染物提供了有效的根據,從而使得環境應急監測的準備工作更具有針對性,有利于能更快地做好污染事故的善后工作。
2 、深化環境污染應急措施預案
產生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難以預測性決定了應急監測準備工作的經常性,并且從事故發生之前到事故發生以及事故發生以后,這三個階段都離不開應急監測準備,可見提前做好預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必須要深化這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預案。所謂應急監測預案,即根據會發生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而制定能夠高效的開展應急工作的條理清晰的方案,并要求內容一定要精簡,方便操作。迄今為止,每個環境監測部門均依據要求編寫了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應急方案,但是介于基層的環境監測站通常都不會有專門的應急監測工作者,他們的應急人員大多由本監測站各個科室的人員兼任,那么,基層的環境監測部門則應該把握每個機訓練應急監測小組的成員們。使他們清楚的知道身為一名應急監測者該做些什么,不僅要孰知急監測工作程序以及一些應急辦法,還應該清楚每一種應急防護裝備的使用方法以及在何條件下可以使用,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當出現應急事故時可以快速反應并選擇出最佳應急監測方案。
3 、提高現場應急監測能力
有了良好的方案,那么有較強的現場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必然是如虎添翼。因此,能力方面的提高同樣不容忽視,必須做到迅速、變通并且要具有可行性。因此,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先找出監測因子,根據所得充分的現場資料以及詳細的數據庫資源對監測因子展開分析并鑒定污染因子。然后按照布點的辦法進行嚴密分析。例如:某一個突發性的化學物品氣體泄露事故,因為受其影的范圍具有無法預知性,所以要根據氣象等來判斷出風向、風速,從而找到距離事故點較近的位置,并在那里安置便攜式氣體應急監測儀器,嚴密布點,再經過檢測、分析以及計算,算出污染物濃度并找到其擴散方向以及影響的范圍。再者,還要進行跟蹤監測,環境污染造成的影響具有短期持續性,因此在它持續污染的這段時間里應該跟蹤監測對污染的源頭和環境的質量,從而令事故發生的環境和它周圍的環境條件得到保障。最后,污染事故發生后,各地方政府、部門以及民眾均會在事故發生以后深入了解與事故相關的環境信息,監測信息。因此,采取標準的方法第一時間發表監測信息,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活并且對事情的發展形勢也有一定幫助。
4 、深化培訓并拔高監測人員的應急監測能力
由于我國現正處于經濟飛速發展的階段,并且在這個發展的過程當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環境污染因子,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也會時常發生,與之相配套的環境監測儀器也越發高科技,因此監測人員應急能力的提高便成了應急環境監測中的主要部分,而且一定要由那些具有較好專業素養的環境監測員去滿足現實的工作需求。但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國家對事業單位編制的管理相當嚴格,編制環節高度緊張使得本科畢業生以及碩士研究生去環境監測部門工作變得十分棘手,從而導致了現存的監測人員多半是曾經的職工,而這些員工狹隘的業務知識面并不能迅速順應新潮流之下的應急環境監測業務工作。環境應急監測不單單結合了體力和腦力勞動,它還具有一定的高風險性,所以身為一名環境應急監測人員其自身的素質要遠遠高出其他工作。只有深化現存職工的業務培訓,增強他們的應急監測素養是環境應急監測水平更上一層樓的重要保障。
結語
應急監測能夠在第一時間判定出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污染源的類型、濃度、波及范圍以及會帶來那些破壞,如此,不僅使得決策部門可以利用可靠的理論依據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進行高效處理,同時還防止污染源四處擴散取得足夠的時間。所以,有關部門應該特別注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應急監測體系的構建以及治理,堅持以人為本,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不斷強化監測員的環境應急監測能力,統籌兼顧,盡可能講應急監測在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中的效益發揮到最大,從根本上保證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質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
1引言
近年來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與國家財產的安全,故各級環保及監測部門做好污染事故的預防與處置,建立健全有效行動快速的事故監測和處置系統是最大限度減輕污染事故損失的關鍵[1]。為了減少環境污染事故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應做好事故應急監測工作。相關人員及時完成應急領導小組下達的應急監測任務,為處置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提供科學依據[2-5]。
2應急監測分隊的組成及任務
在環境污染事故已發生的情況下,環保部門成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應急監測分隊,在應急領導小組統一指揮下開展應急監測工作。監測中心應急監測分隊設隊長、副隊長。隊長由環境監測站站長擔任,副隊長由副站長、總工程師擔任。應急監測分隊下設現場調查組、現場監測組、質量保證組、后勤保障組、儀器設備組、化驗分析組。(1)應急監測方案啟動后,現場調查組應以最快的速度趕赴現場,初步判定污染物的種類、性質、危害程度及受影響的范圍。(2)現場監測組以最快方式趕赴現場采樣監測;負責鑒定、識別污染物的種類、性質、危害程度及受影響的范圍;對短期內不能消除降解的污染物進行持續跟蹤監測。(3)質量保證組負責進行監測結果數據匯總,審核數據的有效性,制定并上報應急監測報告。(4)后勤保障組負責應急監測車輛的日常維護和保養工作;負責將應急監測分隊人員送至污染事故現場,保障應急人員的安全及救護工作。(5)化驗分析組迅速分析應急監測樣品,及時向上級承報分析結果。
3應急監測程序
3.1應急監測準備工作
