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3h3f5"></form>
      <noframes id="3h3f5"><listing id="3h3f5"><nobr id="3h3f5"></nobr></listing>

      <noframes id="3h3f5">
      <sub id="3h3f5"></sub><sub id="3h3f5"></sub>

      <listing id="3h3f5"><nobr id="3h3f5"><menuitem id="3h3f5"></menuitem></nobr></listing>
      <address id="3h3f5"></address>
      <address id="3h3f5"><listing id="3h3f5"><menuitem id="3h3f5"></menuitem></listing></address>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精品范文

        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工作范文

        時間:2022-07-06 15:37:01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工作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工作

        第1篇

        在路上,是泰戈爾的生命信條:路的盡頭,不是我朝圣的地方,路的兩邊,倒有我神廟的殿堂。

        在路上,是我永遠的生命姿態。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享受的是管理路上的美麗,在骨干教師的履職中,我享受的是自己生命成長中的悄然變化。

        閱讀的路上——萬紫千紅總是春

        因為天資平平,功底不厚,因此,學習成為了我每天的必須。

        閱讀,既是打發休閑時光的佳肴,更是給予我力量與自信的源泉。我羨慕那些中文系畢業的高材生,她們有豐厚的文學素養,出口成章。對于我,從小就偏愛數學,對理性方面的思考似乎更有感覺,對文字的喜愛,全是因為語文教師的角色使然。因為想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語文老師,我逼迫自己去親近文學,觸摸文字。日子久了,發現自己也隨之改變,有了閱讀的習慣與需求。

        2014年度,我閱讀了《燦爛千陽》、《傅佩榮細說孔子》、《孔子隨喜》、《生活十講》、《荊棘鳥》、《永遠的林徽因》、《孤獨六講》等書,在上下班的路途中,我將蔣勛的《唐詩宋詞》、易中天的《易經》,還有那些經典的詩歌、散文,下載下來,隨時聽一聽,每每觸碰到那些溫暖美好的文字,心靈便不再疲憊,而是對生命的無限眷顧和對教育的美好憧憬。

        閱讀,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教育。

        學習的路上——為有源頭活水來

        除了閱讀,最好的學習便是培訓與課堂。培訓,是聆聽專家最前沿的聲音,學師最厚實的積淀,讓你可以站在高人的肩膀上仰望星空;課堂,是一種生命學習,作為教師,課堂中彌漫的生命智慧與氣息,是任何學習場所不能抵達的。

        2014年,本人參加了XX師大語文骨干教師培訓班的學習,赴湖湘講堂聆聽了多位專家關于黨史,關于群眾路線的學習,參加了第二屆湖湘讀書活動,學習了朱愛朝工作室組織的“中國兒童閱讀論壇走進長沙XX”等等。這些,讓我的教育視野更加遼遠,教育的腳步更加篤定。

        2014年,我走進了不同級別教師的課堂,感受了特級教師吉XX、李XX老師的真金白銀、教學的爐火純青,學習了名師朱XX成熟而大氣的課堂魅力,體驗了青澀、稚嫩的年輕教師課堂,從中同樣汲取了正能量。

        實踐的路上——花木成畦手自栽

        實踐是思想的流動與展示。

        2014年的上學期,我以《高效課堂,從研讀文本開始》為題,給全區二年級語文教師教師教材分析;

        2014年4月,在大同古漢城學校進行菜單式服務,進行主題講座《閱讀教學,可以這樣走向深入》。

        2014年5月,在骨干教師的課堂開放活動中,我執教了《湯姆索亞歷險記》導讀課,得到了聽課老師的好評;

        2014年下學期 ,我將語文課《開天地》送至東屯學校,課后與老師們一起交流探討生本課堂的打造,一起交流如何教神話。

        在教研室的安排下,我給杏圃班的老師們講《如何修煉你的氣質》,與年輕教師一起交流《如何聽課評課》。

        我珍惜每一次實踐的平臺,不能做到最好,但總能力求更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感、成就感。

        反思的路上——一覽眾山小

        反思是前行的動力。

        沒有較強的反思能力,但有較好的反思習慣。

        2014年,聽了夫之、琥君、特級教師李衛東、吉春亞,還有數學教師張麗萍的課,我都寫下了反思日記。她們的的課堂,給了我很多智慧的啟迪與教育的源泉。

        對于自己的教學,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教育現象,我都能及時寫下教學隨筆,全年,共有100多篇。其中,有4篇文章在湖南教育發表。

        2014年1月在《湖南教育》中期刊上發表《一切指向想象力》——以《巨人的花園》為課例

        2014年4月在《湖南教育》中期刊上發表《在春天的課堂找尋課堂的春天》

        第2篇

        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工作坊開班研修心得

        丁錦輝

        8月19日,桃江縣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工作坊開班,我有幸成為小語中的一員,在這次學習中,我感受到與以往培訓不一樣的很多新鮮的代名詞。

        這次的坊主正好是桃花江小學特級教師邱小丁,感到非常的幸運,由特級教師丁俊波任課程專家,教師發展中學的封學武校長是管理員,在首輪開班典禮中,三位老師分別做了講座,邱小丁老師的師德講座讓我感受到不同的人格魅力,她用自己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平凡的崗位上人性的光輝,展示了不一樣的教學境界。丁俊波老師解析的三年級教材更是讓我們在本次學習中,對新教材,對工作坊有新的認識,也學到了不一樣的內涵。

