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5 00:43:15
序論:在您撰寫中醫學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因此,中醫藥雙語教學不僅僅促進中國學生強化外語溝通能力,也大大利于外國留學生深化對中醫學的理解。利于提高中醫學在世界領域的學術地位正如上文所說,雙語教學需要兼具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良好外語溝通能力的人才來推動,中醫藥雙語教學對教師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前沿醫學期刊主要以英語為主流,上述教學人才本身具備的專業素養、良好的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有助于及時掌握自身領域學術動態和科學研究的熱點問題,進一步對此進行研究,其研究成果也能夠在國際期刊,或參加國際會議交流,因此有利于提高中醫學在世界領域的學術地位。
2目前中醫藥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專業教學人才的短缺
中醫藥學講授的是中國國粹。由于本身學科的特點,在過去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對外語的要求較西醫院校薄弱。我國中醫院校的師資力量普遍存在中醫專業教師缺乏中醫英語的系統專業培訓和留學經歷,英語交流和授課水平較低,而已經開展醫學英語、中醫英語等專業課程的教師又欠缺中醫藥專業教育背景的局面。因此,我國中醫院校短缺那種同時具備中醫專業素養和外語交流能力的教師。
2.2缺乏實用性強的教材
一般西醫雙語教材可以使用原版教材,不同于此,由于中醫藥學講述的純粹是源自中國文化和哲學的醫學知識,因此沒有可以借鑒的以西方母語編寫的外語教材。與上述人才問題一樣,我們的教材存在諸多的問題,比如中醫術語的翻譯方法不統一、中醫古籍的翻譯沒有統一的版本、一些編寫者對中醫藥學內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和體會而使內容過于簡單,等等。這些教材在使用的過程中給學生帶來很多理解上的困擾,也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授課的困難程度。因此,雙語教學亟需契合學科特點的、翻譯恰當的、實用性強的教材。
2.3課程安排合理性有待提高
目前進行中醫雙語教學課程很多為基礎性課程,如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方劑學等,這些課程在中醫藥教育中是低年級的啟蒙課程。這時候的學生多處在剛剛接觸中醫藥的懵懂階段,中醫藥理論對于他們來說完全是一種新事物。如果在這階段實施雙語教學,大大增加了他們對專業知識的理解難度,也同時降低了雙語教學的教學效果。若能將這些課程的雙語教學在高年級時設置為選修課程進行,不僅能鞏固學生已經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而且能增加他們學習中醫英語的興趣,可能教學效果更佳。
2.4學生的英語水平整體偏低
可能中醫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源自中國文化,與醫古文的關系更為貼近,因此外語教育常被置于次要的地位,學校管理部門對學生的英語水平要求也相對較低,而且中醫藥學有大量內容需要背誦記憶,學生課業繁重,能夠花費在外語學習上的時間也較少,因此與其他專業和西醫院校相比,中醫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整體偏低。而受眾接受能力的不足,也降低了雙語教學的質量。
3雙語教學的實施方法
3.1明確教學目的
首先應該明確中醫藥學教育中的雙語教學是一種教學手段,是在外語的語境中討論和理解中醫藥理論和臨床知識,其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外語對中醫藥專業知識進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因此,雙語教學不是醫學英語課程,不應以教授外語為主要教學目的,要注意避免因語言理解的障礙影響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在授課時,不能將雙語教學作為專業課程的簡單重復和翻譯,要解決如何運用外語對中醫藥知識進行解釋、理解、思考、撰寫等問題。中醫藥專業詞匯的翻譯存在一詞多譯的現象,往往難以統一。雖然大家很期待有一個統一的專業詞匯翻譯列表,但是目前情況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認為可以了解而無需辨別各種譯法。雙語教學目的在于溝通交流而非研究語言,了解幾種常用的譯法,學會與外國患者溝通、與外國同行溝通、與外國西醫專家溝通、與外國專業編輯溝通,才是教學的成功。
3.2教學模式多樣化