應急監測分隊接到應急領導小組下達的污染事故應急監測任務后,應立即啟動應急監測工作程序。經應急監測領導小組的指示,及時通知環境污染事件發生地的監測站做好應急監測的工作?,F場調查組要根據污染事故發生情況以及危險化學品信息庫,提出初步應急監測方案,并提出隔離警戒區域的范圍和應急處置的建議?,F場監測組要保證現場應急監測儀器正常運行和現場監測人員防護器材的準備工作。質量保證組要保證整個應急監測過程質量保證工作。儀器設備組要完成現場供電設備和通訊照明器材的準備工作。后勤保證組要保證應急指揮車配合?;灧治鼋M要做好應急監測實驗室準備工作。
3.2污染樣品采集
應急監測人員進入事故現場警戒區域時必須根據現場情況進行必要的自身防護。(1)質量保證組負責應急監測的質量保證工作。質保組根據現場情況迅速對監測方案進行審核,確認監測對象、監測點位、監測因子以及監測頻次等。對于本級監測部門不具備監測能力的項目應迅速安排好樣品委托監測。(2)儀器設備組與后勤保障組要提前到達污染事故發生現場,迅速完成電力系統連接、氣象系統監測和照明設施的安裝架設。(3)監測組對可能被污染的空氣、水體、土壤等進行應急監測,根據事故及時了解污染事故的變化情況,并將監測結果交質保組。對于無法進行現場監測的污染物,應盡快采集樣品送到環境監測站,由化驗室分析組進行分析監測。樣品送交化驗室后,分析人員對照采樣原始記錄進行核對,快速分析樣品,計算監測結果并將交質量保證組。樣品分析化驗結束后,剩余的樣品應在污染事件處置妥當之前冷藏保存?,F場采集的樣品要做唯一性標識,采樣人員應在現場填寫采樣原始記錄表。
3.3確定監測因子
污染事故分為很多種,常見的有危險化學品爆炸,泄露,以及非正常過量的排放;污染事故現場情況主要表現在:揮發性氣味、顏色、人與動物中毒反應等。故發生污染事故要利用試紙、快速檢測管、便攜式監測儀器等分析手段,并根據污染事故種類和現場情況及時有效的確定特征污染物及監測因子。
3.4上報應急監測結果
樣品分析結束后,質量保證組對監測數據進行匯總審核,24小時內向市局應急領導小組發出第一期污染事故快報,隨后根據事故的變化情況以及領導小組的時間要求,陸續發出第二、三、…期快報,至事態平息或穩定??靾笠獙北O測結果、污染事故發生地點、時間、污染范圍、污染程度進行分析評價,并提出消除或減輕污染物危害的措施和建議。應急監測快報由應急監測分隊副隊長審查并經隊長批準后上報應急監測領導小組。
3.5污染事故跟蹤監測
有些環境污染事件發生后污染物會滯留在水體、大氣、土壤、農作物等環境中一段時間,短期內不易消除、降解,故要進行必要的跟蹤監測。污染事故跟蹤監測主要包括在線跟蹤監測和化驗室跟蹤監測。在線跟蹤監測主要運用在大氣和水體污染物監測,土壤污染物跟蹤監測主要依賴化驗室監測。只有收到應急終止的指令后,應急監測分隊隊長才可宣布監測終止。
4應急監測值班要求
針對污染事故的突發性性質,各級監測中心應急監測分隊應實行應急監測24小時值班制度。值班人員要堅守崗位,可實行輪班制度,及時接轉電話,認真做好值班記錄,遇到應急監測任務及時向監測分隊隊長報告。
5應急監測報告
按常規做法把監測數據匯總成表,經分析后編寫報告上報。為適應應急監測的速度需要,可采用一邊采樣一邊分析一邊出報告的形式。應急監測報告可利用電話、網絡等途徑快速報送。同時應附一份應急監測報告的紙質版文件,以備存檔。
6結語
本文主要介紹了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的方案和措施,主要包括:應急分隊的組成,應急方案,應急監測值班,編制應急監測報告等工作。只有做好環境應急工作的每一步,才能發揮各個部門的聯動作用,為突發性環境事件的應急決策提供技術支持,并為善后處理處罰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鄭淑英,李萍.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0,10:89-192.
[2]李佳.突發性大氣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分析[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2,35(12):245-248.
[3]吳清玉,文鳳偉.淺談水環境污染應急監測的方案及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8:145.
[4]李琳.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南方農業,2015,9(6):169-170.
關鍵詞:環境污染;應急監測;管理
中圖分類號:X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69X(2010)04-0093-03
1 引 言
在社會經濟生產活動中,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時有發生,尤其是石油化工原料、產成品及有毒有害危險品的生產、儲存和運輸過程中均隱含著不同程度的突發事故因子。這就要求我們在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預防、監測、應急處理及其后置工作上力爭做到最佳狀態,建立先進的環境應急監測預警體系,完善事故應急預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以及時有效的處理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
2 突發性環境污染應急監測概述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是指在發生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緊急情況下,為發現和查明環境污染情況而進行的環境監測。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具有不確定性,難以預測,因此要求應急監測準備工作常備不懈。應急監測準備和響應貫穿于事前,事發,事后幾個階段,因此,防患于未然是事故防范的前提。應急監測工作要求環境監測人員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科學、客觀、準確地報告環境污染物的種類、污染范圍和污染程度及其發展趨勢,從而使政府部門及時高效地判別污染狀況,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3 突發性環境污染應急監測的措施
3.1 建立科學的應急監測工作程序
建立科學的應急監測工作程序是監測站做好應急監測工作最基本要求。應急監測工作程序應該規定應急監測工作應遵循的工作步驟,站各級工作人員的職責,該工作啟動的時機和層次,科室之間的協調關系,對該工作儀器、環境、人員的特殊要求、現場應急監測方案的編制、監測分析工作、應急監測報告的編制要求和報發時限以及人員培訓、演練等等方面的內容。程序文件應以簡練、明確、易懂的語言進行描述,它應該被監測人員熟悉和掌握,過程簡潔高效。在突發性污染事故發生時,依據工作程序監測站能夠組織有力,方案科學,緊張有序,忙而不亂,在第一時間內提供第一手的客觀、準確的監測信息。
3.2 編制完整的應急監測支持文件