        希望通過為期三年的學習時間,用過名師的引導,讓我們全體參培的學員都能成為教育一線上的領頭羊,我也將在此次學習中增長學識,增進教學,提升水平,展示風采。

        第3篇

        一、 打造工作室內涵文化,形成工作室跟崗學習的核心價值觀

        在跟崗工作過程中,我們一直致力于精心打造工作室內涵文化,并致力于在帶崗過程中幫助省骨干教師形成以下核心價值觀:睿智明道、堅韌卓越,形成了工作室成員“JUST DO IT”的精神。

        (一)創建工作室標識文化

        主持人通過跟崗前的問卷調查、讓跟崗教師提供個人簡歷等方式,了解各位跟崗教師的特點,并初步制定出工作室的文化標識。在跟崗教師入室跟崗學習的開辦典禮上,通過沙龍研討的方式,共同創建了工作室的標識文化。

        1. 明確工作室室訓、宗旨、定位和精神。工作室所有成員經過反復討論,共同確定了“睿智明道、堅韌卓越”的室訓,明確了工作室“服務·共贏”的宗旨。同時,在工作室定位方面達成了共識,即明確了工作室是一個提供研修的平臺,是主持人與跟崗教師的學習共同體、研究共同體、實踐共同體和發展共同體。另外,還統一了工作室“JUST DO IT”的精神。工作室的室訓、宗旨、定位和精神一開始是通過印刷在《工作手冊》、《學員手冊》、《制度匯編》、室服以及發表在博客上,以外顯的方式來強化跟崗教師的記憶。跟崗三周的研修文化滲透后,每一位跟崗教師都對室訓、宗旨、定位和精神有了認同感,有了自己的理解,同時,付諸實踐,形成了工作室跟崗學習的核心價值觀。

        2. 創作工作室室歌。經過跟崗教師的反復推敲,確定了《HAND IN HAND》為工作室的室歌,中英文混搭的歌詞則由學員譚美婉老師寫成。歌詞摘錄如下:“我們來自不同的城市,我們相聚在此。名師不是容易的事,我也常想我孩子,可我還是努力堅持。We get together from cities afar. With joy,we unit here. We often help each other,we really love each other. This is like a warm family.多年以后,當你再回首,能否想起我的臉?不管時光如何變,請把我記心間,我們走過了二十天。Whatever time may change,keep me in your heart,Keep me in your memory.”工作室的室歌《HAND IN HAND》唱出了每一位成員的堅韌,正是工作室室訓“睿智明道、堅韌卓越”的最好詮釋。

        3. 設計工作室的LOGO。LOGO的主色調綠色代表著生命力的堅韌,中間的橙色握手圖標洋溢著溫暖,并彰顯了工作室“合作共贏”的思想,而“JUST DO IT”正是工作室的精神所在。LOGO設計出來后,作為工作室的標識,放在了工作室博客的頭像上、室刊簡報上、工作室室服上、《學員手冊》上、《工作手冊》上,成為工作室最經常使用的獨一無二的文化外顯標識。

        4. 設計制定工作室室服。全體工作室成員共同設計和制定了紫色優雅的工作室室服。在參加市、區的各種教研活動的時候,十一位工作室成員穿上室服齊刷刷出場的時候,成為活動現場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工作室的室服,加強了工作室成員的凝聚力、向心力、團隊意識和自豪感。

        (二)創建工作室媒體文化

        1. 設計和制作《江學英教師工作室跟崗學員手冊》?!秾W員手冊》前半部分提供了工作室成員的通訊錄、工作室所在單位的辦公室分布及號碼一覽表、作息時間表、課程表、工作室跟崗培訓工作總計劃、日程安排等。后半部分由跟崗教師自己填寫,包括學員跟崗學習計劃、跟崗聽評課記錄、參加學術講座與區域教研活動記錄、教學反思、讀書筆記等,記錄工作室的大事和各種活動,并對工作室跟崗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評價、展望或提出建議等。

        2. 設計制作《江學英教師工作室跟崗日志》。《跟崗日志》由跟崗教師每日填寫,旨在讓教師及時總結和反思每天的研修行為,然后在接下來的跟崗活動中,能有意識比照、調整自己的研修行為,增強研修的“內驅力”,強化研修的實效性。

        3. 設計和制作《江學英教師工作室工作手冊》。《工作手冊》由主持人填寫,分會議記錄、培訓記錄、聽評課記錄、學術講座與區域教研活動記錄、與跟崗教師談心記錄等板塊,及時記錄工作室的動態。

        4. 開設和及時更新工作室博客。江學英教師工作室博客(http://.cn/missjiang2007)分設了工作動態、帶崗日志、研修天地、讀書交流、他山之玉、英語沙龍、教育雜記、家?;拥葯谀浚芍鞒秩撕透鷯徑處煿餐虏┛蛢热?,利用網絡媒體平臺的優勢,進一步發揮工作室的輻射與引領作用。