由于醫學教育基礎性和應用性相結合的特點,中醫藥學雙語教學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在課堂教學采用多媒體手段展示圖形、聲音、視頻信息等,播放能拓展專業課程內容的原版科普視頻,以便加速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并可以教授他們多種查詢相關外文文獻的渠道,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授之于漁。另一方面,可以采取英語演講、中醫英語競賽、中醫英語教學查房、撰寫英語論文等形式,逐漸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使用外語對專業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雙語教學是對教師和學生較高層次的要求,因此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適宜追求精而不是追求量的鋪開。目前有不少國內語言培訓機構采取小班化教育,以對話及互動的模式進行教學,能較好的活躍課堂氣氛,這點可以借鑒到我們的雙語教學之中。目前校園里有不少學生已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甚至通過中級口譯、高級口譯考核的也不乏其人,他們的外語溝通能力可能較授課教師更高,而授課教師往往具有更高的醫學專業水平,通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預習、課堂提問,讓教師走下講壇,和學生互動交流,可以取長補短,教學相長。
3.3提高師資力量
承擔雙語教學任務的教師負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目前有很多教師具備優秀的專業技能但缺乏一定的語言優勢,有些語言能力突出的教師尚缺乏對專業知識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時間。面對這樣的困境,可以遴選一批有一定外語基礎的中青年優秀中醫藥專業教師進行專門培養,比如提供一些英語專業學習的機會、外語課程的培訓、聘請外教進行輔導等提高他們的外語水平,特別是通過一定的出國學習的經歷,切實提高他們的語言溝通能力。
3.4政策傾斜,吸引人才
雙語教學的重視當從決策層抓起。在招生中即對具有較高外語水平的學生給予擇優錄取,對于語言水平良好并且具備扎實專業知識功底的優秀畢業生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如推薦就業、提供跨校、跨省、甚至跨國交流的機會等,同樣對于此類教師給以更多地培養和職業提升的機會,切實提高中醫院校對優秀外語人才的吸引力,以儲備外語和專業兼備的復合型人才。
4結語
歷代醫家在中醫學教育實踐中對人才的選拔,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早在《黃帝內經》就指出不同水平的中醫人定位“圣人”、“上工”、“粗工”等;至南朝陽泉《物理論》指出“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睔v代醫家對于中醫學人才培養的觀點,大多集中在醫德和醫術兩方面,作為一名優秀的中醫人才,首先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其次是掌握精湛的醫療技術。清代云南醫學堂對中醫人才的選拔上就認為“則醫也者,明天道,達人事,關人禍福,司人性命,本其靈明之天授,極其心志之艱苦,而后能為之。豈愚魯之質,薄弱之材,貪詐之夫之可嘗試期間乎?……反以稚魯而有妄想,以鄙詐而有希冀,以浮泛而治學力,以矜夸而見孟浪,以刻薄而少體恤,以計巧而取財物,有是六者,決不可以入斯門?!垷o聰明之資,勤苦之力,影響者多,心悟者少,不茫然自欺,必悍然不觀矣?!新斆髦?,誠實之詣,仁慈之德,勤苦之志,活潑之機,充滿之學,備此六者而后可也?!边@些均顯示出醫學堂對于人才培養提出了極高要求。第一,自醫圣仲景就提出中醫乃“玄冥幽微,變化難極”的專業,“自非才高識妙,豈能探其理致哉?!?/p>
遍覽我國傳統中醫教育不難看出,中醫學不是尋常人所能從事的職業,沒有足夠的悟性,達不到精深的水平,便不能委以救死扶傷的重任。第二,對名利物欲不可貪求,殫精竭慮研究醫術,對身患疾病的大眾均應一視同仁,達到淡泊的境界。第三,身懷一顆仁愛之心?!饵S帝內經》云“圣念慈憫,欲濟群生?!蹦铣柸苍f過“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边@也是中醫執業者所必須具備的優良品德。第四,勤勉不倦的毅力,孔子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鄙頌橹嗅t人,理應有著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對中醫學的熱情及嚴謹的工作態度。第五,對于中醫習醫者要求心思靈變,不僅要遵循法度,更要富有創造力,不拘泥于古?!搬t之為術,全賴心思轉變,刻舟求劍,終無一驗也?!弊⒅丶訌娝季S能力的培養,臨癥時做到膽大心細,心圓志方。第六,具備豐富的文化修養,全面的臨床知識?!饵S帝內經》最早提出為醫者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蓖暾膶W習中醫知識理論,切忌追求片面,做到“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2醫學堂立志有恒、以德統醫的中醫德育觀
