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46:55
序論:在您撰寫聲學設計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系統前面板的設計
虛擬儀器的前面板設計是否合理對虛擬儀器的使用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它直接面向使用者,使用者對其分布的合理程度也有著很高的要求。
1.2系統的程序框圖設計
對各個的功能模塊進行分割編寫,采用模塊式的編寫方式逐個進行分割,然后將分割編寫的模塊整理集合以構成一個新的系統控制程序。程序模塊主要包括三個模塊,第一種是實時信號采集模塊;第二種是信號處理分析模塊;第三種是仿真信號模塊。這三種模塊對系統都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它們以不同的角色為系統提供服務,滿足用戶的需求,產生令用戶滿意的信號。另外,對這三種模塊的編寫整合構成新的程序框圖。
1.2.1實時信號采集模塊實時信號采集模式可以通過對信號的有效分析處理對所采集的數據進行系統的分析,并且實時信號采集模式可以根據用戶所設置的聲音格式從聲卡中得到相關數據,然后對數據進行保存。這種模塊在開始采集數據前要注意,參數的設置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和參數設置好以后將信號選擇的按鈕調制實時信號檔上。開始設置各個快捷按鈕,如停止按鈕、退出按鈕、對信號的采集保存等按鈕。
1.2.2信號處理分析模塊設置完成應用信號處理分析模塊一般是對數據進行時域分析以及頻域分析。其中時域分析可分為對參數的測量、對諧波失真分析、最后是自相關分析。在對信號進行分析處理的過程中,如果單單只對信號進行頻域分析,信號所具有的全部特征并不能完全的顯示出來,也就是時域分析有時候不能完全滿足對信號的分析,這就需要對信號進行頻域分析,以更加全面完整的分析出信號所具有的全部性質。在LabVIEW中,如果要對信號進行頻域分析,就要以FFT為分析的基礎,才能進行具體分析。
1.2.3仿真信號模塊的完成應用仿真信號模塊的作用我們不可忽視,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信號都能用實際的儀器產生,當無法獲得實際的信號時,可以用仿真信號作為任意頻率的信號,也可以用仿真信號作為標準的信號源,對其產生的信號做信號的檢測系統。這種仿真信號模塊包含波形顯示以及噪聲的添加等功能。仿真信號可以產生一些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信號,如正弦波、方波以及三角波等。并且用戶可以很據自身的需要對信號的頻率、幅值、以及采樣頻率進行調節,從而產生用戶所需要的信號。
2研究應用
整流電路中應用虛擬聲學采集分析系統研究采集系統的采集性能。在整流電路中應用虛擬采集分析系統時,應該注意采樣的頻率要保持20Hz~20kHz之間,如果想得到更加完整較好的波形,就可以將頻率控制在100Hz~15kHz之間。在整流點路中要進行對正弦先好進行整流的過程中,可應用二極管半波整流電路對其進行整流。輸出信號以后接入虛擬信號采集分析系統,可以得到一些波形。事實證明,虛擬儀器的信號采集分析系統的采集性能可以達到人們所需要的理想信號。實踐證明,虛擬儀器信號采集分析系統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在噪聲監測、信號分析以及實驗教學當中。
3結語
美國等發達國家在進行廳堂建筑設計時,均要由建筑師、聲學顧問和劇場顧問組成聯合設計組,從項目立項開始就一道工作,直至項目完工。這是國外廳堂建筑之所以高質量的重要保證。因此,只有明了建筑聲學設計的程序和工作內容,學習國際先進經驗和慣常做法,方能保證我國的廳堂建筑具有良好的音質。
一般而言,建筑聲學設計的工作內容主要包括噪聲控制和音質設計兩大部分。
根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等級與投資規模,參照國際或國家規范來確定建筑物室內噪聲標準,是噪聲控制設計的首要內容。
通常音樂廳、劇場等廳堂都要求很低的室內背景噪聲,因此,這些廳堂的選址很重要,應盡可能遠離戶外的噪聲與振動源。另外,還要進行場地環境噪聲與振動調查、測量與仿真預測,目的是為進行廳堂建筑圍護結構的隔聲設計提供依據,保證廳堂建成后能達到預定的室內噪聲標準。
圍護結構的隔聲設計分為空氣聲隔聲設計及固體聲隔聲設計兩部分,均包括隔聲量的計算、隔聲材料的選擇以及隔聲構造設計等內容。除理論計算外,經常需要進行隔聲構件的實驗室或現場測量,來確定其各頻帶的隔聲量。