        5.定期出版工作室簡報。工作室簡報以周刊的方式,跟崗的三周已經出版了三期。具體欄目由班長和簡報長組織全體成員進行討論,稿件全部為工作室成員的原創。

        (三)創建工作室制度文化

        工作室在組建初期,經過全體成員在開班典禮的充分討論后,制定了《江學英教師工作室章程》,討論通過了《江學英教師工作室班委會職責》、《江學英教師工作室考勤管理制度》、《江學英教師工作室教研管理制度》、《江學英教師工作室博客管理制度》、《江學英教師工作室檔案管理制度》、《江學英教師工作室學員考核制度》,并集成《江學英教師工作室制度匯編》,每個成員人手一冊,由紀律委員組織工作室成員定期學習,形成了工作室的制度文化。正是有了制度文化的滲透,跟崗教師在三周的跟崗研修學習中,精神狀態飽滿,積極主動全程參與工作室的所有活動,確保了跟崗學習的紀律和質量。

        (四)建立工作室組織文化

        建設了強有力的班委體系,打造跟崗教師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與同伴互助提升的內涵發展文化。為加強工作室跟崗教師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與同伴互助提升,為營造工作室“人人是主人翁、人人參與管理”的和諧人際氛圍,為更好地發揮跟崗教師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使工作室搭建成為每一個成員的研修平臺、促進每一個成員的專業成長,工作室通過自我推薦、全體舉手表決的方式,成立了班委會。班委會設班長1名、文體委員1名、學習委員1名、紀律委員1名、生活委員1名、宣傳委員1名、工作室簡報編輯1名、博客管理員1名,基本上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達到了群策群力的目的。同時,明確了班委會的職責與分工。班委實行例會制,按日程表對工作室下一階段的工作、活動進行組織和策劃,分工協作,工作室成為了一個具有系統合力的緊密團結的有機整體,打造了跟崗教師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與同伴互助提升的內涵發展文化。

        二、通過課題引領,打造工作室科研文化,提升跟崗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

        (一)開設講座和專家講學,清除科研障礙。為提升跟崗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筆者在跟崗第二天就給全體成員作了主題為《一線教師如何做科研課題》的講座。同時,在跟崗第二周的周二下午,針對跟崗教師的實際情況和科研需求,召開了“江學英教師工作室子課題開題鑒定會”,邀請了珠海市教研中心王衛國主任就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的“命題”、“破題”和“開展研究”進行了專場講學,清除了跟崗教師做科研課題的障礙。

        (二)統一總課題,做好子課題的自選與申報工作。工作室以筆者獲得珠海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規劃第二批(2012年度)立項的《推行“ 講練評思”模式 構建生態高效英語課堂的研究》(立項編號為【2012KTG07】)這一課題作為工作室的總課題,列舉了十項子課題,由工作室成員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特長和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自主挑選,做好子課題申報的前期工作。同時,工作室通過研究性知識與方法學習,在跟崗過程中引導教師自覺開展教育科研工作,進行教學實踐的反思和總結,破解教學難題,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如:湛江市第一中學培才學校的詹福艷老師,根據自己常年帶初三的實際教學情況和學校發展的需要,申報了《推行“ 講練評思”模式 構建初三英語讀寫綜合課堂的研究》這一子課題,準備在初三的閱讀與寫作課型模式上有所突破。又比如,來自中山市坦洲實驗中學的周新花老師開展的是《初一語音詞匯教學“講練評思”模式的研究》,一方面調動全部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另一方面是從自信心、學習方法、交際等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語音詞匯學習的興趣引導和教育。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工作室研修文化建設活動,促進跟崗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以及教育主張與教學風格的提煉與形成

        工作室以“搭建研修平臺、促教師專業成長”為主線,開展了形式豐富的工作室研修文化建設活動,充分利用學校、香洲區、珠海市的教研平臺,促進了跟崗教師的專業精神生長。

        (一)深入珠海八中英語教研組研討,進行大量的“結對”聽評課活動。跟崗初期,跟崗教師與工作室所在的珠海市第八中學英語教研組進行了見面會,開展了“結對子”活動,深入教研組進行調研,并進行了大量的聽評課活動,為跟崗教師第二周開始的公開課和錄像課進行了奠基。同時,八中英語教研組良好濃郁的教研氛圍、規范的教研動作滋養著十位跟崗教師,她們很多人在跟崗結束的意見反饋中不約而同地寫到了這一點。

        (二)開展匯報展示課和優秀課例研發活動。經過跟崗第一周的大量“結對”聽評課活動,從跟崗第二周開始,骨干教師們進行了匯報展示課和優秀課例研發活動。來自全省5大區域的十名跟崗教師,以自身扎實的教學基本功、精湛的教學技藝,開展了匯報展示課和優秀課例研發活動共22次,不僅為工作室的跟崗同伴們,更為來自珠海市第八中學、香洲區、珠海市其他區的英語教學同行們展示了精彩紛呈的教學盛宴,提供了交流的大舞臺,引發了“一節好的英語課是怎么樣的”大討論和深度思考。

        (三)開展讀書沙龍、讀書分享會活動。為引領跟崗教師讀書,獲得精神層面的滋養,工作室除了每周舉行讀書沙龍、讀書分享會的活動外,還特別邀請珠海八中周新橋副校長作主題為《與書牽手:教師精神生命的成長》的專題讀書報告,引發全體工作室成員重新審視了讀書對于教師精神生命成長的重要性。