醫學堂專用教材中沒有單列出關于醫德品行教育的專卷,而是將醫德品行教育貫穿于各門課程之中,書寫于諸多卷教材序言之中。據筆者統計,在20個序言中(其中卷九序已佚)就有14個序論述了從醫者所應具備的醫學品德。例如:卷八序中“為之醫者,其將淡以寡欲,靜以和神,智以養機,仁以處物,庶幾不干天地之和,而能立萬物之命也乎!”卷十七序又云“故凡學者必以正心術,濟民命為重?!本硎诵颉敖佬g士,鐵骨石心,無惻隱羞惡動于中,玉屑金箔,勝布錦菽粟之致其用,無補饑寒,生人奇病。其貽害于人也,雖不覺其獲罪于天也,其可幸免乎?!本硎判蛑小肮胖畬W者內欲不出,外欲不入,勤力苦心,周知百物,是以精神蘊蓄,智慧清明,體含巨細用該本末?!?/p>
1對教授醫學的教師須進行一定考核
當今中醫教育主要側重對學生的考核,教師的考察較為忽略,醫學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如果教師自己都不具備應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那教學質量將無法保證,因而醫學專業教師隊伍的建立和管理應有更為嚴格的規定。在人才選擇上除特殊需要外應嚴格要求醫學專業畢業,并對其中醫專業理論水平、教學技能及臨床實踐能力進行綜合考評后,擇優錄用。學校應和相關醫院做好協調工作,使雙方人員流動更加靈活、快捷,醫院帶教醫生可定期參加學校舉辦的教學技能甚至專業基礎知識的講座和培訓,并以模擬帶教等方式進行教學考核。學校教師也應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在醫院學習、實踐,使得其真正具有醫學教學的資質和能力,對學校教師除考核教學效果外,還應考察其在臨床中診治疾病的實際能力,甚至可以制定具體的考核目標(如每年接診人數、病案書寫、病人隨訪療效等),有針對性的對教師的臨床能力進行定期檢驗。
2對掌管醫學教育的官員實行考核來進行選拔及實施獎懲
古代醫學教育一般從屬于“太醫院”之下,其相關職位上官員的推選主要通過兩條途徑:其一,從在職官員中提拔表現優異者,擢升其官職;其二,從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中選擇,考生大都是在“太醫局”中學習的學生,擇優晉級。當時選拔官員在考察范圍上是較為狹窄的,使很多有識之士失去了機會,但其選拔官員體現出了一大突出特點即重視備選者的醫學專業背景,出眾的醫學技藝往往是被提拔的重要條件。如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的時候,曾經正式頒布施行醫學科舉,一般一次取30名,分三甲,一甲可充任太醫,二甲可充任副提舉,三甲可任教授[3]??梢钥吹皆鷮︶t學管理者“副提舉”的專業技藝要求比教授醫學的教師還要高一等,這有利于其今后醫事管理工作。當今中醫教育選拔管理者時,也應適度向有專業背景的人才傾斜,并且在供職期間對管理者進行的考核,應注重其運用專業知識理論來實施管理的能力(如學校發展規劃的制定、專業教師的選用與管理、學生培養模式的規劃及學校重大科研項目申報等),都能體現管理者醫學專業背景對學校發展的影響。古代醫學考核制度對象的輻射面是較為廣泛的,為醫學教育和醫事制度的健全和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中醫教育既應汲取當今國內外的教育管理方式的先進文化,同時也應以古鑒今將歷史上醫學教育模式中的精髓不斷地繼承和發揚,使中醫教育日新月異的發展。
作者:鐘喈
對于中學德育存在的問題,許多德育工作者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了探究。我們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認為德育工作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德育工作嚴重滯后于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要求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的時期里。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人們的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社會意識和社會價值取向在日益多元化,廣大中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取向也在多元化,這是我們所不得不面對的現實?,F代化建設要求培養大量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這其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對人的道德素質的要求。在整個社會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學校的教育環境也存在著嚴重的“重智輕德”的傾向。在學校內部,以升學為中心,以應試為目的的應試教育仍在大行其道。社會對學校的評價主要看“升學率”的高低,看的“考試成績”。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作為社會中的學校,無論是普通教師還是校長在社會壓力和功利主義的影響下,不得不為了學校的“聲譽”和單純的“成績”而放棄道德教育的功能。