噪聲控制的另一重要內容,就是針對廳堂建筑內部的噪聲振動源進行控制。這些噪聲振動源包括空調設備、給排水設備、變壓器、某些燈光設備、舞臺機械設備以及來自相鄰房間通過空氣及固體傳聲傳入的噪聲和振動等,都將對觀眾廳的安靜造成干擾。因此,在建筑方案設計階段,聲學顧問就必須介入,以便審視建筑內部各種房間的平、剖面布置是否合理,盡可能在建筑設計階段就將可能的噪聲振動干擾減至最低。
此外,建筑聲學設計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進行室內音質設計。
音質設計通常包括下述工作內容:
一、確定廳堂體型及體量。為看得清楚、聽得清晰,各類廳堂都有個長度的限制。廳堂的寬度會涉及到早期側向反射聲的組織,與音質的空間感有重要關聯。廳堂的高度不僅影響豎向早期反射聲的組織,而且影響早后期聲能比和混響聲能的大小及方向。廳堂的體積和每座容積都直接影響混響時間等音質參數。廳堂的體型更是關系到是否存在回聲、顫動回聲、聲聚焦、聲影區等音質缺陷。所有這些,都必須在初步方案設計階段就提供建筑聲學的專業意見。
二、確定音質設計指標及其優選值。根據廳堂的使用功能選擇混響時間、明晰度、強度指數、側向能量因子、雙耳互相關系數等音質評價指標,并確定各指標的優選值,是音質設計的重要任務。這些指標及其優選值的選定,將為進一步進行音質參量計算和將來竣工后的音質測試提供目標和依據。
三、對樂池、樂臺、包廂、樓座及廳堂各界面進行聲學設計。廳堂的平面及各界面的形狀、面積、傾角等以及樂池、樂臺、包廂、樓座、音樂罩、反射板等都影響聲脈沖響應的結構,從而對廳堂音質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是否設樓座、包廂,設幾層樓座、包廂,樓座和包廂的深度及開敞度多少為合適,欄板的面積與傾角多大較恰當等等,都屬于建筑聲學設計的范疇,都需由建筑師與聲學顧問共同磋商,加以確定。樂池的形狀和開口大小也直接影響樂隊聲能的輸送以及樂隊與演員的相互聽聞。此外,是否設音樂罩或反射板,設何種形式的音樂罩和反射板等等,也都需要從建筑聲學專業的角度提供咨詢意見,并給出設計方案。四、計算廳堂音質參量。當廳堂的平、剖面及樓座、包廂、樂池、樂臺等設計方案擬定以后,就可開始計算廳堂音質參量。通過音質參量的計算,提供設計反饋信息,以便對設計方案作出必要的修改與調整。這個過程有時需要反復進行多次,以便臻于至善。在此過程中,需要輔以平剖面聲線分析、三維聲場計算機仿真乃至縮尺模型試驗等技術手段,才能做出較準確的預計。
五、進行聲學構造設計。廳堂音質除了受前述建筑因素影響之外,還與室內裝修材料與構造密切相關。因此,聲學顧問還需與裝修設計師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室內裝修設計。聲學裝修構造設計通常包括各界面材料的選擇和繪制構造設計圖,需詳細規定材料的面密度、表觀密度、厚度、穿孔率、孔徑、孔距、背后空氣層厚度以及龍骨的間距等技術參數。
六、聲場計算機仿真。對廳堂建筑進行仔細的聲場分析和音質參量計算,有賴于聲場三維計算機仿真。從這一點意義上講,要進行成功的現代廳堂音質設計已離不開計算機仿真的輔助。
七、縮尺模型試驗。對于重要的廳堂,除了計算機仿真外,通常還須建立一定縮尺比的廳堂模型,進行縮尺模型聲學試驗??s尺模型試驗優于計算機仿真之處,在于唯有它能對室內聲波動效應做出仿真,而前者僅能在中、高頻段,在幾何聲學的范圍內提供較準確的仿真結果。此外,計算機仿真從本質上說是將聲學家已知的聲學原理輸入計算機中,而縮尺模型則可較客觀地展示廳堂中發生的實際聲物理現象。目前,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聲學實驗室正在負責對在建的廣州歌劇院作1∶20的聲學縮尺模型試驗,以確保該劇院建成后的高水準音質。
八、可聽化主觀評價。對于重要的廳堂,必要時還可在計算機仿真和縮尺模型試驗基礎上,應用先進的可聽化技術進行主觀聽音評價??陕牷夹g是通過仿真計算,或者通過模型試驗測量獲得雙耳脈沖響應,將之與在消聲室中錄制的音樂或語言“干信號”卷積,輸出已加入廳堂影響的聲音信號,供受試者預先聆聽建成后的廳堂音質效果。這是近年發展起來的建筑聲學領域一項高新技術。
九、建筑聲學測量。建筑聲學測量包括噪聲與振動測量,圍護構造隔聲測量,重要材料與構造的吸聲量測量以及廳堂音質參量的測量等。廳堂音質參量測量除了在工程竣工之后進行,以驗證聲學設計是否達標外,有時還需要在廳堂建筑主體完工,進入內部裝修階段時進行,以便為施工的最后階段進行必要的設計修改與調整提供科學數據。
演播室在設計時最重要的注意因素就是聲學設計,室內各種設計以及材料的使用都應該在聲學設計的基礎上進行裝修,使演播室的功能與形式完美統一。找準演播室室內聲學裝修設計的主要內容,按照裝修內容,分清主次,然后根據技術要點一一裝修。它的裝修內容主要包括:門、窗、墻面、頂棚、地面以及燈光、材料和其他的設施設備等。