        (四)開展專題講座、講學活動,參與區域學術教研。根據工作室跟崗學員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在跟崗的三周里,工作室共開展了主題為《博客的管理與經營》、《厚積薄發 追求卓越》、《一線教師如何做科研課題》、《一線教師如何寫論文》、《如何評課》等專題講座。同時,本著“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邀請專家入工作室進行講學活動2次,跟崗教師“走出去”參與珠海市、香洲區的專題報告如《初中英語語音教學培訓講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題報告會》、《珠海市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現場會》、《容閎大講壇》等4次。這些講座與講學等區域性學術研討活動,拓寬了跟崗教師的教育教學視野,增長了見識。

        (五)舉辦成長規劃研討沙龍。針對跟崗教師很多為省骨干教師,在當地已經有一定影響力,但卻不知道下一步的職業規劃和發展方向的瓶頸情況,工作室開展了跟崗教師成長規劃研討沙龍。沙龍上,每一位教師都談到了自己的困惑,每一位教師都給自己的同伴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主持人在成員充分表達的基礎上,談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并指導跟崗教師填寫了未來三年的《成長規劃書》。

        (六)組織跨校際考察和工作室聯動交流活動。跟崗的三周里,工作室先后走訪了廣東省鮑當洪教師工作室、孫新工作室,考察了珠海市香洲區謝燕枚英語工作室、張柳珍英語工作室,進行了英語教學、公開課、講座的聯動活動。除工作室所在的珠海市第八中學外,跟崗教師還考察了珠海市實驗中學、珠海市第四中學、珠海市第九中學、珠海市立才學校、珠海市新世紀學校、珠海市容閎書院、珠海市拱北小學。通過這些工作室的聯動與跨校際的考察活動,增進了跟崗教師對珠海本土的英語教育的了解,開拓了英語教學視野。

        (七)參加珠中江(珠海、中山、江門)教研聯盟學科教研活動。

        1. 觀摩2012年中山市直屬學校初中英語比賽課。利用跟崗教師所在區域的資源,工作室全體成員到達了在中山市第一中學舉辦的中山市2012年初中英語市直屬學校賽課的現場,觀摩了四節比賽課,收獲良多。

        2. 考察中山坦洲實驗中學。中山坦洲實驗中學的考察之行,進一步幫助跟崗教師了解了中山英語教育的現狀,開拓了眼界。

        3. 參加珠中江教研聯盟學科教研活動。工作室在2012年11月1日參與了珠中江教研聯盟學科教研活動,筆者在中山市東區中學初中部為來自珠海、中山、江門三地的200多位英語教師上了展示課。課后三地熱烈的點評課活動讓工作室成員了解了三地英語教學的差異,受益匪淺。

        (八)舉辦“我們的教育主張與教學風格研討會”。通過跟崗兩周半大容量、高頻率的聽評課、講座、報告、沙龍研討、考察等活動的參與和反思,跟崗教師已經開始自發地對自己的教育主張和教學風格進行思考。工作室在跟崗的第三周周三,舉辦了教育主張與教學風格研討會,更是進一步引發了跟崗教師對自己教育主張和教學風格的思考和提煉。她們紛紛動筆,整理出了自己的思考,所寫的《我的教育主張與教學風格》成為了工作室簡報第三期的主要內容。

        四、加強工作室人文關懷文化建設,形成工作室和諧溫馨的“群體動力場”

        工作室的跟崗研修學習強度是比較大的,加之跟崗教師都是來自省內各個城市,她們在整整三周的跟崗時間內,離開自己熟悉的工作環境和生活場景,離開親人、朋友、同事,無形中面臨很多生活和心理的不適應。而這次跟崗的十位都是女老師,都是年輕的媽媽,對于孩子的牽掛,更是讓她們難于安心學習。這時候,加強工作室的人文關懷文化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想辦法讓工作室成為她們在珠海的家,讓主持人成為她們在珠海的親人。除了日常的噓寒問暖和安排衣食住行,除了留心觀察、照顧她們的情緒,更有效的是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讓跟崗教師感受到人文關懷的溫暖。

        (一)跟崗報到、開班典禮、結業典禮和紀念禮物。

        1. 跟崗報到直接影響著跟崗教師對工作室主持人的第一印象。雖然是周日下午,當跟崗教師一到提前準備好的酒店大門的時候,發現主持人親自在迎接,而且開口就能喊出自己和其他九個老師的名字的時候,所有的舟車勞頓都會化作感激和感動。這就給了跟崗工作一個良好的開端。

        2. 開班典禮影響著跟崗教師對工作室及所在學校的首因印象和專業信服度。這個印象將持續影響著學員接下來的三周跟崗學習。所以,在開班典禮上的《珠海八中校情、香洲教育區情、珠海教育市情》簡介就很有必要。這給了跟崗教師一個信心:工作室所在的區域是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示范區,工作室所在的學校教研氛圍濃郁,領導很重視等等。而接下來的工作室文化建設、制度建設、班委會建設討論,更讓跟崗教師感受到了工作室所做的大量的前期工作和主持人的用心。