(1)支持性文件的編制原則環境突發事件的應急監測是在緊急情況下實施的,因此,各種記錄文件均應簡潔、明了,便于操作的原則予以編制。應用時只要對照勾填,這樣既便于操作,又能起到緊急情況下必要的提示作用。
(2)支持性文件的種類這部分文件主要有以下幾類:①作業指導書。作業指導書是規范各項具體技術性作業活動、指導操作的指令性文件。主要有:應急現場采樣方法,樣品保存和運輸要求、現場監測分析項目,儀器設備操作規程,特殊防護設備操作規程等等。②質量記錄。質量記錄是客觀反映質量活動和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實際情況的文件。質量記錄應依據應急監測工作的特殊性編制一些相適應的記錄文件,以方便操作。③技術記錄。技術記錄是在技術活動中,客觀記錄原始觀察數據或導出數據的文件,是監測人員工作的第一手資料。技術記錄包括現場采樣分析記錄和化動,檢驗和保證應急監測人員的技術水平。
3.3 實施有力的保障措施
3.3.1 人員保障
應急監測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工作責任心是保證應急監測質量的重要因素,配置合格的技術人員是應急監測工作的重要要求。應該堅持監測人員上崗考核制度,加強對應急監測人員的考核和培訓,確保各級應急監測人員均能持證上崗,從根本上保證監測數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另外,監測站的應急監測專用設備都必須兩人使用,使用者必須精通所用裝備的技術原理、操作程序和維護要點。還要積極組織各類應急監測技術學習交流活動,并通過培訓、考核和技術比武等活動,檢驗和保證應急監測人員的技術水平。
3.3.2 裝備保障
環境應急監測技術裝備不同于日常監測裝備,由于其使用頻次不定,很多情況下可能長期不用,加強對裝備的日常技術管理和維護,確保其完好有效就尤顯重要。必須專門配備責任意識強、技術水平高的技術人員負責應急監測技術裝備的日常管理。設備管理人員要切實按程序定期進行檢驗、檢定、校準,儀器使用前功能性等工作。各類檢測試紙、檢測管、化學測試組件等按規定的保存條件要求進行保管、定期更新,并保證在有效期內使用。應定期用標準物質對標準試紙、快速檢測管、便攜式檢測器等進行性能檢查并實行標識化管理,加強儀器設備的期間核查工作,使環境應急監測技術裝備隨時保持良好狀態。
3.3.3 技術保障
應急監測采用的采樣分析方法應該盡可能采用國家標準方法或者是環境主管部門認可的分析方法,就此監測能力應該得到能力認可或認證。對沒有國標或行業推薦的方法,應該按相應程序進行技術確認,并能通過能力認證。應建立應急監測信息管理系統,及時掌握本地區環境風險源動態,確保應急監測工作的持續有效性和應急監測效率。各級監測站都要依據本地區危險源等潛在危險因素制定周密的應急監測演習方案,設定不同的事件假設和事發場所,定期組織近似實戰的技術演習,以提高人員的應急監測實戰水平。演習中尤其要提倡以環境應急監測技術裝備中心為主體,各方面共同參與的聯合演習,以提高應急事件處置整體水平和協同能力。
3.3.4 資金保障
一方面,根據監測能力現狀和本地區的危險源風險程度,編制好經費需求計劃,列入各年度財政預算,堅持??顚S?另一方面,各級政府可償試建立環境應急監測工作專項基金,補貼監測站對應急監測技術裝備的日常保養工作。遇有突發事件時,根據事件大小,復雜程度和延續時間等情況專項基金先予以補貼;此外,在突發性事件善后處理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應急監測投入,依法判定由肇事單位賠付,以補貼應急監測支出。
3.4 日常質量控制手段與方法
3.4.1 強化和創新現場質量控制手段
現場監測是應急監測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分為現場采樣和現場測試兩方面工作。對應急監測的現場監測工作實施有效的質量控制,對于保證應急監測數據的代表性、準確性和有效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方面,要不斷強化原有的現場質控手段。要加強現場監測人員的培訓和考核,規范管理采樣和現場監測,完善監測方案的編制和確認,加強現場記錄管理等方面。另一方面,還要打破常規,不斷創新新的現場質量控制手段。在現場監測中,可設置現場質量監督員,監督現場檢測和采樣的過程,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站質量主管對現場監測工作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隨訪活動,陪同監測,現場考核;對于突發事件,現場監測時應直擊生產現場和排污口,及時發現違法行為的蛛絲馬跡,采集最為客觀的技術證據。
3.4.2 靈活使用實驗室質量控制方法
實驗室質量控制方法與現場質量控制手段相比,方法大多比較成熟,并獲得較好的實踐與應用,對實驗室分析全過程能夠較好地進行控制。目前,實驗室質控方法主要有:空白實驗、平行樣測試、標準曲線、加標回收實驗、有證標準樣品測試、留樣復測、混樣測試等。如果能將這些方法有機結合,靈活應用,合理安排,將大大提高實驗室質量管理的水平,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4 結 語
近年來,我國的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明顯增長。污染事故多種多樣,在應急監測處置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失誤在所難免,總結和積累經驗教訓,才是更好地應對將來可能發生的環境污染事故,更好地做出正確處置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 李國剛.環境化學污染事故應急監測技術與裝備[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2] 李虹.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及應急監測[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1).
[3] Kathleen M Day.R Quentin Grafton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in Canada:an Empirical Analysis 2001.
關鍵詞:污染 農業源 新特點 措施
縱觀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GDP增長與生態環境脆弱的矛盾日益突出,農村環境污染與農村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矛盾日益加劇業已成為政府、企業、百姓既關注又頭痛的瓶頸。筆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在點源污染與面源污染交織、工業生產污染與農村生活污染疊加的現狀下,以農業污染源為突出代表的農業環境污染又呈現出新的特點,更給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
1.農業環境污染新特點
1.1農民增收的喜悅與自濺家園苦果的酸澀