劉鐵芳指出:“不關心世界和人的價值和意義,服從與外在的目的,功利主義湮沒了教育的內在意義,也不去追思的內在意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學校的整體德育工作采取積極的措施幫助學生抵制各種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襲,幫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具體要求是:應該既尊重個人權益又提倡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既鼓勵公平競爭,又不忘互助;既不懈求是務實,又富有遠大理想;既鼓勵通過正當途徑發財致富,又不忘他人和國家利益。不能片面追求實惠和享受,不能把個人利益凌駕于國家、集體利益之上,不能為了金錢而不擇手段,陷入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的泥坑。
二、學校的思想與社會轉型期的需要嚴重脫節
我國現在正處于社會的轉型期,新現象、新事物層出不窮,社會各方面變化巨大。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分強調教學的社會價值,忽視學生個人發展的價值。而廣大的中學生在對待社會的現實問題和對象,對待書本中的現成的理論,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和不同的想法,對待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問題,也有不同的追求和向往。反觀我們的教育工作,并未真正關注的內在需求和情感,并未真正關注他們的生命成長和展現。大多以“書本”、“教師”為中心,在課堂上就是照本宣科。面對思維活躍的學生的提問,有時用“你還小不懂這些”來搪塞,學生希望解決的問題得不到回答。沒有把學生的思想實際作為思想政治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傳授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的成長實踐和需要相脫節。學生不能用所學的思想政治課知識來分析和解決所遇到的當今世界的社會熱點問題。這樣就會所學知識產生懷疑,就會感到思想政治課的無趣、無利和無用,也極大的削弱了思想課的實效。
此外,不停的灌輸政治理論,并不能使真正樹立的信仰,反而有可能有副作用。金一鳴指出“內容決定了方法。內容脫離當前的實際,方法必然是教條主義的,脫離學生的實際,只要死記教條,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p>
三、學校的德育手段著重“說教”、“灌輸”與的自我實踐,自我嚴重脫節
中學德育存在著專門化和知識化的傾向,如把思想課置于封閉狀態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形成單一的說教模式,“灌輸”式的教學就成為知識化德育課程最簡便易行的方式。這樣,高尚的道德便縮水為邏輯嚴密的道德條目,從而斬斷了道德與生活的血肉聯系,道德成了與學生學習無關的客觀知識對象。這種客觀和外在的知識對象與學生當下正在進行的生活無法發生意義聯系,無法產生真正的學習的動機和熱情,無法進行也不愿意進行道德的自我實踐和道德的自我教育。教師也只能將這些道德條目當作對象性知識來教授、灌輸,只能借助背誦、考試和其他方法來進行強制性學習。這種灌輸性的說教與強制性的學習已經走向了道德的反面,是以不道德的方式進行的道德教育。石鷗指出“這種道德教育本質上不道德,從長遠看則是無效乃至負效果的”這樣的道德其實效當然不高。
現行的以灌輸為主忽視教育主體的教育方式,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道德觀念,對規范的遵守不是出于道德的需要,而是由于外界的壓力。杜威的結論是:“任何主張將(道德)知識灌注在一無所有的心靈上的各種方法,都應該被揚棄?!?/p>
四、學校的德育工作偏重教師主導作用,導致道德主體的缺失
在道德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主動行為者,都具有主動教育功能,都是道德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而道德教育客體從狹義上講是指道德教育過程中的受教育者。但是,道德教育的主體和客體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化。當受教育者在進行自我教育時,他不僅是受教育者,而且成為教育者。在這種情況下,實現了道德主體和客體的統一,對提高中學德育實效具有重要作用。