        3. 結業典禮和紀念禮物。結業典禮作為成果展示會也好,作為告別會也好,最重要的是,它給了工作室成員一個情感宣泄的出口。三個星期的同舟共濟,三個星期的同甘共苦和三個星期的并肩作戰,離別,已是依依不舍。結業典禮上有平日看不到的惜別和難舍難分。最沒有想到的,是我們不約而同都準備了紀念禮物。在主持人打開刻有跟崗教師自己名字的紀念水晶鎮紙的時候,所有人一片驚喜的歡呼聲;而在主持人為跟崗學員一一頒發這份跟崗紀念品的時候,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含著眼淚,都過來合影和擁抱。主持人也沒有想到班委會為學校、工作室和主持人都準備了紀念禮物。愛是愛的回報,這句話是最好的詮釋。

        (二)開展珠海本土文化考察活動。在周末,組織跟崗教師到珠海本土的風景名勝游賞,一來增進同伴的了解和友誼,二來增強工作室的凝聚力,最重要的是讓她們在風情迥異的景觀和多樣的活動中,減輕對家人的思念之苦,感受到工作室的貼心和溫暖。比如在跟崗的三周里,工作室組織了跟崗教師自行車環游珠海的綠道,參觀了野貍島、珠海漁女、情侶路、海濱公園、石景山公園、圓明新園、古元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等。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聯誼活動。除了本土文化考察活動,工作室還組織了很多聯誼活動。比如說與鮑當洪工作室、孫新工作室的聯誼工作餐,又比如說為慶祝子課題順利開題的燭光晚餐,還有就是家庭做客也深受跟崗老師的歡迎。在跟崗第一周周末,主持人一家邀請跟崗教師一起到家里做客并到得月舫喝早茶。第二周周末,珠海本地的學員譚美婉老師邀請跟崗教師到家進行“零食會”。到中山聽課的時候,中山坦洲的學員周新花老師邀請大家到家里做菜,共享大餐。跟崗開始的時候有歡迎晚宴,跟崗尾聲的時候有珠海本地學員宴請外地學員的大餐,結業的時侯有畢業宴會……所有這些活動,加深了工作室成員的彼此了解,增強了工作室和諧溫馨的人際氛圍,形成了工作室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發展力,成了跟崗學員們結業視頻的最溫馨、最打動人心的花絮。

        第4篇

        【關鍵詞】小學語文 骨干教師 培養目標 培養模式

        教師作為一種專業,需要睿智、機智、理智、明智、大智和德智。隨著新教改的提出,生命課堂的發起,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倡導,新形勢下,對小學語文教育的全面性、綜合性要求越來越嚴格,在高科技領域的數字化多媒體教學也給小學語文老師無論是專業上還是技術上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小學語文師資力量面對教改的大勢和語文教育發展的新方向,培養小學骨干教師是應對新變化的明智之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堅強后盾。優秀的學生需要高素質的老師,所以,培養骨干教師是當下適應新教改的大勢所趨。培養學習型、主動性、大膽創新、治學嚴謹、教學科研水平強的老師,是學校工作的重點,也是全面發展人才的關鍵。

        一、 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培養目標

        小學語文骨干教師的培養目標是:培養一批具備現代化教育理念、綜合性知識構成、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且能在本校語文學科內有指導、帶頭作用的骨干語文老師。同時也是對小學語文老師從教書匠到教育家的培養。

        (一) 具有自我提升的自覺性

        是求知的欲望,換句話說,是自我提升的意識和自覺。哲學上說:內因是改變事物發展狀況的決定因素,只有自己想沒有做不到也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小學語文骨干教師首先應該是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并自覺自主去完善和提高的語文老師。注重新課程理念的灌輸,骨干教師要明確掌握新理念的內容,在教育的過程中,充分滲透進教學活動中,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內心應該具備對學生愛和對崗位的熱愛,只有愛崗才能敬業,只有認可在教師的崗位上可以實現自我,才可能在工作中以最佳的狀態工作,自覺的創新。

        (二)具有終身學習的習慣性

        學無止境是一種精神,也是好奇生活的心態。對骨干教師的培養,是長期的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老師要有善于發現和總結學生問題和課程重點的能力。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然后把問題設計成課題,在研究的基礎上進行課程設計,從而解決問題,提高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在小學語文骨干教師的培養過程中,堅持深化教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是教師在積極的授課活動中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同時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具備從問題發現到解決問題方法的探索等綜合素質,從而達到新課程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要求。

        (三)具有堅持實的探索性

        隨著新課改的大流襲來,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個性的培養,小學語文也越來越重視綜合性學習,學科之間的滲透學習、學科內的資源整合,臨近學科和邊緣學科也越來越得到重視。語文的發散性決定了老師寬廣的知識面和整合資源的能力以及主動積極的學習性,以及不斷探索的習慣。教師要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為自如的駕馭課堂,完成教學目標而不斷的探索是新課改對小學語文骨干老師的要求。

        (四)具有無私奉獻的共享性

        教師的能力素質是教師履行自己的責任,完成教育任務的實際本領,是教師淵博的知識,執著的熱忱得以充分發揮,充分體現,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智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必要條件。

        在目前,隨著對小學生的人格素養培養的要求越來越重視來說,語文老師在小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培養作用越來越重要。作為老師,首先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在各個方便給學生樹立榜樣。對于小學語文骨干教師來說,首先應該愛崗敬業,有投身小學語文教育事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目標,并為之不懈努力的精神。在課堂里充分地將自己展示給學生,啟發調動學生學好小學語文,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在和學生們共同的學習中分享學習知識的喜悅。