農村大部分養殖場,受資金條件局限和養殖戶傳統習慣的影響,很少有相配套的畜禽糞尿處理利用設施,致使大量畜禽糞尿隨意排放或只簡單堆放在養殖場和農戶院外,造成大氣惡臭污染、周邊地表水有機污染、富營養化污染,甚至造成地下水污染。養殖戶和其他農戶生活在畜禽糞便的環境中,病原體直接威脅人身健康?!兜谝淮稳珖廴驹雌詹楣珗蟆酚?010年2月9日,農業部王衍亮巡視員指出:“從這次普查的結果看,在農業源污染中,比較突出的是畜禽養殖業污染問題,畜禽養殖業的化學需氧量、總氮和總磷分別占農業源的96%、38%和56%?!币猿赡昱槔恼{查顯示:每頭牛每日食干料8kg,引用大量水,以每戶養殖50頭計算,排出糞便量可想而知。
1.2經濟提速的光環與突發事件惡劣的偏頗
李干杰提出:部分地區的環境污染還很嚴重,重化工業等重點產業、重點行業的污染排放,在工業污染排放中的所占比重還很高。污染源找到了,但污染的地域在哪里?城市產業升級換代和城市環境改善在某種程度上是以犧牲農村環境為代價的,以電子廢物為例,城市回收利用的部分只能是一小部分,大部分污染只能由農業環境承載?!碍h境突發事件和污染事故進入了高發期,由于環境污染引發的一些社會矛盾日益突出”的現狀,突發性強、傷害性大、恢復難度大的現實,為全社會敲響了農業環境污染新特點的警鐘。
1.3今昔欠帳的繼續與子孫買單的無奈
隨著我國人民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農村垃圾數量和結構都發生了新的變化:一是垃圾總量變大。農村養殖業糞便、房屋建筑、生活自有垃圾不斷增加。二是垃圾結構冗雜。不可降解塑料地膜的大范圍使用和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無控制使用,農村的白色垃圾污染不斷增加。農業外部污染如城市工業延伸和農村工業發展造成農村環境污染排放量日益加大,農村內部污染如農業污水和生活污水“二污合流”、垃圾中的難降解有機物質、化肥農藥的過度使用、養殖業對水環境的污染等問題日益加劇。老污染問題尚未解決,新污染問題逐漸顯現,灰霾天氣、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湖泊富營養化等新的污染問題出現增長趨勢,農民及子孫來承載污染的歷程還要繼續。
2.應對措施
筆者通過大量的調研體會到,針對農業環境污染新特點,應采取新的應對措施。
2.1摸清底數跟蹤監測
長期以來,“底數不清”制約農村環境保護規劃制定和農村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對策,結果只能是“影響工作”。規劃、措施是以掌握農村各類污染源的行業、數量及其分布地域為基礎,以了解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去向為依據,以農村生活污染、工業污染、農膜污染和施用農藥、化肥造成的農村面源污染程度為參照。要想早發現、早防治、早見效,必須隨時掌握農業環境污染第一手材料,真正全面摸清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的家底,才能有“防”有“治”,防治兼備,因地制宜、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使農業環境污染少發生、早治理并且成本降到最低。
2.2明確標準快速判斷
應因地制宜地采取符合我國具體實際的計量標準對環境污染問題進行衡量、裁定、監督、治理,實現規范化計量、標準化。例如,最新研究表明,當前我國的大氣污染結構已由過去的煤煙型污染轉變為煤煙型和汽車尾氣復合型污染,多種污染物都以高濃度同時存在的污染狀況。而我國現行的空氣質量標準和評價(API指數)體系不能全面表示城市空氣質量等級。應借鑒國際空氣質量監測評價方法,重新修訂我國現行空氣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
農業環境污染特別是突發性污染事故,具有時間突發、形式多樣、危害嚴重和處置復雜的特點??焖倥袛辔廴臼鹿实念愋图拔廴緺顩r,是污染事故得到及時處理、恢復措施得以及時制定、不良影響得以及時消除的前提和關鍵。環境污染處理人員要把污染物質的種類、污染物質的濃度、污染的范圍及其可能的危害,在最短的時間,采用最簡便的方法,取得最直觀的數據,得出最準確的結論,提供第一手資料,為事故處理搶抓時機。
2.3普及常識應急演練
環境污染防治和處理不僅是環保等幾個部門的事情,而是涉及全社會的事情,是時時有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普及防治知識,常抓現場演練,提高防范能力,是應對農業環境污染新特點的有效機制?,F場演練旨在提高對農業環境污染事件特別是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農業環境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害。
參考文獻:
[1]李干杰.解決好關系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 中國新聞網2011年06月03日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制藥廢水;防治措施
1引言
制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和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其主要分類包括:化學原料藥及制劑、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藥品、放射性藥品等[1]。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制藥建設項目》(HJ 611-2011)[2],為方便有針對性的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將制藥行業分為以下生產類別:化學藥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中藥飲片加工和中成藥制造、單純藥品分裝和復配。制藥行業屬于精細化工,其特點是工藝流程復雜、使用的原料種類眾多、原材料利用率低、副產物多,因此導致制藥廢水組成十分復雜,有機污染物種類多、濃度高,COD和BOD5值高,NH3-N濃度高,色度深、毒性大,固體懸浮物SS濃度高等特征[3]。
根據統計,制藥行業廢水排放量較大,約占全國工業企業污水排放量的2%。大量制藥廢水的排放對于其受納對象,無論是地表水體還是污水處理廠,都會產生不小的影響。因此,合理分析制藥行業的水污染排污節點和污染因子,把握行業生產特征,提出切實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對于有效開展制藥行業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非常重要,對于落實環境保護政策和促進制藥行業實現社會、環境、經濟“三合一”效益具有積極的作用。
2制藥廢水組成及特點
2.1化學制藥廢水組成、污染因子及特點