現在,學校的德育過程本質上就是教育者把道德規范傳遞給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道德的過程。德育的組織者過分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德育過程往往只限于向學生傳授一套固定的道德規范,而忽視了作為德育主體的學生的參與,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和意志。表現在德育過程中,常以批評、禁止、訓斥、說服、榜樣、獎勵、與懲罰等方法,剝奪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得不到發展,教育過程強求一律性,阻礙個性與主體性的發展?!安活櫰返聝然幝?,否定道德學習主體化,用規范宣講取代心性修養的純外爍過程,成為中國德育的現實的主流特征”。由于忽視或否定受者在德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德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五、學校的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嚴重分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的著名報告《學會生存》在談到本世紀的學校教育時指出,兒童的人格被分裂成為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在一個世界里,兒童像一個脫離現實的傀儡一樣,從事學習;而在另一個世界里,他通過某種違背教育的活動來獲得自我滿足?!雹嘣诂F實的德育過程中,一方面兒童的主體性泯滅了,像“傀儡”一樣任人擺布;另一方面又脫離了積極的文化內容,使道德教育變為純粹的形式。這里反映了道德教育脫離生活的嚴重后果。中學生生活的環境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其中,家庭是社會環境中最主要的一種社會基本群體,是組成社會的分子。古往今來,家庭不僅是其子女賴以生存的場所,也是接觸最早、受影響最深的教育環境。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日趨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斷擴大和增強?,F在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在現實生活中,一部分對子女的不能與學校德育工作協調一致,對子女百依百順,嬌生慣養,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務也包辦代替,阻礙了的全面發展。一部分“望子成龍”心切,拔苗助長,過分溺愛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寶座”,甚至出現了很多“高分低能”、“學優品劣”的。所有這些現象,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增添了一定的難度。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帶來了新舊體制的轉換和社會生活的更新。同時也產生了道德價值的多元取向,如拜金主義和利己主義的思潮。處于社會轉型期的社會深刻影響著未成年的道德的養成,產生了如五天的學校道德教育抵不過兩天社會影響等現象。由此可見,如何趨利避害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作用,讓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形成合力,促進的全面發展勢在必行。
六、學校德育目標與內容與的心理發展、年齡特點的實際脫節
中學德育目標在確立上,存在著理想化的傾向,這就導致有意無意的“拔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實際的德育活動對于正處于生理和心理不成熟期的中學生來講,只能膚淺的唯心的理解它。得不到學生內心的認同,也極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由于目標指向的負載過重、過高,也就導致了德育內容的大而無當,寬而無邊。當今學校的德育內容脫離了學生的生活,不符和學生的心理發展和年齡特征。如在學校德育中引導學生向、等革命英雄人物學習。這些革命英雄人物是革命戰爭年代的產物,不具有時代的特色,也不符合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無法溶入的日常行為實踐和影響人生觀,這樣的道德就變成了道德說教。最后導致個體道德的滑坡。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的覺悟程度、認識能力、道德水平和境界存在著不同的層次,要求所有的達到同樣的程度和水平,顯然是不切實際和不合適宜的。
參考文獻:
①林崇德,《的智慧》,第19頁,開明出版社,1999年。
②石鷗,《德育困境中病理性說服及其診治原則》,《湖南師范大學學報》,1994—4。
③劉鐵芳,《人、世界和教育:意義的失落與追尋》,《研究》,1997—8。
④金一鳴,《教育原理》,第384頁,安徽出版社,1995年。
⑤同②