        二、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培養模式

        (一)結合實際,因人而異

        對骨干教師的培養,在充分注重整體統一提高的基礎上,對教師個性的啟發和培養更為重要,學校要結合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對骨干教師進行專項培養,使其能夠綜合全面的成長為小學語文師資隊伍里的骨干,并帶領小學語文教師團隊共同成長,為小學語文課程的生命力注入有生命力的血液。

        教師的培養不能采用統一的做法,比如我基地的樓堅老師,就是一個很有潛力的老師,剛進基地就是一個青年教師,我看到他有強烈專業發展的需求,就創造很多機會給他,讓他參與我的課題,進行各種級別的公開教學,設置擔任我的兼職教研員乃至基地秘書,現在,樓老師已經成為我浦東新區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上海市名師基地班學員,優秀兼職教研員。這些成果,都是他在崗位中鍛煉出來的,都是我們相互切磋和學習的結果。

        (二)理論學習,提高素養

        第5篇

        關鍵詞: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培養

        小學語文骨干教師的培養,對小學語文教學事業意義重大,各學校都應該著力于骨干教師的培養,以骨干教師帶動教學質量的提升。本文擬就小學語文骨干教師的培養,宏觀地談一些看法,希望能拋磚引玉。

        一、小學語文骨干教師成長影響因素分析

        筆者調研發現,影響小學語文骨干教師成長的因素主要有:

        (一)高端學科培訓

        小學語文教師通過職后的培訓培養能迅速提升和拓展專業素養。其中省級以上的教師培訓項目特別是國家培訓是普通骨干教師迅速成長的重要方式。在調查統計中31%左右的小學語文教師把影響個人成長的主要因素歸于是專業培訓;40%左右的教師認為參與學術機構的年會和教學研討會對自己的幫助很大。

        (二)學術科研活動

        學科學術年會,如每年貴州省的語文教學年會等也帶動和影響了很大一批骨干教師的專業成長。學術年會中的專家講座、小組討論、合作研討、案例教學、行動研究、教學反思、教師論壇等多種形式,有利于培養骨干教師的問題意識、研究意識、課題意識,逐步形成個人教學風格和研究成果。

        (三)基礎教育課題研究

        小學語文教師積極參與基礎教育課題研究,是有效促進自己專業發展,提高自已業務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課題研究中的查閱資料、協同解決問題、科學研究方法等均有利于小學語文骨干教師的快速成長。

        二、促進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一)為骨干教師搭建平臺、發揮輻射引領作用

        為現有優秀教師特別是特級教師搭建專業引領的平臺,成立名師工作室,充分發揮現有特級教師的影響力,帶動骨干教師成長。只有充分發揮現有名師的輻射引領作用,建立骨干教師管理、培訓、考評和使用的有效激勵機制,才能帶動更多的普通教師專業成長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注重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研修

        小學語文教師的發展過程中得到外界專家指導和專業培訓的機會很少,要大面積提升他們的整體素質,大力開展校本教研是解決之道。校本教研指針對本校教師在教學和個人專業發展方面出現的具體進行教學研究、研討的一系列活動,包括校本教研活動、課題研究、集體備課、公開課、優質課評比、教學技能大賽等多種形式。它立足農村學校實際,針對本校教師教學實際,對一線農村教師幫助作用最大,影響最具體。

        (三)政策支持、高端教師培訓傾農村

        參加高端培訓是小學語文教師獲得理論提升、更新理念、豐富學科專業知識的重要途徑,但現實情況是農村教師很少獲得國家級、省級的培訓機會。而地方培訓又由于資源困乏而質量不高。為促進小學語文教師的發展,省級以上高端教師培訓要更多地為小學語文教師提供機會。加大對年輕小學語文教師的培養,可有效儲備新的骨干教師人才。

        (四)完善教師考評和激勵機制

        當前的教師考核和評價制度還存在很多不科學、不合理和不規范的地方,尤其是小學語文的教師評價機制,不利于教師專業發展。要調動年輕教師發展積極性,必須結合農村教學實際和學科教學特點實際,不能一刀切。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制,不管什么學科,都能得到合理公正的評價,且評價結果有利于激勵教師進取。

        (五)拓展學術交流平臺

        參與公開課、優質課評比為特級教師成長提供了平臺和機會。最能全面提高教師水平的就是精心準備優質課、公開課,與常態課相比公開課、優質課不僅增加了自身的壓力,而且會獲得更多的指導、批評、建議,得到更多的錘煉,達到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目的。農村學校也要重視多給教師搭建平臺,以校為本,地區聯合,校級合作,如開展校級優質課評比、校際間公開課交流、校際教研、課題研究等多種活動,讓年輕教師多歷練,多學習,快速成長。

        (六)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學校管理重教學

        要保證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使教師從繁瑣、低效的事物中解脫出來,教師職業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職業。如果教師整日被低效的事務所困,教師因此會感覺身心疲憊,感受不到教學的快樂,進而喪失教學的興趣,產生職業倦怠,會嚴重地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某種程度上,擁有了多少自由,就擁有了多少創造的可能性。故學校及上級相關部門應把時間還給教師,還教師以必要的自由,減少或取消教師不必要的、低效甚至是無效的勞動,使教師從日常繁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投入到學習中,不斷地提升自己。