化學制藥是采用化學方法將有機物質或無機物質通過化學反應生產化學藥品及化學原料藥的生產過程。主要產品包括合成抗菌藥、、鎮靜催眠藥、抗癲癇藥、抗精神失常藥、解熱鎮痛藥、抗腫瘤藥等16個種類約近千個品種。
2.1.1廢水組成
(1)生產過程排水。包括各類結晶母液、轉相母液、吸附廢液、溶劑回收殘液及其藥物殘留等。
(2)輔助工程排水。包括循環冷卻水系統排水、水環真空泵排水、純化水制備過程排水、蒸餾(加熱)設備冷凝水排水等。
(3)沖洗排水。包括容器設備清洗排水(如提取罐沖洗排水)、過濾設備沖洗排水、地面沖洗排水、廠房清潔排水等。
(4)化驗室及實驗室排水。包括藥品檢驗或新產品實驗過程排水[4]。
2.1.2主要污染因子及排污特點
根據調查結果[3],化學制藥類企業生產廢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是常規污染物,即COD、BOD、SS、pH值、色度、氨氮等污染物?;瘜W制藥廢水的特點是:用水量大,有機污染嚴重,排水為間歇排放。廢水成分復雜,含有未參與反應的反應物、生成物、殘留溶劑、催化劑、無機鹽(副產物)等;廢水可生化性較差,BOD、COD和TSS濃度高,流量大。pH值變化大,波動范圍為1.0~11.0。
2.2生物生化制藥廢水組成、污染因子及特點
生物生化制藥是利用生物體及生物生命活動來制造藥品的生產過程,包括發酵制藥、提取制藥、生物技術制藥。
發酵制藥是指通過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將有機原料經發酵、過濾、提純等工序制成藥品的生產過程。主要產品包括抗生素類、維生素類、氨基酸類、有機酸類、酶類等藥物。
提取制藥是指運用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的方法,將生物體中其重要生理作用的活性物質經過提取、分離、純化等手段制造成藥品的生產過程。主要產品包括氨基酸類、多肽及蛋白質類、酶類、核酸類、糖類、脂類等藥物。
生物技術制藥是利用微生物、寄生蟲、動物毒素、生物組織等,采用現代生物技術(主要是基因工程技術等)制取多肽和蛋白質類藥物、疫苗等的生產過程。主要產品包括干擾素、胰島素、疫苗等。
2.2.1制藥廢水組成
(1)生產過程排水。包括發酵殘液、破乳劑、廢濾液、廢母液、其他母液、溶劑回收殘液等。
(2)輔助工程排水。包括工藝冷卻水、動力設備冷卻水、循環冷卻水系統排污、去離子水設備過程排水等[5]。
(3)沖洗排水。包括容器設備清洗排水、過濾設備沖洗排水、樹脂柱沖洗水、地面沖洗排水、廠房清潔排水等[6]。
(4)化驗室及實驗室排水。包括藥品檢驗或新產品實驗過程排水。
2.2.2主要污染因子及排污特點
生物制藥類企業生產廢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是常規污染物,即COD、BOD、SS、pH、氨氮、動植物油等污染物。生物制藥廢水的特點是:成分復雜,有機物濃度高,溶解性和膠體性固體濃度高,pH值經常變化,溫度較高,帶有顏色和氣味,懸浮物含量高易產生泡沫。含有難降解物質和有抑菌作用的抗生素且有毒性等[6]。
2.3中藥飲片加工和中成藥制藥廢水組成、污染因子及特點
中藥飲片加工和中成藥制藥是以藥用植物和藥用動物為主要原料,根據我國要點生產中成藥飲片和中成藥的制藥過程。中藥飲片是指根據辨證施治及調配或制劑的需要,對經產地加工的凈藥材進一步切割、炮制而成的成品。中成藥是指任何用于傳統中醫治療的任何劑型的藥品,它是以中藥飲片為原料生產的。
2.3.1廢水組成
(1)生產過程排水。包括藥材清洗和浸泡水、炮制工段廢水、下腳料清洗水、提取工段廢水。
(2)沖洗排水。包括容器設備清洗排水、安瓶清洗排水、地面沖洗排水、廠房清潔排水等。
2.3.2主要污染因子及排污特點
根據調查結果[7],中藥類企業生產廢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是常規污染物,即COD、BOD、SS、pH等污染物。中藥類制藥廢水的特點是:水質成分復雜,廢水中溶解性物質、膠體和固體物質濃度都很高。COD、SS濃度高,BOD/COD>0.5,廢水易降解。水量間歇排放,水質波動較大,pH值波動較大,排水水溫較高,并帶有顏色和氣味。
2.4單純藥品分裝與復配制藥廢水組成、污染因子及特點
單純藥品分裝與復配制藥是通過混合、加工和配制,將藥物活性成分和輔料職稱劑型藥物的生產過程。主要包括固體制劑和注射制劑兩種。固體制劑按照劑型可分為片劑、膠囊劑、顆粒劑等。
注射制劑是指將藥物制成供注入人體內的滅菌溶液、乳濁液或混懸液,以及供臨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懸液的無菌粉末。主要有溶液型注射劑和無菌粉末注射劑。溶液型注射劑所用的溶劑主要有注射用水、注射用油、以及乙醇、甘油等注射用劑。無菌粉末注射劑分為無菌分轉粉針劑和凍干粉針劑。
2.4.1廢水組成
單純藥品分裝與復配制藥無嚴格意義上的工藝廢水產生,主要廢水主要包括包裝容器清洗排水、設備清洗排水、安瓶、輸液瓶、膠塞清洗排水、地面沖洗排水、廠房清潔排水、純化水/注射水制備過程排水、滅菌檢漏用廢水等。
2.4.2主要污染因子及排污特點
根據調查結果[8],單純藥品分裝與復配制藥企業生產廢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是常規污染物,即COD、BOD、SS、pH等污染物。單純藥品分裝與復配制藥制藥廢水的特點是:由于醫藥行業的特殊性,生產中涉及的用水基本為純化水或者是注射用水,因此廢水中雜質含量極少,污染物濃度很低。固體制劑生產排水中COD濃度范圍在68.1~1480mg/L,一般在500mg/L以下。BOD濃度范圍在36.95~660mg/L,一般在300mg/L以下。SS濃度范圍在68~700mg/L,一般在300mg/L以下。注射制劑生產排水中COD濃度范圍在63.27~300mg/L,BOD濃度范圍在30~80mg/L,SS濃度范圍在51~85mg/L。
3水污染防治措施
根據制藥行業排水特點分析可知,制藥廢水成分復雜,大多是高濃度有機廢水,廢水可生化性較差、難降解,pH波動大。目前我國大多數制藥企業內部均配建有污水處理設施,制藥廢水經處理達標后,方能排入地表水體或者是市政污水處理廠。根據文獻調研,處理制藥廢水多采用組合工藝,其中生物處理方法作為主要處理工藝,物化處理工藝、化學處理工藝作為生物處理的預處理或后處理工序。
3.1化學制藥廢水處理工藝
(1)Fe/C微電解+厭氧SBR工藝。王煥龍等[9]采用微電解+厭氧工藝處理高濃度制藥廢水。結果表明:Fe/C比為30為最佳,可以使BOD/COD由0.125提高到0.644,可生化性能得到顯著提高;SBR生化處理中,污泥負荷控制在0.5kgCOD/kgMLSS/d左右,曝氣6h時COD去除率達85%。
(2)吹脫+厭氧+好氧工藝。陳曦[10]采用吹脫+厭氧+好氧工藝對含有氯霉素、抗菌素增效劑和磺胺新諾明的合成制藥廢水進行處理。研究表明,經吹脫和厭氧水解酸化處理后,COD去除率為70%,再經好氧生化系統處理,COD去除率可達60%。COD總去除率達到89%。
(3)電解+中和曝氣+UASB+A/O工藝。李亞峰等[11]采用電解+中和曝氣+UASB+A/O工藝處理某藥廠制藥廢水,廢水中COD和BOD5初始濃度分別為4600mg/L和3300mg/L,廢水主要含有丙酮、硝基苯磺酸鈉、甲苯、三乙胺等有毒有害物質。運行結果表明,通過微電解可提高了廢水的可生化性,同時還有良好的脫色效果。采用電解+中和曝氣+UASB+A/O工藝處理高濃度制藥廢水具有良好的處理效果,出水COD和BOD5分別為115mg/L和20mg/L,去除率分別為975%和994%。