二、演播室聲學裝修設計依據和標準
演播室對聲學裝修設計的要求比較高,演播室的工作人員直接操作設備,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噪音存在,再加上導控室的節目錄制,可能會產生很多的混音,在設計時應該根據相關的標準,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演播室聲學裝修設計可以依據以下幾個方面作為參考,以便提升演播效果。演播室的門窗標準:符合GYJ26—86隔聲門窗的設計和技術要求;混響時間標準:GYJ26—86有線廣播錄音播音室聲學設計規范和技術用房相關要求;控制標準:符合GYJ42—89廣播電視中心技術用房噪聲標準要求;防火標準:符合GY5067—2003廣播電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建筑設計圖、建筑材料要符合建設單位提供的技術與材料要求等。
三、演播室聲學設計控制要點
(一)頂棚頂棚的設計要注意吸聲效果的實施,在裝修時注意隔聲、吸聲材料的運用,另外還要注意室內燈光架、燈光固定件的防震處理。使演播室的頂棚技能和好的吸收室內的雜音,又能隔絕室外的雜音,保證演播質量。
(二)墻體墻面設計演播室的墻體墻面設計是聲學裝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再設計裝修時墻體要使用具有良好吸音作用的材料,比如加氣混凝土或者在雙墻中間填堵吸聲棉,提高吸音效果;墻體的厚度與結構要根據具體的用房環境來決定;另外墻體的材料要選擇使用清潔、衛生、環保、美觀而且即防火又耐用的材料。
(三)門窗設計要點演播室的門窗也應該具有一定的隔音作用,門的隔聲量主要取決于它的質量、剛性以及氣密性,所以門的材質一般選用質量較大的材料,因為質量大的材料隔音量也比較大。大師這種門比較笨重,現在播音室門的設計一般采用輕質材料制作,在三層13mm厚的木板中夾兩層11mm厚的玻璃棉,兩面再各加一層五合板和一層櫸木飾面板,門框及門的邊緣敷上毛氈對門縫進行密封,也能起到很好的隔音效果。播音室的窗可以設計也可以不設計,如果設計,主要考慮玻璃的材質,一般會選用較厚的玻璃,能提高隔音效果。
(四)地面的設計播音室室內地面的設計除了要有一定的吸聲作用外,還要考慮美觀、清潔等方面的因素。一般采用干式浮筑地面、木地板或者鋪吸聲地毯等,有利于降低室內的頻混響時間。
(五)其它設施設備設計演播室重點設備是空調,因為如果空調排風扇的安裝不當,演播室內其他所有的部分的隔聲、吸聲作用做的再好也是無濟于事的。所以要注重演播室內空調的裝修設計,一般選擇中央空調時,需注意送風系統的設計,風口需要做消聲處理,但是龐大的風管系統,會給溫度調節和控制帶來很大的困難,而且整個系統不停地運轉,會造成很大的浪費,運行成本很高。為了減少這些問題,可以采用令熱泵送風系統的中央空調,這種運行方式可以調節空調運行時間,使用比較靈活。如果要最大限度的減弱空調的噪音,就要選購質量比較好的低噪音空調,將空調的內機安裝與室外,然后再用短風管接入室內,最后對進、回風口做消聲處理。
四、其他設計技巧
(一)聲場均勻度控制從室內聲學來看,如果反射聲波擴散良好,為了取得良好的聲場擴散,在設計室內吸聲墻體時,需要把中高頻的犧牲結構與中低頻的犧牲結構區分交錯布置,同時再設計一系列的形狀不規則的鋁制板擴散板,提高整個室內的聲場均勻度。
(二)聲學缺陷的預防演播室房間的設計要注意避免“聲染色”問題的出現,如果出現“聲染色”現象,室內一些地方的的頻率可能會加強會減弱,導致聲音失真,這是聲學設計的一大缺陷,必須采用一些措施避免這些缺陷。一種方式是可以再播音室的各個角落做45度的切角,切腳墻面墻面要經過強吸音處理,以便消除聲染色現象;另一種方式是在原來播音室吸音墻的基礎之上大部分強做成強吸聲墻,特別是墻角與天花板的夾角處,可以采用多層強吸音材質,提高吸音效果。一般情況下,播音室會選擇第二種方法消除聲染色,因為第一種方式在室內做聲學切角占用室內空間,會影響本來就不大的室內空間。而第二種方法不僅節省空間,而且不會使聲音出現任何失音的情況。
(三)切斷固體傳聲的措施從物理學上來說,聲音在股體內傳播的衰減程度不強,而要想切斷演播室墻體、門窗、空調等的固體傳聲,要在施工環節就加強控制,做好施工縫內落灰、落磚管理,積極改進各個節點的構造。如果施工縫間有雜物存在,容易形成剛性連接,減弱消音效果。施工過程中可以在非播音室的墻根處預留清掃口,這樣可以做到一邊施工一邊清掃,施工完畢后再堵住清掃口,這樣就避免了縫隙雜物。另外安裝空調時需要挖掘管道,,這些管道穿進大小播音室時,需要做柔性連接,風管與墻體的連接處用瀝青、干硬性砂漿塞實,以此來達到消音的效果。