        (七)增加必備的圖書和期刊雜志、激勵教師學習。

        當今社會知識的更新很迅速,教師需要與時俱進,不斷的更新知識結構,了解最新的學習理論和方法,才能培養明天的棟梁之才。為保障教師的學習,學校一方面要為教師的學習提供便利條件和創造良好的氛圍,增加必備的圖書和學術期刊雜志;另一方面學校及相關部門應把教師的學習和教師的獎金、評先選優、晉級、工資加薪掛鉤,以加薪來刺激教師的學習,以制度來保障教師的學習。

        總體上看,小學語文教師的培養和發展,不僅需要他們自身的努力和學習,更需要政府管理部門的做好頂層設計,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師聘用、考評機制,吸引更多熱愛教學的優秀人才加入教師隊伍,同時為現有的農村教師搭建教師發展的專業平臺和釀造人才肥沃土壤。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 小學 語文 骨干教師 教研能力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1培養骨干教師教研能力的重要性

        語文是指語言和文學及文化的簡稱,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兩個部分,文化則包括中外古今文學等等。語文作為一門學科不僅在知識水平中體現其價值,并且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于傳統文化的宣揚起到的無形的作用,使學生們在對于不同文化的不同選擇和認識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小學時期正是學生思想啟蒙的萌芽階段,這也就證明小學語文對于一個人的影響是如此重要。那么,在此基礎上如何引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便體現在對于小學語文骨干教師的教研能力的提高上來。對于教師而言,在新型的課程標準的條件下,教師不僅僅是“傳其道、受其業、解其惑”,更要去成為一名具有創新和探究能力的研究者。只有作為一名研究者,去探究和發現新的教學模式,去勇于嘗試新的東西,我們的教育事業才不會止步不前,會順應著時代的發展要求繼續發展。這一切都體現出對于小學語文骨干教師的教研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上來。

        2小學骨干教師教研能力培養策略

        斯騰豪斯認為"如果沒有得到教師這一方面對研究成果的檢驗,那么就很難看到如何能夠改進教學,或如何能夠滿足課程計劃。如果教學要得到重大的改進,就必須形成一種可以使教師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學的研究傳統。影響教師的教研水平的因素也可以分為兩大類:內在的教師參與意愿和外在的培訓水平。

        2.1外在優化小學語文骨干教師教研培養策略

        2.1.1創新引領,繼承與開發同步,實現教研活動多樣化

        素質教育的普及使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靈活學習,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教師的教學方法也需要緊跟隨時代的步伐,改變教育方式,實現創新教育。創新教師的培B不僅需要具有優秀的教學能力與品質,而且要求具備創新的人格和教育能力。而創新教師的培養需以教研方法的改革為基本,使每位骨干教師樂意參與到教研活動中,自覺地提高教研能力。實現教研方法多樣化和創新化,需要我們借鑒國外的在職教師的培養,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同時積極探索創新,形成我國特色的語文骨干教師校驗培養體系。

        2.1.2監測與評估教研活動質量

        學生的學習好壞通常我們會以成績來衡量,通過與他人對比與教師激勵來引發學習動機,從而提高學生的成績。教師的培訓活動亦是如此。那么如何測評教研活動確實對教師的教研能力有提高呢?有多大程度的提高呢?這就需要具有教研活動標準指標體系,實現對教研質量的有效監控。該體系應主要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情意、教學能力、教研能力、創新能力等的檢測。通過對教師教研活動進行評估,促使教師能積極參加教研活動中,實現對教師的規范與提升。

        2.2內在提升小學語文骨干教師的教研品質

        2.2.1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優化自主學習能力

        弗洛伊德曾強調:“人類行為的重要推動力是本能驅力”。在信息技術的飛快發展下,教師已然不是知識的權威,要想獲得立足之地,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居安思危,加強自主學習能力,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拓寬知識視野,加強學術地位?;畹嚼希瑢W到老,教師作為文化的傳播者,應堅決擺脫“一次性教育”的思想觀點,才能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教師形象。當教師具有自主接受學習的動力后,才能更好地接受教研培訓工作,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2.2.2反思是提升教師教研水平的翅膀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波斯納也提出教師的成功來自于:經驗+反思=成長。小學語文教師的工作更多的是對知識進行總結歸納。教師應養成積累教學經驗、不斷進行教學反思的習慣。通過不斷反思,教師可以將教學活動背后的理論進行積極的思考,探索出對一系列教學問題的應對辦法,促使教師的教研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2.2.3增強角色認同感,消除抵制心理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教師的角色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從傳統上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自主的學。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積極改變教學方式,而不是不加思考地把原有的研究結論運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克服做研究的懼怕心理,對自身有正確的定位,認識到教師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從小型的研究課題開始,將研究的對象和內容看作行動本身,逐步成為研究型教師的一員。

        3總結

        榜樣的力量是偉大的,而在小學生的眼中教師具有示范性和權威性。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著小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教育局為貫徹“聚焦課改、決戰課堂”、“聚焦人才、成就教師”的教育工作思路,將創新培養機制列為“十一五”期間骨干教師培養工作的重點。骨干教師教研能力的培養機制善不完善,筆者就目前相關現狀提出一些建議,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開展,在不久的將來,小學語文骨干教師能夠真正成為合格的教育教學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

        本文章為《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機構創新研究》課題編號JJ2014005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魏歡.農村小學青年教師課堂提問有效性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6.