(4)混凝預處理+UASB+ABR+A/O+氣浮工藝。王白楊等[12]采用混凝預處理+UASB+ABR+A/O+氣浮工藝處理原料藥廢水。該類廢水周期性排放,水質波動較大。高濃度廢水排放量300m3/d,其中COD濃度為10000~25000mg/L,BOD5濃度為4000~12000mg/L;低濃度廢水排放量1200 m3/d,其中COD濃度為1000~1200mg/L,BOD5濃度為300~500mg/L。研究結果表明,經采取上述工藝后,出水COD、BOD5去除率分別達到98.7%、98%,處理效果好。
3.2生物生化制藥廢水處理工藝
3.2.1電解+水解酸化+CASS工藝
李穎[13]采用電解+水解酸化+CASS 工藝處理生物制藥廠(主要產品為核黃素)廢水。采用電解法對高濃度核黃素上清液進行預處理,然后與其他生產廢水、生活污水混合,依次采用水解酸化、CASS工藝進一步處理。研究表明,電解預處理單元處理后,核黃素上清液的pH值由
3.2.2Fe-C處理工藝
任健等[14]采用Fe-C法預處理抗生素類生產廢水,經過正交試驗和單因素優化試驗,確定鐵碳體積比為3∶1,曝氣量為100L/h,pH值為2.5,HRT為80min。在此操作條件下,廢水的色度、COD去除率分別可達74.5%和48.7%,BOD5/COD可由最初的0.06~0.10升高至0.26。鐵碳單元出水pH值為3.5~4.0。研究表明,以Fe-C作為預處理步驟,對于降低COD濃度,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具有顯著作用。
3.2.3Fenton試劑法+活性炭吸附工藝
祁佩時等[15]采用Fenton氧化-活性炭吸附協同處理工藝對抗生素制藥廢水二級生化出水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在溫度為30℃,pH值為5,H2O2(30%)投加量為300mg/L,FeSO4/7H2O投加量為80mg/L,反應時間為120min,活性炭投加量為50mg/L且與Fenton試劑同時加入時,COD去除率可達68.5%,
3.2.4濕法氧化法
濕式空氣氧化技術是在較高溫度(150~350℃)和壓力(0.5~20MPa)下,以空氣或純氧為氧化劑將有機污染物氧化分解為無機物或小分子有機物的化學過程。一般濕法氧化的COD去除率不超過95%,濕法氧化出水不能直接排放,一般與生化處理系統聯用。蔣展鵬等[16]分別以T-i Ce-Bi和CuO/Al2O3作為催化劑,考察了不同催化劑、反應溫度、反應壓力和廢水的初始pH對催化濕式氧化處理VC制藥廢水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加入催化劑后廢水的COD去除率可以提高23%左右,同時處理后廢水的BOD5/COD從0.17提高到0.6以上。
3.3中藥、中成藥制藥廢水處理工藝
3.3.1吸附法
許淑青[17]采取活性炭吸附處理中藥廢水,研究表明,隨著活性炭填柱高度的增加,活性炭吸附能力增強。當活性炭填柱高度為25cm時,COD濃度去除效率可達到95%。
3.3.2接觸氧化+水解酸化+SBR工藝
韓相奎等[18]采用接觸氧化+水解酸化+SBR工藝處理中藥廢水。原水水質如下:pH值為5.7,COD、BOD5、NH4-N分別為1094、327、4.4mg/ L。結果表明:接觸氧化+水解酸化+SBR工藝對BOD5/COD值較低的中藥廢水可獲得良好的出水水質,出水中COD可降至100mg/L以下。同時該工藝水解酸化段與好氧段的剩余污泥產率都很低,減少了污泥處置的麻煩。
3.3.3ABR+SBR(厭氧折流板反應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藝
李紅華等[19]采用ABR+SBR工藝處理中成藥制藥廢水。運行結果表明,在進水質量濃度COD為438 ~2300mg/L,BOD5為310~824 mg/L,SS為86~229 mg/L和色度為50~220 倍時,處理后出水可達到《中藥類制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1906-2008)要求,該工藝操作簡便、抗沖擊負荷能力強、運行費用低。
3.3.4氣浮+SBR+濾池工藝
楊志勇等[20]采用氣浮+ SBR +濾池工藝處理制藥廢水。運行結果表明,該工藝處理效果穩定,耐沖擊負荷能力高,不會發生污泥膨脹問題,出水COD≤100mg/L,BOD5≤30mg/L,SS ≤70mg/L。而且該工藝運行費用較低,操作簡單,易于維護。
2014年7月綠色科技第7期4制藥行業制藥廢水環境影響評價中需注意的問題
4.1開展工程分析,確定污染來源及組成
制藥行業生產工藝復雜、用水量大、水污染物產生環節眾多,因此在環評工作中認真落實工程分析、找到污染節點,對于準確把握污染物產生工序和污染因子、污染物排放規律和排放情況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工程分析應按生產裝置分析并描述工藝流程,包括原料配制、生產、污染物處理等,以及中間過程的物料流轉、物料回收。重點弄清生產原理、原輔料投入節點、方式、工藝設備、工藝過程、工藝條件。
4.2做好物料平衡和水平衡分析
制藥行業生產過程中投入的原、輔料種類多,但是產品轉化率低、副產品多、三廢產生量大;同時制藥行業用水量大、用水類型差異大。為了準確把握污染物產生和排放狀況,必須進行物料衡算和水平衡計算。
4.3污水處理措施的有效性、可行性分析
不同的制藥類別,由于生產工藝的不同而導致其廢水成分、污染物濃度各有不同。例如化學制藥,由于其生產中使用較多的原輔材料,生產工藝中涉及化學合成、提取、縮合、水解等復雜工藝,因此導致其廢水組成復雜,COD、BOD5、SS等濃度較高,廢水的可生化性較差。而對于單純藥品分裝與復配制藥,由于生產中僅涉及簡單的混合、稀釋等工藝,嚴格意義上并不產生工藝廢水,生產中排放的廢水以設備清洗水為主,COD、BOD5、SS等濃度較低。對于不同的制藥類別,要根據藥廠實際情況選擇經濟、有效的污水處理措施,同時還需考慮污水處理設施在藥廠內的合理布局,盡量采用地埋式設計,避免對周邊環境產生惡臭影響。
4.4加強運營期環境管理
為保證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藥廠需單獨設立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對污水處理設施排口出水水質進行監測,保證達標排放。制定污水處理站日常管理、應急處理方案,確保事故狀況下超標排水得到妥善處置,不得對市政污水處理設施或者地表水體造成影響。
5結語
我國制藥行業生產工藝復雜、工藝流程長,因此外排工藝廢水具有排放量大、水質復雜、水質波動大、可生物降解性差等特點。因此針對制藥行業水污染影響分析與評價,要求環評中必須認真對其工藝流程進行認真分析,掌握水污染物排污節點和污染物組成。根據制藥廠實際工藝排污水,提出合理、有效、可行、經濟的污水治理措施,保證污水達標排放。
參考文獻:
[1] 郝明家.制藥行業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水污染分析及其污染防治措施探討[J].環境保護科學,2009,35(4):60~63.