(四)聲學裝修施工現在的演播室墻體一般采用超細玻璃棉寬頻犧牲構造,而頂棚一般采用腔內填棉的方式來控制混響時間,以免發生聲學聚焦或者長延時反射聲現象,破壞使內消音效果。所以在裝修時對演播室的非聲學墻體的普通見白作法用彈涂法來代替,這種方法能夠很好的降低長延時反射聲現象的出現。
五、結語
圍護結構的隔聲設計分為空氣聲隔聲設計及固體聲隔聲設計兩部分,均包括隔聲量的計算、隔聲材料的選擇以及隔聲構造設計等內容。除理論計算外,經常需要進行隔聲構件的實驗室或現場測量,來確定其各頻帶的隔聲量。
噪聲控制的另一重要內容,就是針對廳堂建筑內部的噪聲振動源進行控制。這些噪聲振動源包括空調設備、給排水設備、變壓器、某些燈光設備、舞臺機械設備以及來自相鄰房間通過空氣及固體傳聲傳入的噪聲和振動等,都將對觀眾廳的安靜造成干擾。因此,在建筑方案設計階段,聲學顧問就必須介入,以便審視建筑內部各種房間的平、剖面布置是否合理,盡可能在建筑設計階段就將可能的噪聲振動干擾減至最低。
此外,建筑聲學設計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進行室內音質設計。
音質設計通常包括下述工作內容:
一、確定廳堂體型及體量。為看得清楚、聽得清晰,各類廳堂都有個長度的限制。廳堂的寬度會涉及到早期側向反射聲的組織,與音質的空間感有重要關聯。廳堂的高度不僅影響豎向早期反射聲的組織,而且影響早后期聲能比和混響聲能的大小及方向。廳堂的體積和每座容積都直接影響混響時間等音質參數。廳堂的體型更是關系到是否存在回聲、顫動回聲、聲聚焦、聲影區等音質缺陷。所有這些,都必須在初步方案設計階段就提供建筑聲學的專業意見。
二、確定音質設計指標及其優選值。根據廳堂的使用功能選擇混響時間、明晰度、強度指數、側向能量因子、雙耳互相關系數等音質評價指標,并確定各指標的優選值,是音質設計的重要任務。這些指標及其優選值的選定,將為進一步進行音質參量計算和將來竣工后的音質測試提供目標和依據。
三、對樂池、樂臺、包廂、樓座及廳堂各界面進行聲學設計。廳堂的平面及各界面的形狀、面積、傾角等以及樂池、樂臺、包廂、樓座、音樂罩、反射板等都影響聲脈沖響應的結構,從而對廳堂音質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是否設樓座、包廂,設幾層樓座、包廂,樓座和包廂的深度及開敞度多少為合適,欄板的面積與傾角多大較恰當等等,都屬于建筑聲學設計的范疇,都需由建筑師與聲學顧問共同磋商,加以確定。樂池的形狀和開口大小也直接影響樂隊聲能的輸送以及樂隊與演員的相互聽聞。此外,是否設音樂罩或反射板,設何種形式的音樂罩和反射板等等,也都需要從建筑聲學專業的角度提供咨詢意見,并給出設計方案。四、計算廳堂音質參量。當廳堂的平、剖面及樓座、包廂、樂池、樂臺等設計方案擬定以后,就可開始計算廳堂音質參量。通過音質參量的計算,提供設計反饋信息,以便對設計方案作出必要的修改與調整。這個過程有時需要反復進行多次,以便臻于至善。在此過程中,需要輔以平剖面聲線分析、三維聲場計算機仿真乃至縮尺模型試驗等技術手段,才能做出較準確的預計。
五、進行聲學構造設計。廳堂音質除了受前述建筑因素影響之外,還與室內裝修材料與構造密切相關。因此,聲學顧問還需與裝修設計師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室內裝修設計。聲學裝修構造設計通常包括各界面材料的選擇和繪制構造設計圖,需詳細規定材料的面密度、表觀密度、厚度、穿孔率、孔徑、孔距、背后空氣層厚度以及龍骨的間距等技術參數。
六、聲場計算機仿真。對廳堂建筑進行仔細的聲場分析和音質參量計算,有賴于聲場三維計算機仿真。從這一點意義上講,要進行成功的現代廳堂音質設計已離不開計算機仿真的輔助。
七、縮尺模型試驗。對于重要的廳堂,除了計算機仿真外,通常還須建立一定縮尺比的廳堂模型,進行縮尺模型聲學試驗??s尺模型試驗優于計算機仿真之處,在于唯有它能對室內聲波動效應做出仿真,而前者僅能在中、高頻段,在幾何聲學的范圍內提供較準確的仿真結果。此外,計算機仿真從本質上說是將聲學家已知的聲學原理輸入計算機中,而縮尺模型則可較客觀地展示廳堂中發生的實際聲物理現象。目前,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聲學實驗室正在負責對在建的廣州歌劇院作1∶20的聲學縮尺模型試驗,以確保該劇院建成后的高水準音質。
八、可聽化主觀評價。對于重要的廳堂,必要時還可在計算機仿真和縮尺模型試驗基礎上,應用先進的可聽化技術進行主觀聽音評價??陕牷夹g是通過仿真計算,或者通過模型試驗測量獲得雙耳脈沖響應,將之與在消聲室中錄制的音樂或語言“干信號”卷積,輸出已加入廳堂影響的聲音信號,供受試者預先聆聽建成后的廳堂音質效果。這是近年發展起來的建筑聲學領域一項高新技術。