        第7篇

        一、培訓目標和任務

        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的師德修養、專業知識、課堂教學能力等有明顯提高,切實提高我市邊遠鄉村教學點小學教師教育理論、教學技能與實踐能力等各方面的水平,具備除主教學科外兼任一門薄弱學科的教學技能。 具體目標和任務如下:

        1.提升師德修養。通過理論學習、榜樣示范、吸收內化等,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到潛下心來育人,靜下心來教書,進一步提升師德修養。

        2.豐富專業知識。通過聽講座、觀看視頻+研討、現場操練等形式,彌補學科本體性知識缺陷,理解小學新課程標準,正確分析教材,提高備課、上課等技能,不斷豐富學科本體性、實踐性等專業知識。

        3.通過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探索適合我市小學農村教師培訓的有效模式。

        二、培訓對象及方式

        (一)培訓對象

        我市邊遠鄉村教學點年齡50周歲以下的小學語文教師104名,數學教師96名(各學校參訓教師名單見附件1)。

        (二)培訓形式

        第一階段:集中培訓(20XX年8月6日—8月13日)共7天。

        第二階段:送教下鄉。

        三、培訓時間、地點

        第一階段:

        1、時 間:20XX年8月6日—8月13日

        2、地 點:東方中學六樓多媒體會議室(語文班)

        第四小學多媒體會議室(數學班)

        3、報到時間:20XX年8月6下午半天

        地點:東方市振業賓館前臺(語文班);

        東方市綠寶樓酒店前臺(數學班)。

        第二階段:11月中下旬,具體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四、培訓課程內容與安排(見附件2)

        五、培訓組織與實施

        (一)組織領導

        本次培訓活動按照省教育廳的通知要求,在市教育局的領導下,由市教研訓中心負責組織實施。為了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確保培訓活動順利進行,教育局成立 20XX年東方市邊遠鄉村教學點小學教師培訓項目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全面領導協調培訓活動的實施以及指導考核評價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 鐘祥學教育局黨委書記

        呂英 東方市教育局局長

        副組長:文發明 東方市教育局副局長

        成員:王基道 東方市研訓中心主任

        蘇利云 東方市研訓中心副主任

        領導小組在市教研訓中心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培訓活動的組織實施和管理。

        主任: 教研訓中心主任

        副主任: 教研訓中心副主任

        教研訓中心培訓室主任

        成員: 教研訓中心培訓室副主任

        教研訓中心培訓室教研員

        教研訓中心小學語文教研員

        教研訓中心小學數學教研員

        聯系人:電話:26,郵箱:

        (二)組織實施與管理要求

        1、本次培訓活動由市教研訓中心負責組織實施和管理。培訓分小學語文、小學數學兩個班進行。培訓專家團隊由我市省市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組成,為確保培訓活動有效開展,市教研訓中心對培訓課程進行精心設計,遴選經驗豐富的省市級優秀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擔任培訓者,組成東方市邊遠鄉村教學點小學教師培訓專家團隊,負責培訓課程教授、指導、管理、檢查評估等工作,專家團隊成員如下:

        (1)小學語文學科專家團隊。

        組長:唐道師省級骨干教師、小學語文學科教研員

        組員:唐傳經省級骨干教師、培訓室教研員

        柳重蘭市一小教研室主任

        陸少偉市一小教研室副主任

        趙小妮省級骨干教師

        文秀娟省級骨干教師

        王盛坤省級骨干教師

        林 苗省級骨干教師

        鄭海霞省級骨干教師

        盧小玉省級骨干教師

        (2)小學數學學科專家團隊。

        組長:陳仕鋒小學數學學科教研員、省級學科帶頭人

        組員:李 剛省級學科帶頭人

        梁正發省級學科帶頭人

        羅有理省級骨干教師

        李 江 省級骨干教師

        王雄和省級骨干教師

        黎多益省級骨干教師

        吳小華省級骨干教師

        2、為了加強培訓的組織管理,整個培訓活動實行項目責任人制度和班主任管理制度,按學科設語文、數學兩個學習班,每班安排兩名班主任負責管理,實行全天上、下午2次考勤,每天安排一次作業,當天檢查總結。

        3、參訓學員請假必須經教育局分管局長同意,學員缺勤情況班主任及時通報中心校校長,匯報教研訓中心和教育局。

        4、 本次培訓活動列入我市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項目,經考核成績合格者,將按市級基地培訓標準登記繼續教育學分和學時。

        5、為了建立農村教師培訓長效機制,此次培訓從啟動到結束要求通過攝影、照片、簡報等形式將最精彩部分記錄下來歸檔保存,為下一次培訓提供材料借鑒。整個過程要制作3次簡報。

        6、收集上課教師的ppT課件上傳到培訓室博客,讓參訓教師開展在線研討。

        7、 做好培訓檔案的建檔與總結工作。

        8、各中心校要提高認識,把本次培訓當做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的高度來重視,選派責任心強的教師參加培訓,安排1名校領導帶隊,確保本校參訓教師的學習質量,把教師的培訓情況與績效工資緊密掛鉤。

        9、為了方便管理,本次培訓參訓教師統一安排食宿。具體見報到地點。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