[2]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制藥建設項目》(HJ 611-2011)[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2011.
[3]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制藥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化學合成》編制說明[R].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2007.
[4] 水解酸化-SBR工藝處理固體制劑和化學合成制藥廢水[J].給水排水,2011,37(10):68~70.
[5] 郭會燦.制藥工業廢水的特點及處理技術[J].醫藥化工,2011,34(6):29~31.
[6] 李志,李新峰.生物制藥廢水來源、特征及處理工藝[J].科技信息,2008(21):391.
[7]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制藥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藥類》編制說明[R].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2007.
[8]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制藥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混裝制劑類》編制說明[R].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2007.
[9] 王煥龍,戴友芝.微電解厭氧SBR組合工藝處理化學制藥廢水[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08,18(3):80~83.
[10] 陳曦.吹脫-厭氧-好氧串聯工藝處理化學合成制藥廢水[J].水處理技術,2008,34(5):43~45.
[11] 李亞峰,王欣,謝新立.預處理-UASB-A/O工藝處理高濃度制藥廢水[J].給水排水,2012,38(5):56~57.
[12] 王白楊,龔小明,陳利.混凝預處理+UASB+ABR+A/O+ 氣浮工藝處理原料藥廢水[J].水處理技術,2011,37(2):121~126.
[13] 李穎.電解~CASS工藝處理制藥廢水工藝研究與設計[J].環境工程,2003,21(1):33~36.
[14] 任健,馬宏瑞,馬煒寧,等.Fe/C微電解~ Fenton 氧化~混凝沉淀~生化法處理抗生素廢水的試驗研究[J].水處理技術,2011,37(3):84~87.
[15] 祁佩時,王娜,劉云芝,等.Fenton氧化-活性炭吸附協同深度處理抗生素制藥廢水研究[J].凈水技術,2008,27(6):38~41.
[16] 蔣展鵬,楊宏偉,譚亞軍,等.催化濕式氧化技術處理VC 制藥廢水的試驗研究[J].給水排水,2004,30(3):41~44.
[17] 許淑青.物理吸附法處理制藥廢水的研究[J].甘肅科技,2009,29(20):32~35.
[18] 韓相奎,王樹堂,劉壯.接觸氧化P水解酸化PSBR 法處理中藥廢水[J].中國給水排水,2003,19(9):69~70.
[19] 李紅華,鄧海濤,姚兵.ABR-SBR工藝處理中成藥制藥廢水[J].環境科技,2010,23(2):23~27.
[20] 楊志勇,何爭光,顧俊杰.氣浮-SBR-濾池工藝處理制藥廢水[J].環境污染與防治,2008,30(7):104~105.
【關鍵詞】 電磁輻射 環境污染 微波輻射 屏蔽 防護
1 電磁輻射概述
電磁輻射污染又稱電子霧污染、電碰波污姿,是高壓線、變電站、電臺、電視臺、雷達站、電磁渡發射塔和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微波爐、收音機、電視機以及移動電話等家用電器工作時所產生的各種不同波長頻率的電碰渡。這些電磁波充斥在空間,可以穿透包括人體在內的多種物質,人體如果長期暴露在超過安全的輻射劑量下,人體細胞就會被大面積殺傷或殺死,所阻被稱為電磁輻射污染,已成為環境污染中的重要內容。
2 電磁輻射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
2.1 電磁輻射對環境的危害
高壓線、變電站、無限通信發射系統等設施大量的向環境中發射電磁輻射或產生電磁場,使環境中的電磁輻射問題越來越嚴重,從而產生了電磁環境保護問題。工廠中更多、更強的電氣和電子設備不斷地輸送或者消耗著幾十到數百萬千瓦的電能,伴隨著極強的工頻廠、強低頻諧波場,以及各種低頻脈沖場。
2.2 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科學家已經發現人體暴露在強電磁場中會出現一些有害效應,其中包括白內障、體溫調節響應的過荷、熱損傷、行為形式的改變、痙攣和耐久力下降。并把電磁輻射引起的危害按機理分為兩大類:熱效應和非熱效應。
(1)熱效應。如果電磁輻射能量吸收速率很慢,人體經過自身的熱調節系統把吸收的熱量散發出去,就不致引起機體升溫而產生相伴的熱效應。反之,若能量吸收過快,人體自我熱調節機制不能及時把吸收的熱量散發出去,就會引起體溫升高,繼而出現熱效應。當功率密度大于100mV/cm2時,將出現熱效應。(2)非熱效應。在許多情況下,人們吸收的電磁輻射能似不足以引起體溫升高,但仍出現許多癥狀。這類效應大致可以解釋為:電磁輻射作用于人體神經系統,影響新陳代謝及腦電流,使人的行為及相關器官發生變化,并進而影響人體的循環系統、免疫及生殖和代謝功能,嚴重的甚至會誘發癌癥。
3 電磁輻射對環境污染的現狀