九、建筑聲學測量。建筑聲學測量包括噪聲與振動測量,圍護構造隔聲測量,重要材料與構造的吸聲量測量以及廳堂音質參量的測量等。廳堂音質參量測量除了在工程竣工之后進行,以驗證聲學設計是否達標外,有時還需要在廳堂建筑主體完工,進入內部裝修階段時進行,以便為施工的最后階段進行必要的設計修改與調整提供科學數據。
(一)頂棚頂棚的設計要注意吸聲效果的實施,在裝修時注意隔聲、吸聲材料的運用,另外還要注意室內燈光架、燈光固定件的防震處理。使演播室的頂棚技能和好的吸收室內的雜音,又能隔絕室外的雜音,保證演播質量。
(二)墻體墻面設計演播室的墻體墻面設計是聲學裝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再設計裝修時墻體要使用具有良好吸音作用的材料,比如加氣混凝土或者在雙墻中間填堵吸聲棉,提高吸音效果;墻體的厚度與結構要根據具體的用房環境來決定;另外墻體的材料要選擇使用清潔、衛生、環保、美觀而且即防火又耐用的材料。
(三)門窗設計要點演播室的門窗也應該具有一定的隔音作用,門的隔聲量主要取決于它的質量、剛性以及氣密性,所以門的材質一般選用質量較大的材料,因為質量大的材料隔音量也比較大。大師這種門比較笨重,現在播音室門的設計一般采用輕質材料制作,在三層13mm厚的木板中夾兩層11mm厚的玻璃棉,兩面再各加一層五合板和一層櫸木飾面板,門框及門的邊緣敷上毛氈對門縫進行密封,也能起到很好的隔音效果。播音室的窗可以設計也可以不設計,如果設計,主要考慮玻璃的材質,一般會選用較厚的玻璃,能提高隔音效果。
(四)地面的設計播音室室內地面的設計除了要有一定的吸聲作用外,還要考慮美觀、清潔等方面的因素。一般采用干式浮筑地面、木地板或者鋪吸聲地毯等,有利于降低室內的頻混響時間。
(五)其它設施設備設計演播室重點設備是空調,因為如果空調排風扇的安裝不當,演播室內其他所有的部分的隔聲、吸聲作用做的再好也是無濟于事的。所以要注重演播室內空調的裝修設計,一般選擇中央空調時,需注意送風系統的設計,風口需要做消聲處理,但是龐大的風管系統,會給溫度調節和控制帶來很大的困難,而且整個系統不停地運轉,會造成很大的浪費,運行成本很高。為了減少這些問題,可以采用令熱泵送風系統的中央空調,這種運行方式可以調節空調運行時間,使用比較靈活。如果要最大限度的減弱空調的噪音,就要選購質量比較好的低噪音空調,將空調的內機安裝與室外,然后再用短風管接入室內,最后對進、回風口做消聲處理。
二、其他設計技巧
(一)聲場均勻度控制從室內聲學來看,如果反射聲波擴散良好,為了取得良好的聲場擴散,在設計室內吸聲墻體時,需要把中高頻的犧牲結構與中低頻的犧牲結構區分交錯布置,同時再設計一系列的形狀不規則的鋁制板擴散板,提高整個室內的聲場均勻度。
(二)聲學缺陷的預防演播室房間的設計要注意避免“聲染色”問題的出現,如果出現“聲染色”現象,室內一些地方的的頻率可能會加強會減弱,導致聲音失真,這是聲學設計的一大缺陷,必須采用一些措施避免這些缺陷。一種方式是可以再播音室的各個角落做45度的切角,切腳墻面墻面要經過強吸音處理,以便消除聲染色現象;另一種方式是在原來播音室吸音墻的基礎之上大部分強做成強吸聲墻,特別是墻角與天花板的夾角處,可以采用多層強吸音材質,提高吸音效果。一般情況下,播音室會選擇第二種方法消除聲染色,因為第一種方式在室內做聲學切角占用室內空間,會影響本來就不大的室內空間。而第二種方法不僅節省空間,而且不會使聲音出現任何失音的情況。
(三)切斷固體傳聲的措施從物理學上來說,聲音在股體內傳播的衰減程度不強,而要想切斷演播室墻體、門窗、空調等的固體傳聲,要在施工環節就加強控制,做好施工縫內落灰、落磚管理,積極改進各個節點的構造。如果施工縫間有雜物存在,容易形成剛性連接,減弱消音效果。施工過程中可以在非播音室的墻根處預留清掃口,這樣可以做到一邊施工一邊清掃,施工完畢后再堵住清掃口,這樣就避免了縫隙雜物。另外安裝空調時需要挖掘管道,,這些管道穿進大小播音室時,需要做柔性連接,風管與墻體的連接處用瀝青、干硬性砂漿塞實,以此來達到消音的效果。
(四)聲學裝修施工現在的演播室墻體一般采用超細玻璃棉寬頻犧牲構造,而頂棚一般采用腔內填棉的方式來控制混響時間,以免發生聲學聚焦或者長延時反射聲現象,破壞使內消音效果。所以在裝修時對演播室的非聲學墻體的普通見白作法用彈涂法來代替,這種方法能夠很好的降低長延時反射聲現象的出現。
三、結語
湖南商學院北津學院新校區位于長沙市雷鋒大道旁,占地33.3hm2(500畝)。校園內綠樹成蔭、環境優雅,校區教學設施齊全,是莘莘學子求學深造的理想園地。