⑥杜威著,林寶山譯《民主主義與》,第359頁,(臺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對象是初中學生,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求知欲旺盛,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他們樂于模仿,接受能力強,但他們好動,注意力易分散,學習持久性與自學性較差。教師在教學中應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他們良好的注意品質和學習習慣,提高他們多方面的能力?,F行初中英語教材,以交際功能教學為主線,著重向學生介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英語口語和書面語,教師應想方設法地通過有實際意義的、饒有趣味的、與學生學習與生活有密切聯系的活動進行教學,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生理特點,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營造英語交際情景與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境下生動、活潑地學習,掌握所學的語言知識,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比如,在教學可數名詞與不可數名詞時,可利用水果、鋼筆、帽子、雞蛋,以及面包、水等具體物體進行形象直觀的對比,從而使學生很快便理解可數與不可數、單數與復數的區別與聯系。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教學形容詞的比較級與最高級時,可以請幾組學生上講臺比高低、比胖瘦。此時學生思維活躍,爭先恐后地上講臺表演、回答問題。在教學問路、指路的交際英語時,教師可讓學生繪制本地區的小地圖,結合實際用英語問答回家的路線;學過天氣預報的交際語后,讓值日生每天匯報當天的天氣情況;教學“Ann/sbirthday”這一內容后,把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讓每個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會話和表演競賽。在教學“看病”這一交際英語時,師生扮演角色,創設情境。教師穿上醫生的白工作服,掛著聽診器,身挎藥箱,一進入教室就能吸引全體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交際情境,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和飽滿的學習熱情,為學習語言知識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在教學人物對話的內容時,可充分利用學生做演員,讓他們扮演內容中不同的角色進行對話表演,他們在輕松活潑的情景中,既復習介紹用語又學會了問候用語,從而達到運用語言進行初步交際的目的。教師在英語課堂上還可以活化課文插圖,設置情景,將課本的插圖活化,一般用于看圖敘述。
看圖敘述時,教師要運用精要簡明地配上英語解說詞(必要時可配音樂),先介紹景物,再介紹主要內容,然后敘述景物之間或情景之間的關系,從中引出所要學習的新的知識。這種情境的創設,可以使學生通過看圖、聽圖了解所學內容的背景知識,并對所學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從而避免教師的照本宣科。巧妙的情景設置中,教師可進行即興表演。課堂上的即興表演,往往能迅速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感到親切與自然,有時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Thepartsofthe-body”時,教師可一邊唱英語歌曲Head,shoulders,kneesandtoes,一邊在身上比劃,通過這種即興的表演,學生很自然地從老師的動作和歌詞中猜出表示身體各部分的詞匯語音和詞義,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英語教學中,再現生活情景的做法,應該說是英語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智慧。再現生活情景主要是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表象和想象再現語言或自然場景,把學生帶入與所學英語知識相關的特定情境之中。再現情景可采用下列方式:1.課外活動,再現情景。課外活動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適合學生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的英語課外活動,可使一些語言材料得到再現和鞏固,比如,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到校外活動,讓他們從親身的勞動中學習相關內容,并在實踐中運用英語知識。2.命題作文,再現情景。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教師可精心安排一些有代表性的英文命題作文,比如,值日報告、周記、故事、英語廣播稿、演講稿等形式多樣的短文。學生在構思這些命題時,腦中便能再現一種語言情景,誘發學生進入某一情景,進入命題所涉及的情景中。例如,命題作文myfriend’sbusyday,學生在構思這篇作文時,必定會在大腦中出現朋友做飯、洗衣、購物等場景,正是通過這些場景的再現,讓學生對情景中的語言材料進行了必要的復習鞏固。3.言語誘發,再現情景。運用言語誘導,可再現某種語言環境。如在新學期的第一天,通過師生問好,便可再現“Nicetoseeyouagain”“Welcomebacktoschcol”等場景,達到復習鞏固知識的目的。此外,還可利用第二課堂,召開英語晚會,讓學生自編短劇,自制場景、道具;辦英語小報、墻報、英語角等,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才能,使他們體驗到自身的能力與價值和成功的喜悅,激發其進一步的學習動機。