(1)電磁輻射能量的密度越來越大。據相關調查顯示,從2000年開始,我國的電磁輻射強度呈逐步上升的趨勢,電磁輻射能量的密度也越來越大,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環境已開始造成影響,電磁輻射能量的增大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2)關于電磁輻射所產生的糾紛。隨著人們安全意識的提高,人們對輻射的防護意識也越來越強,對于所居住的周圍環境的電磁輻射,更會引起人們的重視。因此,關于電磁輻射污染的糾紛呈現上升的趨勢。這其中,引起糾紛的主要有:高壓輸變電設施建設在人群密集的地區、移動通信站建設在社區里、電磁輻射污染所造成的人身傷害等等。所有這些情況使電磁輻射污染的糾紛越來越多。(3)電磁輻射設施環境與人們的距離越來越近。城市在不斷建設發展,而建設中的城市離不開電磁輻射設施的發展,使得電磁輻射設施的環境與人們的距離越來越近,例如,廣播電視、無線通信建設在城區當中,使得居民區的場強越來越高;高層建筑的衛星天線等,對高層建筑同樣會產生電磁污染。
4 應對電磁輻射的措施
4.1 盡快完善針對電磁輻射的相關法律法規
以往的相關法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需要了,對于新建立的電磁輻射法規,要對電磁輻射污染源以及其輻射特點進行充分考慮,把電磁輻射風險作為重要原則來進行落實,并且要把保護人們的生活環境、保護人們的健康為重點,建立關于電磁輻射的相關法規。
4.2 對電磁輻射進行屏蔽與接地防護
(1)單元屏蔽與接地。1)震蕩回路的屏蔽。由于高射頻的加熱設備一部分產品的電容器是放在機箱外的,所以會形成一個強輻射源,還有大部分的加熱設備的震蕩箱門由于散熱的需要在夏天均需打開箱門散熱,而這樣易導致電磁泄漏。為此,需要采用銅、鋁等材料進行全封閉屏蔽,要求屏蔽材料要采用單獨的多點接地形式。2)高頻輸出變壓器的屏蔽。在機箱外的調頻輸出變壓器,一般采用屏蔽罩進行屏蔽,這些屏蔽罩可用銅網做成,用銅條做罩體的支架,將兩者進行妥善連接并進行接地保護。3)工作電路的屏蔽與接地。 工作電路是指工作感應線圈,要對其采用自動啟閉的屏蔽罩進行防護,這是因為受操作工藝的限制,對工作電路不能進行全屏蔽。另外可以將次級部分進行接地設置,也能達到很好的防護效果。(2)整體屏蔽與接地。一般來說,根據工藝條件和操作要求,整體屏蔽的方案一般有兩種:1)設備整體屏蔽方案。設備整體屏蔽方案是指采用金屬板或網支撐屏蔽小室,將射頻設備進行屏蔽,此類射頻設備包括半導體外延爐、微波爐、高頻焊接等設備。2)屏蔽操作室方案。該方案是對作業人員進行的整體屏蔽,可用金屬網或金屬板做成林免提的屏蔽室,將所有控制部分引入屏蔽室,作業人員在屏蔽室進行操作。
4.3 吸收防護
吸收的目的是降低電磁輻射的強度,是利用特殊的吸收材料將地磁輻射中的微波吸收掉,從而減少電磁輻射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吸收材料的防護一般用在微波設備的調試上,吸收材料一般在塑料、橡膠、陶瓷等材料中加入適量鐵粉、石墨、木炭與水調制而成。這樣微波在調試時,在場源附近就能將輻射能量大幅度衰減下來,避免了較大范圍空間的污染。
4.4 加強對電磁輻射知識的普及力度
對于居室內以及城市空域的電磁輻射,都有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無味、無色、無嗅,這樣的特點使人們容易對其進行忽視,而在忽視的同時,內心會涌起一陣恐慌,于是,關于電磁輻射糾紛的事件逐步發生。因此,鑒于此,有關部門有責任把電磁輻射相關知識進行普及,使人們在了解電磁輻射對人類所產生的危害之外,對電磁輻射的來源及應用有個科學的認識,并創造出安全的電磁輻射環境。
5 結語
綜上,生活當中電磁波的輻射越來越嚴重,這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和周圍環境都構成了較強的影響。因此應加強對電磁波輻射的研究,并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從而減少電磁波的危害。
參考文獻:
[1]林慧嬋,宋占澤,房俊旭,于兆麗.電磁輻射污染的危害與防治[J].科協論壇,2007.6.
[2]邱秋.我國電磁輻射污染防治的法律對策[J].環境與職業醫學,2007.3.
1、污染現狀
*縣地處九河下梢,上游每年有大量的工業污水下泄,同時本縣每年廢污水排放總量在400噸以上,其中工業廢污水占廢污水排放總量的90%以上。由于大量排放工業廢污水,地面水、地下水污染嚴重、河道斷流、水體污染,生態環境惡化,地下水水位連續下降,水質由好變壞,引發了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給*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帶來嚴重威脅和破壞。
據20*年度《*縣水資源公報》顯示,全縣廢污水排放總量461.6萬噸,其中工業廢污水420.0萬噸,占廢污水排放總量的91.6%。全縣總入境水量17003萬m3,出境水16446萬m3,入出水量差557m3,主要用于農田灌溉耗于蒸發、滲漏。其中僅滏東排放過境水量(主要為引黃濟淀水量)5748m3為Ⅲ類水,其余11255萬m3為劣V類。據滏陽河小范占監測顯示,揮發酚的超標倍數為97.6,氨氮的超標倍數為41.0,化學需氧量的超標倍數為14.8。工業廢污水在破壞地表水環境的同時,也對地下水質造成了很大影響,通過全縣4眼監測井的分析評價結果看,街關鎮前馬莊站(離主要河渠較遠)評價結果為中污染,其它監測井評價結果均為重污染。主要超標物質為總硬度,亞硝酸鹽、氟化物、氯化物等。全縣淺層地下水平均綜合污染指數為9.44,比上年增加2.16,污染仍呈逐年加重的趨勢。
2、工業污染的危害
工業廢污水對農業、畜牧業、漁業、水利工程等造成嚴重危害,使人民群眾生存受到威脅。由于用污水灌溉,導致莊稼死苗、糧食減產,由于吃了用污染水灌溉生產的糧食,飲用了受污染的水,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近年來,人群中腸道病、皮膚病、腫瘤、癌癥等疾病發病率明顯高于以前。
3、工業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建立污水處理廠。呼吁政府和社會,促使產污廠家要建立污水處理廠(設施),生產的污水必須經過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不達標不準排放,并做好水的重復利用。
②嚴格實行污水排放許可制度。凡向河道內排放污水的企業,應實行污水排放制度,對排污企業要收繳排污費,實行定期監測,廢污水不達標的限期達標,到期不達標一律禁止向河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