湖南商學院北津學院——學生食堂擬建在新校區內,用地西北臨校區次出入口,南、北、東三面毗鄰學生宿舍,西臨校區主出入口、中心廣場和中心水景學子湖組成的校園中心主軸,視野開闊,環境優美,地理位置優越。項目為二類建筑,耐火等級為二級,設計使用年限50年,建筑平面采用橢圓形仿“蛋”形布局,地上2層,局部3層,建筑占地面積5020m2,總建筑面積11200m2,建設規??赏瑫r滿足6500學生用餐和1000學生開會之用,總平面布置見圖1。
2設計理念
校園建筑最重要的是要體現校園特色,既包括物質性的地域環境特色,公共空間特色、建筑風格與建筑空間特色、交通組織特色、也包括非物質的專業辦學特色和歷史人文精神特色等。
新建學生食堂面向校園中心主軸,與主入口(教學樓、辦公樓)、中心廣場(圖書館、實驗樓)形成校園主軸及富有韻律的三個空間序列,校園的空間在由北向南流淌的學子湖、預留教學樓及本次設計的——學生食堂處達到,新建的學生食堂成為承載校園文化和展示校園文化的一個窗口。為此設計中注重建筑景觀一體化,結合現代大學生就餐特點及高校食堂競爭、管理模式,力求弘揚校園飲食文化,體現現代教育模式開放式與交互式的特點,綜合考慮整體功能布局;同時注重不同建筑空間的連貫性與交互性,緊密結合地形和環境,獲得以人為本的、生態的、易于體現校園文化內涵的校園空間序列。
3總平面設計構思
對于具有特色的校園,個性的空間是其必不可少的精髓,大學校園的個性,就是大學的特性,在設計時要強調校園復合空間的創造,對學校社區化氛圍的營造,主要構思如下:
3.1融入環境,建構秩序
由雷鋒大道校園主入口通過校園主軸、中心廣場把教學主體——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緊密聯系形成活力四射的教學核心區。主軸穿過中心廣場東轉,下臺階即到達由開闊的水面、綠化組成的中央生態區及學生生活區。學生食堂即坐落在這環境優雅、靜謐的學生生活區中央,成為校園主軸末端的一大景觀,見圖2。由西向東的一條步行空間主軸和三個主要景觀節點貫穿整個校園,將校園各功能分區串聯成一個有機整體,不同層次的綠化空間系統相互滲透,共同構成一個精彩豐富的生態校園環境。
3.2順應地形,圍繞“園中園、景中景”主題力求創建景觀生態的校園生活社區
教學核心區與中心生態區、學生生活區通過自然高差形成臺地,形成功能分區,創造了良好的學生生活、休閑空間。學生生活區呈倒“L”形布置,與核心教學區包圍著中央生態區,學生食堂布置在校園主軸的末端,地理位置優越,既能保證學生就餐有適宜的步行距離,同時又創造了良好的就餐環境。學生食堂東臨校區東大門保證了食堂對外貨流路線暢通便捷。
3.3單體平面造型融入建筑環境
作為校園的節點,學生食堂平面采用橢圓形仿“蛋”型布局,接合發散式反對稱的弧形樓梯的造型,猶如一個被逐漸剝開的雞蛋,勾起人們無限美好的食欲,見圖3。同時,平面弧線形造型與學子湖畔緊密結合創造出流動的空間,滿足了來自各個方向的人流都能獲得較好的視覺沖擊力。
4頗具特色的建筑單體設計
結合校園規劃布局,食堂建筑的空間形態處理從外部空間體系和實體建筑形態二方面著手,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突出校園文教建筑內求實用,外求唯美的建筑風格特點,建筑單體設計如下:
5.1合理的平面布局
根據建設方要求、大學生就餐特點及高校食堂的管理模式,本設計方案一、二層共設計4個相對獨立的學生食堂,三層為學生活動中心(兼報告廳)和屋頂花園??傮w分為學生共享就餐區、獨立的廚房操作區、學生活動區及屋頂花園,各功能分區明確,交通流線順暢。
5個學生食堂分別設置獨立的操作間、小炒間、面包房、小超市等,學生就餐空間相互貫通,既有利于食堂之間開展相互競爭,又有利于各廚房的食品衛生和管理,同時有利于學生就餐的多樣選擇。餐廳的就餐區、面包房、小炒間、檢測間等均有良好的通風、采光,無對外窗口的房間安裝了通風裝置,見一二層平面圖3、4。
5.2廚房布置工藝流程合理,充分體現高校食堂高標準的衛生要求
衛生是食堂的重中之重,如何創造良好的廚房空間成為設計的重點、難點。通過精心布局及推敲,廚房布置工藝流程合理成為本設計的最大亮點。
1)整個食堂的工藝流程按照生進熟出的順序設立原料通道、員工通道、成品通道及回收通道,合理分為食品處理區,非食品處理區和就餐區三大功能分區。
2)各功能用房采取了單間分室一條龍的工藝,徹底打破了過去食堂設計中廚房一大間,潔污不分,生熟不分,粗加工和切炒混為一堂的傳統布局,保證了食品的衛生,提高了食品衛生的安全度。
3)地面沿弧形走道、備餐間、小炒間、烹調間、洗消間、面點及加工間設置地面排水溝,便于清洗及排走油污。
4)設置員工更衣間及預進間,滿足員工二次更衣要求,達到了高校食堂管理模式的先進水平。
5)設計充分考慮高校就餐的特點,設置了檢測間以便留樣檢測以保護學生就餐安全。
6)設置小炒間以滿足高校學生就餐的不同口味要求和小型聚會等不同需求。
5.3合理組織人流、貨流