總之,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合理適當地運用教學藝術,使教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完美的統一,既可達到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發展其智力,培養其能力,造就“創造型”人才,又可大面積提高中學英語的教學質量。
作者:劉飛單位:泗洪縣歸仁中學
學生喜歡畫,就要鼓勵他們大膽去描繪,讓他們描繪自己眼中的、心中的美景:學過《秋天到》之后,美麗的秋景圖隨之誕生了;學過《春到梅花山》,一簇簇火紅的梅花便躍然紙上;學過《草原的早晨》后,一幅幅藍天白云、馬壯羊肥、碧草如茵的畫面的確令人神往;學了《三個小伙伴》,三個憨態可掬的小伙伴會成為你的知心朋友。由此,教學內容得到了很好的理解、延伸與鞏固。
2讓音樂走進語文課堂
音樂是世界性的語言,它是心靈交匯和情感共鳴撞擊出的美妙音符。愛好音樂的教師應將音樂帶進語文課堂,用音樂裝點文學殿堂。講到《海底世界》一課,可以配著理查德的鋼琴曲《水邊的阿狄麗娜》,伴著優美的旋律進行有聲有色的朗讀,使他們綺麗的海底世界充滿了神往和好奇;講到《升國旗》,教師可以先用《國歌》導入課程,營造出莊嚴的氣氛,使學生愛國之情情油然而生。
3讓表演走進語文課堂
學生先天都具有較強的表現欲望和表演天分,規規矩矩地坐著聽課,壓制了學生潛能,十分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也會使課堂氣氛枯燥,不能夠調動學生主觀參與意識。同時我認為肢體語言的表達更能幫助學生加強對事物的理解和情感的表達。講到《小河與青草》這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真誠的“小草”和善良的“小河”進行真誠的交流;講到《小白兔和小黑兔》,同學把兔媽媽和藹可親以及小兔的不服和神氣表演地惟妙惟肖;講到《2008,北京!》同學手拿鮮花和彩旗將申奧成功之夜欣喜若狂的沸騰場景展現的淋漓盡致。在這由同學們盡情展示才華的舞臺,若干個優秀的小演員誕生了,語文課文的內涵也隨之得到了深刻的理解。
編入中學語文教材的古詩,大多選用千百年來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作品,以其簡煉、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創設了優美的意境,表達了深摯的情感,這其中不乏大量愛國主義作品,使長期“生于安樂”的我們更會是受益匪淺。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從古詩中感受愛國精神,進行愛國教育,是老師們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在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古詩文的過程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順理成章的。
一、理解詩詞意蘊,體會古人的愛國情懷
在我們學過的詩歌中,有很多充滿了作者深深的愛國之情,字里行間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情意。他們那偉大的愛國情懷,天地可鑒,為后人所敬仰,他們那朗朗上口的愛國詩篇,令后人百讀不厭,他們那鏗鏘有力的字句,讓后人為之感動。
陸游是這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一生勤學不息,有著愛國的赤子之心,寫下不少愛國詩作,他的詩歌既熱情奔放,又深沉悲愴。其中《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痹娙说膼蹏鴳n國情懷使他夜不能寐,在夢境中也常?;孟胫鵀閲鴪笮?,縱橫戰場,這種情緒一直伴隨詩人直到彌留之際,《示兒》堪稱陸游的絕筆,“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望告乃翁?!迸R終之前還念念不忘被霸占的中原,熱切地期盼著祖國的重新統一。從這里我們可以領會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執著、深沉、熱烈!這是他生命終點所爆發出的愛國火花,也可以看做他一生愛國思想及詩作的總結。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在理解詩句意思和時代背景的基礎上,深入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教育學生學習古人熱愛自己的祖國,長大后做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升華自己的情操,培養一顆愛國的心
如果說前面的內容注重的是對詩詞內容的鑒賞,那么在此基礎之上,就要開始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