根據校園的總體規劃及建設方要求,將學生食堂主出入口設計在西側兼顧校區主、次出入口景觀及人流,南北向分設次出入口兼顧學生公寓的人流,東向結合校園東大門設計后勤人員及貨流出入口。建筑沿東西及南北向形成校園主通道,沿建筑四周及學子湖畔形成步行道,人流、貨流交通流線組織明確清晰,互不干擾。
5.4富含校園文化特色空間的塑造
由于本食堂規模較大,一、二層設計了四個大型餐廳,還兼顧了小型餐廳與超市,因此良好的內部空間環境是本設計除廚房工藝流程合理布局之外的又一難點。
入口廣場是食堂門戶區域,主要強調了對人流的引導和大氣、舒暢空間的塑造,分別設計了主出入口及東西二個次出入口,結合出入口內凹設置,減少了室內空間的進深;室外設計兩部反對稱漸變的半開敞式弧形樓梯將人流自然引向二、三樓,巧妙的成為一樓南、北出入口雨篷的同時解決了二樓就餐與三樓活動人流分流的問題,不僅有利于食堂的管理,也最大限度的確保室內空間的完整性,在確保安全疏散的同時避免了對房間的硬性分割。
內部空間強調功能多樣性和可變性的要求,采用大空間少柱網的布置,方便內部空間使用;內部格調設計處理上不尋求過多復雜的線條和呆板的行進線路,而追求自然愜意通透的內部空間塑造,在平面空間功能設計上滿足良好的校園就餐環境需求。整個餐廳內部空間布局將主要學生就餐出入口、學生餐廳、小超市等臨水面設置,滿足學生對就餐環境優雅舒適的要求。三樓學生活動中心采用扇形布局呈南北向布置,盡量爭取良好的朝向和通風。設計通過借景手法的運用,近處餐廳、室外半開敞式弧形樓梯、親水平臺、學子湖水面等空間互為滲透,遠處與校園中心廣場景觀等遙相呼應,互為借景,充分體現了人與環境、人與建筑、建筑與環境的完美融合。
5.5豎向設計
本學生食堂功能較為簡單,但人流量大且學生就餐人流集中,設計著重考慮疏散要求,設計五部樓梯,一部貨梯,其中四部供學生使用,分布在南、北、西三個方向,東向的一部樓梯及貨梯則為廚房的專用梯。室外設置的兩部反對稱發散的半開敞式弧形樓梯可直達三層的活動中心及屋頂花園,滿足疏散要求。
5.6立面設計
學生食堂造型力求簡潔大方,線條流暢,新穎,具有強烈的現代感,立面造型上突出幾何形體的穿插與對比,主體采用橢圓體,配以弧形漸變的室外樓梯、逐漸升高的弧形片墻、玻璃梯頂等形成的“灰”空間,大面積玻璃與室外弧形墻形成強烈的虛實對比,建筑體塊之間多樣的變化打破了冗長的空間序列帶來的沉悶感,使建筑本身具有一種博大、內斂、謙遜的文化氣質。西立面設計高聳的鐘塔,配以弧線形的屋面飄板,大面積灰色鋁板和玻璃相結合,豐富的弧線立面充分考慮新校區與城市道路的全方位景觀,簡潔明快的設計手法既彰顯學院實力又能從建筑風格上折射出學院的校園文化,形成耳目一新又耐人尋味的現代教育建筑形象,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為了與現有建筑環境融合更好的成為文化載體,建筑以灰色基調為主,在南、北、西三個主要學生出入口處設計橙紅色片墻,片墻上鑲嵌由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花格窗”演繹成的現代玻璃小窗,在極具沖擊力的暖色調色彩的刺激下,不僅突出了學生食堂的出入口,刺激了就餐人員的食欲,同時與室外樓梯弧形片墻上的小漏空方格互相呼應,共同構成了統一的整體,具體可見學生食堂效果圖。
室外反對稱的弧形樓梯配以螺旋式上升的弧形墻,創造出起伏變化的富有動感的天際輪廓線。室外弧形樓梯、弧形墻、透明的玻璃頂形成半圍合空間效果,大面積玻璃的設置使室內外空間得以延伸,內外空間流動,互為交融。
6綠化景觀設計
食堂周邊的綠化景觀以點帶結合為主,形成尺度宜人的校園景觀。由于食堂位于學子湖畔,設計時以喬木外加綠
化帶使之與校園其它建筑很好的綰結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同時在食堂山丘一側密植樹木,配以灌木、草地、植被自由穿插,使山、植被、建筑達到疏密相間的精致宜人的境界。
食堂周邊景觀設計注重邊緣與空間節點的人性化設計,以曲水綠島為形態特征,形成以教學樓-圖書館-食堂的多個景觀中心,同時結合湖畔水邊緩坡、親水平臺、入口廣場等營造多形態、多層次的交流場所,入口廣場、綠地水景面以及食堂建筑空間的位置、尺度完全與校園食堂的規模使用相協調,使行走在教學樓至食堂的校園道路上,讓人時刻感受到綠地、水面帶給人的愉悅心情,無形中也增強就餐的食欲和樂趣,也充分體現出了現代校園環境育人的設計理念。
7結語
綜上所述,湖南商學院北津學院學生食堂通過設計者別出心裁地采用“剝開的雞蛋”外形設計,既與“食”加強了內在聯系,又對建筑的“形”進行了深層的刻畫,并通過一系列虛實對比和互借的設計手法的應用,使建筑整體與校園其他建筑及周圍環境實現了高度融合與促進,外形雋永,寓意深刻,達到了文教建筑較好的建筑美學意境。
參考文獻:
[1]鄭明仁.大學校園規劃整合論[J].建筑學報.2001(2):59-63.
[2]涂慧君.大學校園整體設計——規劃·景觀·建筑[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3]夏海山著.城市建筑的生態轉型與整體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老師就應該建立相應的創新意識來進行教學。要建立創新意識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鞏固原有知識,打好專業基礎
老師要想建立創新意識,首先就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如今教學的現狀就是一個老師任教的科目通常是比較固定的,時間久了之后難免會產生松懈的想法。所謂“溫故而知新”,老師要不斷的鞏固原有的知識,打好專業基礎,才能在已有的知識里琢磨出新的感悟。
2.汲取新的知識,更新原有觀念
服裝設計一般是隨著潮流不斷的發展變化,要想設計的衣服時尚,任課的老師就需要通過不斷的加強自身的知識面,結合時代的發展來不斷的更新設計觀念。只有老師建立創新意識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老師可以通過觀察當季的時尚會來總結如今的潮流走向,不斷的提高自己對時尚的認識,總結出新的服裝設計經驗,以便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3.勇于挑戰自我,創造科研成果
創新意識不僅要靠專業知識和觀察時尚會來培養,還需要老師不斷的挑戰自我,勇于創造科研成果。這樣的方式可以激發老師的創新意識,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在進行科研的過程中有利于教師對自身的知識進行鞏固,同時還可以在通過跟別人的交流過程中汲取到好的教學方式,有利于總結出新的教學心得。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策略
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如今的教學模式停留在老師一味的傳授知識、學生一味的接受這個層面。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服裝設計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讓學生學好專業知識外,還要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畢竟實踐出真知。
1.將教與學巧妙結合
在如今的服裝設計教學中,還是老師教學的時間比較長,老師通常在課上占有主導的地位,學生只是一個被動的學習狀態。這樣的情況會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得越來越低,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只會讓學生的思維變得不靈活,不利于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將教與學的關系協調好,教雖然很重要,但是不能占用太多的時間,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他們有時間去吸收知識,在理解了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再進行設計。調整師生之間的關系,老師和學生之間是平等的,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鼓勵學生多提問,激發的學習積極性,開拓他們的思維發展。
2.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
如今的科技水平發展較快,在教學中也應當進行適當的應用來提高教學的質量。老師需要擺脫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觀念,不再是枯燥的板書和文字教學,不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的利用網絡和多媒體設備來進行更直觀的教學,通過播放視頻和音頻、PPT等,方便學生更容易接收新的知識和時尚信息。
3.積累更多的靈感來源
服裝設計的靈感可以來源于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因此只學習專業課程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培養創造性的思維還可以通過學習其他的文化知識,比如藝術、歌曲、文學等。通過這些方面的學習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比如在上課的時候老師可以通過放一首古典的歌兒,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來進行服裝設計。在學生設計好之后老師要對每個作品進行評價,不管設計方案的好差老師都應當對學生予以鼓勵的態度,這樣的方式有利于發散他們的創新思維,讓他們有信心設計更多更好的作品。
4.將服裝設計教學融入實踐
除了需要對教學的模式進行調整外,不能只拘泥于傳統的課堂設計,學校應當提供適應的場地讓學生真正的去感受真實的設計氛圍,根據市場的需求不斷的調整自己的設計思路,便于創新思維的培養。學校如果資金充足可以建立本校的實踐基地,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進行服裝設計。在建立實踐基地資金不夠的情況下,學??梢愿M獾钠髽I進行合作,在跟企業合作的過程中讓學生切身實際的在工廠車間和設計室里感受工作的氛圍,有利于學生進行創新設計。學生在企業實踐的過程中,能讓他們的創新思維與社會的需要接軌,讓他們了解市場需求的同時也給自己增加了工作經驗,事半功倍。